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青在哪兒都是一種公害


    19世紀末,德意誌帝國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有一句名言:“上帝特別眷顧傻瓜、醉漢和美國。”


    他這句話主要指的是1812年爆發的美英戰爭。


    美國作為一個新生的小國,在1812年貿然投入對世界強國的作戰,而且本身既無準備,打仗的理由也無關生死存亡,但竟然在戰敗之後,沒有遭受滅頂之災,隻能說這個國家的運氣太好了。


    1812年,美國對英國宣戰,並且稱這場戰爭為“第二次獨立戰爭”。


    他們對英國宣戰的主要借口是英國侵犯了美國的中立權。當時拿破侖戰爭打得熱火朝天,英法雙方互掐,中立國的自由貿易權屢受侵犯。


    另外的理由是美國的海員被英國海軍抓了壯丁,屬於非法征用,以及英國慫恿印第安人攻擊美國的邊疆地區。


    漢密爾頓首先開槍,但他射出的子彈離波爾很遠,而波爾毫不手軟,一槍打中了他的右胸


    美國國務卿門羅,也就是後來的第五任總統,那位提出“門羅主義”的著名的美國總統回憶說,在宣戰的刹那間,總統就對戰爭到底有無必要懊悔不已。連發動這場戰爭的人心裏都不踏實,可見實在沒有必要開戰。


    美國史學界也一直認為,1812年的這場美英戰爭根本就沒必要打。


    在美國宣戰的前幾天,英國國會已經宣布取消對美國貿易的限令。英國人想不到美國居然會真打,美國政府中的很多人也沒有想到會真打,雖然吵吵嚷嚷,但是實力對比擺在那兒。當時整個美國隻有1.2萬名正規軍,英國卻有數十萬沙場老兵。英國是第一海軍強國,美國當時幾乎沒有海軍。美國當時財政虛弱,地區和內部分歧嚴重,根本沒有條件進行這場戰爭。


    美國之所以要在明顯不利的條件下對英國開戰,跟一大批憤青登上美國政壇有關。


    1810年,美國眾議院選舉,將近一半的眾議院議員換成了新人。


    這批議員大多出生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後,個個自稱“戰鷹”,從這以後,人們就用“鷹派”來稱呼那些鼓吹戰爭的強硬人物。


    他們強烈要求對英國持強硬態度,宣稱美國的主權和榮譽受到了英國的威脅,美國應該向整個美洲大陸擴張,甚至吞並加拿大。


    縱觀人類曆史上一切國際糾紛,最容易出現的錯誤之一,就是把利益糾紛問題上升到麵子問題,或者認為態度強硬是外交的唯一合理態度。這幫憤青議員滿心打算,隻要美國人耍橫、耍混,英國人就一定會做出讓步。


    結果雙方迎頭相撞打了起來,美國被打得滿地找牙。


    當時美國政府內部和社會上也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見,認為應該避免跟英國打仗,但是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保持沉默。


    在任何時代,尤其一個新興國家興起的時候,民族自豪感總是最能撥動人心弦的一種東西,但是自豪和自大並不總是能分得那麽清楚,運氣也不是次次都能有的。


    “切薩皮克”號事件


    引發英美第二次戰爭的導火索是著名的“切薩皮克”號事件。


    其實,在“切薩皮克”號之前已經發生過數百起美國船隻被英國軍艦攔擊,海員被扣留的事件。英國海軍規模很大,雖然有世代服役的軍官,但是沒有多少人有興趣去當一名普通水兵。如果不靠抓壯丁強征,海軍無法維持。因此,英國海軍經常抓外國人服役。以前被抓的美國船隻都是民船,而“切薩皮克”號是一艘軍艦。


    1806年,美國海軍的規模是6艘快速帆船、13名海軍上校、9名海軍中少校、72名海軍上尉、150名海軍準尉和925名士兵,一共1169人,而“切薩皮克”號正是這6艘帆船之一。


    1807年1月,這艘配有36門炮的快速帆船準備前往地中海去擔任美國海軍地中海支隊的旗艦。


    “切薩皮克”號船員名單中,有兩個白人斯特羅恩和維爾,以及黑人自由民馬丁。


    早在起航之前,這三人已經引起了很大關注,因為他們是從一艘英國軍艦上溜下來的逃兵。


    英國海軍北美分艦隊司令伯克利中將獲知三人下落後,多次要求美國將這三人送還。


    對於這種無禮要求,美方斷然拒絕。美方的回應是,這三人原是美國公民,他們所謂的“逃亡”,是因為被英國海軍抓了壯丁。不論是強抓三人為壯丁,還是要求把這逃亡的三人送返都是荒謬的。


    美方如此不配合,伯克利中將很惱火,下令一旦遭遇“切薩皮克”號就要予以攔截,必要時可使用武力,務必將三人抓住。


    1807年6月22日,當“切薩皮克”號駛向大西洋的時候,配有50門大炮的英國“豹”號巡洋艦早已恭候多時。


    雙方一接近,英艦派出小艇帶來了艦長的要求:請貴艦全體船員列隊在甲板上接受我方檢查!


    “切薩皮克”號艦長拒絕了英方這一無理要求,於是英方決定使用武力。


    接下來發生的事很難講是一場戰鬥,因為當英艦褪去炮衣準備開火的時候,“切薩皮克”號的甲板上還堆滿了雞籠和家具,艦船配備的36門火炮,雜亂無章地堆在甲板上,還沒固定到位。


    15分鍾內,“豹”號對美艦進行了三次齊射,“切薩皮克”號上有3人被打死,18人受傷,風帆也被炸成了碎片。


    直到“切薩皮克”號艦長巴倫下令投降,“切薩皮克”號一共挨了英艦21彈,而自己隻放了一炮,算是挽回了一點兒顏麵。


    “切薩皮克”號艦長巴倫為了讓這次恥辱成為一種正式的政府與政府之間的事件,要求英艦將“切薩皮克”號作為戰利品帶走。而英國船長隻對任務本身感興趣,他要的隻是那三個被通緝的逃兵。


    經過一番搜捕,英國海軍從“切薩皮克”號上帶走了四個人,除了那哥兒仨之外,還有一名被英國人認為具有逃兵嫌疑的白人男子。


    剩下的人在當天晚些時候駕駛著遍體鱗傷的“切薩皮克”號,帶著無奈和恥辱駛回了美國。


    “切薩皮克”號事件震驚了美國,全美掀起了反英浪潮。


    在“切薩皮克”號的錨地漢普頓和毗鄰的諾福克港,憤怒的美國人把英國海軍貯存在這兒的少量物資當街焚毀,整個東海岸掀起了一片要求賠償和複仇的怒濤。


    英國政府最後就“切薩皮克”號事件道了歉。道歉並不是由於美國政府抗議的緣故,而是因為伯克利將軍的行為超越了上級的命令。


    兩年後,英國又放回了三名被抓走的美國海員,第四個人已經作為逃兵被絞死了。


    但是以此事件為開端,英美兩國走向了1812年戰爭的道路。


    憤青要打加拿大


    美國之所以要向英國宣戰,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奪取加拿大地區。


    在樂觀的美國憤青看來,甚至不需要美國軍隊,隻要美國拓荒者發動一次討伐,幾個星期就能讓魁北克和加拿大的英國當局俯首就範。


    開戰之初,美國和加拿大的雙方力量對比相差很大。當時美國有750萬人口,包括黑奴。而加拿大隻有50萬人,其中還有不少說法語的法裔。但加拿大駐紮有5000名訓練有素的英軍、4000名加拿大正規軍和4000名民兵,親英的印第安人也能提供三四千人的援兵。而美國的正規軍才7000人。


    美國聯邦政府雖然征集了40萬民兵,但沒有投入加拿大戰場,美軍在任何一次戰鬥中投入的兵力都不超過7000人。


    那些未經訓練的美國民兵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有一次,一支擁有4000名騎兵的隊伍,走到離敵人尚有100英裏的地方就扔下長官跑了。


    一些民兵甚至拒絕進入加拿大,不想去支援正在不遠的地方進行著眾寡懸殊、拚死戰鬥的正規軍兄弟。


    民兵指揮官給出的理由非常冠冕堂皇:沒有法律授權民兵在國外作戰。


    1812年美英戰爭爆發之後,美軍從底特律出發進攻加拿大,很快就失敗了。幾天之後,今天的芝加哥在英軍和加拿大軍的進攻中失陷,美國的西北邊界開始收縮。


    相對於陸戰來說,海戰更為活躍,美國人也認為海戰對自己很有利。當時美國海軍已經有16艘主力艦,載有500門炮,其中三艘是當時世界上最好最快的巡航艦。


    這三艘軍艦的艦炮射程比英艦遠,木料也重,航速也比英艦快,而英國海軍規模龐大,擁有600多艘軍艦,1/4是戰列艦,每艘載有60門以上的火炮。


    最關鍵的是英國海軍有著悠久的光榮傳統,艦長們自信能擊沉任何一艘美國軍艦。


    但英國當時正在跟法國打仗,絕大部分戰列艦深陷歐洲,不能行駛到美國領海。隻有很少幾艘軍艦進入美洲海域,這給了美國海軍痛打英軍的機會。戰爭初期,美國海軍多次取得勝利,俘獲了大量英國船隻,甚至包括三艘皇家海軍戰艦。


    美國知道刀是鐵打的了


    美國海軍取得的戰果,讓皇家海軍開始對美國海軍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的結果就是英國又增派了大量艦艇,對美國港口進行更為嚴密的封鎖。


    此時美國人自信滿滿,認為擊敗英國皇家海軍不在話下,特別是美艦“黃蜂”號擊沉了英艦“孔雀”號之後,在美國人看來,英軍的封鎖根本不會對自己造成任何困境。


    皇家海軍很快就讓美國海軍知道刀是鐵打的了。


    美艦“憲法”號在1813年2月抵達波士頓,此後由於英艦的嚴密封鎖,被困港內達十個月之久。


    皇家海軍的封鎖從紐約延伸至密西西比,導致美軍的任何船隻出港都會極其困難,美艦剩下安大略湖這塊地盤了。


    1813年4月,美軍將領昌西率領13艘軍艦、1800名士兵在約克城(今天加拿大的多倫多)登陸,放火燒毀了議會和多處民房,導致很多加拿大平民在寒冬中露宿街頭。


    除此之外,美軍還大肆搶劫平民和掠奪公共財物,順便擊毀、俘獲各一艘英國軍艦。


    當時波士頓港外,英國皇家海軍布洛克上校指揮“香農”號與友艦“坦南多斯”號一起圍困美軍的“切薩皮克”號,也就是引發1812年戰爭的那艘美軍艦艇。“香農”號由於缺水,不能長時間執行此次任務,這樣“切薩皮克”號就有可能逃入大海。


    為了不讓美艦逃脫,布洛克上校急於開打,就向“切薩皮克”號艦長勞倫斯發起了挑戰。


    為了展示自己必勝的信心,布洛克上校遣走了友艦,跟勞倫斯展開了海上“一騎打”。


    5月30日,勞倫斯上校指揮“切薩皮克”號駛出波士頓港應戰,雙方打得很激烈,僅僅經過了15分鍾,這艘美國軍艦上就有146人戰死,英艦“香農”號也死了85人。


    勞倫斯在戰鬥中身受重傷,生命垂危。如果他活下來了,很可能要接受軍法審判。


    英國人俘獲了“切薩皮克”號,並把它作為戰利品帶回了加拿大哈利法克斯,並最終送回英國。


    勞倫斯臨死前一次又一次喘著氣大喊:“不要棄艦,堅持住!”


    美國海軍直到今天仍然對他的這句名言滿懷崇敬和懷念。關於勞倫斯陣亡的種種說法,甚至成為美國海軍的一部神話,據說布洛克按照騎士的禮節以全套海軍禮下葬了勞倫斯。


    “切薩皮克”號被英軍俘獲後,以原名編入皇家海軍服役,直到1819年以500英鎊的價格出售給樸茨茅斯一家木材廠。


    今天英國的“切薩皮克磨坊”,就是用這艘軍艦的木材建成的。


    1908年,“切薩皮克”號的軍旗被一位受封為英國貴族的美國富商買下,如今陳列於格林尼治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


    白宮是燒出來的


    1814年,英國在歐洲的戰爭已經取勝,拿破侖被迫退位。


    英國可以調動足夠的兵力增援北美,增援部隊計劃從加拿大南下,沿著當年伯戈因將軍的路線,直取紐約。


    1814年6月,英美兩國代表在根特(今屬比利時)開始談判。


    為了配合和談,英國人計劃對美國發動一次懲戒性攻擊,以便在和談中占據上風。


    羅斯將軍指揮2500人、17艘軍艦準備襲擊華盛頓。


    1814年8月,英軍在華盛頓附近登陸時,美國陸軍部長阿姆斯特朗錯誤地認為這股英軍的進軍目標是巴爾的摩,所以隻在華盛頓附近部署了一些缺乏訓練的民兵。英軍一登陸,輕易就擊潰了他們,華盛頓一時門戶洞開。


    羅斯將軍派出一支先遣隊,扛著休戰旗前往美國國會山方向,想跟美國人談判,不料先遣隊在華盛頓市內遭到了美國小股武裝人員襲擊。


    英軍隨後向總統官邸前進。美國總統麥迪遜已經在當天早些時候隨同政府和國會逃往弗吉尼亞州,總統夫人在英軍距離總統府隻有幾個街區遠的時候逃離總統府。


    今天的美國故事裏說總統夫人在逃跑前,還不忘把華盛頓的巨幅畫像從畫框裏裁切下來帶走。但當時留在白宮負責保護財產的黑奴否認了這種說法,他說這幅畫尺寸太大,不使用梯子根本就沒法裁下來。而總統夫人當時已經沒有那麽多時間了,她隻是在逃出總統府之前叮囑仆人們要照看好這幅畫。黑奴和看門人把這幅畫從牆上取下藏了起來。


    為了報複前一年美軍焚燒約克城的行徑,加拿大總督在英軍占領華盛頓之前就給英軍司令寫信,要求他攻占華盛頓後焚燒城裏的公共建築物。


    1814年8月24日下午,英軍進入華盛頓,開始縱火焚燒美國總統府。為了讓焚燒總統府的大火不滅,英軍還往火中添加燃料。當天下午到晚上,天空中一直濃煙滾滾。


    英軍還放火燒毀了國會大廈,國會大廈裏的國會圖書館也毀於這場火災。


    後來前總統傑弗遜把他的藏書出售給國會,美國國會圖書館在這批書的基礎上才得以重建。


    另外美國的財政部大樓、海軍船廠以及正在建造的一艘護航艦,全部被英軍付之一炬。


    在美國國家專利局局長的懇求下,英軍沒有焚燒專利局大樓,也沒有焚燒海軍陸戰隊的兵營。


    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感謝海軍陸戰隊在遠征加拿大時的良好軍紀。


    此外,英軍也沒有侵犯華盛頓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私人財產,比如華盛頓家族的弗農山莊就沒有受到破壞。


    美英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人開始著手修複總統府。


    為了掩飾火燒的痕跡,工人們在外牆上刷了一層白色的灰漿,從此首都市民開始叫總統府大樓“白房子”,也就是白宮。


    其實直到小羅斯福當政之前,它的官方名稱都是“總統宮”“總統大廈”或者“總統官邸”。


    國歌是律師寫的


    英軍一把大火把華盛頓化為廢墟之後,開始北上進攻巴爾的摩。


    對於英軍的到來,作為巴爾的摩港前哨的麥克亨利堡已經做好了準備,衛戍部隊有意沉了幾艘大船,堵塞了入港的水道,讓英國艦隊隻能遠距離炮轟麥克亨利堡。英軍的炮轟持續了25個小時,由於火炮射程不夠,美軍一直沒有回擊。


    英軍在撤出華盛頓的時候挾持了一名叫作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國律師。


    基一直被迫跟著英國艦隊航行,他無可奈何地看著英軍炮轟麥克亨利堡,內心極為緊張,透過硝煙薄霧,基看到堡壘上空飄著一麵巨大的美國國旗。


    當英軍的炮擊結束之後,基在英國軍艦上焦急地向麥克亨利堡望去,急切地想看到麥克亨利堡上空飄的是哪一方的旗幟。


    當他看到堡壘上空飄的還是那麵星條旗時,不禁激動萬分,心潮澎湃,開始創作一首詩。


    等他被釋放之後,他在一家旅館裏正式完成了這首詩,詩中重現了麥克亨利堡戰鬥的經過。


    第二天,這首詩就被印成了傳單,題目叫《保衛麥克亨利堡》,一個月後被更名為《星條旗永不落》,並配上了曲調演唱。


    在之後的很多年裏,《星條旗永不落》一直是流行的美國愛國歌曲之一,內戰中更是受到了北方聯邦軍隊的青睞,並在以後幾十年的時間裏越來越流行。


    1895年,美國陸軍規定,降旗時必須演奏《星條旗永不落》。


    1904年,美國海軍下令,早晚對軍艦旗敬禮時都得演奏《星條旗永不落》。


    盡管一直有人批評這首歌歌詞晦澀、曲調難唱,並且太尚武,但美國國會還是在1931年確立《星條旗永不落》為美國國歌。


    曾經在麥克亨利堡上空飄揚的那麵星條旗,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旗幟,尺寸是42英尺x30英尺。


    這是時任麥克亨利堡堡壘司令的阿姆斯蒂德少校花了405美元,委托一位叫瑪麗的婦女製作的。


    這麵旗是少校的私有財產,後來被他的家人捐贈給了史密森學會,作為美國國家曆史博物館藏品對外展出。


    軍事史上最蠢行動


    未能攻占麥克亨利堡的英軍,企圖登陸巴爾的摩的戰略計劃以失敗告終,指揮官羅斯少將陣亡,剩餘的部隊撤離切薩皮克灣。


    英軍一撤,麥迪遜總統內閣和國會返回了華盛頓。


    為了平息民眾對被焚毀首都的憤怒,美國陸軍部長辭職,由門羅接任。


    此時這場第二次英美戰爭已經進入到最後階段。


    同年9月11日,在尚普蘭湖戰役中美軍大敗英國分艦隊。英軍分艦隊司令唐尼和180名船員陣亡,英艦隊殘部向美國投降。


    投降的英軍中,有曾參加過特拉法爾加戰役的水兵。這些水兵說那次海戰跟尚普蘭湖戰役相比簡直是兒戲,可見尚普蘭湖戰鬥的慘烈。


    這場戰鬥消除了英國人從北方進攻紐約的所有危險,以及美國被一分為二的可能。


    尚普蘭湖戰鬥勝利的捷報傳到根特,對英美和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814年11月,傳聞英軍在加勒比海的墨西哥灣地區集結重兵,出身於田納西州富有種植園主的民兵總指揮、綽號“老山胡桃”的安德魯·傑克遜,此時已官拜正規軍少將,前往新奧爾良檢查防務,並積極組織布防。


    英軍派出了7500名參加過西班牙戰役的老兵,由擊敗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的女婿帕克南少將指揮,準備占領新奧爾良和控製密西西比河穀地區。


    美軍雖然在人數上處於劣勢,但有很多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1815年1月8日上午,帕克南指揮英軍發動了進攻,但這次進攻被稱為“英國軍事史上最愚蠢的行動之一”。


    英軍對美軍工事發動了正麵進攻,帕克南本人中彈身亡,部下死傷2100人,另外還有500人被俘。英軍唯一活著的將級軍官不得不下令把殘餘部隊撤回到船上。美軍隻損失了13個人,其中6人死亡,戰鬥隻打了半個小時。


    其實在1814年聖誕節前夜,英美在根特已簽訂了和約,雙方代表批準了這項結束戰爭的和約。對此帕克南和傑克遜毫不知情,也就是說他們各自指揮的這場戰役原本可以避免。


    1815年2月,和約送到紐約,美國國會蓋章戳印,批準通過。


    《根特和約》的簽署,結束了美英戰爭,這是美國曆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使美國人確信他們從今往後從英國人手裏贏得了徹底的獨立,所以美國人把這次戰爭視為“第二次獨立戰爭”。它排除了來自外國的一切幹涉。


    從此之後,美國被當成一個大國來對待。英國的陸海軍也學會了尊重他們以前殖民地的居民,此後在公海上再也沒有發生過皇家海軍從美國商船上抓水手的事。雖然此後英國皇家海軍在海上還稱霸了100年,但是美國在北美大陸上可以自由自在地實現它的目標了。


    戰爭結束後的一個世紀裏,美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內部建設、本土擴張、發展經濟以及改革社會上。


    這場戰爭也是北美曆史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之後,美國再也不敢試圖吞並加拿大。


    今天的英國人已經沒人紀念這場戰爭了,因為相比而言,同時期的拿破侖戰爭更重要,更富有戲劇性。


    加拿大人倒是一直在紀念這場戰爭,雖然加拿大跟美國在今後幾十年當中還有邊界爭議,可最終加拿大和美國之間長達3000英裏的邊界成了世界上最長的無人防守的和平國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曆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世界曆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