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想起了那畫中人……
這麽急匆匆地到了府門口,不是出門,就是出來親迎。
他下了馬車,拱手,道:“貴府護衛方進去通報,安公子……”寧啟則頓了頓,自然不會以為安逢是來接迎的,他有自知之明,“是要出門?”
安逢點頭,戴上了護衛遞來的帷帽,便默不作聲地站在一旁。
寧啟則看不出絲毫被冷待的怒色,安逢的態度比起其他人來說,算是一種好的漠視。
他前些日子去了公主府的賞花宴,縱然寧家富貴,可他如今無官無爵,無權無勢,在公主麵前,在場的人不敢與他往來結交,或多或少話語帶刺,諷他鄉野之人,商賈之家,他還迫不得已在宴中舞劍一場,像個賣藝伶人……
寧啟則笑道:“那真是鄙人未能挑得好時候,那日淩副使從我這裏買了本書,價太高,寧某受之有愧,便想著送來一幅屈先生的梅林丹青圖,算作淩副使一並買的。”
怪不得直接來了將軍府,原來是自持屈君遙的真跡。
安逢隔著帷帽黑紗打量著寧啟則,覺得此人與在城外近郊那時有了些許區別,但他說不出來,他問:“我義兄買書花了多少?”
寧啟則說了個數,安逢暗自咋舌,心知是淩初瞞了他,他話語平靜,但不可避免地帶了一點好奇:“敢問是屈先生哪一幅梅林丹青?畫的是嶺南紅梅還是文山紅梅?”
“都不是,”寧啟則淡淡笑著,雙手捧上一個雕著梅花細紋的木畫盒,“是作於當年屈府,與墨文居士共賞紅梅的那一幅。”
此畫是寧巍強令寧啟則送的,屈堯和程與風月之言頗多,兩人立於雪中賞梅的畫景雖美,可送這樣一幅畫卻更有暗示試探意味。
這樣一幅畫,對寧啟則是侮辱,可對安逢來說,簡直就是意外之喜!
安逢壓著心中激動,帷帽下的臉都興奮紅了,他輕聲道:“多謝寧公子割愛。”他說著,讓人連忙去取錢來。
寧啟則過來送畫本就是敷衍了事,消極應對,見人還要拿錢,他怕自己還要再來一趟,連忙勸阻:“淩副使給的錢便已夠了,安公子無需再給。”
安逢道:“不可,義兄買是他的事,我喜此畫又是另一回事。”
安逢賞畫的功夫,賬房的人就送了錢過來。
寧啟則接過錢盒,道:“我看安公子要出門,似有急事,若是不嫌,鄙人可送上一程。”
第八十七章 出府送刀(二)
畢竟才拿了人家一幅畫,安逢不好拒絕,加上心情尚佳,還有畫的原因,他看寧啟則順眼許多,便猶疑問:“我去守衛軍營,可是順路?”
寧啟則不順路也會說順路,“順路,公子請。”
安逢又道:“我貼身護衛也要跟著進裏頭的。”
寧啟則點頭一笑:“自然。”
左右馬車還未套好,安逢將畫交給一個護衛回屋放好,叫人套好馬車去守衛軍營等著,而後就上了寧家車輿。應冉與他坐在一邊,剩下五個護衛便跟守在馬車旁。
兩人就著屈君遙的畫閑聊幾句,從屈堯聊到程與,竟是越聊越投機。
寧啟則畢竟是要借墨文居士之名,於是對其著作如數家珍,而安逢雖喜歡,可並不像寧啟則鑽研透徹,他聽寧啟則講上幾句,有了幾分新見解。
安逢知道寧啟則是有真才實學的,心底的排斥少了些,還佩服起來,他自覺才學露怯,便寡言少語,心思飄遠了,有些自慚豔羨,或許深處也有些嫉妒。
而寧啟則見安逢出行所帶護衛身姿健碩,個個不凡,知道安逢定是受母親看重的,心中亦有些羨慕,
京中傳言淩君汐親兒子不受看重,其實也是為了保護,倒不像他,曝於這權勢烈焰之下,四處受辱……
兩人話漸漸少了,氣氛有些尷尬起來,安逢忽然想起件事。
成端雲!
他許久都未見成端雲了,當時成端雲是說去睡寧啟則的!對了……寧啟則還給自己贈過花!
啊!寧啟則也是斷袖!
安逢一想起這個,就不自在了。
寧啟則也忽然想起城外近郊的誤會,道:“說起來,我從未來過上京,不解其風俗人情,還在安公子麵前鬧過笑話,公子可記得?”
原來是誤會……安逢也順勢道:“記得,那時江晟以為公子是賣花,立馬就給了錢。”
寧啟則記得這個跳脫張揚,一身紅衣的臭臉少年,目睹過他被成端雲“強迫”的狼狽模樣,他麵色凝了一瞬,幹笑一聲。
馬車忽地側歪一下。
應冉左手扶住安逢,右手摸上刀柄,目露警惕。
寧家護衛在外喊道:“公子,車軸裂了!”
寧啟則下了馬車,安逢緊隨其後,戴好帷帽。
“怎會裂了?”寧啟則對這些出行之事不了解,馬夫奴仆解釋一通,他麵上也難有佳色。
畢竟邀人坐馬車,如今卻讓人在這麽熱的天幹站著……
寧啟則滿臉歉意:“鄙人先找個酒樓讓公子歇一會吧。”
安逢道:“無妨,換個車軸的事,要不了多久,若是我府上馬車來了,我也好看見。”
寧啟則點頭,也不好在安逢麵前訓斥奴仆,便跟著一起等。
也就過了一會兒,便聽一聲女子驚異壓聲的叫喚:“小公子?”
安逢和寧啟則回過頭去,見是一個一身守衛軍裝扮,肩繡卷雲紋的女子,馬尾高束,紮著辮子。
安逢想了一會兒,道:“飛韻?”
趙飛韻笑著走過來:“小公子有心,竟還記得我。”
安逢微微一笑,寒暄著:“你穿著守衛軍服,差些就認不出來了,我戴著帷帽,你怎認出我來的?”
“小公子說笑,你戴了,可應冉又未戴,他身邊能站人的隻有小公子了啊。”趙飛韻眼神落在安逢腰間,“這是副使的佩刀?”
寧啟則目光也落在安逢腰間環首刀上,心想,淩初佩刀都在安逢手上,看來兩人關係親近……
“是。”安逢無意多說。
倒是趙飛韻多說幾句:“真是好巧,副使方才還在說他的刀呢,我本想問副使今日怎未佩刀,卻又不敢問。”她笑道,“我不過是帶個信的功夫,便就見著小公子了。”
“方才?”安逢注意到了這兩字。
“對啊。”
“義兄在附近?”
趙飛韻指指她走來的方向,“副使就在那小巷,剛捉了個盜匪。”
這可真是巧了,要不是馬車壞了,他都要和義兄錯過了。
趙飛韻問:“小公子不跟著屬下去嗎?”
安逢也想,可如今他是行動不便啊……他想了想,道:“我在此處等著便是,勞你給義兄說一聲。”
趙飛韻愣了一下,有些為難地笑道:“小公子……副使他忙碌,根本不會路過這裏的。”
安逢覺得也是,猶豫了一下,對寧啟則道:“寧公子,我就是去找人的,便不去守衛軍營了,多謝寧公子為我行車馬之便。”
寧啟則笑道:“小公子客氣。”
兩人分別,安逢跟著趙飛韻去找淩初。
約莫一刻鍾,馬車車轂換好了,寧啟則坐上馬車,拿貼身巾帕擦了擦悶熱出來的濕汗,喝了口奴仆買來的梅子冰飲,疲累得闔眸小憩。
不用去守衛軍營,馬車便一路往寧家駛去。
車輪轆轆,行駛片刻,便遇上人流車馬堵塞。
寧啟則聽見有人抱怨:“守衛軍這每日搜查,也太耽誤咱生計。”
“還不是每夜都死人,近日真是不太平,我都不敢在外久留,日頭還未落我便就收拾回家了。”
“每日都這般,也未見有何成效!莫不是偷懶耍滑吧……”
“你小點聲吧,守衛副使可就在前頭呢!”
那人噤聲片刻,又是小聲道:“我又未說些壞話……”
寧啟則在馬車裏輕嗬一聲,心道是守衛軍放出的淩懷歸坐鎮的風聲,好壓製不滿,人明明在城東捉捕人犯,怎可能在此處?
不過他閑來無事,在馬車裏聽著人閑聊出神。
“……看這天色,是快要下雨了吧,也不知會要多久。”
另一人卻歡喜些:“春雨這麽多回,夏日裏卻未下幾次,這回可要落大些,降降熱,人還輕快些。”
“說的也是,這冰價高,我都快買不起了!”
“哎哎下了下了!來雨了!”
雨滴打落,霎時間,街上蓑衣鬥笠,棕衣紙傘都被拿了出來。
雨勢漸大,守衛軍加快了勘察速度。馬車搖搖晃晃,徐徐往前行駛,寧啟則在車輿中昏昏欲睡。
“守衛軍例行勘察,車中何人?”
寧啟則呼出一口氣,配合地掀起車簾,他抬眼,看清不遠處的高大人影,腦中睡意了散。
那人穿著蓑衣,紅領鑲黑邊,金絲繡卷雲,正是如假包換的守衛軍副使——淩懷歸。
寧啟則頓時心驚肉跳!
那方才安逢去見的是……
*
皇宮深院,殿內,熏香嫋嫋。
蕭暘垂眸看著奏章,許久都未動過一字,一宮人進殿,匍匐跪拜後,走上前對帝王耳語:“陛下,計劃有變,人已出府。”
手腕一抖,濃墨滴下,汙了紙麵。
宮人輕聲道:“本要夜闖,誰料人忽然出府,他們已布好埋伏,有這盜匪猖獗之名,正是天賜良機。”
宮人遲遲未聽得帝王出聲,他悄悄看了一眼,竟見蕭暘神色並無喜意,還似是悲傷,但隻是一瞬,便又恢複帝王威儀之色。
蕭暘道:“陳一示,成端雲,蕭似安,這麽多回……最後竟還是朕來做這一步。”
蕭暘闔眸,掩住眼中種種複雜,道:“應是命吧。”
*
濃厚黑雲壓在上空,不見日頭,悶熱得泛著濕氣,仿佛呼吸之中都飛著細小的雨滴和潮濕的泥腥。
這麽急匆匆地到了府門口,不是出門,就是出來親迎。
他下了馬車,拱手,道:“貴府護衛方進去通報,安公子……”寧啟則頓了頓,自然不會以為安逢是來接迎的,他有自知之明,“是要出門?”
安逢點頭,戴上了護衛遞來的帷帽,便默不作聲地站在一旁。
寧啟則看不出絲毫被冷待的怒色,安逢的態度比起其他人來說,算是一種好的漠視。
他前些日子去了公主府的賞花宴,縱然寧家富貴,可他如今無官無爵,無權無勢,在公主麵前,在場的人不敢與他往來結交,或多或少話語帶刺,諷他鄉野之人,商賈之家,他還迫不得已在宴中舞劍一場,像個賣藝伶人……
寧啟則笑道:“那真是鄙人未能挑得好時候,那日淩副使從我這裏買了本書,價太高,寧某受之有愧,便想著送來一幅屈先生的梅林丹青圖,算作淩副使一並買的。”
怪不得直接來了將軍府,原來是自持屈君遙的真跡。
安逢隔著帷帽黑紗打量著寧啟則,覺得此人與在城外近郊那時有了些許區別,但他說不出來,他問:“我義兄買書花了多少?”
寧啟則說了個數,安逢暗自咋舌,心知是淩初瞞了他,他話語平靜,但不可避免地帶了一點好奇:“敢問是屈先生哪一幅梅林丹青?畫的是嶺南紅梅還是文山紅梅?”
“都不是,”寧啟則淡淡笑著,雙手捧上一個雕著梅花細紋的木畫盒,“是作於當年屈府,與墨文居士共賞紅梅的那一幅。”
此畫是寧巍強令寧啟則送的,屈堯和程與風月之言頗多,兩人立於雪中賞梅的畫景雖美,可送這樣一幅畫卻更有暗示試探意味。
這樣一幅畫,對寧啟則是侮辱,可對安逢來說,簡直就是意外之喜!
安逢壓著心中激動,帷帽下的臉都興奮紅了,他輕聲道:“多謝寧公子割愛。”他說著,讓人連忙去取錢來。
寧啟則過來送畫本就是敷衍了事,消極應對,見人還要拿錢,他怕自己還要再來一趟,連忙勸阻:“淩副使給的錢便已夠了,安公子無需再給。”
安逢道:“不可,義兄買是他的事,我喜此畫又是另一回事。”
安逢賞畫的功夫,賬房的人就送了錢過來。
寧啟則接過錢盒,道:“我看安公子要出門,似有急事,若是不嫌,鄙人可送上一程。”
第八十七章 出府送刀(二)
畢竟才拿了人家一幅畫,安逢不好拒絕,加上心情尚佳,還有畫的原因,他看寧啟則順眼許多,便猶疑問:“我去守衛軍營,可是順路?”
寧啟則不順路也會說順路,“順路,公子請。”
安逢又道:“我貼身護衛也要跟著進裏頭的。”
寧啟則點頭一笑:“自然。”
左右馬車還未套好,安逢將畫交給一個護衛回屋放好,叫人套好馬車去守衛軍營等著,而後就上了寧家車輿。應冉與他坐在一邊,剩下五個護衛便跟守在馬車旁。
兩人就著屈君遙的畫閑聊幾句,從屈堯聊到程與,竟是越聊越投機。
寧啟則畢竟是要借墨文居士之名,於是對其著作如數家珍,而安逢雖喜歡,可並不像寧啟則鑽研透徹,他聽寧啟則講上幾句,有了幾分新見解。
安逢知道寧啟則是有真才實學的,心底的排斥少了些,還佩服起來,他自覺才學露怯,便寡言少語,心思飄遠了,有些自慚豔羨,或許深處也有些嫉妒。
而寧啟則見安逢出行所帶護衛身姿健碩,個個不凡,知道安逢定是受母親看重的,心中亦有些羨慕,
京中傳言淩君汐親兒子不受看重,其實也是為了保護,倒不像他,曝於這權勢烈焰之下,四處受辱……
兩人話漸漸少了,氣氛有些尷尬起來,安逢忽然想起件事。
成端雲!
他許久都未見成端雲了,當時成端雲是說去睡寧啟則的!對了……寧啟則還給自己贈過花!
啊!寧啟則也是斷袖!
安逢一想起這個,就不自在了。
寧啟則也忽然想起城外近郊的誤會,道:“說起來,我從未來過上京,不解其風俗人情,還在安公子麵前鬧過笑話,公子可記得?”
原來是誤會……安逢也順勢道:“記得,那時江晟以為公子是賣花,立馬就給了錢。”
寧啟則記得這個跳脫張揚,一身紅衣的臭臉少年,目睹過他被成端雲“強迫”的狼狽模樣,他麵色凝了一瞬,幹笑一聲。
馬車忽地側歪一下。
應冉左手扶住安逢,右手摸上刀柄,目露警惕。
寧家護衛在外喊道:“公子,車軸裂了!”
寧啟則下了馬車,安逢緊隨其後,戴好帷帽。
“怎會裂了?”寧啟則對這些出行之事不了解,馬夫奴仆解釋一通,他麵上也難有佳色。
畢竟邀人坐馬車,如今卻讓人在這麽熱的天幹站著……
寧啟則滿臉歉意:“鄙人先找個酒樓讓公子歇一會吧。”
安逢道:“無妨,換個車軸的事,要不了多久,若是我府上馬車來了,我也好看見。”
寧啟則點頭,也不好在安逢麵前訓斥奴仆,便跟著一起等。
也就過了一會兒,便聽一聲女子驚異壓聲的叫喚:“小公子?”
安逢和寧啟則回過頭去,見是一個一身守衛軍裝扮,肩繡卷雲紋的女子,馬尾高束,紮著辮子。
安逢想了一會兒,道:“飛韻?”
趙飛韻笑著走過來:“小公子有心,竟還記得我。”
安逢微微一笑,寒暄著:“你穿著守衛軍服,差些就認不出來了,我戴著帷帽,你怎認出我來的?”
“小公子說笑,你戴了,可應冉又未戴,他身邊能站人的隻有小公子了啊。”趙飛韻眼神落在安逢腰間,“這是副使的佩刀?”
寧啟則目光也落在安逢腰間環首刀上,心想,淩初佩刀都在安逢手上,看來兩人關係親近……
“是。”安逢無意多說。
倒是趙飛韻多說幾句:“真是好巧,副使方才還在說他的刀呢,我本想問副使今日怎未佩刀,卻又不敢問。”她笑道,“我不過是帶個信的功夫,便就見著小公子了。”
“方才?”安逢注意到了這兩字。
“對啊。”
“義兄在附近?”
趙飛韻指指她走來的方向,“副使就在那小巷,剛捉了個盜匪。”
這可真是巧了,要不是馬車壞了,他都要和義兄錯過了。
趙飛韻問:“小公子不跟著屬下去嗎?”
安逢也想,可如今他是行動不便啊……他想了想,道:“我在此處等著便是,勞你給義兄說一聲。”
趙飛韻愣了一下,有些為難地笑道:“小公子……副使他忙碌,根本不會路過這裏的。”
安逢覺得也是,猶豫了一下,對寧啟則道:“寧公子,我就是去找人的,便不去守衛軍營了,多謝寧公子為我行車馬之便。”
寧啟則笑道:“小公子客氣。”
兩人分別,安逢跟著趙飛韻去找淩初。
約莫一刻鍾,馬車車轂換好了,寧啟則坐上馬車,拿貼身巾帕擦了擦悶熱出來的濕汗,喝了口奴仆買來的梅子冰飲,疲累得闔眸小憩。
不用去守衛軍營,馬車便一路往寧家駛去。
車輪轆轆,行駛片刻,便遇上人流車馬堵塞。
寧啟則聽見有人抱怨:“守衛軍這每日搜查,也太耽誤咱生計。”
“還不是每夜都死人,近日真是不太平,我都不敢在外久留,日頭還未落我便就收拾回家了。”
“每日都這般,也未見有何成效!莫不是偷懶耍滑吧……”
“你小點聲吧,守衛副使可就在前頭呢!”
那人噤聲片刻,又是小聲道:“我又未說些壞話……”
寧啟則在馬車裏輕嗬一聲,心道是守衛軍放出的淩懷歸坐鎮的風聲,好壓製不滿,人明明在城東捉捕人犯,怎可能在此處?
不過他閑來無事,在馬車裏聽著人閑聊出神。
“……看這天色,是快要下雨了吧,也不知會要多久。”
另一人卻歡喜些:“春雨這麽多回,夏日裏卻未下幾次,這回可要落大些,降降熱,人還輕快些。”
“說的也是,這冰價高,我都快買不起了!”
“哎哎下了下了!來雨了!”
雨滴打落,霎時間,街上蓑衣鬥笠,棕衣紙傘都被拿了出來。
雨勢漸大,守衛軍加快了勘察速度。馬車搖搖晃晃,徐徐往前行駛,寧啟則在車輿中昏昏欲睡。
“守衛軍例行勘察,車中何人?”
寧啟則呼出一口氣,配合地掀起車簾,他抬眼,看清不遠處的高大人影,腦中睡意了散。
那人穿著蓑衣,紅領鑲黑邊,金絲繡卷雲,正是如假包換的守衛軍副使——淩懷歸。
寧啟則頓時心驚肉跳!
那方才安逢去見的是……
*
皇宮深院,殿內,熏香嫋嫋。
蕭暘垂眸看著奏章,許久都未動過一字,一宮人進殿,匍匐跪拜後,走上前對帝王耳語:“陛下,計劃有變,人已出府。”
手腕一抖,濃墨滴下,汙了紙麵。
宮人輕聲道:“本要夜闖,誰料人忽然出府,他們已布好埋伏,有這盜匪猖獗之名,正是天賜良機。”
宮人遲遲未聽得帝王出聲,他悄悄看了一眼,竟見蕭暘神色並無喜意,還似是悲傷,但隻是一瞬,便又恢複帝王威儀之色。
蕭暘道:“陳一示,成端雲,蕭似安,這麽多回……最後竟還是朕來做這一步。”
蕭暘闔眸,掩住眼中種種複雜,道:“應是命吧。”
*
濃厚黑雲壓在上空,不見日頭,悶熱得泛著濕氣,仿佛呼吸之中都飛著細小的雨滴和潮濕的泥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