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與龐涓是戰國時期兩位著名的軍事家。他們師出同門,情同手足,而且曾經發誓要兄弟攜手,共闖天下,苟得富貴,永不相忘。可最終,這兩位原本情深義重的兄弟,卻變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冤家對頭。這個兄弟反目的故事,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


    那些年,同門求學的情誼


    三家分晉之後,魏國在魏文侯的英明領導下,聯合趙、韓一致對外,向西方擴張,打得秦國毫無招架之力。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能萬世萬代地強盛下去。魏文侯駕鶴西去後,他的後代就差得遠了。


    不過,瘦死的駱駝終歸還是比馬大,魏國仍然是一方豪強。後來,魏國又得到了一個名冠天下的大牛人,使得魏國的雄圖霸業又延續了數十載。這個牛人是誰呢?他就是龐涓。


    龐涓為平頭百姓出身,原本就是魏國人。他有一個同學叫孫臏。據說孫臏係出名門,是孫武的後人。孫武和伍子胥一起伐楚後就歸隱了,所以他的子孫就成了一介布衣,孫臏自然也不例外。


    那時候,二十幾個國家天天打仗,打仗就要講兵法。於是,在巨大的社會需求下,兵法成了當時的熱門學科,各種兵法培訓班也興辦了起來。孫臏和龐涓也報名參加了培訓班,他們的老師是一個半仙兒似的傳奇人物——鬼穀子。


    鬼穀子,光聽這名字就知道這位爺不簡單。他雖然不在江湖,但江湖處處都有他的傳說。他不光通曉兵法這一門學科,而且還是一個通才,門門會,樣樣精,不是略知一二的半瓶子醋。孫、龐二人能拜到他的門下,算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


    求學的日子很單純。兩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在兵法學習上都表現出了極強的天賦,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但是,龐涓和孫臏的求學目的似乎不同。龐涓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從此飛黃騰達;而孫臏則可能是有心向往自己的祖先孫武,隻是為了達到他的境界而已。當龐涓覺得自己學得差不多了,就想出山。很快,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擺在了他的麵前。


    龐涓的老家魏國此時正處於人才斷檔期。魏文侯留下的老一代文臣武將,老的老,病的病,死的死。文侯的孫子魏惠王出於國家霸權的需要,開始大張旗鼓地招攬人才,給出的待遇也相當高。


    龐涓知道魏國在招人後,決定下山奔前程,謀富貴。而此時的孫臏則覺得自個兒學業尚未精熟,需要進一步深造,同時他又舍不得離開老師,就留了下來。


    龐涓懷揣著對美好前程的渴望,下山應聘,並進入了決賽,見到了招賢納士的總麵試官魏惠王。


    龐涓施展平生所學,以一個旁觀者的客觀立場和一個軍事家的獨到眼光,對魏國的國際環境和鬥爭策略,進行了鞭辟入裏的分析。魏惠王聽後非常受用,就拜龐涓為將,讓他率領一支軍隊,負責對外作戰。


    很快,年輕的龐涓就在戰場上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他向北占領了趙國兩座城,向東迫使韓國與魏國結盟,然後對周圍小國進行了一輪軍事恐嚇。


    小國懼怕魏國的實力,紛紛表示願意當魏惠王的小弟。一係列漂亮的軍事行動讓龐涓一夜走紅,成為了魏國的全民偶像。


    但是,無論麵兒上看多風光,龐涓心中始終有一絲不自信。這個不自信的根源正是他的師兄孫臏。


    腹黑師弟不可告人的陰謀


    龐涓知道,就憑自己這點兒本事,根本不是孫臏的對手。日後要麽孫臏為別國效力,他們哥兒倆在戰場上相遇,自己吃虧;要麽孫臏也服務於魏國,騎到自己頭上。總之一句話,孫臏活著就是龐涓的麻煩。於是,龐涓開始醞釀起一個惡毒的計劃。


    在一次宴會上,龐涓先告訴魏惠王有孫臏這號人,然後又謙虛地表示孫臏的本事比自己大得多。


    惠王一聽,頓時兩眼放光:“竟然還有比你龐涓更有本事的,不行,咱必須把他拉過來。”於是,龐涓寫了封信給孫臏,意思是想讓孫臏出山,和自己一起闖天下。


    這時候,孫臏也覺得自己學得差不多了,是該實踐一把了。於是他收拾好行李,辭別老師下了山。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這次下山,差點兒把命都搭進去了。


    孫臏到了魏國後,魏惠王想讓他做龐涓的副手。龐涓當然不幹了,因為副手的手裏也是有實權的,而且副手就比正手低一級,很有可能就將自己取而代之了。


    於是,龐涓想方設法地將孫臏安排成客卿。雖然客卿的待遇和正卿的差不多,但手裏卻沒有實權。由於孫臏初來乍到,還沒有自己的府邸,隻好先住在龐涓的家裏。


    有一天,惠王一時興起,想試驗一下孫臏的才能。他讓孫臏和龐涓倆人演練陣法,搞一次軍事演習。


    在演習的過程中,龐涓擺的陣法孫臏一眼就能看懂,怎麽對付再清楚不過了;而孫臏排出來的陣法,龐涓卻茫然不識,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惠王就是個看熱鬧的,在他眼裏這倆人都不錯。但是,龐涓心裏開始犯嘀咕了:“這一次惠王沒看出來,不代表下一次還可以蒙混過關。事不宜遲,必須下狠手了。”


    一天晚上,孫臏和龐涓倆人在一起喝酒。喝得差不多的時候,龐涓故作關心地問道:“師兄啊,你的親屬如今在何處?不如把他們都接到魏國來吧。”


    孫臏一聽這話,眼淚就嘩嘩地流了下來。他哽咽道:“我的父母和兄弟都死於饑荒和戰亂了。後來我跟叔叔一家生活了一段時間,但也各奔東西,失去了聯係。”孫臏說完這話自己就忘了,但龐涓卻記住了。


    半年後的一天,一個說著齊國方言的漢子來找孫臏,給孫臏帶來了一封家書,說是他堂兄寄來的。在信中,這位堂兄把他們家這幾年的遭遇敘述了一遍,然後表示希望孫臏回到齊國振興家族。


    孫臏看完信後,感慨了一番,然後寫了封回信,拒絕了堂兄的提議,表示自己現在在魏國好好的,等功成名就之後再回去。然後,孫臏將回信交給了那個來曆不明的人。


    收到家信的孫臏很高興,但此時此刻,還有一個人比他更高興。這個人就是龐涓。


    咬緊牙關與豬同樂


    那個來曆不明的送信人其實不是齊國人,而是龐涓的心腹。那封信落到龐涓手裏後,龐涓模仿孫臏的筆跡,在關鍵處塗改了幾句。於是,信的意思大大地變味兒了,成了孫臏是不得已才在魏國當官的,有機會一定會回國為齊王效力。


    然後,龐涓將這封信交給了魏惠王,同時添油加醋地說道:“經過多日觀察,我發現孫臏一直有背叛魏國的心思,他前兩天還私自聯絡齊國使者。我僥幸截取他的家書一封,想來想去,決定做忠臣不做義士,揭發他。”


    然後,龐涓又給惠王出了個主意,讓他最好不要放孫臏回齊國。


    “不放他回去,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了他唄。”惠王說道。


    可是龐涓又說:“他畢竟是我師兄,殺了他我於心不忍,您還是讓我再勸勸他吧。如果實在說不通,就把他囚禁在我的府邸,好歹饒他一命。”


    龐涓一麵裝忠臣,一麵裝義士,真是實力派的好演員。


    魏惠王同意後,龐涓這隻老狐狸並沒有馬上行動,而是裝得跟沒事兒人一樣,找到孫臏,攛掇著他向魏王提出帶薪休假,回齊國去看一看。


    孫臏哪知是計,就很高興地同意了,還表示帶薪休假完了,一定好好報效魏國。一回頭,龐涓就湊到惠王耳邊說:“孫臏那小子不聽勸,大王您看著辦吧。”


    第二天,孫臏上朝,左看右看沒看見龐涓,以為他有要事耽擱了,就先對魏王提出要回齊國。沒想到剛一開口,魏王就大發雷霆,不容他解釋半句,就下令把他抓起來了,押到龐府問罪。


    龐涓一看孫臏落到這步田地,心中暗爽,但做戲做全套,表麵功夫還是不能少的。龐涓又找到惠王,死乞白賴地替孫臏求情,最後提出把孫臏的腿弄殘,讓他回不了齊國。


    就這樣,可憐的孫臏被判處了臏刑。春秋戰國時的臏刑,就是把人的膝蓋骨挖掉。挖掉膝蓋骨後,人看起來完好無損,但實際上已經喪失了行走能力。孫臏為什麽叫“臏”,就是這麽來的。


    孫臏也不是傻子,雖然剛開始被擺了一道,但時間一長,他也想明白這場災禍的來由了。在整件事情中,誰最有利可圖呀?不就是自己的師弟龐涓嗎!


    孫臏意識到龐涓是幕後黑手後,就想盡早從龐府脫身。為了讓龐涓放鬆對自己的警惕,孫臏開始裝瘋賣傻,整天待在豬圈裏打滾。


    龐涓一看孫臏如此瘋癲,特別高興:“小樣兒,誰讓你當時那麽猛來著,一點兒都不知道收斂鋒芒。你小子要是老實一點兒,心甘情願跟著我混,那咱哥兒倆肯定是黃金搭檔,一個逗哏一個捧哏,橫掃列國。你可倒好,敢蓋過我的風頭,你這下半輩子就待在爛泥豬圈裏,與豬同樂吧。”


    孫臏用裝瘋計成功蒙騙了龐涓,讓他對自己放鬆了警惕。可是,光讓龐涓放鬆警惕還不行,孫臏是個殘疾人,光憑他自己的力量肯定逃不了。如果逃不出龐府,他就得一輩子裝瘋賣傻,這可比殺了他還難受。


    孫臏需要一個機會,而這個機會很快就來了。


    不久之後,齊國的一個使者出使魏國,無意中見到了這個已經瘋了的軍事天才。這時候,孫臏已經被安上了裏通外國的罪名。


    知道孫臏的遭遇後,齊國使者感歎不已。而孫臏知道那是齊國的使者後,也暗自留心。在短暫的會麵中,他用眼神向齊國使者傳達了一個消息——我沒瘋。


    齊國使者是個聰明人,立馬就明白了眼前這個瘋子究竟想幹什麽。當天夜裏,齊國使者就從豬圈裏救出了孫臏,然後帶著他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魏國。


    等到龐涓發現自己的瘋子師兄不見了時,孫臏已經踏上了去齊國的路。捶胸頓足的龐涓這下才明白,自己不僅在兵法上不是孫臏的對手,在城府上也根本玩兒不過他。而從此時起,孫、龐二人的較量,才真正開始。


    田忌賽馬背後有高人


    到了齊國後,孫臏被貴族田忌收留,成為田忌府上的一名門客。田忌是齊國的公族,和國君同一個祖先。


    孫臏來後,田忌特別高興,他心想:“這孫臏可是大軍事家孫武的後代,本事肯定特別高。”但是究竟有多高,田忌一時半會兒也摸不清楚。


    那時候,賽馬是齊國貴族最喜歡的娛樂項目。規則是每人挑選駟馬參加比賽。這駟馬分上、中、下三等,捉對廝殺,共賽三場。


    當時齊國的國君是齊威王,他特別喜歡賽馬,田忌這個本家兄弟也不得不陪著。因為田忌的馬沒有齊威王的好,所以他老輸。


    有一次,孫臏陪著田忌來賽馬。比賽前,孫臏觀察了一下田忌參賽的馬匹,然後對田忌說:“賭注您隨便下,我包您隻贏不輸。”


    田忌聽得一愣一愣的:“我的馬就這個水平,跑不過就是跑不過,和大王比了多少次都是輸,怎麽可能會贏啊?”


    孫臏微微一笑,說道:“您就等著瞧好戲吧。”


    第一場比賽,照例是上等馬對上等馬。孫臏讓田忌用跑得最慢的下等馬去對付齊威王的上等馬。


    田忌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的上等馬都跑不過,為何還要用下等馬去跑,這不是明擺著找輸嗎?”


    孫臏說:“對啊,就是找輸,第一場咱們肯定輸。”


    最後,第一場以田忌的慘敗告終。


    第二場比賽,孫臏讓田忌用上等馬去對付齊威王的中等馬,最後贏得很風光。第三場用中等馬對付齊威王的下等馬,也贏得很光彩。


    齊威王就納悶兒了,因為以前田忌的馬從來沒贏過,他懷疑田忌是不是偷偷給馬吃了什麽興奮劑。錢不能輸得不明不白,齊威王決定好好問問。


    齊威王一問,田忌就一五一十地把孫臏怎麽算計齊威王的事兒說了出來。被坑了賭金的齊威王不但不生氣,反而鼓掌大笑道:“這小子是個人才,必須重用!”


    就這樣,孫臏成為齊國大軍的軍師,開始在戰國舞台上嶄露頭角,大顯身手。


    戰國頭號軍事教學片


    本來孫臏在齊國受重用這事兒跟龐涓沒啥關係,你做你的齊國軍師,我當我的魏國上將軍,井水不犯河水。孫臏就是想報仇,也找不到機會。可是,如果魏惠王和龐涓自己要作死,那就誰也攔不住了。


    和爺爺魏文侯相比,魏惠王還是差點兒火候。他雖然不乏雄心壯誌,卻選錯了對象。魏文侯是因為團結了趙國和韓國,才能專心致誌地揍秦國,成就了一番霸業。魏惠王卻一心想統一三晉,結果四處樹敵。


    公元前354年,惠王派龐涓率八萬大軍和五百戰車攻打趙國。這時的趙國很不禁打,再加上龐涓指揮有方,魏軍長驅直入,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眼瞅著就要把趙國給滅了。


    在這危急關頭,趙國國君急忙派人前往齊國求救。齊威王不想看到魏國一家獨大,就讓田忌做大將、孫臏做軍師,率軍八萬去救趙國。


    出兵之前,大將和軍師開了個軍事會議。田忌的意見是火速前往邯鄲,跟龐涓決戰;孫臏則另有想法。


    孫臏對田忌說:“眼下形勢錯綜複雜,邯鄲離齊國遠,離魏國近。龐涓的軍隊驍勇善戰,咱們千裏奔襲,人家以逸待勞,這種事兒絕不能幹。看魏國這次的陣勢,是鐵了心要吞並趙國,肯定會派出絕對主力。那麽,魏國國內的防守必定空虛。咱們應該乘虛率兵撲向魏都大梁。如此一來,魏軍主力必然會放棄攻打邯鄲,回師自救,這樣不但可解邯鄲之圍,達到了救趙的目的,還可以在魏軍長途跋涉、疲於奔命時,抓住戰機,給他們致命的一擊。”


    為了不讓龐涓察覺這個計劃,孫臏還使了障眼法,先派出一支軍隊去打齊魏邊境的一座城市,而且下令隻許失敗不準成功。等這支軍隊慘敗回來後,孫臏又讓一支裝備得不好的小部隊,直奔魏都大梁打敗仗。


    龐涓見齊軍連遭慘敗,就認定他們沒有多強的戰鬥力,徹底不把他們放在眼裏了,一心一意地集中兵力猛攻邯鄲。


    在付出慘重代價後,魏軍終於攻克了邯鄲。可就在龐涓陶醉於勝利之時,魏惠王派人告急,說齊軍正以精銳之師進逼大梁,你們要再不回來救場,就成雙方交換場地了。


    龐涓剛剛拿下邯鄲,正得意忘形呢,一聽齊軍兵臨大梁,瞬間就著急上火得不行,也顧不得休整軍隊,更顧不得將士們疲憊不堪、傷痕累累,便下令日夜趕路,回救大梁。


    龐涓沒有料到,齊軍主力早就在從邯鄲到大梁的必經之路——桂陵——埋伏好了。數萬齊軍以逸待勞,等著給魏軍當頭一棒。


    當龐涓率軍渡過黃河,剛剛走到桂陵時,休整了好幾天的齊軍,突然如潮水般從四麵湧了過來。魏軍在邯鄲打了很長時間的仗,路上又不停趕路,戰鬥力嚴重下降,根本不是齊軍的對手。


    最後,隻有龐涓帶著少數殘兵敗將突出了重圍,這就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孫臏製定的圍魏救趙的策略,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個著名的戰例。


    玩兒轉心理學的師兄終於雪恥了


    桂陵之戰後,魏惠王被迫講和,把龐涓辛辛苦苦打下來的邯鄲還給了趙國。趙國也因為齊軍的援救而繼續存在,很快又恢複了生機。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十二個諸侯國會盟,一起朝見周天子,陣勢搞得跟當年的春秋霸主差不多。


    又過了四年,魏惠王以韓國沒有參加當年的會盟為由,派太子申和龐涓率大軍進攻韓國,企圖一舉滅亡韓國。


    在魏國大軍的攻勢下,弱小的韓國哪是對手?很快,魏軍兵臨韓國國都,韓國國君沒辦法,隻得派人去齊國求救。


    這時候齊國的國君是齊宣王。齊宣王早就對魏國不滿意了,想狠狠殺殺魏國的威風,但他手下的大臣卻為這件事兒吵翻了天。


    當時齊國的相國是美男子鄒忌,他不同意救韓國。他說:“魏國和韓國狗咬狗,一嘴毛,跟咱們有什麽關係?讓他們兩敗俱傷豈不是最好!”


    田忌卻說:“如果現在不出手相救,韓國一定會被魏國吞並,這對咱們可是不利的。”


    最後,孫臏出了個兩全齊美的主意:“咱們可以,也應該去救韓國,但沒必要為了維護韓國的利益跟魏國死磕。咱們可以先放出風去,告訴韓國人咱們一定會出手相救,然後讓韓國跟魏國先死磕,等他倆磕得差不多了,咱們再出手。這樣一來,咱們的利益就最大化了。”


    於是,齊國一麵答應韓國的救援請求,一麵又抱著膀子待在一旁看戲。直到韓軍同魏軍交戰五次都失敗後,田忌和孫臏的軍隊才晃晃悠悠地出發。


    這一次,孫臏又故技重施,大軍直奔魏都大梁。他隔空跟龐涓喊話:“我就打大梁了,有本事你別來!”


    龐涓沒想到孫臏又來這招,隻得火速回軍救援。結果齊國的軍隊一仗都沒打,就都撤了。


    龐涓氣不打一處來:“好家夥,我玩兒命趕回來,結果你撤了。”這就跟狠狠地揮起拳頭打到了棉花上,龐涓渾身都不舒服。


    魏惠王也被整怒了,他立即下令,任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大將,率雄師十萬,氣勢洶洶撲向齊軍,與齊軍決一死戰。


    孫臏嚷嚷著要打魏國,結果沒打就撤,不是因為他沒轍,而是因為他知道,魏軍一向輕視齊軍。齊軍此時撤退,魏軍一定會驕傲輕敵,急於求戰。


    做戲做全套。在齊軍撤退的途中,孫臏下令第一天挖十萬人煮飯用的灶,第二天減少為五萬,第三天減少為三萬,給龐涓造成在魏軍的追擊下,齊軍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


    龐涓雖然比不上孫臏聰明,但也不是庸才。一開始,他的追擊策略還是比較謹慎的,行軍速度也不算快,各部隊之間聯絡有序,互相照應。


    但後來,龐涓發現齊軍的鍋灶一天比一天少,就理所當然地想:“齊國那幫膽小鬼,仗沒打完呢,人就跑了一大半兒,真是天賜良機。”


    龐涓讓步兵留在後麵慢慢趕路,自己率領精銳騎兵,馬不停蹄地沿著齊軍撤退的方向猛追不舍。他不知道,自己這一係列的行動,都在齊國偵察兵的監視之中。


    孫臏計算著魏軍到傍晚時分一定會到達馬陵。馬陵地勢險峻,一條窄道夾在兩山中間,道旁樹木叢生,是設伏殲敵的好戰場。孫臏命令齊軍停止前進,砍伐樹木堵塞道路,然後布下重重埋伏,準備圍殲追敵。


    孫臏還特意讓士兵刮去路旁一棵大樹的樹皮,在白色的樹幹上,用黑塗料寫上幾個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下”。然後挑選了一萬弓弩手,埋伏在山路兩旁,命令他們隻要傍晚時看到火把,就萬弩齊發。


    龐涓的騎兵果然如孫臏所料,在傍晚時進入了齊軍設伏的區域。龐涓來到那棵被刮皮的大樹下,發現上麵有一行字,但是天太黑看不清楚,就讓人點起火把照明。他字兒還沒讀完呢,兩邊就萬弩齊發,把魏軍全部射成了刺蝟。


    龐涓眼見敗局已定,無法挽救,仰天長歎道:“吾恨不殺此刖夫,遂成豎子之名!”說罷,他便拔劍自刎了。


    齊軍乘勝追擊,魏軍全軍覆沒,連統帥太子申都成了戰俘,這就是戰國時著名的“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後,魏國元氣大傷,國勢從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中原的霸權。與此同時,齊國聲威大振,孫臏也由此名揚天下。


    龐涓跟孫臏鬥智的同時,秦國也在進行著一場意義深遠的大運動。這場運動,不僅使秦國成為了戰國首強,還為其一統天下打下了基礎。那麽,這是一場怎樣的運動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袁騰飛講先秦·戰國縱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袁騰飛講先秦·戰國縱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