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蔣拯也不裝了,去了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你說貞兒到底在想什麽?明明打著七皇子的旗子,可直接重建朝廷,她卻偏偏置若罔顧。明明官員都是現成的,直接撿來用便好,她卻偏偏置之不理,寧肯人晾著也不用,讓大家都忙成這樣。”
蔣旻看了他一眼,道:“爹,你說為何?明明有捷徑可以走,卻偏偏置之不理,要走一條費力的路?”
“難道說楊變他……有異心?”
這個想法是早就存在蔣拯腦子裏的,所以他才會心事重重,卻又不好明說,才會借著機會想試探一二。
“此事貞兒可知道?”
蔣旻無奈地暗歎一聲,道:“為何不能是貞妹妹也如此想?”
“這怎麽可能?”
蔣拯震驚到無以複加,甚至有些語無倫次。
“貞兒是公主,從小受聖上寵愛,七皇子是她親弟弟……”
蔣旻打斷他:“不是親的,是記在姑母名下,人家是有親娘的。”
頓了頓,他又說:“爹你覺得和一個不是親的弟弟相比,是丈夫親,還是弟弟親?”
“這——”
蔣拯語塞。
這還用說,於女子而言,自然是丈夫大過一切。
“可聖上怎麽辦?難道就……就不救了?”
這才是蔣拯此番來試探的真正原因,這些日子他見元貞忙東忙西,卻一直不提營救聖上之事。
確實當下救人有些不切實際,可提都不提未免顯得太過無情。
可他一個當舅舅的怎麽說,這種話也不好說啊,糾結了多日,才尋思借著用官員的事,想來試探一二。
蔣旻又怎可能沒看出親爹的心思?
恰恰他看出了,也知道有些話元貞不好說,才會出麵攔下蔣拯。
“爹,你為何覺得一定要去救聖上?”
“不救怎麽辦?那畢竟是聖上,是貞兒親爹……”
蔣拯顯然有些慌了,慌得不止是兒子說出大逆不道之言,而是他竟能如此淡定地說出這些大逆不道之言。
“爹,這問題就跟為何不用那些官員是一個道理。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你肯定想說君臣那一套。”
蔣旻歎了聲。
“我才發現爹你雖是武官,其實早已被文官那一套給洗腦了。你甚至忘了聖上幾次想拿元貞去和親的事,你覺得事情既然沒發生,就不該記恨,天下無不是父母,總歸聖上也寵了貞妹妹多年。”
蔣拯嘴上沒說,但從他的表情就能看出,蔣旻猜對了。
蔣旻又道:“我此言倒不是在說貞妹妹不孝,也許她心中也存著想救聖上的念頭,但顯然現在不是時候。就如我方才所言為何不用那些官員一樣。爹,難道你真覺得原來的那個朝廷是好的?”
聞言,蔣拯一愣。
“一切都照搬原樣,等於是把以前的朝廷又挪了過來,待挑出幾個能管事的高官後,是不是還會如以前那般,文官抱團打壓武官,又弄出一堆這官那官的,重複著以前朝廷的弊政弊製?
蔣旻說得格外深沉。
“之前那些人為了奪嫡,為了自身及家族利益,不顧江山社稷的大局,彼此互鬥,黨同伐異。這黨爭綿延了幾朝?鬥得朝堂上烏煙瘴氣,鬥得朝廷都被北戎人一鍋端了。既然一切都推倒重來了,為何不能是一切都重新來過?
“一切都重新來過? 蔣拯喃喃道。
“對,一切都重新來過,建一個全新的、規製完全不同以往的朝廷。 蔣旻語氣中冷靜又帶著一絲狂熱。
雖然元貞從沒有跟他談過,但隻觀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蔣旻何等聰明之人,自然看出其中深意。
“那些世家士族勳貴國戚,紮根在朝廷吸血多年,把自己吸成了龐然大物,把朝廷吸得羸弱不堪。讓我來說,北戎破城反倒是好事,隻有異族的手段才能徹底碾碎這一切。
“如今好不容易將他們削弱到前所未有的虛弱之時,爹你竟還想著用他們,何其愚鈍!
“甚至救聖上和利用七皇子名號也是同理,一旦聖上歸來,那些人必然蜂擁而至,一切回歸從前。七皇子也是,那些皇親國戚中可有不少漏網之魚,一旦他上位,必然也都來了,他一稚嫩小兒,如何對付得了這些人?慢慢地在他們的離間下,疏遠了貞妹妹和楊變,然後一切又回歸原位。
蔣旻這一番話,實在太炸裂了,震驚得蔣拯直接愣在當場,眼睛發直,宛如魔怔一般。
元貞已經在外麵聽了多時。
她走了進來,對著蔣拯笑道:“當著外人,我還要遮掩一二,當著舅舅,我自然要說實話。大表哥說得很好很對,我確實是這麽想的。
作者有話要說:
有紅包
第87章
87
“貞兒!”
蔣拯重重歎了聲,卻說不出反駁的話。
難道他真覺得原來那個朝廷是好的?
並不是!
相反因為他管著皇城司,幫聖上探查各處消息,知道的看到的比旁人更多,也更深刻。
曾幾何時,無數次他也感歎他也扼腕也氣憤,可又有什麽用?
連聖上都無法改變這一切,誰又能?
現在昊國經曆大創,皇帝皇嗣宗親盡遭擄掠,朝廷也崩塌,亂世已至,常人已經活著很難了,他們這些人又能做些什麽?
“那個位置其實誰來坐都不要緊,我想的隻是改變,徹徹底底地改變。而不是你費盡心機好不容易做了些事,扭頭卻發現被人改了,你無能你悲憤,卻什麽也做不了。就如同當初權少保與楊變在汲縣,竭盡全力,但又有什麽用呢?”
元貞笑著,說出的話卻極為悲涼。
也是確切實在的親身體會,一次次竭盡所能,一次次被潑冷水,最後發現什麽也改變不了,隻能退而求其次來到襄州。
她改變不了那裏,那就找一個地方來改變。
眼下就是最好的機會——這話聽起來很不對味,但她騙不了自己,她就是這麽想的。
更甚者,再細究一些,當下這種局麵,北戎及慕容興吉確實在其中占了主因,但她何嚐沒有在其中推波助瀾?
她以楊變為刀,在絕境中將局麵逆轉成了有利自己的方向,再進或再退一分都不行,眼下就是剛剛好。
被她當刀的那個男人,心知肚明,卻一言不發,隻按照她說的去做,不聞不問。
相對比大舅——倒不是說舅舅不好,隻是終究每個人都沒有每個人的想法,想要獲得旁人的認同,便需要讓對方感同身受,去理解自己。
這麽一想,她和楊變這就是兩情相悅吧。
糟糕,她又想那個男人了。
“我晾著那些人,也並非真晾,隻是希望他們能認清自己的位置,這樣才有助於之後要做的一些事。用他們不是不可,隻是需要他們改掉以前那種思路,若真是還打著把原來那個朝廷,又挪了個地方來的想法,還妄圖屍位素餐,壓在旁人頭上作威作福,不用也罷。”
“那聖上——”
“隻能說眼下不是時候,也沒有機會,若以後有了機會——”元貞聲音低了下來,“他到底疼愛我多年,我也想以全孝道。”
堂中安靜了下來。
久久——
蔣拯突然長出一口氣,道:“舅舅老了,腦子不如你們年輕人,你們願意怎麽辦就怎麽辦吧,我隻管把當下的事做好便是。新城那還有些事,我也是抽空而來,先走了。”
元貞和蔣旻目送著他離去。
“爹他其實已經讚同了你的想法,隻是他從小接受的便是忠君忠國的思想,一時有些難以接受罷了。”
元貞點頭道:“我懂。”
“那就好。”
蔣旻又道,“對了,接下來你打算怎麽辦?”
說起正事,元貞也拉回了注意力。
“我覺得還是因地製宜吧。以前我總想,人讀書到底有什麽用?那些人苦讀詩書數十年,就為了考上科舉,當上大官?考的那些詩賦、經義到底有何用?詩賦陶冶人情誌,經義教人做人的道理,可在實務中,卻一無用處。”
“反而被那些卑劣之人,以聖人為名,來給人製定道德高地,而道德隻能約束君子,約束不了小人,恰恰這種讀書讀得太多太通透的人,通常都是小人,這其中也包括我。因為讀得太透,深諳反製與鑽漏子之法,於是總能占得高地讓自己心安理得。”
元貞說得有些跑題了。
蔣旻卻靜靜聽著,一言不發。
一直等她把這段話說完,他才安慰道:“貞妹妹你說得我都明白,你心中不要有負罪之感,畢竟連我都覺得這樣做沒錯,反而於大局來說是好的。”
真竭盡全力把聖上救出來,又有何用?
隻會把場麵弄得更糟,隻會浪費不必要人力物力,是時被北戎抓住漏洞,所有人被拖著一切死。
對於負罪感這句話,元貞隻是哂然一笑,似有些感歎地搖了搖頭,又把話題拉了回來。
“後來我去到尚書內省,站在高處以俯瞰大局的角度去看,我又覺得當初設立科舉製度的人很聰明。這麽大的疆域,數不清的人口,怎麽才能選出一個最公平的取材之法?”
元貞自問自答:“那必然是規製的,設定出一個標準,讓全天下的人都按照這個法子來,才算最公平。”
“隻是時間久了,卻又不改革,被太多的人鑽出了漏子,又由於恩蔭製度,致使徹底失去了公平。普通平民和權貴們,從一開始起點就不一樣,你費盡心機,他已站在終點,還怎麽公平?”
“所以——”
元貞一笑:“那就讓我們來一場,不拘一格取人才吧。不是說晾著他們嗎?可別說我沒給他們機會。”.
位於城東鍾樓巷的一個小院門外,站著一個老婦和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
兩人都穿著平民衣裳,可這老婦眉眼之間卻寫滿了對四處的嫌棄。
先是男子敲門,他敲門倒還好,規規矩矩。
可裏麵一直沒開,老婦將兒子叫過來,親自上陣,敲起門來框框直響,引得附近鄰裏都出來探看到底怎麽了?
門,終於從裏麵打開,是個中年仆婦。
“我家公……娘子說了,讓你們進來說話,別在外麵鬧。”
老婦眉眼譏誚,似想說什麽,到底忍下來了。
“你說貞兒到底在想什麽?明明打著七皇子的旗子,可直接重建朝廷,她卻偏偏置若罔顧。明明官員都是現成的,直接撿來用便好,她卻偏偏置之不理,寧肯人晾著也不用,讓大家都忙成這樣。”
蔣旻看了他一眼,道:“爹,你說為何?明明有捷徑可以走,卻偏偏置之不理,要走一條費力的路?”
“難道說楊變他……有異心?”
這個想法是早就存在蔣拯腦子裏的,所以他才會心事重重,卻又不好明說,才會借著機會想試探一二。
“此事貞兒可知道?”
蔣旻無奈地暗歎一聲,道:“為何不能是貞妹妹也如此想?”
“這怎麽可能?”
蔣拯震驚到無以複加,甚至有些語無倫次。
“貞兒是公主,從小受聖上寵愛,七皇子是她親弟弟……”
蔣旻打斷他:“不是親的,是記在姑母名下,人家是有親娘的。”
頓了頓,他又說:“爹你覺得和一個不是親的弟弟相比,是丈夫親,還是弟弟親?”
“這——”
蔣拯語塞。
這還用說,於女子而言,自然是丈夫大過一切。
“可聖上怎麽辦?難道就……就不救了?”
這才是蔣拯此番來試探的真正原因,這些日子他見元貞忙東忙西,卻一直不提營救聖上之事。
確實當下救人有些不切實際,可提都不提未免顯得太過無情。
可他一個當舅舅的怎麽說,這種話也不好說啊,糾結了多日,才尋思借著用官員的事,想來試探一二。
蔣旻又怎可能沒看出親爹的心思?
恰恰他看出了,也知道有些話元貞不好說,才會出麵攔下蔣拯。
“爹,你為何覺得一定要去救聖上?”
“不救怎麽辦?那畢竟是聖上,是貞兒親爹……”
蔣拯顯然有些慌了,慌得不止是兒子說出大逆不道之言,而是他竟能如此淡定地說出這些大逆不道之言。
“爹,這問題就跟為何不用那些官員是一個道理。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你肯定想說君臣那一套。”
蔣旻歎了聲。
“我才發現爹你雖是武官,其實早已被文官那一套給洗腦了。你甚至忘了聖上幾次想拿元貞去和親的事,你覺得事情既然沒發生,就不該記恨,天下無不是父母,總歸聖上也寵了貞妹妹多年。”
蔣拯嘴上沒說,但從他的表情就能看出,蔣旻猜對了。
蔣旻又道:“我此言倒不是在說貞妹妹不孝,也許她心中也存著想救聖上的念頭,但顯然現在不是時候。就如我方才所言為何不用那些官員一樣。爹,難道你真覺得原來的那個朝廷是好的?”
聞言,蔣拯一愣。
“一切都照搬原樣,等於是把以前的朝廷又挪了過來,待挑出幾個能管事的高官後,是不是還會如以前那般,文官抱團打壓武官,又弄出一堆這官那官的,重複著以前朝廷的弊政弊製?
蔣旻說得格外深沉。
“之前那些人為了奪嫡,為了自身及家族利益,不顧江山社稷的大局,彼此互鬥,黨同伐異。這黨爭綿延了幾朝?鬥得朝堂上烏煙瘴氣,鬥得朝廷都被北戎人一鍋端了。既然一切都推倒重來了,為何不能是一切都重新來過?
“一切都重新來過? 蔣拯喃喃道。
“對,一切都重新來過,建一個全新的、規製完全不同以往的朝廷。 蔣旻語氣中冷靜又帶著一絲狂熱。
雖然元貞從沒有跟他談過,但隻觀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蔣旻何等聰明之人,自然看出其中深意。
“那些世家士族勳貴國戚,紮根在朝廷吸血多年,把自己吸成了龐然大物,把朝廷吸得羸弱不堪。讓我來說,北戎破城反倒是好事,隻有異族的手段才能徹底碾碎這一切。
“如今好不容易將他們削弱到前所未有的虛弱之時,爹你竟還想著用他們,何其愚鈍!
“甚至救聖上和利用七皇子名號也是同理,一旦聖上歸來,那些人必然蜂擁而至,一切回歸從前。七皇子也是,那些皇親國戚中可有不少漏網之魚,一旦他上位,必然也都來了,他一稚嫩小兒,如何對付得了這些人?慢慢地在他們的離間下,疏遠了貞妹妹和楊變,然後一切又回歸原位。
蔣旻這一番話,實在太炸裂了,震驚得蔣拯直接愣在當場,眼睛發直,宛如魔怔一般。
元貞已經在外麵聽了多時。
她走了進來,對著蔣拯笑道:“當著外人,我還要遮掩一二,當著舅舅,我自然要說實話。大表哥說得很好很對,我確實是這麽想的。
作者有話要說:
有紅包
第87章
87
“貞兒!”
蔣拯重重歎了聲,卻說不出反駁的話。
難道他真覺得原來那個朝廷是好的?
並不是!
相反因為他管著皇城司,幫聖上探查各處消息,知道的看到的比旁人更多,也更深刻。
曾幾何時,無數次他也感歎他也扼腕也氣憤,可又有什麽用?
連聖上都無法改變這一切,誰又能?
現在昊國經曆大創,皇帝皇嗣宗親盡遭擄掠,朝廷也崩塌,亂世已至,常人已經活著很難了,他們這些人又能做些什麽?
“那個位置其實誰來坐都不要緊,我想的隻是改變,徹徹底底地改變。而不是你費盡心機好不容易做了些事,扭頭卻發現被人改了,你無能你悲憤,卻什麽也做不了。就如同當初權少保與楊變在汲縣,竭盡全力,但又有什麽用呢?”
元貞笑著,說出的話卻極為悲涼。
也是確切實在的親身體會,一次次竭盡所能,一次次被潑冷水,最後發現什麽也改變不了,隻能退而求其次來到襄州。
她改變不了那裏,那就找一個地方來改變。
眼下就是最好的機會——這話聽起來很不對味,但她騙不了自己,她就是這麽想的。
更甚者,再細究一些,當下這種局麵,北戎及慕容興吉確實在其中占了主因,但她何嚐沒有在其中推波助瀾?
她以楊變為刀,在絕境中將局麵逆轉成了有利自己的方向,再進或再退一分都不行,眼下就是剛剛好。
被她當刀的那個男人,心知肚明,卻一言不發,隻按照她說的去做,不聞不問。
相對比大舅——倒不是說舅舅不好,隻是終究每個人都沒有每個人的想法,想要獲得旁人的認同,便需要讓對方感同身受,去理解自己。
這麽一想,她和楊變這就是兩情相悅吧。
糟糕,她又想那個男人了。
“我晾著那些人,也並非真晾,隻是希望他們能認清自己的位置,這樣才有助於之後要做的一些事。用他們不是不可,隻是需要他們改掉以前那種思路,若真是還打著把原來那個朝廷,又挪了個地方來的想法,還妄圖屍位素餐,壓在旁人頭上作威作福,不用也罷。”
“那聖上——”
“隻能說眼下不是時候,也沒有機會,若以後有了機會——”元貞聲音低了下來,“他到底疼愛我多年,我也想以全孝道。”
堂中安靜了下來。
久久——
蔣拯突然長出一口氣,道:“舅舅老了,腦子不如你們年輕人,你們願意怎麽辦就怎麽辦吧,我隻管把當下的事做好便是。新城那還有些事,我也是抽空而來,先走了。”
元貞和蔣旻目送著他離去。
“爹他其實已經讚同了你的想法,隻是他從小接受的便是忠君忠國的思想,一時有些難以接受罷了。”
元貞點頭道:“我懂。”
“那就好。”
蔣旻又道,“對了,接下來你打算怎麽辦?”
說起正事,元貞也拉回了注意力。
“我覺得還是因地製宜吧。以前我總想,人讀書到底有什麽用?那些人苦讀詩書數十年,就為了考上科舉,當上大官?考的那些詩賦、經義到底有何用?詩賦陶冶人情誌,經義教人做人的道理,可在實務中,卻一無用處。”
“反而被那些卑劣之人,以聖人為名,來給人製定道德高地,而道德隻能約束君子,約束不了小人,恰恰這種讀書讀得太多太通透的人,通常都是小人,這其中也包括我。因為讀得太透,深諳反製與鑽漏子之法,於是總能占得高地讓自己心安理得。”
元貞說得有些跑題了。
蔣旻卻靜靜聽著,一言不發。
一直等她把這段話說完,他才安慰道:“貞妹妹你說得我都明白,你心中不要有負罪之感,畢竟連我都覺得這樣做沒錯,反而於大局來說是好的。”
真竭盡全力把聖上救出來,又有何用?
隻會把場麵弄得更糟,隻會浪費不必要人力物力,是時被北戎抓住漏洞,所有人被拖著一切死。
對於負罪感這句話,元貞隻是哂然一笑,似有些感歎地搖了搖頭,又把話題拉了回來。
“後來我去到尚書內省,站在高處以俯瞰大局的角度去看,我又覺得當初設立科舉製度的人很聰明。這麽大的疆域,數不清的人口,怎麽才能選出一個最公平的取材之法?”
元貞自問自答:“那必然是規製的,設定出一個標準,讓全天下的人都按照這個法子來,才算最公平。”
“隻是時間久了,卻又不改革,被太多的人鑽出了漏子,又由於恩蔭製度,致使徹底失去了公平。普通平民和權貴們,從一開始起點就不一樣,你費盡心機,他已站在終點,還怎麽公平?”
“所以——”
元貞一笑:“那就讓我們來一場,不拘一格取人才吧。不是說晾著他們嗎?可別說我沒給他們機會。”.
位於城東鍾樓巷的一個小院門外,站著一個老婦和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
兩人都穿著平民衣裳,可這老婦眉眼之間卻寫滿了對四處的嫌棄。
先是男子敲門,他敲門倒還好,規規矩矩。
可裏麵一直沒開,老婦將兒子叫過來,親自上陣,敲起門來框框直響,引得附近鄰裏都出來探看到底怎麽了?
門,終於從裏麵打開,是個中年仆婦。
“我家公……娘子說了,讓你們進來說話,別在外麵鬧。”
老婦眉眼譏誚,似想說什麽,到底忍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