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些人似乎非富即貴,張懷易思忖片刻,還是指了指外頭的巷子,道:“有個通緝要犯死在了這條巷子,死的位置在拐角,隻有在這雅房才能看見,這定房的人之前幾乎每五六天就來一回,人死後,卻忽地一個多月沒來,”張懷易看了看一直未出聲說話的安逢,刻意施壓,厲聲道,“本來本官覺得或許是證人,現在看來,怕是賊人!你就是包了這雅間的人?命案當日,你在做什麽?”
安逢看了看窗外,說:“大人恕罪,小人不知人何時死的,又豈知我那日在做什麽?”
張懷易未詐出來,心下疑慮散了些,可他辦案心切,眼前的安逢又是不可錯過的線索,興許會瞧見什麽,於辦案有利,張懷易緩了語氣道:“本官要將你帶走問話,可有異議?”
還未等安逢出聲,向童便又道:“大人,可否待小人稟明我府主上,再去大理寺……”
張懷易不耐:“你家府上何人?大理寺和刑部拿人想必還不用看人臉色。”
既然是與命案相關,向童也顧不得迂回,便傾身說了安逢身份,張懷易目露驚詫懷疑,他看了安逢片刻,房中一時沉默。
張懷易雖不待見淩初,但還是對軍功赫赫的淩君汐帶著點兒敬意和忌憚的,可麵前這人實在不像淩君汐的兒子。
張懷易怕中套:“本官聽聞,淩將軍是打了把玉刀給他兒子的。”
這話擺明了是不信,安逢也麵露難色:“娘親給我打的玉英刀,我今日未帶。”
“可有其他將軍府的憑證?”
安逢搖頭,出入匆忙,想著也就吃一頓飯的時候,不會出什麽事,哪知會碰上大理寺和刑部的人辦案拿人。
張懷易見他們拿不出來什麽,覺得自己被耍了一道,“死的犯人是陳一示,乃佞王餘孽,爾等賊人還敢攀咬將軍府!意圖不軌,怕也是佞王殘黨!”張懷易麵有怒容,揮手斥道,“拿下!”
陳一示和佞王同黨這話一出來,安逢等人神色驚變。
江晟本來還算勉強鎮定,聽到這話已是怒火重重,他狠狠一拍桌,話語之間掩不住厭惡憤怒,吼道:“大人好歹是京中官員,也該聽聽自己說的是什麽醃臢話?我們等人出來吃頓好菜還跟佞賊蕭闕扯上關係,也未免太晦氣惡心!”
他親生父親江一存被蕭闕等人活活折磨而死,連屍首都沒留全,親生母親更是因此鬱鬱而終。
江晟沒見過父母,無甚感情,但他有個對佞王仇恨入骨的哥哥,於是自小便就憎惡佞王等人,聽到這話哪兒能平靜?
安逢愣在一旁,他在聽到陳一示這名字時已是神智恍惚,心跳急促,那個名字於他而言仿若驚雷乍響,震得耳顫,身上起了密密麻麻的雞皮疙瘩。
陳一示!陳一示……
好熟悉的名字!是自己曾經聽到過?娘親當年跟佞王有牽扯仇恨,自己聽過不足為奇……
可是他心裏為什麽這麽害怕?痛苦和恐懼,迷茫和仇恨,種種情緒交雜一處,絞得他胃裏翻滾,有種嘔意。
安逢麵色發白,他不自覺地摳著自己掌心,不過一瞬就覺著刺疼,恍過神來。
好在眾人都被江晟突起的怒火吸引了注意,無人看見他發白的臉色,安逢平穩心緒,顫聲開口道:“大理寺辦案講究證據,這與佞王同黨的重罪,我更是認都不能認,不如大人讓我護衛回去取我府牌,或者是讓我娘親來一趟……”
“何必勞煩義母?”
眾人聞聲看去,向童沒想到人會來得這麽快,半驚半鬆地鬆了口氣。張懷易見淩初出現,按捺下驚訝。
淩初道:“張大人這樣忽然來逮人,實在叫我難做,我府公子怎可能與陳一示有牽扯?安逢元宵那日在府中失足落水,養了一月才算好全,如今腦袋都是暈乎乎的,連幾年前的事記不起來了,為此義母可是好好地說了我一回,張大人就算問安逢的話,怕也是問不出來什麽。”
淩初傾身對張懷易耳語了幾句淩君汐的原話,無非就是忘都忘了,有些事就沒必要再回憶,而審問安逢,或多或少都會提及當年的事,惹了龍顏不悅。
安逢被擄走那段時日正是熱鬧的上巳節,鮮花果餅,綢緞錦繡不斷運至上京都城,人來人往之間竟讓陳一示鑽了空子,將安逢擄走。
那時龍顏大怒,斥言京中疏於安防,犯人竟能隨意掠奪小兒,賊人如此放肆,日後怕會猖獗狂妄,闖進皇宮!
聖上連下兩道禦旨,巡防各級官員官降一級,罰俸一年。
京中巡防體係冗雜,管理混亂,各部都有點人在巡防之中,互相牽製,在戰時尚且看不出來什麽,國泰民安,無紛亂之時,弊端就漸漸顯現出來,於是後來設立隻聽命於皇權的守衛軍簡直是順水推舟,情理之中。
天家怒火燃及了大半的官員,或無辜或不無辜,都憋著悶氣,將軍府是苦主,帝王讓淩君汐舉薦一人作副使是表了尊貴般的歉疚和榮寵,也讓被罰官員的大多敵意都微妙地指向了將軍府,又俱又羨,又恨又妒。
張懷易神色有些掛不下來臉的尷尬,也有些責怪安逢不帶牙牌的火氣:“原來真是將軍府公子,方才本官唐突了,不過本官秉公辦案,捉拿犯人,公子日後還是帶好牙牌,免得與捕員有了衝撞。”
安逢應得真心實意:“多謝大人,晚輩謹記於心。”
話說完,也無人收起兵器,張懷易舍不下臉麵收回命令,就算失憶了他也想帶人走去問問,不然臉麵往何處擱?
向童等人因淩初到來,也不知如何行事,兩方人無言一會兒,安逢道:“既是依律辦案,晚輩雖然記不清事,但也應當循律受審,還望大人莫要與我府上人計較。”他說著示意向童。
一個侍衛攔著大理寺卿這麽大的官已經是無禮了,罪說大可大,說小也小,向童也知安逢是給他解了罪,心中感激,連忙對張懷易行了個武人禮:“鄙人莽撞,衝撞了大人,望大人勿怪。”
張懷易有了台階下,便也和顏悅色道:“無事,你護主心切,公子明理,那本官便在門外等候了。”張懷易揮揮手,帶著人出了門。
江晟小聲道:“為何還去?”
安逢看向江晟:“大理寺辦案疑人都是常事,我理應前去,方才是怕會牽扯到娘親,擔心其中有詐,謹慎了些,不然我也是要跟著走的。”
江晟咬牙道:“我隻知陳一示那畜牲死了,卻不知竟死在這條巷子,死了便死了,還鬧得我們不安生,你我在此用膳,誰知會不會有什麽髒東西!他活著的時候四處通緝都找不見人,現下人都死了,就來查著爭功?死在這裏有何稀奇的!怕不是打聽到你在這裏——”
淩初出聲打斷:“陳一示酗酒而死,在這裏隻是巧合。”
江晟被打斷話,看向安逢,見人臉色無異,似是沒注意他的話,他才像是轉移話題一般地發起了脾氣:“知道了知道了,用你說?就是這巧合真讓人惡心!我今夜定會膈應得睡不著覺!”
江晟本還要去找朝風樓的麻煩,安逢拉住他:“好了,這一個小酒樓,怎能跟官鬥,見大理寺來了,自然也會將長定此房的人認作犯人。你心意我領了,飯也吃了,有沒有此事都是一樣的。”
江晟無言,一腔憋屈的怒火發泄不出來,悶得他臉色青沉,他本還想再說些什麽,向童卻拉了拉他,示意他不可多言。
本就是出來吃個新鮮的,誰知出了這樣的事,安逢嘴上說著沒什麽,心裏卻是有些不好受,他見淩初額上微汗,方才進來是氣息也略顯急亂,一看便知是收到消息,匆忙趕到。
安逢看了淩初好一會,才不自在地移開眼神,麵有赧意道:“勞煩義兄來一趟了,這樣的小事還來替我擺平。”
淩初看著安逢窘然的麵色,心裏一軟,他正要說話安慰,便被江晟插話:“淩初定是湊巧就在附近,不然怎會來得這麽快?守衛軍營可是離這裏遠得很,鳥都不會飛這麽快。”
淩初自然不會說是自己的人就在這兒看著,一有風聲他便能收到消息,他現下喉頭還有一股因運功太急而漫上的血腥味,聽到江晟這麽說也隻能連同話一並咽下,點點頭。
安逢也對向童說:“多謝向大哥,我也知你難處,方才定是硬著頭皮攔著人,回去後你如實說,娘親不會責怪你的。”
向童點頭:“屬下知將軍義德。”
江晟道:“我呢我呢,方才人進來,我馬上就擋著你!”
安逢笑:“好好好多謝多謝!改日我請你吃一回。”
“不在這兒吃了?”
“自然不再來這兒了,”安逢說,“我不太喜歡這地方。”
淩初站在一旁,忽然出聲道:“張懷易不是什麽用刑苛烈的官員,你也不必擔憂。”
安逢眉頭輕蹙:“可是我都忘了那些事,大理寺能來拿人,想必也有五六分道理,失憶之說不能還我清白,萬一有了什麽更巧合的,我怕隻會百口莫辯,汙了娘親名聲。”
淩初道:“如實說便好,將軍府最不可能與佞王同黨,這次隻是例行問話,他若是不信會去查,你隻需相信你什麽都沒做,也絕不會有事。”
當真是什麽都沒做嗎?
他隻是忘了三年,又不是傻了三年,何嚐看不出眾人神色?還有自己聽到陳一示這名字的反應,實在是太奇怪了……
安逢心頭浸著未知的恐慌,但有了淩初安慰的話,心裏仍漫出些許歡喜,他本要再對淩初道謝,但又想起這些日子以來的疏遠尷尬,方才也已說過了,便就不說了。
他怎麽一對上義兄,心裏就如此不對勁?
淩初看著安逢局促的臉色,反倒想起了那夜看見那顆紫色寶石的震撼,從前安逢引誘他的種種舉止。
如今想來,安逢每一步舉動都怪異張揚,而他自己始終都沒看出來,要不是他意外發現了玉英刀的寶石,是不是安逢就已經騙過了所有人……
可安逢即使真有苦衷不能告訴義母,不得不動手殺人,那為何不告訴他?隻要給他說了,他就可以悄無聲息地解決陳一示,利用守衛軍副使的身份壓下不查,安逢何必冒這麽大的風險,落下證據,手法也說不上高明……
是信不過?還是不敢信?不願信?
淩初一時無話,待他反應過來應要細聲安慰人時,安逢已出了門,跟著張懷易等人走了。
作者有話說:
小劇場:
淩初:(在房頂急速奔跑——)
街上的人:嗯?
街上的人:(東張西望)什麽玩意兒過去了?
第三十六章 深夜還書
幾人回府稟報,淩君汐知道安逢被叫去刑部問話時沒什麽反應,她神色少顯喜怒,隻有在安詩寧和安逢麵前才會露出真心的一絲笑,在淩年淩初麵前,則是幾分嚴厲多些。
將軍不言,襯得幾個急慌來報的人倒手足無措,麵麵相覷。
“本將軍的兒子若是與佞王勾結,怕會是整個上京的笑話。”淩君汐微扯嘴角,忽然開口,“刑部的人應也不會問什麽話,派人去等著接小逢便好。”
淩初頷首:“義母寬心,我已安排了人在門外等著了。”
淩君汐道:“你們也知近日府裏來了些生人,平日裏看著點些,小逢生辰快到了,難得能陪他在京中過這生辰,我不想再出了差錯。”
“是。”
最後安逢是踏著殘盡的夕陽回來的,即使知道人定不會受皮肉之苦,安詩寧還是打著圈地好好看了看他,總覺著安逢臉上有了那麽幾絲驚懼之餘的蒼白。
這樣細瞧讓安逢羞赧,他餘光偏向一旁站著的淩初,身姿高挑,體態健偉,其目光似有似無地放在自己臉上,好似也在查看他是否有恙。
安逢不願露出弱態,稍稍挺直了背,示意自己無恙:“姑母,當真無事,張大人隻是問了問我話,知我失了記憶,便麵色失望,不再問了,之所以久些,是總還要走個過場,不能簡單了事……我也沒嚇著,我隻是沒想到那個叫陳一示的人死得突然,還在我如此近處……”怕是真如江晟說的真是衝著他來的,隻是不知出了什麽意外,竟死在了外麵。
安逢垂下眼,沒有說出後麵的猜測,擔心說出來徒惹擔憂。
安詩寧和淩君汐見到人也就放了心,她們不好多待,也不好說刑部等朝堂事,更不會講陳一示之類的往事,於是安慰了幾句便就要離開,淩初也跟著兩人踏出了房門。
倒是安詩寧回過頭,麵露驚訝道:“你同我們等了這麽久,不是和小逢有話說?”
淩初低聲道:“我見義母姑母在這兒等著,便就一起等了。”
言下之意便是沒什麽話要說,他等著,隻是出於敬重長輩的心一起等。
安詩寧淺淺一笑,也不多說硬留:“幸好你今日趕到得及時,點明了身份,不然小逢一行人是要被當作同黨給帶走,少不了一頓嚴刑之苦的,大理寺和刑部何等地方,小逢嘴上不說,心裏定是嚇壞了。”
淩初嗓音帶笑:“姑母放心,安逢生辰將來,他應會開心些的。”
安詩寧笑道:“聽你的話,是想好要怎麽帶他過了?”
倒不是帶人過,而是要將那些話本傳奇給偷偷還回去,淩初聽人講安逢今日買了許多書,這才意識到安逢怕是惦念著那些莫名其妙不見的話本。
他早該想到的,安逢開竅遠比他想得要早,那些風月書籍怕是早就買來了,安逢臉皮薄,瞧著書不見了也不問,他也以為人是根本不在意或是買了也忘了根本沒記起,想著不急,便遲遲未還。
忽然失而複得,怕是比過生辰還歡喜,就是養病時日過得無聊,定是怎麽惱恨疑惑,又憋著不說……
淩初想著,心裏帶上幾分不問自取的歉意:“是我見義母姑母留下,安逢定會比往日還開心。”
如今的安逢能與他好好說話,彼此見了能自在些就很不錯了。
言談之間,三人已到了分離處,淩初躬身作禮,大步離開。
直到人走遠,淩君汐才道:“江連不日就要啟程回京,從疆域到此處最多不過一月時日,聖上見人回來了一個,怕是又要多疑,會明裏暗裏催著我再派人守邊,淩初留不了多久。”
安詩寧笑道:“我不過提了一嘴,看看小初如何反應。”
安逢看了看窗外,說:“大人恕罪,小人不知人何時死的,又豈知我那日在做什麽?”
張懷易未詐出來,心下疑慮散了些,可他辦案心切,眼前的安逢又是不可錯過的線索,興許會瞧見什麽,於辦案有利,張懷易緩了語氣道:“本官要將你帶走問話,可有異議?”
還未等安逢出聲,向童便又道:“大人,可否待小人稟明我府主上,再去大理寺……”
張懷易不耐:“你家府上何人?大理寺和刑部拿人想必還不用看人臉色。”
既然是與命案相關,向童也顧不得迂回,便傾身說了安逢身份,張懷易目露驚詫懷疑,他看了安逢片刻,房中一時沉默。
張懷易雖不待見淩初,但還是對軍功赫赫的淩君汐帶著點兒敬意和忌憚的,可麵前這人實在不像淩君汐的兒子。
張懷易怕中套:“本官聽聞,淩將軍是打了把玉刀給他兒子的。”
這話擺明了是不信,安逢也麵露難色:“娘親給我打的玉英刀,我今日未帶。”
“可有其他將軍府的憑證?”
安逢搖頭,出入匆忙,想著也就吃一頓飯的時候,不會出什麽事,哪知會碰上大理寺和刑部的人辦案拿人。
張懷易見他們拿不出來什麽,覺得自己被耍了一道,“死的犯人是陳一示,乃佞王餘孽,爾等賊人還敢攀咬將軍府!意圖不軌,怕也是佞王殘黨!”張懷易麵有怒容,揮手斥道,“拿下!”
陳一示和佞王同黨這話一出來,安逢等人神色驚變。
江晟本來還算勉強鎮定,聽到這話已是怒火重重,他狠狠一拍桌,話語之間掩不住厭惡憤怒,吼道:“大人好歹是京中官員,也該聽聽自己說的是什麽醃臢話?我們等人出來吃頓好菜還跟佞賊蕭闕扯上關係,也未免太晦氣惡心!”
他親生父親江一存被蕭闕等人活活折磨而死,連屍首都沒留全,親生母親更是因此鬱鬱而終。
江晟沒見過父母,無甚感情,但他有個對佞王仇恨入骨的哥哥,於是自小便就憎惡佞王等人,聽到這話哪兒能平靜?
安逢愣在一旁,他在聽到陳一示這名字時已是神智恍惚,心跳急促,那個名字於他而言仿若驚雷乍響,震得耳顫,身上起了密密麻麻的雞皮疙瘩。
陳一示!陳一示……
好熟悉的名字!是自己曾經聽到過?娘親當年跟佞王有牽扯仇恨,自己聽過不足為奇……
可是他心裏為什麽這麽害怕?痛苦和恐懼,迷茫和仇恨,種種情緒交雜一處,絞得他胃裏翻滾,有種嘔意。
安逢麵色發白,他不自覺地摳著自己掌心,不過一瞬就覺著刺疼,恍過神來。
好在眾人都被江晟突起的怒火吸引了注意,無人看見他發白的臉色,安逢平穩心緒,顫聲開口道:“大理寺辦案講究證據,這與佞王同黨的重罪,我更是認都不能認,不如大人讓我護衛回去取我府牌,或者是讓我娘親來一趟……”
“何必勞煩義母?”
眾人聞聲看去,向童沒想到人會來得這麽快,半驚半鬆地鬆了口氣。張懷易見淩初出現,按捺下驚訝。
淩初道:“張大人這樣忽然來逮人,實在叫我難做,我府公子怎可能與陳一示有牽扯?安逢元宵那日在府中失足落水,養了一月才算好全,如今腦袋都是暈乎乎的,連幾年前的事記不起來了,為此義母可是好好地說了我一回,張大人就算問安逢的話,怕也是問不出來什麽。”
淩初傾身對張懷易耳語了幾句淩君汐的原話,無非就是忘都忘了,有些事就沒必要再回憶,而審問安逢,或多或少都會提及當年的事,惹了龍顏不悅。
安逢被擄走那段時日正是熱鬧的上巳節,鮮花果餅,綢緞錦繡不斷運至上京都城,人來人往之間竟讓陳一示鑽了空子,將安逢擄走。
那時龍顏大怒,斥言京中疏於安防,犯人竟能隨意掠奪小兒,賊人如此放肆,日後怕會猖獗狂妄,闖進皇宮!
聖上連下兩道禦旨,巡防各級官員官降一級,罰俸一年。
京中巡防體係冗雜,管理混亂,各部都有點人在巡防之中,互相牽製,在戰時尚且看不出來什麽,國泰民安,無紛亂之時,弊端就漸漸顯現出來,於是後來設立隻聽命於皇權的守衛軍簡直是順水推舟,情理之中。
天家怒火燃及了大半的官員,或無辜或不無辜,都憋著悶氣,將軍府是苦主,帝王讓淩君汐舉薦一人作副使是表了尊貴般的歉疚和榮寵,也讓被罰官員的大多敵意都微妙地指向了將軍府,又俱又羨,又恨又妒。
張懷易神色有些掛不下來臉的尷尬,也有些責怪安逢不帶牙牌的火氣:“原來真是將軍府公子,方才本官唐突了,不過本官秉公辦案,捉拿犯人,公子日後還是帶好牙牌,免得與捕員有了衝撞。”
安逢應得真心實意:“多謝大人,晚輩謹記於心。”
話說完,也無人收起兵器,張懷易舍不下臉麵收回命令,就算失憶了他也想帶人走去問問,不然臉麵往何處擱?
向童等人因淩初到來,也不知如何行事,兩方人無言一會兒,安逢道:“既是依律辦案,晚輩雖然記不清事,但也應當循律受審,還望大人莫要與我府上人計較。”他說著示意向童。
一個侍衛攔著大理寺卿這麽大的官已經是無禮了,罪說大可大,說小也小,向童也知安逢是給他解了罪,心中感激,連忙對張懷易行了個武人禮:“鄙人莽撞,衝撞了大人,望大人勿怪。”
張懷易有了台階下,便也和顏悅色道:“無事,你護主心切,公子明理,那本官便在門外等候了。”張懷易揮揮手,帶著人出了門。
江晟小聲道:“為何還去?”
安逢看向江晟:“大理寺辦案疑人都是常事,我理應前去,方才是怕會牽扯到娘親,擔心其中有詐,謹慎了些,不然我也是要跟著走的。”
江晟咬牙道:“我隻知陳一示那畜牲死了,卻不知竟死在這條巷子,死了便死了,還鬧得我們不安生,你我在此用膳,誰知會不會有什麽髒東西!他活著的時候四處通緝都找不見人,現下人都死了,就來查著爭功?死在這裏有何稀奇的!怕不是打聽到你在這裏——”
淩初出聲打斷:“陳一示酗酒而死,在這裏隻是巧合。”
江晟被打斷話,看向安逢,見人臉色無異,似是沒注意他的話,他才像是轉移話題一般地發起了脾氣:“知道了知道了,用你說?就是這巧合真讓人惡心!我今夜定會膈應得睡不著覺!”
江晟本還要去找朝風樓的麻煩,安逢拉住他:“好了,這一個小酒樓,怎能跟官鬥,見大理寺來了,自然也會將長定此房的人認作犯人。你心意我領了,飯也吃了,有沒有此事都是一樣的。”
江晟無言,一腔憋屈的怒火發泄不出來,悶得他臉色青沉,他本還想再說些什麽,向童卻拉了拉他,示意他不可多言。
本就是出來吃個新鮮的,誰知出了這樣的事,安逢嘴上說著沒什麽,心裏卻是有些不好受,他見淩初額上微汗,方才進來是氣息也略顯急亂,一看便知是收到消息,匆忙趕到。
安逢看了淩初好一會,才不自在地移開眼神,麵有赧意道:“勞煩義兄來一趟了,這樣的小事還來替我擺平。”
淩初看著安逢窘然的麵色,心裏一軟,他正要說話安慰,便被江晟插話:“淩初定是湊巧就在附近,不然怎會來得這麽快?守衛軍營可是離這裏遠得很,鳥都不會飛這麽快。”
淩初自然不會說是自己的人就在這兒看著,一有風聲他便能收到消息,他現下喉頭還有一股因運功太急而漫上的血腥味,聽到江晟這麽說也隻能連同話一並咽下,點點頭。
安逢也對向童說:“多謝向大哥,我也知你難處,方才定是硬著頭皮攔著人,回去後你如實說,娘親不會責怪你的。”
向童點頭:“屬下知將軍義德。”
江晟道:“我呢我呢,方才人進來,我馬上就擋著你!”
安逢笑:“好好好多謝多謝!改日我請你吃一回。”
“不在這兒吃了?”
“自然不再來這兒了,”安逢說,“我不太喜歡這地方。”
淩初站在一旁,忽然出聲道:“張懷易不是什麽用刑苛烈的官員,你也不必擔憂。”
安逢眉頭輕蹙:“可是我都忘了那些事,大理寺能來拿人,想必也有五六分道理,失憶之說不能還我清白,萬一有了什麽更巧合的,我怕隻會百口莫辯,汙了娘親名聲。”
淩初道:“如實說便好,將軍府最不可能與佞王同黨,這次隻是例行問話,他若是不信會去查,你隻需相信你什麽都沒做,也絕不會有事。”
當真是什麽都沒做嗎?
他隻是忘了三年,又不是傻了三年,何嚐看不出眾人神色?還有自己聽到陳一示這名字的反應,實在是太奇怪了……
安逢心頭浸著未知的恐慌,但有了淩初安慰的話,心裏仍漫出些許歡喜,他本要再對淩初道謝,但又想起這些日子以來的疏遠尷尬,方才也已說過了,便就不說了。
他怎麽一對上義兄,心裏就如此不對勁?
淩初看著安逢局促的臉色,反倒想起了那夜看見那顆紫色寶石的震撼,從前安逢引誘他的種種舉止。
如今想來,安逢每一步舉動都怪異張揚,而他自己始終都沒看出來,要不是他意外發現了玉英刀的寶石,是不是安逢就已經騙過了所有人……
可安逢即使真有苦衷不能告訴義母,不得不動手殺人,那為何不告訴他?隻要給他說了,他就可以悄無聲息地解決陳一示,利用守衛軍副使的身份壓下不查,安逢何必冒這麽大的風險,落下證據,手法也說不上高明……
是信不過?還是不敢信?不願信?
淩初一時無話,待他反應過來應要細聲安慰人時,安逢已出了門,跟著張懷易等人走了。
作者有話說:
小劇場:
淩初:(在房頂急速奔跑——)
街上的人:嗯?
街上的人:(東張西望)什麽玩意兒過去了?
第三十六章 深夜還書
幾人回府稟報,淩君汐知道安逢被叫去刑部問話時沒什麽反應,她神色少顯喜怒,隻有在安詩寧和安逢麵前才會露出真心的一絲笑,在淩年淩初麵前,則是幾分嚴厲多些。
將軍不言,襯得幾個急慌來報的人倒手足無措,麵麵相覷。
“本將軍的兒子若是與佞王勾結,怕會是整個上京的笑話。”淩君汐微扯嘴角,忽然開口,“刑部的人應也不會問什麽話,派人去等著接小逢便好。”
淩初頷首:“義母寬心,我已安排了人在門外等著了。”
淩君汐道:“你們也知近日府裏來了些生人,平日裏看著點些,小逢生辰快到了,難得能陪他在京中過這生辰,我不想再出了差錯。”
“是。”
最後安逢是踏著殘盡的夕陽回來的,即使知道人定不會受皮肉之苦,安詩寧還是打著圈地好好看了看他,總覺著安逢臉上有了那麽幾絲驚懼之餘的蒼白。
這樣細瞧讓安逢羞赧,他餘光偏向一旁站著的淩初,身姿高挑,體態健偉,其目光似有似無地放在自己臉上,好似也在查看他是否有恙。
安逢不願露出弱態,稍稍挺直了背,示意自己無恙:“姑母,當真無事,張大人隻是問了問我話,知我失了記憶,便麵色失望,不再問了,之所以久些,是總還要走個過場,不能簡單了事……我也沒嚇著,我隻是沒想到那個叫陳一示的人死得突然,還在我如此近處……”怕是真如江晟說的真是衝著他來的,隻是不知出了什麽意外,竟死在了外麵。
安逢垂下眼,沒有說出後麵的猜測,擔心說出來徒惹擔憂。
安詩寧和淩君汐見到人也就放了心,她們不好多待,也不好說刑部等朝堂事,更不會講陳一示之類的往事,於是安慰了幾句便就要離開,淩初也跟著兩人踏出了房門。
倒是安詩寧回過頭,麵露驚訝道:“你同我們等了這麽久,不是和小逢有話說?”
淩初低聲道:“我見義母姑母在這兒等著,便就一起等了。”
言下之意便是沒什麽話要說,他等著,隻是出於敬重長輩的心一起等。
安詩寧淺淺一笑,也不多說硬留:“幸好你今日趕到得及時,點明了身份,不然小逢一行人是要被當作同黨給帶走,少不了一頓嚴刑之苦的,大理寺和刑部何等地方,小逢嘴上不說,心裏定是嚇壞了。”
淩初嗓音帶笑:“姑母放心,安逢生辰將來,他應會開心些的。”
安詩寧笑道:“聽你的話,是想好要怎麽帶他過了?”
倒不是帶人過,而是要將那些話本傳奇給偷偷還回去,淩初聽人講安逢今日買了許多書,這才意識到安逢怕是惦念著那些莫名其妙不見的話本。
他早該想到的,安逢開竅遠比他想得要早,那些風月書籍怕是早就買來了,安逢臉皮薄,瞧著書不見了也不問,他也以為人是根本不在意或是買了也忘了根本沒記起,想著不急,便遲遲未還。
忽然失而複得,怕是比過生辰還歡喜,就是養病時日過得無聊,定是怎麽惱恨疑惑,又憋著不說……
淩初想著,心裏帶上幾分不問自取的歉意:“是我見義母姑母留下,安逢定會比往日還開心。”
如今的安逢能與他好好說話,彼此見了能自在些就很不錯了。
言談之間,三人已到了分離處,淩初躬身作禮,大步離開。
直到人走遠,淩君汐才道:“江連不日就要啟程回京,從疆域到此處最多不過一月時日,聖上見人回來了一個,怕是又要多疑,會明裏暗裏催著我再派人守邊,淩初留不了多久。”
安詩寧笑道:“我不過提了一嘴,看看小初如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