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頭兩護衛聽到袁若全哨聲,本是要一人協助江晟引開人,一人隨袁若全殺進小屋。
可留下的人還是太多,這些人掙得都是賣命錢,自然武猛拚命。
江晟他們武功不敵,兩麵夾擊之下,不得不需三人都將人引開。隻有袁若全留在屋前,他跳下樹,衝進屋去,隻見安逢渾身是血,衣衫不整,近乎半裸地趴在地上。
一個像是領頭的人站在不遠處,麵相竟是比想象得年輕,他看著安逢,又轉過頭來看向袁若全,神情十分陰沉。
袁若全唯恐安逢被人作挾,立馬衝向安逢,將其護在身後,並揮刀向來人攻去,他武功果然高強,最後殺了三人,將要衝向陳一示。
陳一示站立原處,毫無懼意,反而還詭異一笑。
房梁上驟然俯身跳下一人,手握兩錘,舉錘要將往袁若全腦袋狠狠砸去!
安逢心跳驟急,他瞪大眼,破聲大叫:“上麵!”
袁若全心滯一瞬,低身側退閃開,險險躲過那鐵錘猛擊,卻還是被那錘身的尖銳鐵刺劃開後腦。
血肉迸裂,幾可見骨。
大意了……袁若全勉力睜眼,忍著劇痛,憑著腦中最後幾絲清明與人過了幾十招,最後力竭倒地。他腦後血流不止,耳邊聒噪嗡鳴,閉眼之前,隻看見一魁梧男子舉錘砸來。
可那鐵錘最後並未砸得下來。
袁若全隻知道下一回睜眼,他已身在將軍府,撿回來一條命,隻是變成了一個纏著紗布的光頭,而那驚險,已過去一月餘。
許是將軍的人及時趕到吧,袁若全還是有些後怕地想。
江晟傷了右小腿,臥床休養,嘴不停歇地罵罵咧咧,每日上藥時,必定會準時怒罵陳一示,但已無人說他嘴欠,淩初也沒多說。
安逢聽聞袁若全醒來,十分開心,自己都受著傷,瘦得小臉都脫了相,還從江晟那裏一瘸一拐地趕來,而後也時常來看他,顯然十分感激他相救。
一共七人立下大功,地位水漲船高,袁若全也因此頗受淩君汐器重,幾乎一步三跳,到了淩初身邊,成了得力幹將。
袁若全想過蓄發,可那傷疤位置長不出頭發,禿了一大塊,比沒頭發還難看,他便就一直留著光頭,說是光頭,其實也留著極短極黑的發茬,初看怪異,但其實還是順眼的,算不得光溜溜。
反正這一留,便是兩年。
現在想來,確實是因他頭上這疤,讓將軍不得不寬容此事,若是沒有這道疤,他早就在將軍歸京當夜就被拉出房去受軍棍,怎會還有氣跪這兒?
那自己心中……是否是仗著救主有功,就膽敢欺瞞將軍?也正是因為這小小功績,而對小公子有所忽視……
袁若全神情仍是怔然,但已不敢深想,心中又愧又驚。短短一瞬,他便就從東想到了西,從將軍府想到那無名山坡,從自己有頭發想到沒頭發,從安逢想到了淩初,從生想到死。
一片短暫寂靜後,淩君汐又問了一遍:“想好了嗎。”
將軍問得是誰?是副使還是自己?
袁若全回過神來,腦中想了一堆,卻也不敢說話。
淩初伏地道:“義母,安逢年紀還小,這些年他傷心害怕,與我相處多時,對我有些依賴,難免想不通,走錯了路。”
快十九了,還小嗎?
淩君汐默然一瞬,平靜問道:“那你對小逢呢?”
袁若全聽到這話,心下納罕,他一臉震驚地看著地上積存的汗漬。
將軍這語氣……好似也一點兒也不驚訝,是早就知道小公子喜歡副使?還有點做媒的意思?
那他們這些年,還生怕此事傳到將軍耳中,拚命地遮掩,都是做給誰看?如今更害得小公子落湖……
淩初聞言也是一怔,許是陳一示咽喉中的寶石讓他震撼得一夜未眠,他想了好一會,才遲鈍地反應過來淩君汐的意思。
真是好可笑……這些年他瞞著藏著,又憋屈著,就是為了不讓淩君汐知曉。
可到頭來竟是什麽都知道。
那自己故意冷落安逢,又是何必……
淩初腦中閃過種種,心裏不是滋味,他緩緩支起身道:“我對安逢,隻有兄長之誼。”
第十七章 辭任副使
屋內靜了一靜,淩君汐神情並未緩下,但也說不上是不悅:“我知道了,”她喝了口茶,“袁若全,你先下去,到蘭漫那兒領罰。”
袁若全頂著一身的汗告退。
淩君汐叫淩初起身,話題陡然一轉:“今早大理寺公告,陳一示酗酒,當街凍死,可是真的?”
淩初懷裏都還揣著那顆紫色寶石,忽而聽見淩君汐這話,都覺胸口一燙,他答道:“是,他喝多了酒,被凍死的,因戴著人皮麵具,昨夜大理寺驗屍才發現是陳一示。”
淩君汐嗯了一聲:“小逢既已忘了這些年,就不要再向他提起,若是他問起,便說主謀之人已死 其他不必多說,你也向下吩咐過去。”
這也正合淩初之意,他便應了下來。
淩君汐又問:“當年選擇留在上京,你可後悔?”
淩初聞言一怔,並未說話。
當年安逢被陳一示劫走,被救回來後夙夜難安,噩夢連連,常常被魘住,醒來以後滿身大汗,整個人渾渾噩噩。盧行義看過幾回,開了幾副靜心的方子,但始終不治裏。
淩君汐和安詩寧總歸是女子,不好隨意出入寢房,安逢又忽地對生人極不信任,每回脫衣上藥,都是強忍不適和恐懼。
曆此凶險,安逢反倒未曾向淩君汐和安詩寧哭訴一句,他越這樣,就越讓人不放心,
淩初那時留下照看安逢,陪吃陪喝,給他上藥喝藥,等安逢心緒方穩了,才帶他外出。不然他一個本在邊疆征戰的兒郎,最後怎會留在小小都京之中,一隻猛虎收了爪子,居在皇城一角,何嚐不是委屈了他……
淩初也偶爾問過自己,是否後悔留在都城,若說不悔,那自然是假的,可他看安逢漸漸恢複從前笑顏,對他敞開心懷,心中悔意也就散得差不多了。
淩君汐看了看淩初,道:“那時我也有私心,問你時雖說是隨你心意,但心裏卻是想讓你選小逢,可見你答應了,卻又怕是誤了你前程。”
淩初垂眸:“義母推舉我為守衛軍副使,我於京中任職,便已有錦繡前程,更何況論邊疆將才,阿姊比我更合適,也做得更好。”
軍中雖熱血直接,但也不乏彎繞人情,作為主將,不僅要武能鎮住兵士,處事也須知世故,卻又忌太過圓滑。
淩年性子比淩初嚴謹沉穩,一張臉總是笑吟吟的,仿佛從不動怒,初看還以為是比淩君汐和淩初都多了幾分人情味,實則是笑起來的狠,比淩君汐還冷漠無情。
這一點,是當時還算稚嫩,又動不動就黑臉的淩初所比不上的。
淩君汐道:“我那時舉薦你,其一是表忠心,其二是為你前程,可如今想來,身處皇城上京,一言一行都被言官督促,被權貴看在眼裏,退了做不好,過了又恐惹聖上不悅,倒也不知你做上這副使,到底是對是錯。”
淩初聽淩君汐此般話語,自然驚訝,他道:“這都城守衛軍副使一職雖得罪人,可有安王殿下在,種種事務也是要由他過手,孩兒才能查辦。”
換言之,安王不讓他查的東西,就是聖上不讓他查的,自然就不會擺在他麵前,他也就隻能當沒看見,而能讓他看到的,自然也是聖上要他辦的。
除了當年梁瞿一事,那是他隱秘散出去的消息。
淩君汐道:“我是怕你後悔,你在這上京,是埋沒了你。”
安詩寧也道:“聖上命你為副使,是看在將軍府的軍功實力,可若俱你,也是因為將軍府。上京中有你,邊疆有淩年,你們姐弟軍權過盛,即使將你擺在跟前也難以讓人安心。聖上雖然心慈,連佞王都狠不下心處置,可那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誰知他如今是怎樣的。”
“我們不懂聖意到底如何,可你若是樹敵太多,恐難脫身,須早做打算……”安詩寧憂心道:“去年我托你查辦梁瞿一事,已是讓你冒了大險,在這上京,實在步步驚心……”
這話比淩君汐方才的話還要大不逆,但淩初知道這都是為他著想的實話。淩君汐忽然以傷病為由,卸下軍權,帶著隨行護衛,連安逢都不帶,就避到遠在上京百裏之外的溫陽,深居簡出,恐也是怕功高震主。
淩初初始任副使時,的確紮人眼,他一視同仁,做事不留情麵,自然深受不少官宦怨恨,可摸爬滾打,吃了許多官場苦頭後,他也漸漸懂了些世故。
那段時日他琢磨來琢磨去,實在太累,比練武殺敵還累,更何況回府後他還要應付安逢的糾纏,自然覺得厭煩。
雖有些煩,但那樣的日子似乎也並非讓人難以接受,急於脫身。
他不屬皇室,也不親臣子,隻有一個將軍府,樹敵太多,確實難辦。他能當上副使,或是借著將軍府的東風,可若是跌下來,那也是因將軍府榮光太盛。
說到底,也是他與將軍府的關係也太緊密。
若是換個關係似近似遠,又對淩君汐與帝王都忠心耿耿的可信之人,日後漸漸脫離將府,完全為帝王所用,就無須擔憂……
淩初一念之間想了許多,腦中忽然蹦出一個人的名字,就聽淩君汐道:“故我打算向聖上推舉袁若全任守衛軍副使,他雖有些魯莽,但忠直良善,又跟在你身邊一段時日,知曉守衛軍事務,接手應不算難。”
淩君汐看向淩初:“你則辭任副使一職,重任我歲寧軍副將,協助淩年戍守邊域。”
第十八章 湖邊罰跪
淩君汐見淩初麵色愕然,解釋道:“戰事平息是好事,你現先去了,過個幾年真算得安穩了,你與淩年便可不必年年戍守,若是聖上有心,你們或還能得個爵位,你們年少時便隨我征戰四方,你也本該是降烈馬,殺敵寇的兒郎……”
淩君汐麵容肅然:“而你在這上京做這都城副使,現如今是花團錦簇,未有危機,可難保以後不會是險象叢生,本想過幾月到了年中再與你商談,且看朝中如何變局,你對安逢心思如何,再問問你意願,是否要留在京中,但如今見你無意,便就一並說了,正好如今小逢忘了,你趁此時離開,對你也好。”
淩君汐說及此,歎道:“我本以為你對小逢也並非無意,故未曾拘束他言行,小逢能親近你到如此地步,平時也定是放肆難管,怕是你顧著我麵子才未說什麽。”
是,淩初的確是想讓淩君汐這樣以為,不再追究,可他不曾想這會令自己離開都城,遠去邊疆。
淩初垂首:“義母哪裏的話,我同安逢雖無血緣之親,但我也將他當弟弟,自然要顧著他。”
淩君汐道:“小逢當年受了驚嚇,是多虧你在他身邊細致照顧,一來二去他對你有了些意思,我也看得出來,我見你對小逢……”淩君汐說著頓了頓,“……也挺好挺看重,便誤了意思,此事是我多想了。”
淩初眼神異樣,垂眸默然不語。
在安逢向他說出心思之前,他們兩人的確是相處極近,同進同出,十分親密,且因為安逢常有夢中驚悸之象,他有時甚至是要與安逢睡在一處的,不過,真的隻是偶爾,次數極少。
他無心曖昧,卻是讓安逢誤了意,有了情。
安詩寧見氣氛不好,笑著給了個台階下:“淩初對小逢就像是親弟弟一般,當然上心,你怎多想?”
淩君汐也看著安詩寧一笑,順下話道:“安逢到了年紀,我急了些。”
話語就此打住,淩君汐和安詩寧讓淩初再好好考慮複任副將一事,便讓他離開了。
臨走前,淩君汐對他道:“此事不急,最要緊的還是聖意如何,也不是我想讓你複任便能複任的。”
淩初出院門時,已是夕陽西下,他抬頭看這橙黃夕影,想笑,卻連嘴角也扯不起來。
淩君汐的名聲太盛,便總有幾個看不慣將軍府的官員對他挑刺,他作為淩君汐義子,被人豔羨敬仰的同時,也要承擔眾多嫉恨。
淩初坐穩如今這位置,並不隻是簡簡單單淩君汐一句話,又恰好聖意所向就能囊括,他付出的不比當年在戰場上的少。這副使一職是險,可為帝王做事,哪個不是險?為何忽然要將他調去邊疆?
這一調,難道不是明升暗降?是猜疑他?覺得他可能會害了安逢?
不,不對。
若是不信他,當年是不可能將安逢交由他照顧的……
或許真的隻是為他著想,畢竟誰也說不準以後,自己在京中磨練一年多,有了幾分人脈,到軍中也能說上話,去邊疆戍守而後歸京,確實是晉升的近路,況且在義母看來,自己種種舉止話語,都是對安逢是斷袖的嫌惡之意。
調去邊疆,是為了他日後晉升,遠離京中漸漸喧囂的奪嫡糾紛,也是為了緩和冷落他與安逢之間關係,以免起了更大衝突,真出了事。
可他隻是做假戲,並非真心嫌……
淩初心緒交纏複雜,亂作一團,他行至湖邊,見那裏圍了一大群人,吵吵嚷嚷的。
可留下的人還是太多,這些人掙得都是賣命錢,自然武猛拚命。
江晟他們武功不敵,兩麵夾擊之下,不得不需三人都將人引開。隻有袁若全留在屋前,他跳下樹,衝進屋去,隻見安逢渾身是血,衣衫不整,近乎半裸地趴在地上。
一個像是領頭的人站在不遠處,麵相竟是比想象得年輕,他看著安逢,又轉過頭來看向袁若全,神情十分陰沉。
袁若全唯恐安逢被人作挾,立馬衝向安逢,將其護在身後,並揮刀向來人攻去,他武功果然高強,最後殺了三人,將要衝向陳一示。
陳一示站立原處,毫無懼意,反而還詭異一笑。
房梁上驟然俯身跳下一人,手握兩錘,舉錘要將往袁若全腦袋狠狠砸去!
安逢心跳驟急,他瞪大眼,破聲大叫:“上麵!”
袁若全心滯一瞬,低身側退閃開,險險躲過那鐵錘猛擊,卻還是被那錘身的尖銳鐵刺劃開後腦。
血肉迸裂,幾可見骨。
大意了……袁若全勉力睜眼,忍著劇痛,憑著腦中最後幾絲清明與人過了幾十招,最後力竭倒地。他腦後血流不止,耳邊聒噪嗡鳴,閉眼之前,隻看見一魁梧男子舉錘砸來。
可那鐵錘最後並未砸得下來。
袁若全隻知道下一回睜眼,他已身在將軍府,撿回來一條命,隻是變成了一個纏著紗布的光頭,而那驚險,已過去一月餘。
許是將軍的人及時趕到吧,袁若全還是有些後怕地想。
江晟傷了右小腿,臥床休養,嘴不停歇地罵罵咧咧,每日上藥時,必定會準時怒罵陳一示,但已無人說他嘴欠,淩初也沒多說。
安逢聽聞袁若全醒來,十分開心,自己都受著傷,瘦得小臉都脫了相,還從江晟那裏一瘸一拐地趕來,而後也時常來看他,顯然十分感激他相救。
一共七人立下大功,地位水漲船高,袁若全也因此頗受淩君汐器重,幾乎一步三跳,到了淩初身邊,成了得力幹將。
袁若全想過蓄發,可那傷疤位置長不出頭發,禿了一大塊,比沒頭發還難看,他便就一直留著光頭,說是光頭,其實也留著極短極黑的發茬,初看怪異,但其實還是順眼的,算不得光溜溜。
反正這一留,便是兩年。
現在想來,確實是因他頭上這疤,讓將軍不得不寬容此事,若是沒有這道疤,他早就在將軍歸京當夜就被拉出房去受軍棍,怎會還有氣跪這兒?
那自己心中……是否是仗著救主有功,就膽敢欺瞞將軍?也正是因為這小小功績,而對小公子有所忽視……
袁若全神情仍是怔然,但已不敢深想,心中又愧又驚。短短一瞬,他便就從東想到了西,從將軍府想到那無名山坡,從自己有頭發想到沒頭發,從安逢想到了淩初,從生想到死。
一片短暫寂靜後,淩君汐又問了一遍:“想好了嗎。”
將軍問得是誰?是副使還是自己?
袁若全回過神來,腦中想了一堆,卻也不敢說話。
淩初伏地道:“義母,安逢年紀還小,這些年他傷心害怕,與我相處多時,對我有些依賴,難免想不通,走錯了路。”
快十九了,還小嗎?
淩君汐默然一瞬,平靜問道:“那你對小逢呢?”
袁若全聽到這話,心下納罕,他一臉震驚地看著地上積存的汗漬。
將軍這語氣……好似也一點兒也不驚訝,是早就知道小公子喜歡副使?還有點做媒的意思?
那他們這些年,還生怕此事傳到將軍耳中,拚命地遮掩,都是做給誰看?如今更害得小公子落湖……
淩初聞言也是一怔,許是陳一示咽喉中的寶石讓他震撼得一夜未眠,他想了好一會,才遲鈍地反應過來淩君汐的意思。
真是好可笑……這些年他瞞著藏著,又憋屈著,就是為了不讓淩君汐知曉。
可到頭來竟是什麽都知道。
那自己故意冷落安逢,又是何必……
淩初腦中閃過種種,心裏不是滋味,他緩緩支起身道:“我對安逢,隻有兄長之誼。”
第十七章 辭任副使
屋內靜了一靜,淩君汐神情並未緩下,但也說不上是不悅:“我知道了,”她喝了口茶,“袁若全,你先下去,到蘭漫那兒領罰。”
袁若全頂著一身的汗告退。
淩君汐叫淩初起身,話題陡然一轉:“今早大理寺公告,陳一示酗酒,當街凍死,可是真的?”
淩初懷裏都還揣著那顆紫色寶石,忽而聽見淩君汐這話,都覺胸口一燙,他答道:“是,他喝多了酒,被凍死的,因戴著人皮麵具,昨夜大理寺驗屍才發現是陳一示。”
淩君汐嗯了一聲:“小逢既已忘了這些年,就不要再向他提起,若是他問起,便說主謀之人已死 其他不必多說,你也向下吩咐過去。”
這也正合淩初之意,他便應了下來。
淩君汐又問:“當年選擇留在上京,你可後悔?”
淩初聞言一怔,並未說話。
當年安逢被陳一示劫走,被救回來後夙夜難安,噩夢連連,常常被魘住,醒來以後滿身大汗,整個人渾渾噩噩。盧行義看過幾回,開了幾副靜心的方子,但始終不治裏。
淩君汐和安詩寧總歸是女子,不好隨意出入寢房,安逢又忽地對生人極不信任,每回脫衣上藥,都是強忍不適和恐懼。
曆此凶險,安逢反倒未曾向淩君汐和安詩寧哭訴一句,他越這樣,就越讓人不放心,
淩初那時留下照看安逢,陪吃陪喝,給他上藥喝藥,等安逢心緒方穩了,才帶他外出。不然他一個本在邊疆征戰的兒郎,最後怎會留在小小都京之中,一隻猛虎收了爪子,居在皇城一角,何嚐不是委屈了他……
淩初也偶爾問過自己,是否後悔留在都城,若說不悔,那自然是假的,可他看安逢漸漸恢複從前笑顏,對他敞開心懷,心中悔意也就散得差不多了。
淩君汐看了看淩初,道:“那時我也有私心,問你時雖說是隨你心意,但心裏卻是想讓你選小逢,可見你答應了,卻又怕是誤了你前程。”
淩初垂眸:“義母推舉我為守衛軍副使,我於京中任職,便已有錦繡前程,更何況論邊疆將才,阿姊比我更合適,也做得更好。”
軍中雖熱血直接,但也不乏彎繞人情,作為主將,不僅要武能鎮住兵士,處事也須知世故,卻又忌太過圓滑。
淩年性子比淩初嚴謹沉穩,一張臉總是笑吟吟的,仿佛從不動怒,初看還以為是比淩君汐和淩初都多了幾分人情味,實則是笑起來的狠,比淩君汐還冷漠無情。
這一點,是當時還算稚嫩,又動不動就黑臉的淩初所比不上的。
淩君汐道:“我那時舉薦你,其一是表忠心,其二是為你前程,可如今想來,身處皇城上京,一言一行都被言官督促,被權貴看在眼裏,退了做不好,過了又恐惹聖上不悅,倒也不知你做上這副使,到底是對是錯。”
淩初聽淩君汐此般話語,自然驚訝,他道:“這都城守衛軍副使一職雖得罪人,可有安王殿下在,種種事務也是要由他過手,孩兒才能查辦。”
換言之,安王不讓他查的東西,就是聖上不讓他查的,自然就不會擺在他麵前,他也就隻能當沒看見,而能讓他看到的,自然也是聖上要他辦的。
除了當年梁瞿一事,那是他隱秘散出去的消息。
淩君汐道:“我是怕你後悔,你在這上京,是埋沒了你。”
安詩寧也道:“聖上命你為副使,是看在將軍府的軍功實力,可若俱你,也是因為將軍府。上京中有你,邊疆有淩年,你們姐弟軍權過盛,即使將你擺在跟前也難以讓人安心。聖上雖然心慈,連佞王都狠不下心處置,可那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誰知他如今是怎樣的。”
“我們不懂聖意到底如何,可你若是樹敵太多,恐難脫身,須早做打算……”安詩寧憂心道:“去年我托你查辦梁瞿一事,已是讓你冒了大險,在這上京,實在步步驚心……”
這話比淩君汐方才的話還要大不逆,但淩初知道這都是為他著想的實話。淩君汐忽然以傷病為由,卸下軍權,帶著隨行護衛,連安逢都不帶,就避到遠在上京百裏之外的溫陽,深居簡出,恐也是怕功高震主。
淩初初始任副使時,的確紮人眼,他一視同仁,做事不留情麵,自然深受不少官宦怨恨,可摸爬滾打,吃了許多官場苦頭後,他也漸漸懂了些世故。
那段時日他琢磨來琢磨去,實在太累,比練武殺敵還累,更何況回府後他還要應付安逢的糾纏,自然覺得厭煩。
雖有些煩,但那樣的日子似乎也並非讓人難以接受,急於脫身。
他不屬皇室,也不親臣子,隻有一個將軍府,樹敵太多,確實難辦。他能當上副使,或是借著將軍府的東風,可若是跌下來,那也是因將軍府榮光太盛。
說到底,也是他與將軍府的關係也太緊密。
若是換個關係似近似遠,又對淩君汐與帝王都忠心耿耿的可信之人,日後漸漸脫離將府,完全為帝王所用,就無須擔憂……
淩初一念之間想了許多,腦中忽然蹦出一個人的名字,就聽淩君汐道:“故我打算向聖上推舉袁若全任守衛軍副使,他雖有些魯莽,但忠直良善,又跟在你身邊一段時日,知曉守衛軍事務,接手應不算難。”
淩君汐看向淩初:“你則辭任副使一職,重任我歲寧軍副將,協助淩年戍守邊域。”
第十八章 湖邊罰跪
淩君汐見淩初麵色愕然,解釋道:“戰事平息是好事,你現先去了,過個幾年真算得安穩了,你與淩年便可不必年年戍守,若是聖上有心,你們或還能得個爵位,你們年少時便隨我征戰四方,你也本該是降烈馬,殺敵寇的兒郎……”
淩君汐麵容肅然:“而你在這上京做這都城副使,現如今是花團錦簇,未有危機,可難保以後不會是險象叢生,本想過幾月到了年中再與你商談,且看朝中如何變局,你對安逢心思如何,再問問你意願,是否要留在京中,但如今見你無意,便就一並說了,正好如今小逢忘了,你趁此時離開,對你也好。”
淩君汐說及此,歎道:“我本以為你對小逢也並非無意,故未曾拘束他言行,小逢能親近你到如此地步,平時也定是放肆難管,怕是你顧著我麵子才未說什麽。”
是,淩初的確是想讓淩君汐這樣以為,不再追究,可他不曾想這會令自己離開都城,遠去邊疆。
淩初垂首:“義母哪裏的話,我同安逢雖無血緣之親,但我也將他當弟弟,自然要顧著他。”
淩君汐道:“小逢當年受了驚嚇,是多虧你在他身邊細致照顧,一來二去他對你有了些意思,我也看得出來,我見你對小逢……”淩君汐說著頓了頓,“……也挺好挺看重,便誤了意思,此事是我多想了。”
淩初眼神異樣,垂眸默然不語。
在安逢向他說出心思之前,他們兩人的確是相處極近,同進同出,十分親密,且因為安逢常有夢中驚悸之象,他有時甚至是要與安逢睡在一處的,不過,真的隻是偶爾,次數極少。
他無心曖昧,卻是讓安逢誤了意,有了情。
安詩寧見氣氛不好,笑著給了個台階下:“淩初對小逢就像是親弟弟一般,當然上心,你怎多想?”
淩君汐也看著安詩寧一笑,順下話道:“安逢到了年紀,我急了些。”
話語就此打住,淩君汐和安詩寧讓淩初再好好考慮複任副將一事,便讓他離開了。
臨走前,淩君汐對他道:“此事不急,最要緊的還是聖意如何,也不是我想讓你複任便能複任的。”
淩初出院門時,已是夕陽西下,他抬頭看這橙黃夕影,想笑,卻連嘴角也扯不起來。
淩君汐的名聲太盛,便總有幾個看不慣將軍府的官員對他挑刺,他作為淩君汐義子,被人豔羨敬仰的同時,也要承擔眾多嫉恨。
淩初坐穩如今這位置,並不隻是簡簡單單淩君汐一句話,又恰好聖意所向就能囊括,他付出的不比當年在戰場上的少。這副使一職是險,可為帝王做事,哪個不是險?為何忽然要將他調去邊疆?
這一調,難道不是明升暗降?是猜疑他?覺得他可能會害了安逢?
不,不對。
若是不信他,當年是不可能將安逢交由他照顧的……
或許真的隻是為他著想,畢竟誰也說不準以後,自己在京中磨練一年多,有了幾分人脈,到軍中也能說上話,去邊疆戍守而後歸京,確實是晉升的近路,況且在義母看來,自己種種舉止話語,都是對安逢是斷袖的嫌惡之意。
調去邊疆,是為了他日後晉升,遠離京中漸漸喧囂的奪嫡糾紛,也是為了緩和冷落他與安逢之間關係,以免起了更大衝突,真出了事。
可他隻是做假戲,並非真心嫌……
淩初心緒交纏複雜,亂作一團,他行至湖邊,見那裏圍了一大群人,吵吵嚷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