正月初三,元媽的老友、蕭米讀博時的導師之一李秀蘭院士來禦苑做客,與她同來的還有她的老伴顧振平先生。
李秀蘭院士在蕭米讀博時還不是院士,院士這個職稱是蕭米他們離開後第八年當評的。
那年,她70歲了。
顧先生是從政的,三年前,當妻子退休後他也退下來安享晚年生活,那時他剛65歲。
他們退下來本來是準備學蕭米一家來個周遊世界,但是,目前國際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就取消了先前的計劃,隻在國內四處走走或者走親訪友。就很羨慕老朋友元仙的先見之明,畢竟人家在國外遊了足足五年,完全避開了後麵的複雜局勢。
這兩位祖籍都是南雲省人,退休後也都回到南雲省老家。
當年他們退休後知道蕭米一家已經從國外回來了,還想著約著下一次旅程加他們兩個。
隻是那時蕭米他們隱居山林沒有聯係上。
接著好不容易聯係上了,m國那邊又有事發生,所以,老友的聚會就一直拖延下來。
所以,在知道元媽他們回京安頓下來後,他們第一時間就預約了今天相聚。
這兩位算是元媽多年的摯友。
當年蕭米讀博時李導也對她有諸多照顧和諄諄教誨。
蕭米當年因為諸多顧慮,雖然很少接觸導師、同學,但還是能感受到導師們對她發自內心的關懷和喜歡。
李導是個愛惜人才的人,再加上她與元媽的關係,自然更是愛屋及烏,那時對蕭米好得沒二話說的。
在蕭米和元媽的認親宴上,李院士夫妻倆也是在座的見證人。
米爸開農家樂的時候,李秀蘭女士也是農家樂的常客,偶爾顧先生探親時也一定會來農家樂吃飯。
所以他們對米爸米媽來說,算是熟人了。
所以,對他們的到來,蕭米他們都很開心。
這是他們離開學校後第一次接待遠方而來的朋友。
開始還想著家裏第一波客人應該是園區的鄰居或者國際友人,誰知不是他們,而是遠道而來的老朋友呢。
對於居然沒有國際友人、鄰居串門這事,他們也不糾結,有可能人家習慣了華夏的節奏,不太熟的關係基本不會打攪對方。
這樣也挺好的。
~~~~~~~
李秀蘭和顧振平夫妻的到來,自然受到元媽他們的熱情款待。
米爸、米媽兩位大廚充分展示了他們的大師級廚藝。
這次相聚,蕭米一家從老友的口中對藍星環境的變化有了更加具體的了解。
首先是氣候的變化。
整個藍星氣候變得不可捉摸。比如:寒冷地區氣溫逐漸升高,當大家都認為這個變化會成為一個趨勢的時候,它又突然氣溫驟降,氣溫甚至比以前更低;高溫地區的氣溫逐漸變冷,但是幾個月後又突然恢複正常;有些地區一直都是四季分明,現在也變得季節界限模糊了;有的地區是連續升溫;有的地區是連續降溫,這種連續升溫降溫仿佛規律可循,都是持續升或降;
其次是地勢變化。
根據來自世界地質學家勘測數據顯示,藍星大部分地勢都有不同程度的拔高,最初考慮是海拔下降的原因,結果調查發現,海拔麵沒有改變,純粹是地勢變高了;
這就難以理解了,超出專家的認知,科學理論被打破。
然後是動、植物的變化。
對於動物、植物的變異,早年蕭米他們就遇見過變異動物、變異植物,所以對動、植物的變化是有一定了解的。
同以往一樣,這些發生變異的動、植物,目前都是原始森林或者人跡罕見才之處才可見的。
隻不過現在變異動物的種類、數量比以前更多了,需要國家抽調相關部門的人員進行處理。
但是好在大局可控,一有變異動物出現,就有相關部門出手,這樣才沒有引起大眾恐慌;
植物的變異體現在它們的生長速度上,能在很短時間內長的更高更粗壯。這個是瞞不了大眾的,所以大家現在對藍星的局勢抱有諸多揣測和不安。
最後是土質變化。
不知道什麽原因,現在藍星土質發生了變異,有很多農作物已經不適合種植了不說,還有部分植物莫名其妙的滅絕。
短短五六年時間,他們就發現有大約近一萬多種農作物不適合再種植,近十萬種植物慢慢滅絕。
這個情況蕭米他們同樣也有過體驗,因為他們前些年在購買藥材種子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端倪,隻不過那時隻不過上百種農作物處於滅絕狀態,沒有現在李院士說的那麽多。
不適合種的農作物大都是人類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比如稻穀、紅薯、土豆、玉米等,隻有近五十年新研發的種子才能種植,而且產量也大幅度縮水,畝產隻有前五年的三分之一。
這還是農作物種中產量算高的,其餘的自然也都減產不少,那些扡插易活的蔬菜也慢慢退出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個量產下降得就很厲害了。減少三分之一的量,意思就是人類即將進入食物緊缺時期。
如果說十年前,農作物在市場供大於求,現在就隻能算供求平衡了。
難怪十年前他們囤貨時受到賣方周全服務,而從國外回來偶爾囤貨時就感受到賣方愛理不理的服務態度,當時他們還感歎來著。這次回京時一路上更是深有感觸,已經察覺到市場供小於求的區別了。
對於這些情況,農林學專家努力了近十餘年,才不得不驚覺自己一身技能居然已沒了用武之地,所以,她才退下來,準備到處多走走,多看看。
李院士能說這些給蕭米一家聽,是因為這些消息對蕭米一家來說算不得上什麽秘密,畢竟他們四人當中就有兩位是植保專家。
他們這一家子這些年全球遊曆,肯定早就知道了藍星的變化。
李院士甚至懷疑他們早在離開學校時就預料了這些情況,要不然年紀輕輕的怎麽會離開那麽熱愛的工作呢?
這點,李院士沒懷疑錯,當年蕭米他們離開,甚至大量囤貨,也是有這方麵的考慮和顧慮。
李院士兩夫妻來京,自然不是為了瀏覽京都美景的。
京都的名勝古跡,他們這些年幾乎都留下過他們的足跡。
他們來,最主要的是訪友,訪元媽這位帶著某些秘密的老友,同時也是來確定他們心中所想的關於將來的某些事是否是真的。
不過,雖然大家是多年的朋友,很多事李院士可以和盤托出,但是元媽他們卻不能那麽毫無顧慮的坦言以對。
這種玄乎的事,上麵都沒有公開,他們也不能明確表態。隻不過當他們把這些年旅途中的見聞說上一些後,李院士夫妻二人聞??歌而知雅意,心中也立即有了答案。
為了這次難得的相聚,李院士特地多留了兩天,然後才意猶未盡的離開。
按她的說法,趁現在還行,能行就盡量不要停。
李秀蘭院士在蕭米讀博時還不是院士,院士這個職稱是蕭米他們離開後第八年當評的。
那年,她70歲了。
顧先生是從政的,三年前,當妻子退休後他也退下來安享晚年生活,那時他剛65歲。
他們退下來本來是準備學蕭米一家來個周遊世界,但是,目前國際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就取消了先前的計劃,隻在國內四處走走或者走親訪友。就很羨慕老朋友元仙的先見之明,畢竟人家在國外遊了足足五年,完全避開了後麵的複雜局勢。
這兩位祖籍都是南雲省人,退休後也都回到南雲省老家。
當年他們退休後知道蕭米一家已經從國外回來了,還想著約著下一次旅程加他們兩個。
隻是那時蕭米他們隱居山林沒有聯係上。
接著好不容易聯係上了,m國那邊又有事發生,所以,老友的聚會就一直拖延下來。
所以,在知道元媽他們回京安頓下來後,他們第一時間就預約了今天相聚。
這兩位算是元媽多年的摯友。
當年蕭米讀博時李導也對她有諸多照顧和諄諄教誨。
蕭米當年因為諸多顧慮,雖然很少接觸導師、同學,但還是能感受到導師們對她發自內心的關懷和喜歡。
李導是個愛惜人才的人,再加上她與元媽的關係,自然更是愛屋及烏,那時對蕭米好得沒二話說的。
在蕭米和元媽的認親宴上,李院士夫妻倆也是在座的見證人。
米爸開農家樂的時候,李秀蘭女士也是農家樂的常客,偶爾顧先生探親時也一定會來農家樂吃飯。
所以他們對米爸米媽來說,算是熟人了。
所以,對他們的到來,蕭米他們都很開心。
這是他們離開學校後第一次接待遠方而來的朋友。
開始還想著家裏第一波客人應該是園區的鄰居或者國際友人,誰知不是他們,而是遠道而來的老朋友呢。
對於居然沒有國際友人、鄰居串門這事,他們也不糾結,有可能人家習慣了華夏的節奏,不太熟的關係基本不會打攪對方。
這樣也挺好的。
~~~~~~~
李秀蘭和顧振平夫妻的到來,自然受到元媽他們的熱情款待。
米爸、米媽兩位大廚充分展示了他們的大師級廚藝。
這次相聚,蕭米一家從老友的口中對藍星環境的變化有了更加具體的了解。
首先是氣候的變化。
整個藍星氣候變得不可捉摸。比如:寒冷地區氣溫逐漸升高,當大家都認為這個變化會成為一個趨勢的時候,它又突然氣溫驟降,氣溫甚至比以前更低;高溫地區的氣溫逐漸變冷,但是幾個月後又突然恢複正常;有些地區一直都是四季分明,現在也變得季節界限模糊了;有的地區是連續升溫;有的地區是連續降溫,這種連續升溫降溫仿佛規律可循,都是持續升或降;
其次是地勢變化。
根據來自世界地質學家勘測數據顯示,藍星大部分地勢都有不同程度的拔高,最初考慮是海拔下降的原因,結果調查發現,海拔麵沒有改變,純粹是地勢變高了;
這就難以理解了,超出專家的認知,科學理論被打破。
然後是動、植物的變化。
對於動物、植物的變異,早年蕭米他們就遇見過變異動物、變異植物,所以對動、植物的變化是有一定了解的。
同以往一樣,這些發生變異的動、植物,目前都是原始森林或者人跡罕見才之處才可見的。
隻不過現在變異動物的種類、數量比以前更多了,需要國家抽調相關部門的人員進行處理。
但是好在大局可控,一有變異動物出現,就有相關部門出手,這樣才沒有引起大眾恐慌;
植物的變異體現在它們的生長速度上,能在很短時間內長的更高更粗壯。這個是瞞不了大眾的,所以大家現在對藍星的局勢抱有諸多揣測和不安。
最後是土質變化。
不知道什麽原因,現在藍星土質發生了變異,有很多農作物已經不適合種植了不說,還有部分植物莫名其妙的滅絕。
短短五六年時間,他們就發現有大約近一萬多種農作物不適合再種植,近十萬種植物慢慢滅絕。
這個情況蕭米他們同樣也有過體驗,因為他們前些年在購買藥材種子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端倪,隻不過那時隻不過上百種農作物處於滅絕狀態,沒有現在李院士說的那麽多。
不適合種的農作物大都是人類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比如稻穀、紅薯、土豆、玉米等,隻有近五十年新研發的種子才能種植,而且產量也大幅度縮水,畝產隻有前五年的三分之一。
這還是農作物種中產量算高的,其餘的自然也都減產不少,那些扡插易活的蔬菜也慢慢退出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個量產下降得就很厲害了。減少三分之一的量,意思就是人類即將進入食物緊缺時期。
如果說十年前,農作物在市場供大於求,現在就隻能算供求平衡了。
難怪十年前他們囤貨時受到賣方周全服務,而從國外回來偶爾囤貨時就感受到賣方愛理不理的服務態度,當時他們還感歎來著。這次回京時一路上更是深有感觸,已經察覺到市場供小於求的區別了。
對於這些情況,農林學專家努力了近十餘年,才不得不驚覺自己一身技能居然已沒了用武之地,所以,她才退下來,準備到處多走走,多看看。
李院士能說這些給蕭米一家聽,是因為這些消息對蕭米一家來說算不得上什麽秘密,畢竟他們四人當中就有兩位是植保專家。
他們這一家子這些年全球遊曆,肯定早就知道了藍星的變化。
李院士甚至懷疑他們早在離開學校時就預料了這些情況,要不然年紀輕輕的怎麽會離開那麽熱愛的工作呢?
這點,李院士沒懷疑錯,當年蕭米他們離開,甚至大量囤貨,也是有這方麵的考慮和顧慮。
李院士兩夫妻來京,自然不是為了瀏覽京都美景的。
京都的名勝古跡,他們這些年幾乎都留下過他們的足跡。
他們來,最主要的是訪友,訪元媽這位帶著某些秘密的老友,同時也是來確定他們心中所想的關於將來的某些事是否是真的。
不過,雖然大家是多年的朋友,很多事李院士可以和盤托出,但是元媽他們卻不能那麽毫無顧慮的坦言以對。
這種玄乎的事,上麵都沒有公開,他們也不能明確表態。隻不過當他們把這些年旅途中的見聞說上一些後,李院士夫妻二人聞??歌而知雅意,心中也立即有了答案。
為了這次難得的相聚,李院士特地多留了兩天,然後才意猶未盡的離開。
按她的說法,趁現在還行,能行就盡量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