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道:“這事兒終歸是我對不住人家。日後若是徐家有用得上我的地方,隻要不是違法犯紀,昧良心之事,我定是能幫則幫的。”


    主仆二人便就這麽說著話吃完了晚膳。


    用過膳,春濃刷完了碗,便跟著柳桑寧在小院兒裏來回的溜達消食。走了不過五六圈,忽地聽到有琴聲傳來。


    春濃「咦」了一聲:“這是哪兒傳來的琴聲?咱們隔壁住的是……”


    話還沒說完呢,她就見自家姑娘蹭地一下跑到了院子裏那棵銀杏樹下。躊躇了片刻,竟手腳並用地往樹上爬!


    春濃驚得捂住了嘴,生怕自己叫出聲。就見柳桑寧三下兩下就爬到了樹杈上,正蹲在銀杏樹上往圍牆那邊看。春濃張了張嘴,有些不解,她家姑娘什麽時候喜歡聽人牆角了?


    帶著這分疑惑,她走到樹下,抬頭看去:“姑娘,那頭住的是誰啊?你這般偷看,會不會不太妥當啊……”


    “噓。”柳桑寧做了個噤聲的動作,“是鴻臚寺卿王大人在彈琴,你別出聲,好好聽,他琴彈得不錯。”


    春濃呆愣在原地。


    什麽?她沒聽錯吧?鴻臚寺卿王硯辭住在隔壁?


    瞧她姑娘這副模樣,顯然不是第一回 偷聽了。


    春濃不免惆悵起來,她家姑娘這性子也不知是隨了誰,她這般大膽偷聽。若是叫那位王大人發現了,會不會罰她家姑娘呀?不會將她趕出鴻臚寺吧?


    再一抬眼看柳桑寧,卻見她抱著枝幹,竟是聽得有些入迷了。


    春濃跟著聽了會兒,她是聽不出具體的琴技的,卻也覺得這琴聲輕盈縹緲如仙樂一般,比上回去尚書府赴宴,府中請來的月仙樓的樂師奏的更好聽,聽聞那位樂師可是連禦前都去演奏過的。


    佇立在樹下隔著圍牆這麽聽著,心中竟漸漸有些不滿足起來,隻覺得若是能坐在一旁聽便更好了。這想法一出,春濃自己都怔愣了片刻。隨即她抬頭看向樹上抱著樹幹坐著的柳桑寧,便有些理解自家姑娘了。


    想了想,春濃也搬來椅子,站在上麵然後費力爬到樹上。剛一上樹,她就被柳桑寧拉著貓腰,隨她一起靠在樹幹上。


    春濃順著柳桑寧的目光瞧去,在見到涼亭中的王硯辭時,不由愣住了。


    第23章 她們的感恩


    以黛青明黃與素白為主的亭台之內,王硯辭著一襲青衣寬袖錯領衣袍,坐在一架上以黑金兩色漆為主的古琴前,纖長的手指撫琴而過,瞧著毫不費力。手指經過之處,便有悅耳琴音飄出。


    他生得一副好相貌,皮膚比一般女子還要白上幾分。眼眸微垂,遮住了他略顯清冷的目光,凸顯出他筆挺的鼻梁以及稍顯肉感的嘴唇。他的下頜也長得極好,整張臉輪廓十分流暢,叫人挑不出丁點不好來。


    天上神仙也就這副模樣了吧?春濃忍不住想。


    她這是第一次見王硯辭撫琴的模樣,畫麵與聲音都有了,還都極具衝擊力,叫她如何不晃神?可柳桑寧卻是第二次見,但依舊會被吸引。


    這次王硯辭總算沒有半途棄琴離去,而是完完整整地彈完了一整首曲子。聽到琴音消失,柳桑寧和春濃都沒有立即從樂曲中緩過神來。


    王硯辭不動聲色地瞥向不遠處的圍牆,一眼便瞧見了坐在銀杏樹上,抱著樹幹聽得如癡如醉的柳桑寧,身邊還跟了個看起來傻傻的丫鬟。


    他無奈地搖了下頭,也不點破,隻起身往自己屋子裏走。大約這就是某種緣分,當初他選定此院落作為他的起居室時,也未曾考慮過一牆之隔還有個百官齋,更沒有想過,竟會有官員入住。


    等到柳桑寧緩過神來時,才發現亭台中已經沒有了王硯辭的身影。


    “咦,怎麽又走了?”柳桑寧小聲嘀咕了一句。


    春濃也回過神來,她不由讚歎道:“王大人的琴音可真好聽啊,也不知道是彈的什麽曲子。”


    “是《幽平樂》。”柳桑寧回答道,“我曾聽月仙樓的琴師也彈過,卻不如他的好。”


    春濃道:“王大人還真是厲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當官也升遷得快。隻是不知為何,婢總覺得,他這琴音中怎麽有種傷感呢?”


    “連你也聽出來了?”柳桑寧微訝,隨即她又看向那亭台中的古琴,“可見他的確心中有所傷懷,隻是不知是為何事。”


    說到這兒,柳桑寧忍不住又感慨:“若王大人能人如其琴音,是個純粹的人便好了。隻可惜,他竟喜歡幹些徇私舞弊之事。”


    春濃是知道內情的,忍不住點頭:“白玉有瑕,是挺可惜的。”


    聽到春濃附和,柳桑寧卻又想起這幾日之事。王硯辭不僅當街幫了她,將她從婆娑國皇子手中脫險,又願意讓她去番事房輪值。今日還看出阿奴莉莉撒謊,挽救了她差點釀成的大錯,還有那駁斥番坊判官時說的話……如此種種加在一起,她卻又有些不大樂意聽人說王硯辭不好。


    她眼下對王硯辭的看法有些矛盾,一麵覺得他也算得上是好官,又博學多才,一麵他給考生走後門之事又在她心頭始終是個疙瘩。


    唉。柳桑寧歎了口氣,最後隻匯成一句:“瑕不掩瑜吧。”


    春濃不知道自己姑娘怎麽忽然間有些苦大仇深的。但她眼瞧著天色漸晚,於是趕緊爬下樹去燒水,再晚些沐浴可就容易著涼了!


    接下來幾日,柳桑寧繼續頂替老像胥們在番事房值班,竟每日都有番民找上門來,隻不過都是些屁大的事。不是什麽商隊的貨物丟了懷疑是另外一個番邦國的商隊偷了,就是在城中迷路,信不過他人非要番事房的人帶路,還有語言不通卻當街吵架最後還打起來,兩人還跑來鴻臚寺要求判個公道的……


    諸如此類,數不勝數,將柳桑寧一人忙得團團轉。找來的番民大多數是新濟、婆娑和呼羅珊三國之人,一開始柳桑寧還會試圖去工房叫其他的實習像胥幫忙。可實習像胥們已經知曉番事房裏處理的不過是些芝麻綠豆大小的瑣事,誰都不想耽誤工夫去做這些事,於是都推脫著不去。到後麵,柳桑寧幹脆便不叫他們,全都自個兒應付了。


    這期間還來了個天竹的番民,柳桑寧難得見到天竹人,那邊盛行佛教,對佛經有自己的見解。除了替對方解決難題,她還拉著他聊了好一會兒,順道還問了下自己的天竹語如何,聽到對方對自己的天竹語表示肯定,她這才放心,覺得自己的確是掌握了天竹語的,摩羅大師沒有在忽悠自己。


    想到摩羅大師,柳桑寧已經決定等沐休時,她非得去一趟靜安寺見摩羅大師不可。


    或許是見柳桑寧竟然能處理得過來,像胥科的老油條們便也都默不吭聲,誰也沒提出來要將她替換下來。


    一開始實習像胥還不滿安排她去番事房輪值。可如今他們不少人都覺得鬆了口氣。像李慶澤之流,甚至趁著柳桑寧不在,嘲諷道:“以為是撿著什麽香餑餑了,結果是個狗都不樂意幹的累活兒。每日在那兒輪值,有時候連岑夫子的課也上不成,她以為自己做幾天灑掃活兒討了隔壁像胥們的歡心能換來點好處,結果就這?”


    這諷刺意味過濃,與他親近的劉贇也連連附和,都被剛好來到工房門外的柳桑寧聽了個正著。可她並沒有將這些話放在心裏,反而是坦蕩蕩地進了工房,換了本番邦典籍,拿上又回了番事房。


    他們以為她在番事房幹得苦哈哈,殊不知她幹得津津有味。以前她都隻是紙上談兵,其實並未接觸過幾個番邦人,可這小半個月來,她接觸的番邦人比她這十幾年來的都多!實戰才是硬道理,就這麽短短的時間,柳桑寧都覺得自己好幾種語言說得都進步了呢,大雍口音都少了許多。


    至於岑夫子的課,她也去聽過幾堂。但他教的是最基礎的語言與文字課,這些柳桑寧早就會了。岑夫子講課一板一眼,不如摩羅大師結合民俗民風繪聲繪色。所以柳桑寧好幾次都聽得昏昏欲睡。之後借著輪值一事,反倒躲過不少課。


    此刻,她正翻看天竹國的典籍,想要將天竹的文字再精進一些,番事房的窗戶又被輕輕敲響。


    柳桑寧熟稔地起身開窗,見到窗外阿奴莉莉和阿克婭的臉時,她一愣。


    門外的二人卻都激動起來,她們眼角帶著淚花。當即就衝著柳桑寧行禮,齊聲道:“多謝大人和王大人!”


    柳桑寧一驚,忙叫她們起身,想了想便遞了字條給她們,讓兩人進屋說話。等兩人進了番事房,阿克婭更是當即就跪了下去,衝柳桑寧磕頭。


    “阿克婭,你這是做什麽?快起來!”柳桑寧趕緊將人扶起來,又示意兩人都坐下說話。


    柳桑寧見她們兩人雖麵容憔悴了些,可眼睛卻很亮。她給她們一人倒了杯熱茶,然後問道:“你們怎麽出來了?”


    阿克婭眼角有淚,她抬手去抹淚,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還是阿奴莉莉冷靜些,她看著柳桑寧說道:“是王大人查清了事情的真相,還了阿克婭公道,又赦免了我的罪過,叫判官放我們出來的。”


    原來,那日將阿奴莉莉兩人關進大牢後,王硯辭竟真的遣人前去查探阿克婭嘴裏說的那個男人。不查不知道,一查還真是查出些東西來。


    那個男人名叫左二,原本是呼羅珊人,後入贅了長安一布鋪商人家,娶了人家的獨女,還改了姓和戶籍,成了大雍人。之後,他說服嶽丈,自己帶人往來大雍與呼羅珊買賣布匹,的確是掙了不少,也讓嶽丈一家對他越發看重。他也開始從中給自己牟利,偷偷扣押下一些銀兩,逐漸手裏有了銀子。


    有了銀子以後,他心思更活絡了,不甘於在妻子跟前伏小做低,可又得依靠妻子娘家。於是自己偷摸在外頭置辦了一處房產,想著瞞著妻子在外頭再養一室。他有些見不得人的癖好,不敢讓妻子知曉,隻能自己偷摸著來。但是他覺得大雍的女人也不安全,怕她們被妻子知曉。於是就想從呼羅珊帶女人回來,之後便一眼相中了阿克婭。


    他將阿克婭騙到了大雍,將她關進了自己置辦的宅子裏,隻把她當做發泄的玩意兒,來滿足他變態的需求。隨著年紀增大又油水足,他逐漸發福,可沒想到他模樣變了,妻子一年比一年嫌棄他。他在妻子受了氣,便都報複在阿克婭身上,對她非打即罵,越發惡劣。


    “王大人說,左二拐騙他人成立,且還查出他竟走私絹絲,簡直是不要命了!”阿奴莉莉說起這件事,還覺得心有餘悸。大雍國有明確的規定,部分紡織品是不允許私人買賣的,其中就包含了絹絲。


    阿克婭聽到這裏也是打了個激靈,她不敢想如果她沒有跑出來,沒有先一步說出真相。萬一將來左二走私被發現,會不會也連累她一起被流放?


    柳桑寧也聽得有些發愣,她沒想到王硯辭竟做了這麽多。


    阿奴莉莉也是一隻手撫上腹部,繼續說:“王大人這回不僅給阿克婭討回了公道,還將那左二給抓了送去了衙門。還叫人給我們送來了新的通關文牒,讓我們能順利回呼羅珊。”


    說到這兒,她由衷感慨道:“王大人真是個好人。我在獄中竟還能看上郎中。大人會有所不知,我此次跟隨夫君來長安,其實正是為了看郎中的。我這孩兒已然五個月了,可肚子卻不怎麽顯懷,我心中不安,長安的郎中醫術向來是最好的,我這才來的。”


    柳桑寧不知道這一層,聽了立即問:“郎中如何說?”


    “在獄中時,郎中邊說我這胎兒無礙,小些是因為我自身的緣故。”阿奴莉莉有些記不起來郎中具體是怎麽說的,隻記得是因為她自身,“郎中說我好好養胎,定能順利生產的。”


    柳桑寧聽了也鬆了口氣:“如此便好。”


    阿奴莉莉與阿克婭很想向王硯辭道謝,奈何王硯辭今日又是大朝會,一時半會兒回不來,她們今日又必須出城回呼羅珊,隻好作罷。


    臨走前,兩人送了兩樣繡品給柳桑寧,是兩個荷包,一個給她,一個給王硯辭。她們所用的布匹和所繡紋樣與大雍時興的不同,很有呼羅珊的特色。雖然料子一般,可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柳桑寧鄭重道:“你們放心 ,我定會親手交給王大人,向他表達你們的謝意。”


    得了柳桑寧的承諾,阿奴莉莉和阿克婭才放心地走了。


    她們走後,柳桑寧看著手中的兩個荷包一時間有些走神。她不過是按著章程辦事,實則並沒有使上什麽力氣,這中間費勁兒的都是王硯辭。


    這小半個月來,她在鴻臚寺中也遇上過王硯辭幾次,也總是想問一問他關於阿奴莉莉的事是否有進展,可她總是話到嘴邊又不知如何開口。他一次都未曾主動提及過,可不料私底下竟已經做了這麽多。


    當日他在判官麵前所說的話還曆曆在耳,沒想到他竟真的做到了。


    這件事兒給她的震撼不小,讓她心裏頭仿佛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小人覺得即便王硯辭做了這些,但也不能抹掉他徇私舞弊之事。另一個小人卻覺得,不能因為那一丁點的小錯,就否定他整個人,他大體來說還真是個好官。


    兩個小人一直在她心裏打架,直到下值也還未分出勝負,隻是天平已經有了傾斜。


    一下值,柳桑寧總算是將答應過宛園書局夥計的事兒給想了起來。


    她一拍腦門,出了鴻臚寺就立即朝著宛園書局方向走去。百官齋內春濃還在等她回家用膳,她也不想耽誤太長的時間。


    等到了宛園書局,夥計見著她就跟見著親娘似的,隻差沒落淚,叫柳桑寧越發不好意思起來。於是三言兩語,便定了與宛園書局的合作。


    不一會兒,掌櫃的便從後院兒被叫了出來,他聽聞談妥了也是喜上眉梢。當即就寶貝似的將從呼羅珊商人手中買來的書籍遞了一本到柳桑寧手中。


    對她說道:“柳娘子,這是呼羅珊最新出的話本子,我可是花了大價錢才弄來。你盡快替我翻譯,越快越好!”


    為了表達誠意,掌櫃甚至先付了一半的銀錢作為定金,這讓柳桑寧感受到了被重視。於是連連表示一定會好好翻譯,最遲三日便給他送來。


    等拿了書出了宛園書局,柳桑寧摸了摸錢袋裏的銅板,便想著頭一回靠翻譯掙了錢,不如吃頓好的,就去隔壁坊買隻燒雞來吃好了。


    不料剛到隔壁坊,正要往賣燒雞的那家店鋪街上拐彎時,卻瞧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王硯辭?


    他怎麽來這兒了?


    第24章 他心底的苦楚


    柳桑寧有一瞬的猶豫,隨即卻摸到了她揣在身上的荷包,想著阿奴莉莉和阿克婭的囑托,便想著既然碰到了,不如就此給他。


    於是趕緊追了上去。


    王硯辭一路在小巷子裏穿梭,如腳下生風,柳桑寧一路小跑跟著,可跟了一段後,竟是將人跟丟了。


    她停下四顧,早已找不到王硯辭的丁點身影。


    柳桑寧微微有些喘氣,不由嘀咕:“平日裏他走路很是平穩端方,今日怎如疾風?莫不是出了什麽急事?”


    柳桑寧心下有些擔憂,若王硯辭真遇上了什麽事兒,看在同僚的份上,她還是願意幫一把的。隻是眼下人不見了,也隻能作罷。


    與此同時,一輛身形偏小的馬車在青灰色的巷子裏停下,車門打開,王硯辭從裏頭走了下來。他往前幾步,停在了一扇又熟悉又陌生的門前。


    身旁長伍說道:“少爺,經過多方打聽確認,應當就是這座宅子了。隻是這宅子的主人早已搬離長安回了老家。但這宅子說是想留給子孫,所以也並未處置掉。不過宅子主人留了鑰匙在長安親戚家中,咱們的人找上門說願意出高價買這宅子,想要先來看一看。若是事成到時候給她一筆銀子,那人便同意了。”


    不僅同意了,還表示願意寫信回老家勸宅子主人將這宅子賣了。


    “不過可惜,二十二年前,那親戚年歲還小,對當年那件事並不清楚。家中長輩又皆過世,連問的人都沒有。”長伍有些可惜地說道,“不過當年之事雖官府有意捂得嚴嚴實實,可這附近的百姓終歸還是有知曉內情的。雖被官府下令封口,但好在有錢能使鬼推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雍翻譯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源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源兒並收藏大雍翻譯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