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提點刑獄司及安撫使司則設在鄧州。
這也是為何之前說宋廣福這個知州不好做,因為同城還壓著個轉運使司和提舉常平司在頭上。
之前元貞和楊變初到襄城,兩司並無人露麵,隻有宋廣福這個知州盡心盡力,又是提供地方給二人居住,又是命人收拾了早已荒廢多時的安撫使司官衙。
直到新的安撫使司官衙開府當日,兩司才派了官吏前來道賀,兩司長官依舊沒有露麵,卻送了賀禮。
不同於官麵上的冷淡,女眷這邊轉運使夫人康夫人,以及常平司提舉馬夫人,紛紛上門拜訪了元貞,又設宴邀約元貞到自家府上做客。
之所以態度會是如此怪異,明麵上和女眷交際完全兩副模樣,皆因楊變這個四州安撫使來得太過突然,也來得不合時宜。
京西南路是有安撫使的,如今卻突然來個管四州軍務的安撫使,京西南路轄下攏共八州,兩支禁軍駐軍,分別是光化軍和武勝軍。
如今一下子被分去四州,還分走了光化軍,這無疑是在分權。
詔令下發過來時,四司的官員就在嘀咕,而轉運使司和提舉常平司的官員則都在暗呼倒黴。
無他,同處一城,他們該如何交際,到底上不上門?
不交際怕得罪楊變和魏國公主,交際怕得罪現任的京西南路安撫使。反正是挺頭疼的,再加上又琢磨不清上麵的態度,於是便成了這般怪異狀態。
元貞心知肚明,卻又佯作不知。
你來交際我便接著,你若不邀我也不主動,她身份地位在此,也是如今這襄城一眾官員女眷中身份最高的,自然擺得起姿態。
一番交往過後,她與康夫人因脾氣相投,關係是越處越親近,連帶其夫康轉運使那邊,也設宴邀過楊變數次。
至於另一位馬夫人,元貞與她交情不過爾爾。
其實從女眷的態度就能看出其夫的態度,馬提舉對楊變這個四州安撫使不冷不熱,元貞自然也待馬夫人不鹹不淡。
所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元貞當然知道康夫人在做什麽,可康轉運使夫婦願意給她給楊變做臉,她自然要給其臉麵。
臉麵交情都是相互的,交際場上曆來就沒有單純的關係。
她和楊變初來乍到,想要在當地紮根,光靠身份沒用,還得深入到各處,而這官員女眷之間的交際就是其中之一。.
一眾官員女眷分別上了三艘船。
康夫人知曉元貞如今身子重,就格外照顧她,專門尋了間臨水的艙房坐著與她說話,讓其他人都勿來打擾。
“你別理她,她這個人沒什麽壞心眼,就是為人小氣刻薄,惹人厭煩。”康夫人指的是馬夫人方才拖了半天才上船,上船後也冷著一張臉的事。
元貞失笑。
這也是她能和康夫人相交的原因,給人上眼藥都無遮無攔,不過恰恰這種敞亮的態度讓人覺得省心。
她搖著團扇,拈了顆梅子放進口中。
“其實並不妨礙什麽。”
這話是在說馬夫人,何嚐不也在表示對另外三司態度的看法。
如今除了轉運使司這因元貞和康夫人的交情,顯得還算親近些,同城的提舉常平司不冷不熱,另外兩處幹脆就不見人影。
但妨礙什麽嗎?
並不妨礙什麽,本來元貞和楊變想的就不是奪誰的權,想要的也不過是一個襄城。
顯然康夫人誤會了,以為元貞是聽到什麽風言風語,對此的回辭。
“那些話你不要放在心上,不過是一群婦道人家閑來無事瞎猜罷了。”
元貞眨了眨眼,什麽瞎猜?
直到看見元貞疑惑的眼神,康夫人這才意識到自己誤會了,可這會兒改口也來不及的,隻得訕訕地將那些流言都大致說了一下。
原來自打元貞夫婦二人來到襄州,下麵就有些流言,說是魏國公主早就失寵了,自打她不顧聖上反對,非要嫁給那楊變後。
還有那楊變,性格張狂無忌,得罪了多少高官勳貴,不然這一番也不會被貶斥到這裏來。
聖上既同意了沒阻攔,顯然是放棄這女兒和女婿了。
為了佐證這種說法的合理性,還有人給元貞和楊變編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甚至故事中還提到宋浦。
說當初元貞公主看不上宋家的如玉公子,反而看中了那莽夫楊變,為此把快要定下的婚事推給了妹妹安慶公主。
還提到與北戎和親之事,說楊變當初在垂拱殿可是舌戰群儒,逮誰罵誰。
反正二人就是互相看中,一個非卿不娶,一個非君不嫁,誰來說也沒用。
甚至有那過來人的女眷,私下小聲說嘴,說如玉公子文文弱弱,哪抵得上楊將軍那鐵身板來得實惠,公主定是看中了這個。
總之就是懂的都懂。襄州這地方雖不至於窮鄉僻壤,但高官沒幾個,大多都是小官。這些小官家的女眷出身不一,教養不一,有的人是真敢說葷話。
這話康夫人沒敢跟元貞直說,但隻看她說起這段‘軼聞’時那有些閃爍的言辭,元貞便知那被省略的是什麽。
“這可真是冤枉我了!”
元貞失笑,倒也沒惱,就是笑。
一旁的希筠呸著代替她說:“她們可真敢想啊,她們怎麽不來當著麵說,看我掌不掌她們的嘴!”
希筠也是記了名的女官,若論品級,外頭那些小官家的娘子還不定有她身份高,自然說得這番言辭。
元貞輕斥:“不得妄言。”
但看其神態,顯然就是隨意斥一句。
康夫人自然盡收眼底,歉道:“所以我說這話說不得,免得汙了你的耳朵。”
元貞笑說:“無妨,就當樂子聽了,來了這地方後,清淨倒是清淨,就是未免太清淨了,能有人取樂也不錯。”
康夫人認真去看元貞眉眼,看到的隻是淡然和渾不在意,難道說謠傳隻是謠傳?其實她並未失寵?
是的,康夫人之所以費盡心思主動把話遞到元貞跟前,何嚐不是為了試探。
別人看不見,實則鄧州的那位安撫使逼得緊。
這不,實在沒辦法了,她才設了這場賞花遊湖宴,想給馬夫人添堵是假,想試探元貞是真。
不然真就了那馬素娥說的,她年年辦這賞花遊湖不厭煩?大熱天在這跟她們鬥心眼?
當然這隻是康夫人內心的官司,表麵上她連連道:“所以我說你可千萬別跟她們計較,降低了身份。”
圍著這湖遊了一圈,見元貞露出疲色,康夫人命人將船靠岸。
“瞧我這,實在疏忽了,你身子重不方便,我倒把你折騰來賞什麽花。”
希筠身後的侍女懷中抱著個籃子,籃子裏摘了不少新鮮的荷花和蓮蓬,元貞指尖上也掐了一朵,似在把玩。
聞言,她將那荷花放在鼻尖嗅了嗅,笑道:“倒不妨什麽事,夫人知曉我愛花,能記著邀我,我還要感謝你呢。”
康夫人親自把她送上馬車,又目送馬車離去。
一直到看不見影兒了,她身旁一個中年仆婦方道:“不愧是皇家的公主,這身做派,這番風姿,都是常人無法比的。明明也是身懷六甲了,若不細看,竟也看不出來。”
“可不是,想當初我懷著忠兒那會兒,也是二八年華的妙齡女子,身段卻變得那樣癡肥,雖後來瘦回來了,還是不如往昔。她這明明懷著身子,卻難掩少女之態,怕是生了後,身段立刻就能恢複往昔。”
康夫人轉過身,任由這中年仆婦扶著她裏麵走。
“若惠兒能有她一分風姿和儀態,我也不用愁了。”
康夫人口中惠兒,正是她的長女康惠。
今年十四歲,也是眼見要嫁人的年紀。當年康夫人連生三子,才得了個女兒,既是長女,也是最小的孩子,所以格外看重。
“說起話來也滴水不漏的,也就隻有皇宮才能養出這般人物。”康夫人歎了口氣,“老爺吩咐我的事,這番算是讓我辦砸了。”
中年仆婦安慰道:“夫人不要多想,老爺當時不也說了,盡力而為。隻是讓我看,怕是那些話都是訛傳,若真是失寵了,這位公主會是這般態度?”
“我也是這麽覺得的。”
康夫人喃喃,又道:“罷了罷了,反正我盡力了,盡人事聽天命吧,希望老爺不要和那位楊將軍鬧得難堪,我倒真是喜歡她這個人。”.
元貞坐車回到家。
因為路程短,也就不到半刻鍾就到了。
安撫使司官衙是後宅和官衙連在一處的,所以是雙開門,官衙在前,正開門。後宅的正門則開在另一端。
元貞剛回來換了身衣裳,在羅漢床上坐下,楊變回來了。
整個人熱氣騰騰汗涔涔的,一看就是從外麵才回來。
侍女端來了水,他舀起帕子擰幹後,在頭臉脖頸上擦了擦,又把外衫脫了擦了身上。
擦完後,換了一件清爽的外袍,也不係上帶子,就這麽敞著懷來到元貞對麵坐下。
元貞瞧著他結實的胸膛,以及那胸腹上一塊塊的腱子肉,不知怎麽就想起之前康夫人說那軼聞時的神態。
呸,她才沒有看中他身子,他的身子有什麽好看的。
可心裏說著,眼睛卻又看了一眼。
平時粗神經的楊變,很敏銳地感覺到她這幾眼。
“怎麽了?”
他撈起她的手,就往自己身上按,“我身上沒汗了,不信你摸摸看。”
元貞鬧了個大紅臉,連忙收回手。
“瞎胡鬧什麽,這麽大的人了,一點都不注意形象。”
“在自己屋裏,我要什麽形象?又沒有人看!”楊變渾不在意道。
當然沒人看,因為人都避出去了。在楊變開始脫衣裳時,希筠便忙帶著其他人避了出去,這會兒才進來收拾殘局。
“他們說你去康府了?”
元貞並不奇怪他會知道,道:“我估計鄧州那邊給康家壓力了,所以康夫人邀我去賞花,還說了不少話試探我。”
楊變嗤了一聲:“那顧清,官沒多大,心眼倒是挺多,一派文官的做派,不理他!”
元貞自然不會理這事。
說白了,她和楊變根本沒想分誰的權,就想要這座城罷了。既不想升官,也不怕得罪人,自然不懼被人排擠。
隻有一點,京西南路安撫使司到底是路的級別,比州要大一級,像光化軍的軍餉就是先到安撫使司,再撥下來。
光化軍的軍餉至今還未撥下,顯然是那邊卡著。
“無妨,我已經派人去上京要了。”楊變說。
這也是為何之前說宋廣福這個知州不好做,因為同城還壓著個轉運使司和提舉常平司在頭上。
之前元貞和楊變初到襄城,兩司並無人露麵,隻有宋廣福這個知州盡心盡力,又是提供地方給二人居住,又是命人收拾了早已荒廢多時的安撫使司官衙。
直到新的安撫使司官衙開府當日,兩司才派了官吏前來道賀,兩司長官依舊沒有露麵,卻送了賀禮。
不同於官麵上的冷淡,女眷這邊轉運使夫人康夫人,以及常平司提舉馬夫人,紛紛上門拜訪了元貞,又設宴邀約元貞到自家府上做客。
之所以態度會是如此怪異,明麵上和女眷交際完全兩副模樣,皆因楊變這個四州安撫使來得太過突然,也來得不合時宜。
京西南路是有安撫使的,如今卻突然來個管四州軍務的安撫使,京西南路轄下攏共八州,兩支禁軍駐軍,分別是光化軍和武勝軍。
如今一下子被分去四州,還分走了光化軍,這無疑是在分權。
詔令下發過來時,四司的官員就在嘀咕,而轉運使司和提舉常平司的官員則都在暗呼倒黴。
無他,同處一城,他們該如何交際,到底上不上門?
不交際怕得罪楊變和魏國公主,交際怕得罪現任的京西南路安撫使。反正是挺頭疼的,再加上又琢磨不清上麵的態度,於是便成了這般怪異狀態。
元貞心知肚明,卻又佯作不知。
你來交際我便接著,你若不邀我也不主動,她身份地位在此,也是如今這襄城一眾官員女眷中身份最高的,自然擺得起姿態。
一番交往過後,她與康夫人因脾氣相投,關係是越處越親近,連帶其夫康轉運使那邊,也設宴邀過楊變數次。
至於另一位馬夫人,元貞與她交情不過爾爾。
其實從女眷的態度就能看出其夫的態度,馬提舉對楊變這個四州安撫使不冷不熱,元貞自然也待馬夫人不鹹不淡。
所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元貞當然知道康夫人在做什麽,可康轉運使夫婦願意給她給楊變做臉,她自然要給其臉麵。
臉麵交情都是相互的,交際場上曆來就沒有單純的關係。
她和楊變初來乍到,想要在當地紮根,光靠身份沒用,還得深入到各處,而這官員女眷之間的交際就是其中之一。.
一眾官員女眷分別上了三艘船。
康夫人知曉元貞如今身子重,就格外照顧她,專門尋了間臨水的艙房坐著與她說話,讓其他人都勿來打擾。
“你別理她,她這個人沒什麽壞心眼,就是為人小氣刻薄,惹人厭煩。”康夫人指的是馬夫人方才拖了半天才上船,上船後也冷著一張臉的事。
元貞失笑。
這也是她能和康夫人相交的原因,給人上眼藥都無遮無攔,不過恰恰這種敞亮的態度讓人覺得省心。
她搖著團扇,拈了顆梅子放進口中。
“其實並不妨礙什麽。”
這話是在說馬夫人,何嚐不也在表示對另外三司態度的看法。
如今除了轉運使司這因元貞和康夫人的交情,顯得還算親近些,同城的提舉常平司不冷不熱,另外兩處幹脆就不見人影。
但妨礙什麽嗎?
並不妨礙什麽,本來元貞和楊變想的就不是奪誰的權,想要的也不過是一個襄城。
顯然康夫人誤會了,以為元貞是聽到什麽風言風語,對此的回辭。
“那些話你不要放在心上,不過是一群婦道人家閑來無事瞎猜罷了。”
元貞眨了眨眼,什麽瞎猜?
直到看見元貞疑惑的眼神,康夫人這才意識到自己誤會了,可這會兒改口也來不及的,隻得訕訕地將那些流言都大致說了一下。
原來自打元貞夫婦二人來到襄州,下麵就有些流言,說是魏國公主早就失寵了,自打她不顧聖上反對,非要嫁給那楊變後。
還有那楊變,性格張狂無忌,得罪了多少高官勳貴,不然這一番也不會被貶斥到這裏來。
聖上既同意了沒阻攔,顯然是放棄這女兒和女婿了。
為了佐證這種說法的合理性,還有人給元貞和楊變編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甚至故事中還提到宋浦。
說當初元貞公主看不上宋家的如玉公子,反而看中了那莽夫楊變,為此把快要定下的婚事推給了妹妹安慶公主。
還提到與北戎和親之事,說楊變當初在垂拱殿可是舌戰群儒,逮誰罵誰。
反正二人就是互相看中,一個非卿不娶,一個非君不嫁,誰來說也沒用。
甚至有那過來人的女眷,私下小聲說嘴,說如玉公子文文弱弱,哪抵得上楊將軍那鐵身板來得實惠,公主定是看中了這個。
總之就是懂的都懂。襄州這地方雖不至於窮鄉僻壤,但高官沒幾個,大多都是小官。這些小官家的女眷出身不一,教養不一,有的人是真敢說葷話。
這話康夫人沒敢跟元貞直說,但隻看她說起這段‘軼聞’時那有些閃爍的言辭,元貞便知那被省略的是什麽。
“這可真是冤枉我了!”
元貞失笑,倒也沒惱,就是笑。
一旁的希筠呸著代替她說:“她們可真敢想啊,她們怎麽不來當著麵說,看我掌不掌她們的嘴!”
希筠也是記了名的女官,若論品級,外頭那些小官家的娘子還不定有她身份高,自然說得這番言辭。
元貞輕斥:“不得妄言。”
但看其神態,顯然就是隨意斥一句。
康夫人自然盡收眼底,歉道:“所以我說這話說不得,免得汙了你的耳朵。”
元貞笑說:“無妨,就當樂子聽了,來了這地方後,清淨倒是清淨,就是未免太清淨了,能有人取樂也不錯。”
康夫人認真去看元貞眉眼,看到的隻是淡然和渾不在意,難道說謠傳隻是謠傳?其實她並未失寵?
是的,康夫人之所以費盡心思主動把話遞到元貞跟前,何嚐不是為了試探。
別人看不見,實則鄧州的那位安撫使逼得緊。
這不,實在沒辦法了,她才設了這場賞花遊湖宴,想給馬夫人添堵是假,想試探元貞是真。
不然真就了那馬素娥說的,她年年辦這賞花遊湖不厭煩?大熱天在這跟她們鬥心眼?
當然這隻是康夫人內心的官司,表麵上她連連道:“所以我說你可千萬別跟她們計較,降低了身份。”
圍著這湖遊了一圈,見元貞露出疲色,康夫人命人將船靠岸。
“瞧我這,實在疏忽了,你身子重不方便,我倒把你折騰來賞什麽花。”
希筠身後的侍女懷中抱著個籃子,籃子裏摘了不少新鮮的荷花和蓮蓬,元貞指尖上也掐了一朵,似在把玩。
聞言,她將那荷花放在鼻尖嗅了嗅,笑道:“倒不妨什麽事,夫人知曉我愛花,能記著邀我,我還要感謝你呢。”
康夫人親自把她送上馬車,又目送馬車離去。
一直到看不見影兒了,她身旁一個中年仆婦方道:“不愧是皇家的公主,這身做派,這番風姿,都是常人無法比的。明明也是身懷六甲了,若不細看,竟也看不出來。”
“可不是,想當初我懷著忠兒那會兒,也是二八年華的妙齡女子,身段卻變得那樣癡肥,雖後來瘦回來了,還是不如往昔。她這明明懷著身子,卻難掩少女之態,怕是生了後,身段立刻就能恢複往昔。”
康夫人轉過身,任由這中年仆婦扶著她裏麵走。
“若惠兒能有她一分風姿和儀態,我也不用愁了。”
康夫人口中惠兒,正是她的長女康惠。
今年十四歲,也是眼見要嫁人的年紀。當年康夫人連生三子,才得了個女兒,既是長女,也是最小的孩子,所以格外看重。
“說起話來也滴水不漏的,也就隻有皇宮才能養出這般人物。”康夫人歎了口氣,“老爺吩咐我的事,這番算是讓我辦砸了。”
中年仆婦安慰道:“夫人不要多想,老爺當時不也說了,盡力而為。隻是讓我看,怕是那些話都是訛傳,若真是失寵了,這位公主會是這般態度?”
“我也是這麽覺得的。”
康夫人喃喃,又道:“罷了罷了,反正我盡力了,盡人事聽天命吧,希望老爺不要和那位楊將軍鬧得難堪,我倒真是喜歡她這個人。”.
元貞坐車回到家。
因為路程短,也就不到半刻鍾就到了。
安撫使司官衙是後宅和官衙連在一處的,所以是雙開門,官衙在前,正開門。後宅的正門則開在另一端。
元貞剛回來換了身衣裳,在羅漢床上坐下,楊變回來了。
整個人熱氣騰騰汗涔涔的,一看就是從外麵才回來。
侍女端來了水,他舀起帕子擰幹後,在頭臉脖頸上擦了擦,又把外衫脫了擦了身上。
擦完後,換了一件清爽的外袍,也不係上帶子,就這麽敞著懷來到元貞對麵坐下。
元貞瞧著他結實的胸膛,以及那胸腹上一塊塊的腱子肉,不知怎麽就想起之前康夫人說那軼聞時的神態。
呸,她才沒有看中他身子,他的身子有什麽好看的。
可心裏說著,眼睛卻又看了一眼。
平時粗神經的楊變,很敏銳地感覺到她這幾眼。
“怎麽了?”
他撈起她的手,就往自己身上按,“我身上沒汗了,不信你摸摸看。”
元貞鬧了個大紅臉,連忙收回手。
“瞎胡鬧什麽,這麽大的人了,一點都不注意形象。”
“在自己屋裏,我要什麽形象?又沒有人看!”楊變渾不在意道。
當然沒人看,因為人都避出去了。在楊變開始脫衣裳時,希筠便忙帶著其他人避了出去,這會兒才進來收拾殘局。
“他們說你去康府了?”
元貞並不奇怪他會知道,道:“我估計鄧州那邊給康家壓力了,所以康夫人邀我去賞花,還說了不少話試探我。”
楊變嗤了一聲:“那顧清,官沒多大,心眼倒是挺多,一派文官的做派,不理他!”
元貞自然不會理這事。
說白了,她和楊變根本沒想分誰的權,就想要這座城罷了。既不想升官,也不怕得罪人,自然不懼被人排擠。
隻有一點,京西南路安撫使司到底是路的級別,比州要大一級,像光化軍的軍餉就是先到安撫使司,再撥下來。
光化軍的軍餉至今還未撥下,顯然是那邊卡著。
“無妨,我已經派人去上京要了。”楊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