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朕在狗血文裏存檔保命 作者:月半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後時間就轉眼到了第三天,城中還如一鍋沸湯般暫且不談,範夫人一家先捎來了口信——
長公主府上的賞花宴時間不變,沒有停辦或改時的意思,還是將於今日舉行。範夫人希望兩家能一起前去。
“這都什麽時候了,他們還有心情去賞花嗎?”陳秉江有些錯愕。
他本來抄錄賞花宴單子,是想從中篩選人好日後行事,其實已經對賞花宴的召開不抱希望了,畢竟時間點過於特殊,最近滿城風雨的。但他收到口信後錯愕的想了想,才覺得是自己迷障了。
就像父親說的,城中米糧漲價,他們這些高官貴人,皇親國戚都能各使手段渡過難關,根本不算什麽,無非是百姓們無米下鍋罷了。這種事對長公主府來看也不是什麽難題,或許‘艱難’會有一點。可賞花宴卻是早就定好下了帖子的,與臉麵這種重要的東西相比,鋪張場麵會艱難一點又算什麽?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便宜陳秉江去賞花宴上結識那些新的主角配角們了。多接觸人才能方便陳秉江搞事。畢竟他這幾天都在想辦法破招,卻久久沒找到合適時機……
第二十五章 事態加劇
“洹兒,你在家好好待著,等我們回來告訴你過程。”康王府外的馬車已經準備妥當,臨行前,陳秉江抱起洹兒在安慰。
小兄弟坐在他的手臂上,胖嘟嘟的臉頰不高興的耷拉著,嘴撅得都能掛油瓶了:
“哼!你們都能去,隻有我不成……”
他還在鬧脾氣。
因為範夫人,康王妃,碧兒表姐和他大哥都要去今天的賞花宴。碩表兄是有事不去,而不是“不能去”,隻有洹兒是磨著娘親哀求又撒嬌,好話說了一籮筐都去不成的,所以臨行前這會兒還在生悶氣。
“沒事幹的話,就去找你周大哥玩。”陳秉江靈機一動,提議道,“他自己悶在院子裏養傷,天天一個人,哪裏都不能去,肯定很煩悶。洹兒你一向有主意,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小兄弟的嘴這才不撅了,被哄好了,他人小鬼大的鄭重點點頭,勉強嘀咕:“周大哥人也好……行吧,交給我了!”
陳秉江鬆了口氣,轉頭上馬車。前一輛馬車上的康王妃從車簾邊撩開一道縫隙,笑道:“還是你有辦法,能治住這個皮猴。他天天哪來那麽多精力四處鑽營?”
“回頭給他找個夫子吧,洹兒的年紀也到了。我們這等人家,不求他學的有多出眾,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就足夠了。”陳秉江提議。
當今慶德帝在位的時候,因為沒有其他近支的皇親國戚,隻剩康王一家了。且康王還被慶德帝所不喜,所以他們一家的子嗣沒有資格進入上書房和皇子皇孫們一起念書,平日麵聖和進宮的頻率還不如一些被開恩欽點陪讀的臣子家的子弟。
所以陳秉江穿越過來的這段時間裏,才能四處遊手好閑,什麽都不需要學。康王夫婦對他的要求太過寬鬆了,隻要品德上沒有問題,不沾一些不良嗜好,其他東西隨他喜歡,想做什麽做什麽。
怪不得原身在劇情裏蹦躂的那麽歡呢,他也算是從小在蜜罐子裏泡大的,能不變成紈絝子弟都算是自身優秀了。突然碰上一個讓他當皇帝的機會,誰能不想當呢?原身有點驕傲和脾氣,想去爭一爭也正常。
陳秉江頓了頓,看著外麵開始拉動馬車的那匹棕馬,心中盤算。
……看來他也得去學一下騎馬,原身不知道會不會,但他自己是不會的。一個十三歲的少年郎,還要天天跟著自家母親坐馬車,勉強也說得過去。主要是他的日常交際圈中還沒有其他同齡或者相近的玩伴。若是其他少年也在,而且都選擇了騎馬,他就沒理由遮掩過去了。
所以還是早日學學比較好。
“造孽啊……都這樣了,聖上就沒有什麽說法嗎?”幾輛馬車挨得極近,陳秉江聽到他身旁範夫人的馬車上傳來低低的唏噓感歎聲。
陳秉江也撩開一道簾子縫,望著外麵沉默了。
出了皇親貴族紮堆居住的懷安南路,前往懷安坊的主道路時——外麵這才幾天光景,就顯得破敗了不少,明明這裏是皇城裏最尊貴的一片地盤了,仍然難掩空氣中的那股焦灼壓抑的氛圍。
越臨近懷安北路,就越接近僅有一牆之隔後麵的西市。那邊亂糟糟的聲響也遠遠傳來,被人聽得一清二楚。絕望的哀號聲,懇求聲、混亂的撕扯爭搶、阻攔和高聲嗬斥聲亂七八糟攪合在一起,大人和孩童的哭聲交織成一片。
陳秉江一行人的馬車在難言的寂靜中經過了這一段路,隻能聽見吱吱呀呀的車輪轉動聲。良久,快要看到長公主府前的鎮宅石時,康王妃才打破了寂靜,低聲的說了一句:“……米價今天漲到三百餘文了。”
“三百了嗎?”陳秉江微不可聞的重複了一遍,不忍心的撇開了頭,更加下定決心。
……前幾日的米價,還是四文錢一鬥米呢。
後來無時無刻不在往上漲,翻著倍漲,變成了二十五文銅錢一鬥米,那時已經是很誇張了……但後麵已經無法計數了,因為米價漲上了天。多少人一覺睡醒,家中的多年積蓄就變成了不值錢的玩意,別說一鬥米了,連一升米都買不起。
一瞬間的天差地別,強烈的落差致使了多少人突然家破人亡……
這次的經濟戰實際上是慶德帝和四大世家的交鋒,陳秉江本不該參與其中,專注於吃真假世子的瓜,去反擊報複靖勇伯府就夠了。但他實在看不下去,再不想盡辦法去結束這場鬧劇,多少平民就要命如草芥的消失在這個秋天了。
所以陳秉江今天,必須在賞花宴上結識到新的朋友,最好是認識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因為他現在是空有計策,卻苦於自身沒有地位去幹實事,隻能去挑選那些可行的人來代為行事。問題是他就卡在了這一步上……
門前絡繹不絕的長公主府終於到了。
第二十六章 賞花宴
因著賞花宴不是正規宴會,而是為了年輕男女所設,所以長公主府隻派了左右掌事姑姑與大太監在門口操持。
賞花宴的結構也鬆散,各家入門時不需要唱名報上家世,而是會被等候在門口的小宮女們徑直引入府內,經過一段路,直接抵達花團錦簇,美輪美奐的後花園中。
這片場地是早已被收拾好的,平坦些的空地上被支起了精心編製的藤棚,下麵擺好了長桌,瓜果點心一應俱全,想要在此歇息聊天的人可以來此處。而空地旁邊的後花園一眼望去,全是侍候得極好的各式花朵,大朵大朵開得絢爛,期間小石流水,假山回廊,風姿各有不同,人影綽綽。
陳秉江特地注意了一下,各家夫人們大多在藤棚下休息,矜持的互相敘著家常。而已經到來的年輕男女們則更加不耐枯坐,多在花園中走動——但年輕人麵子薄,大多分作了男女兩堆。閨閣女兒們在花叢前或是說話,或是撲蝶玩鬧,或是矜持的坐在特地準備的秋千下,微風蕩動她們秀美的衣裙一角。少年郎們卻在隔溪相望的另一側草地上,飲酒的飲酒,望遠的望遠,氛圍更加克製。
明明隻有不到幾百米,府內府外卻截然不同——這裏隻有一片寧靜平和。
“江兒,你和碧兒過去吧。”康王妃含笑在陳秉江肩上輕推一把,鼓勵的望了表兄妹倆一眼,轉身也去找她相熟的夫人們聊天去了。範夫人更是不提,入門時就左顧右盼,眼睛一亮就走向了一位陌生的容長臉夫人,好似很有目的性。
陳秉江若有所思的瞥過去一眼,低聲詢問範表妹:“你知道那位是哪家夫人嗎?”
範表妹的臉上流露出一絲不解,搖搖頭:“以前沒有見過。”
陳秉江沉吟著把這件事暫且記下了:“走吧。”他打起精神,準備先和小表妹混入那些家中子弟姐妹們一起出行的小團體,作為同樣的存在,這樣比較好融入搭話一些。
畢竟陳秉江沒有以前的記憶,他也不知道原身是不是有什麽朋友,隻好按自己的節奏慢慢來。這也不打緊,若是朋友們看到他,會過來和他交談的,屆時就清楚了。
“阿兄,我們這裏幹站著太無趣了!”陳秉江和表妹才往那邊走了幾步,就見一個亭子中有位用扇子掩麵的少女低聲抱怨著,被她撒嬌的兄長看著年齡不大,麵上也有隱忍之色,卻隻能硬沉下性子小聲解釋:“你看旁人有鬧的嗎?今天又不是真讓你來遊玩賞花的。忍一忍,外麵都傳言長公主今日是想為她的幼子擇婦,若是成了,家中也要跟著一步登天了!”
陳秉江頓時止了腳步,裝作沒聽見的自然望向了斜側麵的一座假山。跟在他身側的範表妹也尷尬的微微漲紅了臉,默契的假裝他們沒有聽到這番話。
“不過說是這麽說的。”那少年話音卻很快一轉,麵上也對陳秉江兩人歉意一笑,往後退了兩步示意他們想過來可以直接過來,不必避開,繼續教育自家妹妹,“這種好事輪不到我們頭上,你隻要安安靜靜等到結束就好了,去結交兩個相好的姐妹,不也有趣麽?”
那少女痛苦的蹙起眉頭,若不是當著人的麵,她恐怕要當場捂住耳朵,不去聽自己兄長的念叨:“和她們有什麽好說的,根本玩不到一起去!”
範表妹看得掩唇一笑,仿佛是認得他們了,她了然的上前大大方方的敘話道:“小女也是初來,這位姐姐若是無聊,我們不若一起去叢中走走?”她的話中之意是,這片空地上四處人多眼雜,多是想要促成姻緣、在暗中評估的長輩。還不如去有遮掩的後花園中走走,應該會比這邊清淨。
那位活潑的少女看來是在場中沒有一個認識的人了,上下打量碧兒兩眼,卻不知為什麽投了眼緣,當即興衝衝的站起來,兩個小姐妹就低聲說著話離開了。
陳秉江驟然隻剩下了自己,有些錯愕,麵上很快恢複了鎮定,其實他還有些不大適應這些人的社交方式,便也在亭中空位坐下來,試圖和留下的那位少年郎攀談了:“……聽口音,二位不是京中人士嗎?”
說起這個話題,少年郎爽快的報上了姓名:“沒錯。我們是隨父親回京述職的,剛好趕上了這次宴會……還未及冠,直接叫我宋遇便罷!”
陳秉江張口想互通姓名的話一下子咽了回去,眸光發亮:“……!”
這下叫什麽?得來全不費工夫!
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宋遇”,又是從外地跟父親回京的兄妹……這下對上了,新的小說人物出現了!那是篇白月光火葬場文啊!
第二十七章 白月光火葬場文
說是一篇“白月光火葬場文”,它的劇情就沒有一點辜負了這個名字。
因為這篇文的作者是個想超越自我的老作者,陳秉江依稀記得,劇情中通過狗血老梗試圖寫出一些新意:
故事講的是一個北方大官回京述職的時候,帶上了他的一雙嫡出兒女。沒想到女兒宋霏被京城府尹次子一眼看中了,府尹家當即托了相熟的夫人去說項。兩家一合計:一邊是如花美眷,一邊是年少英才,門第又相當,這是天造良緣啊。
哪怕大官之妻頗有微詞,覺得嫁到這邊無法被他們看顧,大官仍覺得佳婿不容錯過,畢竟他值守之地太過偏僻了,富庶雖富庶,可哪還有這般好又是官宦子弟的兒郎供他們挑選呢?
婚期就此定下了。
因著宋霏之父多年來都在北方沿海地帶做官,在京城不能久待。所以婚期定的很急,僅在三月之後,趕在宋霏之父能再次回京之時成親,到時候會讓宋霏在京中老宅出嫁……
誰知道剛成婚不久,宋霏就後悔她遠離了父母和生長的故地,獨自一人遠嫁回京城了:因著她貼身陪嫁的大丫鬟,和她的新婚丈夫勾搭在了一起!
她丈夫的表麵功夫做的不錯,但其實這段時間,丈夫根本不喜愛她,並不情願給她作為正妻的臉麵,關起門來過日子時宋霏有諸多的苦楚說不出口。日子如此反複過了幾年後,宋霏終於在暗中探查之下尋到了端倪,真相才水落石出了。
原來——丈夫娶她的唯一原因,便是認出了她的貼身丫鬟在幼時曾救過他一次,是他心頭念念不忘,想要娶回家的真愛白月光!兩人在宋霏隨父回京時就碰麵互相認出來了,才有了後來宋霏的親事……若不是門不當戶不對,府尹之子放言,他壓根不會去多看宋霏一眼。
宋霏嘔得不行,當場便要和離。她這麽多年來壓抑住驕傲的本性,傾盡了溫柔與耐心,學著做一個合格的當家夫人,又想盡辦法挽回丈夫的心,她以為是自身的原因才讓丈夫不喜,沒想到一切全是無用功!
陪嫁丫鬟哪怕成了夫家的妾,也還是她的所有物,隻要她不許,和離後那兩人就不可能在一起。那府尹之子終究撕破了臉,攔下她發往娘家的書信,圖窮匕見,一不做二不休將她暗害了,隻能纏綿病榻,還吊著一口氣占著正妻的位置。
到了後來,將要返京科舉的長兄宋遇偶然間察覺到不對勁,查出真相,才讓府尹之子明白——當年救下他的人竟然是宋霏,被他當作信物的扳指隻是被貼身丫鬟偷偷截留了而已。
宋霏不記得那件隨手而為的小事了,隻有府尹之子還念念不忘那位白月光,沒想到竟喪心病狂反害了她……府尹之子悲痛欲絕,卻又不能放任大舅子帶著真相離開,幹脆再次暗中下了殺手,宋家二老突知意外,深受打擊,身體便越發不好。宋家就這麽漸漸敗落了。
府尹之子自此將那妾室遣送到莊子上自生自滅,又開始日日精心侍候在宋霏病床前,一副洗心革麵的癡情架勢,就連他們二人的長子都不知舊情,感歎父親一腔情深,又不解母親為何始終不能原諒父親?
宋霏一時間隻覺得日子過得生不如死,卻沒有打算尋死。她撐著一口氣,待自己的身體被漸漸養的有了些起色,才偷跑出去,趁著宮中選女官的時候前去應選,一舉被選上了。這下……便是沒有和離,她也不需要再見那仇人,也不用再見離了心的兒子了。
……
這篇文說是火葬場,就是火葬場文。身為女主的宋霏雖是府尹之子的白月光,卻在後麵的種種追求下沒有回心轉意,沒上演一出“隻要我們相愛,你怎麽虐我的身,怎麽殺我的家人我都原諒你”的腦殘劇情。反而是她在宮中開展了自己的事業線,憑借聰明才智步步高升,後來手撕丈夫,查清真相為自己和兄長複仇的爽文。
雖然後期真的很爽,但前期也是真的太虐女主了。
她的一家人何其無辜啊,接二連三的栽到了府尹之子手上,還被他以“癡情真愛”之名輕描淡寫的將那些傷害抹去了,若無其事的繼續追求女主。
陳秉江想了想劇情後期宋霏家破人亡,自身也病病歪歪,丈夫惡心,兒子涼薄,已經被磨滅了所有天真與靈動。雖報了仇,卻也隻剩下了狠辣手段與艱難掙下來的一條小命。
他再想想自己剛才見到的那個脾性鮮活的少女宋霏,還有她尚未及冠、還好端端活著的兄長宋遇,血壓一下子就高了:“……”
府尹之子那種惡心玩意,宋家被纏上真是倒了八輩子大黴了!
這事既然被他知道了,後麵必須得攪合散了!!
第二十八章 嫡弟暗藏禍心
陳秉江心中下了決心,隻感覺自己今天這場賞花宴要惦記的事情還真是不少。他不著痕的和宋遇繼續閑話拉近關係:“……算算生辰,我應該叫上一句宋兄。宋兄初來京城,對這邊的習俗可否有些不大習慣?”
就像剛才的宋霏。她一看就是北地過來的武將家的女孩,爽利灑脫,在邊陲也不需計較太多,日常這樣自在慣了,到了京城就會不耐繁瑣禮儀,也會隱隱被京中貴女們有所瞧不起,所以才互相排斥了吧。
“南北的地帶不同,風俗習慣各有不同,習慣起來確實很難。”宋遇感慨的承認,“我祖上原本也是京城人士,幼時在這邊住過幾年的,所以還好,妹妹就難習慣多了。”
說到這裏,宋遇頓了一下,還是把話咽了回去。
他們在近來這個節骨眼上上京,感受到的多是城中蕭索,風雨欲來的氣息,這幾天老老實實在家明哲保身還來不及,哪裏有閑心出門交際逛街?宋遇不知出了什麽事,有心詢問一二,又怕交淺言深,便止了話頭。
都說京中雖束縛多,可也繁華,是天下人所望之地。他們這次來卻不見繁華景象,而剩蕭索敗落。父親也說回京是為妹妹擇婿的好機會,宋遇也不多覺得:京中這種遍地陰詭之事,動輒需要避讓自保的狀態,根本不適合單純的妹妹。
兩相一合,宋遇覺得今天他們兄妹倆前來這場賞花宴純粹是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務了。過後還是回他們蘆寧,不論什麽高門貴婿,簡簡單單給妹妹找上一門夫婿能疼人的殷實小康之家,外有他們娘家照看著,如此不好嗎?
陳秉江是一大早出的門,現在時辰還尚早。他和宋遇聊了半天初步熟識後,興致頗高的下意識把注意力又投向場中其他沒有結識的青年才俊們,暗中躍躍欲試,頗有一顆沾花惹草的心(?)。
“宋兄,在這裏也是閑著枯坐,不如我們去看看那邊在鬧些什麽,可好?”陳秉江表麵很能繃得住,問話時也像是隨口一提,不急不躁。
宋遇欣然應下,與他同往:“也好。不過在場的人我皆不相識,還得有勞陳弟了。”
長公主府上的賞花宴時間不變,沒有停辦或改時的意思,還是將於今日舉行。範夫人希望兩家能一起前去。
“這都什麽時候了,他們還有心情去賞花嗎?”陳秉江有些錯愕。
他本來抄錄賞花宴單子,是想從中篩選人好日後行事,其實已經對賞花宴的召開不抱希望了,畢竟時間點過於特殊,最近滿城風雨的。但他收到口信後錯愕的想了想,才覺得是自己迷障了。
就像父親說的,城中米糧漲價,他們這些高官貴人,皇親國戚都能各使手段渡過難關,根本不算什麽,無非是百姓們無米下鍋罷了。這種事對長公主府來看也不是什麽難題,或許‘艱難’會有一點。可賞花宴卻是早就定好下了帖子的,與臉麵這種重要的東西相比,鋪張場麵會艱難一點又算什麽?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便宜陳秉江去賞花宴上結識那些新的主角配角們了。多接觸人才能方便陳秉江搞事。畢竟他這幾天都在想辦法破招,卻久久沒找到合適時機……
第二十五章 事態加劇
“洹兒,你在家好好待著,等我們回來告訴你過程。”康王府外的馬車已經準備妥當,臨行前,陳秉江抱起洹兒在安慰。
小兄弟坐在他的手臂上,胖嘟嘟的臉頰不高興的耷拉著,嘴撅得都能掛油瓶了:
“哼!你們都能去,隻有我不成……”
他還在鬧脾氣。
因為範夫人,康王妃,碧兒表姐和他大哥都要去今天的賞花宴。碩表兄是有事不去,而不是“不能去”,隻有洹兒是磨著娘親哀求又撒嬌,好話說了一籮筐都去不成的,所以臨行前這會兒還在生悶氣。
“沒事幹的話,就去找你周大哥玩。”陳秉江靈機一動,提議道,“他自己悶在院子裏養傷,天天一個人,哪裏都不能去,肯定很煩悶。洹兒你一向有主意,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小兄弟的嘴這才不撅了,被哄好了,他人小鬼大的鄭重點點頭,勉強嘀咕:“周大哥人也好……行吧,交給我了!”
陳秉江鬆了口氣,轉頭上馬車。前一輛馬車上的康王妃從車簾邊撩開一道縫隙,笑道:“還是你有辦法,能治住這個皮猴。他天天哪來那麽多精力四處鑽營?”
“回頭給他找個夫子吧,洹兒的年紀也到了。我們這等人家,不求他學的有多出眾,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就足夠了。”陳秉江提議。
當今慶德帝在位的時候,因為沒有其他近支的皇親國戚,隻剩康王一家了。且康王還被慶德帝所不喜,所以他們一家的子嗣沒有資格進入上書房和皇子皇孫們一起念書,平日麵聖和進宮的頻率還不如一些被開恩欽點陪讀的臣子家的子弟。
所以陳秉江穿越過來的這段時間裏,才能四處遊手好閑,什麽都不需要學。康王夫婦對他的要求太過寬鬆了,隻要品德上沒有問題,不沾一些不良嗜好,其他東西隨他喜歡,想做什麽做什麽。
怪不得原身在劇情裏蹦躂的那麽歡呢,他也算是從小在蜜罐子裏泡大的,能不變成紈絝子弟都算是自身優秀了。突然碰上一個讓他當皇帝的機會,誰能不想當呢?原身有點驕傲和脾氣,想去爭一爭也正常。
陳秉江頓了頓,看著外麵開始拉動馬車的那匹棕馬,心中盤算。
……看來他也得去學一下騎馬,原身不知道會不會,但他自己是不會的。一個十三歲的少年郎,還要天天跟著自家母親坐馬車,勉強也說得過去。主要是他的日常交際圈中還沒有其他同齡或者相近的玩伴。若是其他少年也在,而且都選擇了騎馬,他就沒理由遮掩過去了。
所以還是早日學學比較好。
“造孽啊……都這樣了,聖上就沒有什麽說法嗎?”幾輛馬車挨得極近,陳秉江聽到他身旁範夫人的馬車上傳來低低的唏噓感歎聲。
陳秉江也撩開一道簾子縫,望著外麵沉默了。
出了皇親貴族紮堆居住的懷安南路,前往懷安坊的主道路時——外麵這才幾天光景,就顯得破敗了不少,明明這裏是皇城裏最尊貴的一片地盤了,仍然難掩空氣中的那股焦灼壓抑的氛圍。
越臨近懷安北路,就越接近僅有一牆之隔後麵的西市。那邊亂糟糟的聲響也遠遠傳來,被人聽得一清二楚。絕望的哀號聲,懇求聲、混亂的撕扯爭搶、阻攔和高聲嗬斥聲亂七八糟攪合在一起,大人和孩童的哭聲交織成一片。
陳秉江一行人的馬車在難言的寂靜中經過了這一段路,隻能聽見吱吱呀呀的車輪轉動聲。良久,快要看到長公主府前的鎮宅石時,康王妃才打破了寂靜,低聲的說了一句:“……米價今天漲到三百餘文了。”
“三百了嗎?”陳秉江微不可聞的重複了一遍,不忍心的撇開了頭,更加下定決心。
……前幾日的米價,還是四文錢一鬥米呢。
後來無時無刻不在往上漲,翻著倍漲,變成了二十五文銅錢一鬥米,那時已經是很誇張了……但後麵已經無法計數了,因為米價漲上了天。多少人一覺睡醒,家中的多年積蓄就變成了不值錢的玩意,別說一鬥米了,連一升米都買不起。
一瞬間的天差地別,強烈的落差致使了多少人突然家破人亡……
這次的經濟戰實際上是慶德帝和四大世家的交鋒,陳秉江本不該參與其中,專注於吃真假世子的瓜,去反擊報複靖勇伯府就夠了。但他實在看不下去,再不想盡辦法去結束這場鬧劇,多少平民就要命如草芥的消失在這個秋天了。
所以陳秉江今天,必須在賞花宴上結識到新的朋友,最好是認識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因為他現在是空有計策,卻苦於自身沒有地位去幹實事,隻能去挑選那些可行的人來代為行事。問題是他就卡在了這一步上……
門前絡繹不絕的長公主府終於到了。
第二十六章 賞花宴
因著賞花宴不是正規宴會,而是為了年輕男女所設,所以長公主府隻派了左右掌事姑姑與大太監在門口操持。
賞花宴的結構也鬆散,各家入門時不需要唱名報上家世,而是會被等候在門口的小宮女們徑直引入府內,經過一段路,直接抵達花團錦簇,美輪美奐的後花園中。
這片場地是早已被收拾好的,平坦些的空地上被支起了精心編製的藤棚,下麵擺好了長桌,瓜果點心一應俱全,想要在此歇息聊天的人可以來此處。而空地旁邊的後花園一眼望去,全是侍候得極好的各式花朵,大朵大朵開得絢爛,期間小石流水,假山回廊,風姿各有不同,人影綽綽。
陳秉江特地注意了一下,各家夫人們大多在藤棚下休息,矜持的互相敘著家常。而已經到來的年輕男女們則更加不耐枯坐,多在花園中走動——但年輕人麵子薄,大多分作了男女兩堆。閨閣女兒們在花叢前或是說話,或是撲蝶玩鬧,或是矜持的坐在特地準備的秋千下,微風蕩動她們秀美的衣裙一角。少年郎們卻在隔溪相望的另一側草地上,飲酒的飲酒,望遠的望遠,氛圍更加克製。
明明隻有不到幾百米,府內府外卻截然不同——這裏隻有一片寧靜平和。
“江兒,你和碧兒過去吧。”康王妃含笑在陳秉江肩上輕推一把,鼓勵的望了表兄妹倆一眼,轉身也去找她相熟的夫人們聊天去了。範夫人更是不提,入門時就左顧右盼,眼睛一亮就走向了一位陌生的容長臉夫人,好似很有目的性。
陳秉江若有所思的瞥過去一眼,低聲詢問範表妹:“你知道那位是哪家夫人嗎?”
範表妹的臉上流露出一絲不解,搖搖頭:“以前沒有見過。”
陳秉江沉吟著把這件事暫且記下了:“走吧。”他打起精神,準備先和小表妹混入那些家中子弟姐妹們一起出行的小團體,作為同樣的存在,這樣比較好融入搭話一些。
畢竟陳秉江沒有以前的記憶,他也不知道原身是不是有什麽朋友,隻好按自己的節奏慢慢來。這也不打緊,若是朋友們看到他,會過來和他交談的,屆時就清楚了。
“阿兄,我們這裏幹站著太無趣了!”陳秉江和表妹才往那邊走了幾步,就見一個亭子中有位用扇子掩麵的少女低聲抱怨著,被她撒嬌的兄長看著年齡不大,麵上也有隱忍之色,卻隻能硬沉下性子小聲解釋:“你看旁人有鬧的嗎?今天又不是真讓你來遊玩賞花的。忍一忍,外麵都傳言長公主今日是想為她的幼子擇婦,若是成了,家中也要跟著一步登天了!”
陳秉江頓時止了腳步,裝作沒聽見的自然望向了斜側麵的一座假山。跟在他身側的範表妹也尷尬的微微漲紅了臉,默契的假裝他們沒有聽到這番話。
“不過說是這麽說的。”那少年話音卻很快一轉,麵上也對陳秉江兩人歉意一笑,往後退了兩步示意他們想過來可以直接過來,不必避開,繼續教育自家妹妹,“這種好事輪不到我們頭上,你隻要安安靜靜等到結束就好了,去結交兩個相好的姐妹,不也有趣麽?”
那少女痛苦的蹙起眉頭,若不是當著人的麵,她恐怕要當場捂住耳朵,不去聽自己兄長的念叨:“和她們有什麽好說的,根本玩不到一起去!”
範表妹看得掩唇一笑,仿佛是認得他們了,她了然的上前大大方方的敘話道:“小女也是初來,這位姐姐若是無聊,我們不若一起去叢中走走?”她的話中之意是,這片空地上四處人多眼雜,多是想要促成姻緣、在暗中評估的長輩。還不如去有遮掩的後花園中走走,應該會比這邊清淨。
那位活潑的少女看來是在場中沒有一個認識的人了,上下打量碧兒兩眼,卻不知為什麽投了眼緣,當即興衝衝的站起來,兩個小姐妹就低聲說著話離開了。
陳秉江驟然隻剩下了自己,有些錯愕,麵上很快恢複了鎮定,其實他還有些不大適應這些人的社交方式,便也在亭中空位坐下來,試圖和留下的那位少年郎攀談了:“……聽口音,二位不是京中人士嗎?”
說起這個話題,少年郎爽快的報上了姓名:“沒錯。我們是隨父親回京述職的,剛好趕上了這次宴會……還未及冠,直接叫我宋遇便罷!”
陳秉江張口想互通姓名的話一下子咽了回去,眸光發亮:“……!”
這下叫什麽?得來全不費工夫!
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宋遇”,又是從外地跟父親回京的兄妹……這下對上了,新的小說人物出現了!那是篇白月光火葬場文啊!
第二十七章 白月光火葬場文
說是一篇“白月光火葬場文”,它的劇情就沒有一點辜負了這個名字。
因為這篇文的作者是個想超越自我的老作者,陳秉江依稀記得,劇情中通過狗血老梗試圖寫出一些新意:
故事講的是一個北方大官回京述職的時候,帶上了他的一雙嫡出兒女。沒想到女兒宋霏被京城府尹次子一眼看中了,府尹家當即托了相熟的夫人去說項。兩家一合計:一邊是如花美眷,一邊是年少英才,門第又相當,這是天造良緣啊。
哪怕大官之妻頗有微詞,覺得嫁到這邊無法被他們看顧,大官仍覺得佳婿不容錯過,畢竟他值守之地太過偏僻了,富庶雖富庶,可哪還有這般好又是官宦子弟的兒郎供他們挑選呢?
婚期就此定下了。
因著宋霏之父多年來都在北方沿海地帶做官,在京城不能久待。所以婚期定的很急,僅在三月之後,趕在宋霏之父能再次回京之時成親,到時候會讓宋霏在京中老宅出嫁……
誰知道剛成婚不久,宋霏就後悔她遠離了父母和生長的故地,獨自一人遠嫁回京城了:因著她貼身陪嫁的大丫鬟,和她的新婚丈夫勾搭在了一起!
她丈夫的表麵功夫做的不錯,但其實這段時間,丈夫根本不喜愛她,並不情願給她作為正妻的臉麵,關起門來過日子時宋霏有諸多的苦楚說不出口。日子如此反複過了幾年後,宋霏終於在暗中探查之下尋到了端倪,真相才水落石出了。
原來——丈夫娶她的唯一原因,便是認出了她的貼身丫鬟在幼時曾救過他一次,是他心頭念念不忘,想要娶回家的真愛白月光!兩人在宋霏隨父回京時就碰麵互相認出來了,才有了後來宋霏的親事……若不是門不當戶不對,府尹之子放言,他壓根不會去多看宋霏一眼。
宋霏嘔得不行,當場便要和離。她這麽多年來壓抑住驕傲的本性,傾盡了溫柔與耐心,學著做一個合格的當家夫人,又想盡辦法挽回丈夫的心,她以為是自身的原因才讓丈夫不喜,沒想到一切全是無用功!
陪嫁丫鬟哪怕成了夫家的妾,也還是她的所有物,隻要她不許,和離後那兩人就不可能在一起。那府尹之子終究撕破了臉,攔下她發往娘家的書信,圖窮匕見,一不做二不休將她暗害了,隻能纏綿病榻,還吊著一口氣占著正妻的位置。
到了後來,將要返京科舉的長兄宋遇偶然間察覺到不對勁,查出真相,才讓府尹之子明白——當年救下他的人竟然是宋霏,被他當作信物的扳指隻是被貼身丫鬟偷偷截留了而已。
宋霏不記得那件隨手而為的小事了,隻有府尹之子還念念不忘那位白月光,沒想到竟喪心病狂反害了她……府尹之子悲痛欲絕,卻又不能放任大舅子帶著真相離開,幹脆再次暗中下了殺手,宋家二老突知意外,深受打擊,身體便越發不好。宋家就這麽漸漸敗落了。
府尹之子自此將那妾室遣送到莊子上自生自滅,又開始日日精心侍候在宋霏病床前,一副洗心革麵的癡情架勢,就連他們二人的長子都不知舊情,感歎父親一腔情深,又不解母親為何始終不能原諒父親?
宋霏一時間隻覺得日子過得生不如死,卻沒有打算尋死。她撐著一口氣,待自己的身體被漸漸養的有了些起色,才偷跑出去,趁著宮中選女官的時候前去應選,一舉被選上了。這下……便是沒有和離,她也不需要再見那仇人,也不用再見離了心的兒子了。
……
這篇文說是火葬場,就是火葬場文。身為女主的宋霏雖是府尹之子的白月光,卻在後麵的種種追求下沒有回心轉意,沒上演一出“隻要我們相愛,你怎麽虐我的身,怎麽殺我的家人我都原諒你”的腦殘劇情。反而是她在宮中開展了自己的事業線,憑借聰明才智步步高升,後來手撕丈夫,查清真相為自己和兄長複仇的爽文。
雖然後期真的很爽,但前期也是真的太虐女主了。
她的一家人何其無辜啊,接二連三的栽到了府尹之子手上,還被他以“癡情真愛”之名輕描淡寫的將那些傷害抹去了,若無其事的繼續追求女主。
陳秉江想了想劇情後期宋霏家破人亡,自身也病病歪歪,丈夫惡心,兒子涼薄,已經被磨滅了所有天真與靈動。雖報了仇,卻也隻剩下了狠辣手段與艱難掙下來的一條小命。
他再想想自己剛才見到的那個脾性鮮活的少女宋霏,還有她尚未及冠、還好端端活著的兄長宋遇,血壓一下子就高了:“……”
府尹之子那種惡心玩意,宋家被纏上真是倒了八輩子大黴了!
這事既然被他知道了,後麵必須得攪合散了!!
第二十八章 嫡弟暗藏禍心
陳秉江心中下了決心,隻感覺自己今天這場賞花宴要惦記的事情還真是不少。他不著痕的和宋遇繼續閑話拉近關係:“……算算生辰,我應該叫上一句宋兄。宋兄初來京城,對這邊的習俗可否有些不大習慣?”
就像剛才的宋霏。她一看就是北地過來的武將家的女孩,爽利灑脫,在邊陲也不需計較太多,日常這樣自在慣了,到了京城就會不耐繁瑣禮儀,也會隱隱被京中貴女們有所瞧不起,所以才互相排斥了吧。
“南北的地帶不同,風俗習慣各有不同,習慣起來確實很難。”宋遇感慨的承認,“我祖上原本也是京城人士,幼時在這邊住過幾年的,所以還好,妹妹就難習慣多了。”
說到這裏,宋遇頓了一下,還是把話咽了回去。
他們在近來這個節骨眼上上京,感受到的多是城中蕭索,風雨欲來的氣息,這幾天老老實實在家明哲保身還來不及,哪裏有閑心出門交際逛街?宋遇不知出了什麽事,有心詢問一二,又怕交淺言深,便止了話頭。
都說京中雖束縛多,可也繁華,是天下人所望之地。他們這次來卻不見繁華景象,而剩蕭索敗落。父親也說回京是為妹妹擇婿的好機會,宋遇也不多覺得:京中這種遍地陰詭之事,動輒需要避讓自保的狀態,根本不適合單純的妹妹。
兩相一合,宋遇覺得今天他們兄妹倆前來這場賞花宴純粹是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務了。過後還是回他們蘆寧,不論什麽高門貴婿,簡簡單單給妹妹找上一門夫婿能疼人的殷實小康之家,外有他們娘家照看著,如此不好嗎?
陳秉江是一大早出的門,現在時辰還尚早。他和宋遇聊了半天初步熟識後,興致頗高的下意識把注意力又投向場中其他沒有結識的青年才俊們,暗中躍躍欲試,頗有一顆沾花惹草的心(?)。
“宋兄,在這裏也是閑著枯坐,不如我們去看看那邊在鬧些什麽,可好?”陳秉江表麵很能繃得住,問話時也像是隨口一提,不急不躁。
宋遇欣然應下,與他同往:“也好。不過在場的人我皆不相識,還得有勞陳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