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日第一戰——白江口之戰
世界曆史很有趣:袁騰飛講日本史 作者:袁騰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後跟哥哥跑了
孝德天皇冊封中大兄皇子為皇太子,讓古人皇子落發為僧,任命中臣鐮足為內臣,積極輔佐中大兄皇子推進改革運動。
孝德天皇心裏明白,皇位是中大兄皇子讓給自己的,再加上他還有一個死黨中臣鐮足,這倆人什麽不敢幹?所以他們想改革,就由著他們去吧。於是,日本開始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取法唐朝,開始了一千多年的唐化時期。
國家推行新政,肯定會引起既得利益集團的反抗,必然會有舊勢力出來阻撓,特別是蘇我氏的殘餘勢力對新政非常不滿,因為新政的核心就是要把政權集中到天皇手裏,建立中央集權製度。所以,蘇我氏的殘餘勢力就擁立古人皇子起兵叛亂。中大兄皇子早有防備,這次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了。
叛亂被平定之後,中大兄皇子為了把蘇我氏一族鏟除殆盡,就把屠刀揮向了自己的老丈人蘇我石川。中大兄皇子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惜羅織罪名把老丈人一家斬盡殺絕。當時蘇我石川一家還是很有勢力的,特別是平定蘇我入鹿父子的時候,蘇我石川是有功之臣。看到中大兄皇子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蘇我石川的部下很是不平,力勸蘇我石川跟官軍決一死戰。但是蘇我石川明白,以自己的這點兒實力跟政府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沒有聽從,他說我出賣蘇我入鹿做了蘇我氏的叛徒,早就該死。最後,蘇我石川全家集體自殺。
中大兄皇子鐵腕橫掃強敵,蕩盡了蘇我氏的勢力,但因殺戮太重,不免感到心中有愧,寢食難安。他覺得之所以發生這些事兒,是因為首都的風水不好。當時日本國的都城在難波,他建議舅舅孝德天皇遷都到飛鳥川。孝德天皇向來是沒有主見的,從來是外甥說啥就聽啥,但這一次孝德天皇非常堅決地拒絕了中大兄皇子遷都的請求。因為難波的宮殿剛剛建好,如果要遷都太費事,勞師動眾。
中大兄皇子也強上了,遭到拒絕後非常生氣,你不遷都是吧?你老小子一人在這兒待著吧。中大兄皇子發下強令,把自己的母親皇極上皇、兄弟大海人皇子,還有百官公卿一幹人馬,都遷到了飛鳥川。我們走了,不陪你玩兒了。
最有意思的是孝德天皇的皇後間人皇女竟然也丟下了丈夫,跟著哥哥中大兄皇子走了。孝德天皇的原配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叫有間皇子,之後病亡辭世。皇極天皇可憐自己的弟弟無人照應,就把女兒間人皇女許配給了孝德,把外甥女嫁給了舅舅。
日本皇室這種事兒不新鮮,大家看到這兒可能都習以為常了。問題是外甥女並不愛自己的舅舅老公,隻愛自己的親哥哥。道理也很簡單,孝德天皇這個時候已經年逾半百,身體多病,老夫少妻嘛,這個日子也過不好。而中大兄皇子年輕有為,原配蘇我氏因為他除掉了老丈人蘇我石川,已經怨憤自殺。中大兄皇子新鰥,妹妹就來安慰哥哥,這一安慰倆人就安慰到床上去了,兄妹之間又上演了日本皇室那些見怪不怪的老戲。
一個是年輕俊美的哥哥,一個是快成糟老頭子的舅舅,間人皇女用腳指頭都能想明白應該愛哪個,所以義無反顧地拋下了舅舅老公跟著哥哥情夫跑了。
孝德天皇一看自己的老婆都跟人跑了,有苦說不出來啊,整天孤零零地守在宮殿裏,長籲短歎,很快就駕崩了。他死的時候,隻有原配生的有間皇子一個人守在他的身邊。
請出老媽跑龍套
孝德天皇一死,按道理應該是皇太子中大兄皇子繼位。但是中大兄皇子很喜歡自己的妹妹間人皇女,可間人皇女畢竟是老皇帝的皇後,他不能當了皇帝之後把先皇的皇後再立為皇後。中大兄皇子也明白,自己幹的事兒,上不了台麵,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出任天皇。怎麽辦?隻好請老媽再度出山做天皇。老太太這時候已經六十二歲了,兒子怎麽說就怎麽做吧,於是再次出場跑龍套,做了天皇。
老太太這次做天皇,就不能還叫皇極天皇了,改為齊明天皇。日本曆史上一共有八位女天皇,但名號可不止八個,因為有兩個人都是兩次登基的,各有兩個名號。
中大兄皇子的媽再度登基做了齊明天皇,心中最憤憤不平的就是孝德天皇的兒子有間皇子了。對有間皇子來說,中大兄皇子搶了自己的繼母,氣死了自己的親爹,又剝奪了自己的繼承權,怎麽想都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但是苦於自己實力太弱,隻好遠離朝廷,假裝到地方上去泡溫泉養病。有間皇子在地方上聽到了很多閑言碎語,都是對朝政不滿的,誤認為人心思舊,大家厭倦了當今朝廷,所以他就在當地結交豪俠之士準備反叛朝廷。
三年之後,有間皇子回到了朝廷,正趕上當時朝中的右大臣病死,政位虛懸,再加上蝦夷(這裏的蝦夷是地名,就是今天的北海道)作亂,中大兄皇子忙著調兵遣將征討蝦夷。有間皇子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
有一天,蘇我赤兄來訪。這個蘇我赤兄是蘇我石川的胞弟,蘇我石川一家枉死之後,蘇我一族活得戰戰兢兢。因此,對於蘇我赤兄,有間皇子沒有設防,他覺得誰當間諜都有可能,隻有蘇我赤兄不可能當間諜。為了多拉攏一個幫手,有間皇子就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蘇我赤兄,最後還拍案大叫,說現在到了興兵起義的時候了。然後,有間皇子還和蘇我赤兄約定了起義的日子,規劃了起義的步驟,聯絡什麽人,怎麽去攻打中大兄皇子,等等。
他萬萬沒有想到蘇我赤兄還真是中大兄皇子派來的間諜,隱藏得極深。蘇我赤兄不但是中大兄皇子派來的間諜,還是中大兄皇子最信任的間諜頭子,這一次深入敵巢,果然不負使命,把有間皇子的底摸了個清清楚楚。
於是,有間皇子還沒發動叛亂就被擒獲,黨羽紛紛鋃鐺入獄。有間皇子本人是個二十不到的小夥子,被中大兄皇子下令處死。這樣一來,孝德天皇這一支就算是絕種了。
頭腦發熱,招惹大唐
中大兄皇子輔政的時候,也就是他老媽第二次做天皇時,日本跟中國爆發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是因朝鮮半島而起的。中日兩國在古代曆史上幾乎所有的戰爭,除了忽必烈征日本,都是因朝鮮而起的。兩國不接壤,想打也打不上。
當時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地區共有三個國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百濟、新羅、高句麗。新羅最,老被欺負。別看新羅實力不行,但他認了個當時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大哥——唐朝。新羅跟唐朝關係最為密切,到了唐高宗時期,為了給自己的這個小兄弟出氣,唐朝對高句麗、百濟用兵。百濟首先被唐朝和新羅的聯軍滅了。聯軍滅了百濟後,唐軍的主力撤回國內,留下一萬多人馬鎮守百濟故地。
可是百濟並沒有真正被平定,唐軍主力撤走之後,百濟人抓住了複國的機會。百濟的故將鬼室福信發動了百濟複國的戰爭。百濟複國軍覺得自己實力弱小,不足以跟唐朝和新羅聯軍相抗衡,就遣使到日本,想讓日本出兵增援。
日本和百濟早就有外交往來。日本的佛教和儒學,大多是從百濟傳過來的。百濟當時有一位王子叫扶餘豐,還在日本做人質。鬼室福信向日本獻上一百多名被俘的唐軍士兵,同時要求把在日本做人質的百濟王子豐璋接回去擁立為王,請求日本出兵相助。
當時的中大兄皇子也是頭腦發熱。他手下有一員大將叫阿倍比羅夫,在日本國內東征北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搞得中大兄皇子自以為武力強大,可以向外開疆拓土了。特別是日本人從傳說中的神功皇後開始,一直對朝鮮半島念念不忘,如今一看百濟遣使求援,正中下懷。日本上上下下,摩拳擦掌,準備對唐朝動武了。
鬼室福信得知日本派來援軍之後非常高興,迅速展開軍事行動,率兵圍攻唐朝駐軍的城池。唐高宗也派大將劉仁軌帶兵前來增援。
日本為了遠征百濟,先後派出了四批援軍,第一批五千人;第二批主要是給百濟運送物資的,運了十萬支箭、五百斤絲、一千斤錦、一千噸布、一千張牛皮(牛皮是用來做甲胄的,相當於今天的避彈衣了),還有三千斛稻種;第二批遠征軍的人數就已經多達一萬七千人;第三批更是派出了兩萬七千人大軍;第四批也將近一萬人。這四批遠征軍,領兵的將領全都是日本的老牌貴族,像蘇我氏、物部氏、三輪氏和吉倍氏,而且很多將領跟朝鮮半島都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曾經出使過朝鮮半島。
大化改新之後,日本的軍隊素質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日本是部族社會,軍隊都是私家部曲,沒有統一的國家軍隊。經過大化改新之後,加強了中央集權,中央設立了兵部省,統一調度軍隊。因此,中大兄皇子和日本上下覺得此戰必勝。為了鼓舞士氣,增加聲勢,中大兄皇子甚至請自己的母後齊明天皇禦駕親征。大小船舶,浩浩蕩蕩,巫女一路上禱告,搞得非常熱鬧。
齊明天皇畢竟已是六十八歲的老太太了,哪裏經得起這一路的舟車勞頓?再加上對戰爭的恐懼,很快就病了,眼看著奄奄一息,沒到出兵的地點就薨逝於行宮。仗還沒打,天皇先給折騰死了。
齊明天皇一死,國不可一日無君,中大兄皇子隻好暫時稱製,硬著頭皮繼續出征,下令以阿倍比羅夫為統帥,率領三萬多日本士兵,殺向了朝鮮半島。
你把他打服了,他就變乖了
當時在朝鮮半島的唐軍不到兩萬人,艦船數目也比日本少得多。但大唐剛剛開國不久,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都是馬上天子,大唐又正值國力極盛,名將輩出之時。那個時候,老一輩的名將像李勣還在,年輕一輩的像蘇定方、薛仁貴已經成長起來。
相比之下,日本軍隊就是井底之蛙,根本不了解大唐的軍事力量,它的戰鬥力和大唐比起來簡直就是螢火蟲跟月亮爭光。
公元663年,唐羅聯軍開始向百濟複國軍的都城發動猛攻。在白江入海口,與日本、百濟聯軍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
唐軍劉仁軌統轄戰艦一百七十艘,日本的戰艦有一千多艘,從戰艦數量來看,日本占有絕對優勢。但日軍戰艦以小艇居多,無論攻擊性能、防禦能力,還是武器裝備,都遠遠不及唐軍。唐軍戰艦很多都是艨艟巨艦,配備各種應不同海戰需求之用的戰船,甚至還有專門用來火攻的戰船,配備有火器,稱之為火艦。
日本的眾多戰艦攻擊唐軍,好比是一堆魚雷快艇打一艘戰列艦,一群螞蟻要對付一隻大象。可是日本人打仗,尤其到了近現代,都是這種螞蟻啃大象、蛤蟆吞恐龍的精神。
雙方一開戰,日本艦隊不知死活,率先向唐軍發動了猛烈進攻。劉仁軌下令防禦,唐軍的艨艟巨艦就像是銅牆鐵壁,日本戰艦無異於以卵擊石,紛紛破碎。唐軍輕鬆化解了日軍的第一輪攻擊。
日本人又發動了第二輪自殺式襲擊,這也是他們最擅長幹的事兒。劉仁軌命令樓船壓陣,鬥艦、走舸兵分兩路,占據江麵兩側,成功地形成了對日本艦隊的包圍之勢,把日本艦隊包了餃子。劉仁軌看到合圍戰略順利完成,果斷下令反擊。唐軍戰艦上裝有拍竿,就是竹竿上拴著大石塊,士兵操縱拍竿,一頓狂拍。頓時,日本戰艦支離破碎,艦上的士兵紛紛跳海逃生,不會遊泳的就直接沉底了,會遊泳的被唐軍士兵亂箭射死。
當時的這個場麵,根本不像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場屠殺。唐軍士兵估計都是打醬油的感覺,絲毫沒感到戰爭的殘酷。按照戰前製訂的軍事計劃,準備發起第三次進攻的日本殘餘海軍,一看前兩波攻擊就像肉包子打狗,去的時候還是戰艦,回來的隻是木頭板板,水軍士兵死得也太慘了,交戰雙方實力相差太遠,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開始潰逃。
劉仁軌一代名將,哪肯坐失此種良機?下令唐軍鼓足風帆向日本艦隊衝去。先是施放火箭,然後追上去揮動拍竿,把日本戰艦一一拍沉。日本軍艦由於密度太大,唐軍的火箭幾乎是箭無虛發。
太陽沒落山的時候,這場海戰就已經結束了。日本損失了戰艦四百多艘,而唐朝沒有損失一艘戰艦。這就是中日戰爭史上最值得大書特書的白江口海戰。但在中國的史書當中,甭管是《新唐書》《舊唐書》還是《資治通鑒》,記載這件事就一句話:“遇倭兵於白江口,四戰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炎灼天,海水皆赤。”史書上講得很簡單,但是唐軍的大捷是不爭的事實。
日軍大敗之後,百濟的殘餘政權很快就滅亡了,百濟複國的夢想也就徹底破滅了。
大唐大敗日本之後,唐軍統帥劉仁軌派遣使者來到日本交還了俘虜,告訴日本,唐朝不會主動打日本,要求日本在唐軍攻打高句麗的時候不要采取行動。
日本挨了這頓揍之後,也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了,哪裏還敢胡蹦亂跳,乖乖地看著唐王朝消滅了高句麗。為了表示對唐朝的心悅誠服,日本還派遣使團到長安祝賀大捷。
日本人就這樣,你把他打服了,他就變乖了,還全方位跟你學習。打從白江口海戰之後,日本就開始徹徹底底地傾心向慕唐朝,一批批的遣唐使開始渡海來到長安留學。
孝德天皇冊封中大兄皇子為皇太子,讓古人皇子落發為僧,任命中臣鐮足為內臣,積極輔佐中大兄皇子推進改革運動。
孝德天皇心裏明白,皇位是中大兄皇子讓給自己的,再加上他還有一個死黨中臣鐮足,這倆人什麽不敢幹?所以他們想改革,就由著他們去吧。於是,日本開始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取法唐朝,開始了一千多年的唐化時期。
國家推行新政,肯定會引起既得利益集團的反抗,必然會有舊勢力出來阻撓,特別是蘇我氏的殘餘勢力對新政非常不滿,因為新政的核心就是要把政權集中到天皇手裏,建立中央集權製度。所以,蘇我氏的殘餘勢力就擁立古人皇子起兵叛亂。中大兄皇子早有防備,這次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了。
叛亂被平定之後,中大兄皇子為了把蘇我氏一族鏟除殆盡,就把屠刀揮向了自己的老丈人蘇我石川。中大兄皇子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惜羅織罪名把老丈人一家斬盡殺絕。當時蘇我石川一家還是很有勢力的,特別是平定蘇我入鹿父子的時候,蘇我石川是有功之臣。看到中大兄皇子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蘇我石川的部下很是不平,力勸蘇我石川跟官軍決一死戰。但是蘇我石川明白,以自己的這點兒實力跟政府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沒有聽從,他說我出賣蘇我入鹿做了蘇我氏的叛徒,早就該死。最後,蘇我石川全家集體自殺。
中大兄皇子鐵腕橫掃強敵,蕩盡了蘇我氏的勢力,但因殺戮太重,不免感到心中有愧,寢食難安。他覺得之所以發生這些事兒,是因為首都的風水不好。當時日本國的都城在難波,他建議舅舅孝德天皇遷都到飛鳥川。孝德天皇向來是沒有主見的,從來是外甥說啥就聽啥,但這一次孝德天皇非常堅決地拒絕了中大兄皇子遷都的請求。因為難波的宮殿剛剛建好,如果要遷都太費事,勞師動眾。
中大兄皇子也強上了,遭到拒絕後非常生氣,你不遷都是吧?你老小子一人在這兒待著吧。中大兄皇子發下強令,把自己的母親皇極上皇、兄弟大海人皇子,還有百官公卿一幹人馬,都遷到了飛鳥川。我們走了,不陪你玩兒了。
最有意思的是孝德天皇的皇後間人皇女竟然也丟下了丈夫,跟著哥哥中大兄皇子走了。孝德天皇的原配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叫有間皇子,之後病亡辭世。皇極天皇可憐自己的弟弟無人照應,就把女兒間人皇女許配給了孝德,把外甥女嫁給了舅舅。
日本皇室這種事兒不新鮮,大家看到這兒可能都習以為常了。問題是外甥女並不愛自己的舅舅老公,隻愛自己的親哥哥。道理也很簡單,孝德天皇這個時候已經年逾半百,身體多病,老夫少妻嘛,這個日子也過不好。而中大兄皇子年輕有為,原配蘇我氏因為他除掉了老丈人蘇我石川,已經怨憤自殺。中大兄皇子新鰥,妹妹就來安慰哥哥,這一安慰倆人就安慰到床上去了,兄妹之間又上演了日本皇室那些見怪不怪的老戲。
一個是年輕俊美的哥哥,一個是快成糟老頭子的舅舅,間人皇女用腳指頭都能想明白應該愛哪個,所以義無反顧地拋下了舅舅老公跟著哥哥情夫跑了。
孝德天皇一看自己的老婆都跟人跑了,有苦說不出來啊,整天孤零零地守在宮殿裏,長籲短歎,很快就駕崩了。他死的時候,隻有原配生的有間皇子一個人守在他的身邊。
請出老媽跑龍套
孝德天皇一死,按道理應該是皇太子中大兄皇子繼位。但是中大兄皇子很喜歡自己的妹妹間人皇女,可間人皇女畢竟是老皇帝的皇後,他不能當了皇帝之後把先皇的皇後再立為皇後。中大兄皇子也明白,自己幹的事兒,上不了台麵,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出任天皇。怎麽辦?隻好請老媽再度出山做天皇。老太太這時候已經六十二歲了,兒子怎麽說就怎麽做吧,於是再次出場跑龍套,做了天皇。
老太太這次做天皇,就不能還叫皇極天皇了,改為齊明天皇。日本曆史上一共有八位女天皇,但名號可不止八個,因為有兩個人都是兩次登基的,各有兩個名號。
中大兄皇子的媽再度登基做了齊明天皇,心中最憤憤不平的就是孝德天皇的兒子有間皇子了。對有間皇子來說,中大兄皇子搶了自己的繼母,氣死了自己的親爹,又剝奪了自己的繼承權,怎麽想都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但是苦於自己實力太弱,隻好遠離朝廷,假裝到地方上去泡溫泉養病。有間皇子在地方上聽到了很多閑言碎語,都是對朝政不滿的,誤認為人心思舊,大家厭倦了當今朝廷,所以他就在當地結交豪俠之士準備反叛朝廷。
三年之後,有間皇子回到了朝廷,正趕上當時朝中的右大臣病死,政位虛懸,再加上蝦夷(這裏的蝦夷是地名,就是今天的北海道)作亂,中大兄皇子忙著調兵遣將征討蝦夷。有間皇子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
有一天,蘇我赤兄來訪。這個蘇我赤兄是蘇我石川的胞弟,蘇我石川一家枉死之後,蘇我一族活得戰戰兢兢。因此,對於蘇我赤兄,有間皇子沒有設防,他覺得誰當間諜都有可能,隻有蘇我赤兄不可能當間諜。為了多拉攏一個幫手,有間皇子就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蘇我赤兄,最後還拍案大叫,說現在到了興兵起義的時候了。然後,有間皇子還和蘇我赤兄約定了起義的日子,規劃了起義的步驟,聯絡什麽人,怎麽去攻打中大兄皇子,等等。
他萬萬沒有想到蘇我赤兄還真是中大兄皇子派來的間諜,隱藏得極深。蘇我赤兄不但是中大兄皇子派來的間諜,還是中大兄皇子最信任的間諜頭子,這一次深入敵巢,果然不負使命,把有間皇子的底摸了個清清楚楚。
於是,有間皇子還沒發動叛亂就被擒獲,黨羽紛紛鋃鐺入獄。有間皇子本人是個二十不到的小夥子,被中大兄皇子下令處死。這樣一來,孝德天皇這一支就算是絕種了。
頭腦發熱,招惹大唐
中大兄皇子輔政的時候,也就是他老媽第二次做天皇時,日本跟中國爆發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是因朝鮮半島而起的。中日兩國在古代曆史上幾乎所有的戰爭,除了忽必烈征日本,都是因朝鮮而起的。兩國不接壤,想打也打不上。
當時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地區共有三個國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百濟、新羅、高句麗。新羅最,老被欺負。別看新羅實力不行,但他認了個當時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大哥——唐朝。新羅跟唐朝關係最為密切,到了唐高宗時期,為了給自己的這個小兄弟出氣,唐朝對高句麗、百濟用兵。百濟首先被唐朝和新羅的聯軍滅了。聯軍滅了百濟後,唐軍的主力撤回國內,留下一萬多人馬鎮守百濟故地。
可是百濟並沒有真正被平定,唐軍主力撤走之後,百濟人抓住了複國的機會。百濟的故將鬼室福信發動了百濟複國的戰爭。百濟複國軍覺得自己實力弱小,不足以跟唐朝和新羅聯軍相抗衡,就遣使到日本,想讓日本出兵增援。
日本和百濟早就有外交往來。日本的佛教和儒學,大多是從百濟傳過來的。百濟當時有一位王子叫扶餘豐,還在日本做人質。鬼室福信向日本獻上一百多名被俘的唐軍士兵,同時要求把在日本做人質的百濟王子豐璋接回去擁立為王,請求日本出兵相助。
當時的中大兄皇子也是頭腦發熱。他手下有一員大將叫阿倍比羅夫,在日本國內東征北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搞得中大兄皇子自以為武力強大,可以向外開疆拓土了。特別是日本人從傳說中的神功皇後開始,一直對朝鮮半島念念不忘,如今一看百濟遣使求援,正中下懷。日本上上下下,摩拳擦掌,準備對唐朝動武了。
鬼室福信得知日本派來援軍之後非常高興,迅速展開軍事行動,率兵圍攻唐朝駐軍的城池。唐高宗也派大將劉仁軌帶兵前來增援。
日本為了遠征百濟,先後派出了四批援軍,第一批五千人;第二批主要是給百濟運送物資的,運了十萬支箭、五百斤絲、一千斤錦、一千噸布、一千張牛皮(牛皮是用來做甲胄的,相當於今天的避彈衣了),還有三千斛稻種;第二批遠征軍的人數就已經多達一萬七千人;第三批更是派出了兩萬七千人大軍;第四批也將近一萬人。這四批遠征軍,領兵的將領全都是日本的老牌貴族,像蘇我氏、物部氏、三輪氏和吉倍氏,而且很多將領跟朝鮮半島都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曾經出使過朝鮮半島。
大化改新之後,日本的軍隊素質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日本是部族社會,軍隊都是私家部曲,沒有統一的國家軍隊。經過大化改新之後,加強了中央集權,中央設立了兵部省,統一調度軍隊。因此,中大兄皇子和日本上下覺得此戰必勝。為了鼓舞士氣,增加聲勢,中大兄皇子甚至請自己的母後齊明天皇禦駕親征。大小船舶,浩浩蕩蕩,巫女一路上禱告,搞得非常熱鬧。
齊明天皇畢竟已是六十八歲的老太太了,哪裏經得起這一路的舟車勞頓?再加上對戰爭的恐懼,很快就病了,眼看著奄奄一息,沒到出兵的地點就薨逝於行宮。仗還沒打,天皇先給折騰死了。
齊明天皇一死,國不可一日無君,中大兄皇子隻好暫時稱製,硬著頭皮繼續出征,下令以阿倍比羅夫為統帥,率領三萬多日本士兵,殺向了朝鮮半島。
你把他打服了,他就變乖了
當時在朝鮮半島的唐軍不到兩萬人,艦船數目也比日本少得多。但大唐剛剛開國不久,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都是馬上天子,大唐又正值國力極盛,名將輩出之時。那個時候,老一輩的名將像李勣還在,年輕一輩的像蘇定方、薛仁貴已經成長起來。
相比之下,日本軍隊就是井底之蛙,根本不了解大唐的軍事力量,它的戰鬥力和大唐比起來簡直就是螢火蟲跟月亮爭光。
公元663年,唐羅聯軍開始向百濟複國軍的都城發動猛攻。在白江入海口,與日本、百濟聯軍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
唐軍劉仁軌統轄戰艦一百七十艘,日本的戰艦有一千多艘,從戰艦數量來看,日本占有絕對優勢。但日軍戰艦以小艇居多,無論攻擊性能、防禦能力,還是武器裝備,都遠遠不及唐軍。唐軍戰艦很多都是艨艟巨艦,配備各種應不同海戰需求之用的戰船,甚至還有專門用來火攻的戰船,配備有火器,稱之為火艦。
日本的眾多戰艦攻擊唐軍,好比是一堆魚雷快艇打一艘戰列艦,一群螞蟻要對付一隻大象。可是日本人打仗,尤其到了近現代,都是這種螞蟻啃大象、蛤蟆吞恐龍的精神。
雙方一開戰,日本艦隊不知死活,率先向唐軍發動了猛烈進攻。劉仁軌下令防禦,唐軍的艨艟巨艦就像是銅牆鐵壁,日本戰艦無異於以卵擊石,紛紛破碎。唐軍輕鬆化解了日軍的第一輪攻擊。
日本人又發動了第二輪自殺式襲擊,這也是他們最擅長幹的事兒。劉仁軌命令樓船壓陣,鬥艦、走舸兵分兩路,占據江麵兩側,成功地形成了對日本艦隊的包圍之勢,把日本艦隊包了餃子。劉仁軌看到合圍戰略順利完成,果斷下令反擊。唐軍戰艦上裝有拍竿,就是竹竿上拴著大石塊,士兵操縱拍竿,一頓狂拍。頓時,日本戰艦支離破碎,艦上的士兵紛紛跳海逃生,不會遊泳的就直接沉底了,會遊泳的被唐軍士兵亂箭射死。
當時的這個場麵,根本不像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場屠殺。唐軍士兵估計都是打醬油的感覺,絲毫沒感到戰爭的殘酷。按照戰前製訂的軍事計劃,準備發起第三次進攻的日本殘餘海軍,一看前兩波攻擊就像肉包子打狗,去的時候還是戰艦,回來的隻是木頭板板,水軍士兵死得也太慘了,交戰雙方實力相差太遠,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開始潰逃。
劉仁軌一代名將,哪肯坐失此種良機?下令唐軍鼓足風帆向日本艦隊衝去。先是施放火箭,然後追上去揮動拍竿,把日本戰艦一一拍沉。日本軍艦由於密度太大,唐軍的火箭幾乎是箭無虛發。
太陽沒落山的時候,這場海戰就已經結束了。日本損失了戰艦四百多艘,而唐朝沒有損失一艘戰艦。這就是中日戰爭史上最值得大書特書的白江口海戰。但在中國的史書當中,甭管是《新唐書》《舊唐書》還是《資治通鑒》,記載這件事就一句話:“遇倭兵於白江口,四戰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炎灼天,海水皆赤。”史書上講得很簡單,但是唐軍的大捷是不爭的事實。
日軍大敗之後,百濟的殘餘政權很快就滅亡了,百濟複國的夢想也就徹底破滅了。
大唐大敗日本之後,唐軍統帥劉仁軌派遣使者來到日本交還了俘虜,告訴日本,唐朝不會主動打日本,要求日本在唐軍攻打高句麗的時候不要采取行動。
日本挨了這頓揍之後,也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了,哪裏還敢胡蹦亂跳,乖乖地看著唐王朝消滅了高句麗。為了表示對唐朝的心悅誠服,日本還派遣使團到長安祝賀大捷。
日本人就這樣,你把他打服了,他就變乖了,還全方位跟你學習。打從白江口海戰之後,日本就開始徹徹底底地傾心向慕唐朝,一批批的遣唐使開始渡海來到長安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