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決老爹不手軟


    保元之亂雖然是後白河和崇德倆人爭奪皇位之戰,但是天皇家都是文人,手裏沒有兵,平時腰裏插的是扇子,而不是刀劍,交戰雙方依靠的都是忠於自己的一批武士。


    崇德一方依靠的武士主要是源氏的一支。這支源氏的祖先是日本第五十六代清和天皇。也就是從清和天皇開始,日本皇室男子的名字後麵大都有個“仁”字。這種命名方法,從9世紀到現在,將近一千二百多年,還在沿用。


    源氏當年的首領是老將源為義,源為義雖然年歲已高,但是他的下一代,年輕的源家將個個勇武超群,忠義無雙。源為義的第八子源義朝,因為曾深受鳥羽上皇賞賜之恩,所以沒有追隨父親在崇德一方,而是投到後白河一方。


    雙方對陣前夕,崇德陣營裏的源為義的兒子、源義朝的哥哥源為朝,久經戰陣,他分析一旦打起來,後白河肯定是起用自己的弟弟源義朝做主帥,而源義朝必然會采取夜襲的戰術,因此建議先下手為強,出兵夜襲。話音剛落,就被左大臣藤原賴長給否了。藤原賴長說:“現在是兩位天子爭天下,應該用堂堂之陣,正正之旗,堂堂正正地見個高下,哪能半夜偷偷摸摸地去討便宜呢,咱又不是賊,天子之爭,得有天子樣。”迂腐書生的一段話斷送了良機,這哥們兒整個就一個日本版“宋襄公”。


    事實的發展果然不出源為朝所料,源義朝被後白河起用為帥之後,果斷地采取了夜襲戰略。趁月黑風高,三路人馬直撲崇德駐紮的宮殿,順風縱火。源家將雖然拚死抵抗,但是崇德沒見過這陣勢,嚇得手忙腳亂,慌了陣腳,以致全軍潰散。


    藤原賴長被流箭所傷,落荒而走,其他人紛紛投降。支持崇德的源家將,一家七武士都被斬首了,連老將源為義也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源義朝親手處決了。看來日本武士沒有什麽父子親情,眼裏隻有權力地位。


    平定保元之亂,立首功的還是源家,相當於源家父子兄弟內鬥。當時以平清盛為首的平家武士也出了力,但功勞遠遠不及源義朝。


    保元之亂以後,武士的氣焰就越發囂張了,文官越來越靠邊站了。在武力能決定一切的時候,耍嘴的當然幹不過耍刀的,連天皇都少不了要武士們的支持。


    日本開始重武輕文,逐漸進入武家時代。此後一直到明治維新,將近七百多年的時間,日本武人掌握國家政權,國家大政方針都是武人說了算。


    被寵臣連著扇嘴巴


    保元之亂後,後白河天皇的位子算是坐穩了。坐了幾年,他覺得天皇的權力受到攝政關白和武士的製約,不能算是治天下之君,不如像自己的曾祖白河天皇那樣做上皇,真正地掌握權力。於是,他讓位給自己的兒子二條天皇,退位做了上皇。


    後白河上皇最寵愛兩位大臣,一位叫信西,一位叫信賴,但這兩個人不和。信西一介翩翩文士,滿腹經綸,王佐之才。相比之下,信賴有點兒心浮氣躁。信賴一心想當近衛大將,卻被信西力諫阻止,沒能當上,從此信賴更是恨得牙根癢癢,圖謀除掉信西。


    信賴選中了對信西最不滿的源義朝。源義朝在平定保元之亂中,論戰功應該是第一,但是因為源家跟攝政藤原氏關係很深,而信西為了打擊藤原家的氣焰,故意壓低源家,隻給了源義朝一個從五位下左馬頭的官職。這個官很低,相當於弼馬溫。而平清盛論平亂之功遠不及源義朝,封的官卻比源義朝大,確實有點兒不公正。


    源義朝為了巴結信西,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信西的兒子,但信西說文官之子不娶武士之女,拒絕了這門親事。然而信西說歸說,做歸做,很快讓兒子娶了同樣是武士的平清盛的女兒,等於扇了源義朝一個大嘴巴子。


    源義朝堂堂武士,經此連番侮辱,哪能忍得下去?恰好信賴來勾搭源義朝,倆人一拍即合。倆人考慮到此時平家勢力已經很大,忌憚如果發動政變除掉信西,平家不好對付,隻好暫時隱忍不發,靜候佳機。


    平治元年(1159年),平清盛帶著一家五十多口到熊野去參拜神社。源義朝和信賴等得花兒都謝了,哪裏肯放過這麽好的機會,馬上率兵發動政變,除掉了信西。


    信賴儼然覺得自己是清君側的功臣,自封為大臣大將,任命源義朝為從四位播磨太守,源義朝的兒子源賴朝為右兵衛佐,源氏一門個個加官晉爵。日本史稱此次政變為“平治之亂”。


    別看不起初中生


    事變爆發的第二天,還在趕赴熊野途中的平清盛父子接到了京都使者的急報。


    平清盛大驚失色,他原本打算到了熊野之後再做打算,但是長子平重盛才識不凡,力勸父親說:“武臣的職責在赴天子之急,應該立刻赴難,不要趕著去熊野了。”好在這幫人都是武士,日常攜帶的行李裏麵就有盔甲兵器。於是披掛整齊,撥轉馬頭,回到京城三下五除二,果斷地平定了信賴之亂。


    信賴被活捉之後,聽說上皇在仁和寺,就趕去想祈求上皇的寬免。但是二條天皇不答應,平清盛更是不答應,首惡必辦,脅從可以不究。這時候武臣的一句話,分量相當重,信賴就被兵士拖出去宰了。


    源家將在保元、平治兩次戰亂中幾乎全軍覆沒。保元之亂就是源家將互相殘殺,到平治之亂,更是平家打敗了源家。源家主帥源義朝出逃,一路之上不斷地遭到通緝和攔阻,最後被部下殺害,首級送到京師。


    長子源義平本來已經逃脫,聽到老父被害的消息,哀痛欲絕,喬裝改扮,潛回京都,到了平家居住的六波羅附近,準備刺殺平清盛,為父報仇。結果被發覺了,父仇未報,自己先身首異處了。


    源賴朝被俘的時候隻有十三歲,眉清目秀,氣宇不凡,押到平清盛麵前的時候,毫無懼色。平清盛下令把源賴朝處死。也是源賴朝命不該絕,平清盛的繼母——出家的池禪尼一見源賴朝,心生憐憫,就跟平清盛講,源賴朝的長相很像你夭折的弟弟,你看在我的麵上,饒他一命,別殺他了。


    平清盛一看,繼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給源賴朝求情,不好意思再說啥了,覺得源賴朝不過初中生的年紀,也翻不起什麽大浪,就同意把源賴朝由死刑改為流放。這樣一來,源賴朝撿了一條命。平清盛放虎歸山,再要擒虎,可就難了。


    平清盛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當年一念之仁,留下的階下囚日後竟能成為平家滅亡的掘墓人。二十二年之後,當平清盛得知源賴朝舉兵反叛、攻打平家時,後悔不已。平清盛死的時候,唯一遺囑就是斬下源賴朝之頭,到我的墳前祭奠我。


    當然這是後話了。當年四十三歲的平清盛放了十三歲的源賴朝一馬,從此改寫了日本曆史。


    也是白河留的種


    保元、平治之亂後,源家將基本上被打垮了,身為武家的平家一家獨大,再無敵手了。


    當時的後白河上皇,自從信西、信賴兩位謀臣互相爭鬥,致使信西被殺、信賴被斬首,身邊也缺乏能人輔佐。此時的二條天皇羽翼越來越豐滿,要從上皇手中分權。


    後白河上皇覺得兒子不聽話,越來越難對付,身邊急需一個輔佐的人,隻能重用平清盛。平治之亂被平定後十個月,平清盛就被起用為正三位參議。在等級森嚴的日本,做官要當到三位以上才算是公卿,三位以下隻能算是中層貴族,不算公卿。


    平清盛以武家身份做到參議,這是空前的創舉。在此之前,武將地位很低,主要擔任天皇和朝廷要員的警衛職責,連升殿的資格都很少有,不能上殿朝見天皇,更別說位列公卿。


    平清盛做了公卿之後是要武力有武力,要官職有官職,根本就沒人能管製他。再往後,他更是以火箭速度升官,做了參議還兼任檢非違使,這個官職權力很大,相當於監察部長,他可以利用職權,把異己一網打盡。後來,他又升任中納言、大納言、兵部卿、內大臣,然後直接跳過了左右大臣,升到了人臣的頂峰——太政大臣。


    平清盛從平治元年出任參議到位極人臣,不過短短八年,五十歲就做了太政大臣。平清盛官運亨通的原因,一個是他很會做人,在沒做大官的時候極力巴結權貴,又舍得花錢,仗義疏財。特別是他看破了法皇跟天皇之間為了權力鉤心鬥角,堅決地站在了法皇一邊。


    當時的小天皇二條也不爭氣,看上自己新寡的嬸娘(也就是近衛天皇的皇後),非要把嬸娘搞到手。雖然此舉在亂倫頻發的日本皇室也不新鮮,但是畢竟不是什麽光彩的事兒,讓平清盛抓住了機會。他以不能規正小天皇行為為借口,把小天皇身邊的人全部抓起來處分,剪除了小天皇的羽翼。小天皇眼看大勢已去,覺得無顏見人,把皇位傳給了兒子六條天皇,退位成了二條上皇,沒過多久就駕崩了。


    平清盛除了會做人之外,能夠做到太政大臣據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日本曆史上,從天智天皇的兒子大友皇子初任太政大臣到平清盛為止,一共是五百年。這五百年中,擔任太政大臣的隻有三十個人左右,平均十六年才產生一位。而且除了孝謙天皇的情夫道鏡和尚之外,剩下的都是皇族,或者是攝關家藤原氏。武將出身的隻有平清盛一人,實在是開了日本曆史先河。道鏡和尚好歹還是天皇的情夫,平清盛跟天皇有啥關係呢?


    平清盛是平忠盛的長子,平忠盛曾經得到白河上皇的重用。白河上皇是日本曆史上最淫亂的君主之一。一天夜晚,平忠盛作為上皇的警衛,來到京都的一個神社,因為上皇要跟住在祇園裏麵的情人會麵。當晚天降大雨,伸手不見五指。突然間一個嘴裏吐著火、披著長長白發的“妖怪”向上皇奔跑過來,把上皇嚇得三魂出竅,急忙對警衛平忠盛大喊:“愛卿,趕緊給我砍死這個妖怪。”


    平忠盛並沒有遵旨拔刀,而是仔細觀察了這個“妖怪”之後,跟上皇說:“陛下勿驚,您再仔細看看。”白河上皇仔細一看,這個所謂的妖怪隻是一名神社的神官,披著防雨的蓑衣,手裏拿著燈籠,怕被雨水淋了,就不停地吹,好像是嘴裏噴火,讓人看著像是個妖怪。


    平忠盛冷靜應對,避免了冤殺。白河上皇覺得平忠盛不錯,有謀有膽。一高興,就把情人的妹妹介紹給了平忠盛。有人說其實上皇看著母狗都發情,情人的妹妹也被上皇染指過了,已經懷上了上皇的孩子。但是上皇養不起,孩子太多了,天皇家也沒餘糧,又弄出一孩子怎麽辦?順手連情人帶情人肚子裏的孩子都賞給了平忠盛。平忠盛揣著明白裝糊塗,甭管怎麽說,這個女人是“治天之君”上皇賞給咱的,如果肚子裏懷著他的種,也就把這個孩子認作自己的兒子。這個孩子就是平清盛。


    如此看來,平清盛實際上是白河上皇的兒子,跟崇德平輩,是鳥羽上皇的叔叔,後白河上皇爺爺輩的人了。原本就是天皇家的人,所以才能夠出任太政大臣。


    平清盛位極人臣


    平清盛一路榮升,當時的貴族中沒有人提出異議,可能他們都知道平清盛身上流的是白河法皇的血。


    平清盛位極人臣,一門一族雞犬飛升,在朝廷上有十六位公卿,三十多位殿上人。他的長子平重盛,是內大臣兼左大將;次子平宗盛,是中納言兼右大將;三子平知盛是正三位近衛中將;長孫平維盛,是四位少將。另外,還有國廳各官廳的官員六十多人,權傾朝野。平清盛的八個女兒,個個嫁入豪門。十七歲的女兒德子嫁給了十一歲的高倉天皇,生下的皇子成了安德天皇。


    當時日本分六十六國,歸平家管轄的有三十三國,超過日本全部國土的一半。平家還跟中國宋朝做貿易,財富滾滾,金山銀山永遠用不完。當時平家人說了這麽一句話:凡不屬於我們這一門的人,都是非人。非人就是沒出息的人。平家當時的勢力之大足以讓朝野側目。


    平清盛已經權傾朝野、位極人臣了,但是他覺得自己比不上當年的藤原家,因為沒跟天皇攀上親戚。正巧他的小姨子跟法皇生的孩子長到了五歲,平清盛就把這個小子抱上龍座,脅迫小六條天皇退位。如此一來,平清盛的外甥就變成了高倉天皇。為了親上加親,平清盛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高倉天皇,後來讓高倉天皇退位,他的外孫子繼位,這就是安德天皇。


    平清盛整天獨斷專行,為所欲為,也不管天皇家同意不同意,想把天皇變外甥就變外甥,想變孫子就變孫子,弄得天皇家非常難堪。平清盛曾經得病,為養病辭職出家做了和尚,還起了法號,因此又被稱為相國入道,但實際上照樣獨掌大權。


    後白河上皇看到平家勢力一天比一天大,越來越不拿自己當回事兒,非常生氣,但是苦於一時沒有什麽好策略能夠壓製平家的氣焰。平清盛出家後,上皇也出家了,改稱法皇,當然,酒色財氣一樣不落,吃喝嫖賭百無禁忌。


    日本皇室的傳統外戚藤原家更是被平家打壓得一天不如一天,為了自保,藤原家聯合後白河,想要除掉平家。得到後白河首肯之後,藤原家就找到了一位源氏門中的武將,讓他去找源家餘黨起兵討伐平氏。但是這位源氏後人毫不猶豫地就把法皇的密謀報告給了平清盛。


    平清盛聞言大怒,當即召集族中子弟,浩浩蕩蕩直達法皇寓所。法皇大驚失色,不知道該怎麽辦。好在法皇手下參與此次計劃的西光,還算是條漢子。他被平清盛逮捕之後,把過錯都攬到了自己身上,說就是爺幹的,爺就要弄死你,你怎麽著吧?平清盛狂怒之下抬腳猛踹他的臉,下令將他的嘴撕爛,拖到刑場殺頭。


    此後,平家一門更是驕橫跋扈,隻有平清盛的長子平重盛很識大體,平時能對法皇維持君臣禮儀,覺得父親如此驕矜自傲,遲早要給平家引來禍事,可惜平清盛聽不進去。


    平重盛因此憂心忡忡,得了重病。平清盛最看重這位長子,趕緊請名醫給他瞧病。但是平重盛堅決不肯讓醫生治病,他實在不忍心看到平氏一門滅亡,實際上是在求速死。平重盛病了幾個月之後,就去世了,隻活了四十二歲。


    把法皇給幽禁了


    朝廷中的公卿大臣,早就看不慣平家雞犬飛升。武士家族進朝為官,特別是升為公卿,已經完全打破了平安時代的官場規則。很多大臣都覺得武士的子孫成了太政大臣,太過分了,以跟武士同朝為官為恥辱,隻不過他們懾於平家的勢力,不敢說話。


    治承二年(1178年),平清盛的閨女、高倉天皇的皇後平德子懷孕了。平家上上下下都非常歡喜,如果生下兒子,將來很有可能繼位做天皇,平家就成了天皇的姥爺了。


    後白河法皇對兒媳婦懷孕這件事也很重視,而且親自到神社去給兒媳婦祈禱。孩子出世了,果然是很健康的一個男嬰。平清盛抱著新出生的嬰兒,喜極而泣,終於等到自己當天皇姥爺的這一天了。他也想跟法皇緩和一下矛盾,於是給法皇貢獻了很多金帛之物。


    沒想到法皇犯小心眼兒了,十分生氣:怎麽著?給我賞錢啊?我是專門給你們家幹祈禱的啊?斷然拒絕了平清盛的貢獻。平清盛一番好意,不但沒能緩解矛盾,而且雙方的矛盾更深了。平清盛的長子平重盛過世之後,平清盛跟法皇之間的調停人也沒有了,矛盾越來越深。


    平清盛常常不在京裏,法皇周圍的人老在法皇麵前搬三弄四,使得法皇一而再、再而三,幹出得罪平清盛的事兒來。平清盛忍無可忍,率領數千武士,從他的據點福原(就是今天的日本神戶)起兵,浩浩蕩蕩殺奔京都。


    法皇非常害怕,趕緊派使者到平清盛那兒打探口風。使者被平清盛晾在那兒,很長時間不見,後來接見的時候,平清盛對著使者一通狂批,把法皇臭罵了一頓,給法皇羅列了四大罪狀。平清盛說得是情緒激昂,唾沫星子亂濺,就差把使者揍一頓了。


    使者這個時候也明白平清盛想幹啥了,擱下了一句:你這麽幹,可不是君臣的禮節。但是平清盛什麽也不顧了,所謂的治天之君,不過是我手裏的玩意兒。平清盛列出一張長長的名單,四十三名公卿大臣全部要解職,京都周圍領國的國司也全部要解職,許多大臣要被流放。這樣大規模地清洗朝廷,在日本曆史上是聞所未聞的。


    處理完公卿大臣和各地國司之後,平清盛意猶未盡,還想懲罰處處與平家作對的法皇。他出動軍隊,把後白河法皇的住殿團團圍住,讓後白河法皇移居,實際上就是把法皇幽禁起來。任何人,沒有平清盛的同意都不得麵見法皇,法皇的院政政治基本就宣告覆滅了。


    這件事發生在治承三年(1179年),這次政變,平清盛清洗朝堂,囚禁法皇,以前任何一個日本人都不敢幹的事兒,平清盛全幹出來了。這標誌著貴族公卿集團算是徹底完蛋了,根本無法跟武士勢力對抗。


    治承四年(1180年),也就是後白河法皇院政結束的第二年,平清盛強迫高倉天皇退位,把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外孫子——平德子所生的安德天皇。安德天皇才兩歲,高倉上皇在平家的支持下,另組了院廳,但是這個院廳不像原來的院政那麽有實權了,不過是平家手裏的傀儡。日本又進入法皇、上皇、天皇三皇並立的時代。


    此時的平清盛,達到了自己人生中的頂峰,根本看不到自己已是四麵楚歌,皇室貴族、朝廷公卿、南都的佛教寺院,所有人都對平清盛非常不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曆史很有趣:袁騰飛講日本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世界曆史很有趣:袁騰飛講日本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