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定要把幕府打趴下
世界曆史很有趣:袁騰飛講日本史 作者:袁騰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水戶藩鼓吹尊王攘夷
隨著德川幕府日漸走下坡路,幕府將軍勢力削弱的時候,地方上的強藩開始崛起。
日本在江戶時代有“江戶三百藩”的籠統說法,實際上大名藩主總數應該有五百多家,但是有的被撤封,有的因為絕嗣,家門滅絕,同時存在的大概是兩百到三百之間,到幕末的時候,有兩百六十多家。
日本的藩,麵積小的就是一個村,大的占到一兩國,當時日本全國不算北海道分成六十六國。江戶幕府直接占了日本三分之一的土地,武裝力量號稱“旗本八萬騎”,雖然有點兒吹牛,但是輕易調動數萬人馬確實不怎麽費事兒。要想跟幕府對抗,天下這些大名藩主,必須超過一半聯合起來才有可能。
黑船來航之前,幕府已經是入不敷出,連帶各路藩主都是窮得叮當亂響,被迫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由於藩主地小人少,船小好掉頭,改革見效很快。相比之下,幕府的改革就有點兒費勁,雖然第八代將軍吉宗的時候進行了改革,但是不像藩主們這麽見效。因此一些藩主的勢力就越來越大。
德川幕府把大名分為親藩、譜代、外樣三類。親藩大名裏,最重要的是禦三家和禦三卿。這六家大名跟將軍一樣姓德川,禦三家是由德川家康的三個兒子分別開創,九子義直開創了尾張藩,十子賴宣開創了紀州藩,十一子賴房開創了水戶藩。幕府的繼承法規定,一旦幕府將軍絕嗣,由尾張和紀州出人作為將軍養子來繼承將軍的職位。
禦三家之中,水戶藩次一等,他們家的人不能擔任將軍的養子,不能成為將軍,石高也比其他兩藩低了一半。為什麽出現這種情況呢?據說在初代藩主德川賴房幼年的時候,德川家康問他長大了想幹什麽。賴房當時年輕氣盛,不知道天高地厚,說了一句:“我想奪取天下。”家康聽完,很不高興,你奪誰的天下?奪你老爹的,還是你老哥的?從此,水戶藩被幕府嚴格限製了。
到了德川賴房兒子的時候,編了一本《大日本史》,鼓吹尊王。雖然水戶藩是德川家根正苗紅的親藩,但是他們認為日本天皇乃是君權神授,將軍不過是受天皇委托處理政務,一旦將軍昏聵無能,無法完成天皇賦予的使命,天皇有權把將軍的權力收回,由此產生了尊王攘夷論。
隨著黑船來航,外國勢力入侵,尊王攘夷的呼聲更高了。尊王就是要抬高天皇和朝廷的權柄,使朝廷能夠對幕府的賣國行為加以限製。攘夷則是要把西洋人從日本趕出去,恢複鎖國體製。黑船來航以後,水戶藩的藩主德川齊昭積極參與幕政,宣揚尊王學說,並且在家定將軍去世之後力圖扶植自己的親生兒子——過繼給了禦三卿之一的一橋家的慶喜繼承將軍之位,獨攬大權。
由此,以水戶藩齊昭為中心,漸漸形成了一橋派。當然了,最終一橋派的努力失敗了,主張開國的強勢大老井伊直弼扶植家茂上台,齊昭父子遭到軟禁,很多水戶藩的藩士成為浪人,散布於日本各地,掀起了尊王攘夷的高潮。櫻田門刺殺井伊直弼的主要就是這些浪人。
井伊直弼一被刺殺,幕府失去了強有力的鐵腕人物,更加衰弱。一橋慶喜也得到了赦免,擔任了將軍後見,就是代替老中主持幕府事務的要職。盡管一橋慶喜擔任了將軍後見,後來又擔任了將軍,但是水戶藩卻失去了在幕末大亂時代領袖群雄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就留給了外樣大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長州藩和薩摩藩。
長州藩大敗幕府軍
長州藩是關原合戰時西軍名義上的總大將毛利輝元的後代,此時已經傳到了第十三代藩主毛利敬親。
一橋派失勢之後,長州藩很快代替了水戶藩,成為尊王攘夷的中心。這些極端的尊王攘夷派架空了藩主毛利敬親,控製了整個長州藩。
在極端排外的孝明天皇的授意下,朝廷多次下詔要求尊王攘夷,直到1863年初,頂不住壓力的幕府,保證到當年5月10日全麵開始攘夷。不料長州藩的尊王攘夷派積極響應天皇和幕府的號召,真的就在5月10日當天,打響了攘夷第一炮,攻擊了一艘美國商船和一艘荷蘭軍艦,從而引起了列強的報複。
6月1日,美國軍艦駛入下關海峽,擊沉了一艘長州藩的軍艦。5日,兩艘法國軍艦派遣水兵登陸,把長州藩的下關炮台夷為平地。這個地方就是後來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馬關,甲午戰爭之後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就是在這兒簽訂的,也是源氏滅亡平氏的壇浦之戰的所在地。法國人夷平了下關炮台之後,長州藩的噩夢並沒有結束。第二年7月,英、法、美、荷四國十七艘戰艦五千大軍來攻,下關城被攻陷,長州藩被迫賠款,向四國屈膝求和。
對外攘夷打了敗仗,長州藩終於知道,憑借武士的蠻勇根本就不是西方列強的對手。而幕府趁機聯合薩摩藩,橫掃京都的尊王攘夷派。長州藩派出三千人馬進京,向天皇申訴,遭到幕府和諸藩的聯合反擊,全軍覆沒。由於此次戰爭在天皇的禦所旁爆發,所以幕府一口咬定長州藩武士犯上,乃是朝敵。幕府在討得朝廷攻伐長州藩的旨令之後,集中了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長州。
此時的長州藩可以說是麵臨內憂外患,內部幕府動員了三十六個藩國、十五萬大軍殺來;外部剛剛被四國艦隊打得七零八落。毛利敬親趁機親掌藩政,大肆搜捕藩內的尊攘派人士,然後向幕府屈膝投降。
長州藩尊攘勢力眼看就要滅亡了,但在當年年底,尊攘派首領高杉晉作潛回長州藩,控製了整個長州藩政。到了1866年6月,幕府發動了第二次征討長州的戰役,史稱“四境戰爭”,幕府總兵力仍然高達十五萬,但是在高杉晉作、大村益次郎等人的領導下,不足萬人的長州藩軍,四麵出擊,不但大敗討伐的幕府軍,而且乘勝東進,直搗京都。今天備受爭議的日本靖國神社前麵就立著大村益次郎的銅像,他被稱為“日本陸軍之父”。
幕府在“四境戰爭”中的失敗,使自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也被揭去了,其軟弱無能在諸藩麵前暴露無遺。而此時主流尊攘派的思想已經發生了改變,他們認識到攘夷是無效的,夷是不能“攘”的,要跟夷學習,才能改變日本的落後麵貌,而造成現在日本落後局麵的始作俑者,便是幕府。
由此“尊王攘夷”華麗轉身,變為“尊王倒幕”。
翻譯引起的戰爭
同樣身為外樣大名,備受德川幕府壓製的薩摩藩,此時也趁機崛起。
薩摩藩在九州島最南端,家世可以上溯到源賴朝時代,在當地已經八百年之久。1609年,薩摩藩出兵控製了琉球王國,與中國和東南亞展開貿易。到第十一代藩主島津齊彬繼位之後,全麵改革,使薩摩藩的經濟、軍事實力在諸藩之中成長非常快。以島津氏的實力和野心,不甘心長久看幕府的臉色行事。島津齊彬病逝之後,由他的侄子島津忠義擔任藩主,但是忠義的生父島津久光號稱“國父”,掌握藩政。久光跟哥哥齊彬一樣具有尊王的思想,但是更傾向於攘夷。
1862年,島津久光率軍上洛,領取天皇聖旨,催促幕府攘夷。行程途中,在距離江戶不遠的生麥村,三男一女四名英國遊客,不慎衝撞了久光的隊列,被久光護衛武士斬殺,造成一死兩傷,稱為“生麥事件”。第二年,英國七艘軍艦駛入薩摩藩,要求嚴懲生麥事件凶手。由於對方來勢洶洶,薩摩藩的通事(翻譯官)很是害怕。當時薩摩藩負責跟英國人打交道的,就是日後明治維新時代鼎鼎大名的福澤諭吉,他是第一個提出日本“脫亞入歐”理論的人,他的頭像被印在一萬日元紙幣上。但是當時他也一緊張,把英國人的要求翻譯錯了。英國人“要求薩摩藩藩主逮捕並嚴懲肇事者”,福澤諭吉給翻譯成“逮捕並嚴懲肇事者薩摩藩藩主”。島津久光聞言大怒,要逮捕我親兒子?我跟你拚了!
於是島津久光向英國宣戰,這種行為真是耗子舔貓——作死!薩英戰爭隻持續了短短一天,英軍俘虜、燒毀三艘薩摩軍艦,並且用艦炮把薩摩藩的主城——鹿兒島城轟成一片廢墟。薩摩“國父”島津久光不得不低頭認,向英國人求和。
薩摩藩戰敗後,審時度勢,積極靠攏英國,在英國人支持下,很快躍居強藩之首。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號稱陸軍長州、海軍薩摩,日本海軍全方位地學習英國海軍,基本都是薩摩藩出身的人控製海軍。
薩摩一開始跟長州為敵,爭奪尊攘派領袖地位,後來他們認識到幕府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所以兩藩就走到了一起。當時兩藩藩主的勢力已經越來越小,藩中權力實際掌握在武士們手中,再加上和土佐藩、肥前藩聯合,這四家外樣大名,西南強藩,成了推翻幕府統治的中堅力量。
隨著德川幕府日漸走下坡路,幕府將軍勢力削弱的時候,地方上的強藩開始崛起。
日本在江戶時代有“江戶三百藩”的籠統說法,實際上大名藩主總數應該有五百多家,但是有的被撤封,有的因為絕嗣,家門滅絕,同時存在的大概是兩百到三百之間,到幕末的時候,有兩百六十多家。
日本的藩,麵積小的就是一個村,大的占到一兩國,當時日本全國不算北海道分成六十六國。江戶幕府直接占了日本三分之一的土地,武裝力量號稱“旗本八萬騎”,雖然有點兒吹牛,但是輕易調動數萬人馬確實不怎麽費事兒。要想跟幕府對抗,天下這些大名藩主,必須超過一半聯合起來才有可能。
黑船來航之前,幕府已經是入不敷出,連帶各路藩主都是窮得叮當亂響,被迫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由於藩主地小人少,船小好掉頭,改革見效很快。相比之下,幕府的改革就有點兒費勁,雖然第八代將軍吉宗的時候進行了改革,但是不像藩主們這麽見效。因此一些藩主的勢力就越來越大。
德川幕府把大名分為親藩、譜代、外樣三類。親藩大名裏,最重要的是禦三家和禦三卿。這六家大名跟將軍一樣姓德川,禦三家是由德川家康的三個兒子分別開創,九子義直開創了尾張藩,十子賴宣開創了紀州藩,十一子賴房開創了水戶藩。幕府的繼承法規定,一旦幕府將軍絕嗣,由尾張和紀州出人作為將軍養子來繼承將軍的職位。
禦三家之中,水戶藩次一等,他們家的人不能擔任將軍的養子,不能成為將軍,石高也比其他兩藩低了一半。為什麽出現這種情況呢?據說在初代藩主德川賴房幼年的時候,德川家康問他長大了想幹什麽。賴房當時年輕氣盛,不知道天高地厚,說了一句:“我想奪取天下。”家康聽完,很不高興,你奪誰的天下?奪你老爹的,還是你老哥的?從此,水戶藩被幕府嚴格限製了。
到了德川賴房兒子的時候,編了一本《大日本史》,鼓吹尊王。雖然水戶藩是德川家根正苗紅的親藩,但是他們認為日本天皇乃是君權神授,將軍不過是受天皇委托處理政務,一旦將軍昏聵無能,無法完成天皇賦予的使命,天皇有權把將軍的權力收回,由此產生了尊王攘夷論。
隨著黑船來航,外國勢力入侵,尊王攘夷的呼聲更高了。尊王就是要抬高天皇和朝廷的權柄,使朝廷能夠對幕府的賣國行為加以限製。攘夷則是要把西洋人從日本趕出去,恢複鎖國體製。黑船來航以後,水戶藩的藩主德川齊昭積極參與幕政,宣揚尊王學說,並且在家定將軍去世之後力圖扶植自己的親生兒子——過繼給了禦三卿之一的一橋家的慶喜繼承將軍之位,獨攬大權。
由此,以水戶藩齊昭為中心,漸漸形成了一橋派。當然了,最終一橋派的努力失敗了,主張開國的強勢大老井伊直弼扶植家茂上台,齊昭父子遭到軟禁,很多水戶藩的藩士成為浪人,散布於日本各地,掀起了尊王攘夷的高潮。櫻田門刺殺井伊直弼的主要就是這些浪人。
井伊直弼一被刺殺,幕府失去了強有力的鐵腕人物,更加衰弱。一橋慶喜也得到了赦免,擔任了將軍後見,就是代替老中主持幕府事務的要職。盡管一橋慶喜擔任了將軍後見,後來又擔任了將軍,但是水戶藩卻失去了在幕末大亂時代領袖群雄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就留給了外樣大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長州藩和薩摩藩。
長州藩大敗幕府軍
長州藩是關原合戰時西軍名義上的總大將毛利輝元的後代,此時已經傳到了第十三代藩主毛利敬親。
一橋派失勢之後,長州藩很快代替了水戶藩,成為尊王攘夷的中心。這些極端的尊王攘夷派架空了藩主毛利敬親,控製了整個長州藩。
在極端排外的孝明天皇的授意下,朝廷多次下詔要求尊王攘夷,直到1863年初,頂不住壓力的幕府,保證到當年5月10日全麵開始攘夷。不料長州藩的尊王攘夷派積極響應天皇和幕府的號召,真的就在5月10日當天,打響了攘夷第一炮,攻擊了一艘美國商船和一艘荷蘭軍艦,從而引起了列強的報複。
6月1日,美國軍艦駛入下關海峽,擊沉了一艘長州藩的軍艦。5日,兩艘法國軍艦派遣水兵登陸,把長州藩的下關炮台夷為平地。這個地方就是後來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馬關,甲午戰爭之後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就是在這兒簽訂的,也是源氏滅亡平氏的壇浦之戰的所在地。法國人夷平了下關炮台之後,長州藩的噩夢並沒有結束。第二年7月,英、法、美、荷四國十七艘戰艦五千大軍來攻,下關城被攻陷,長州藩被迫賠款,向四國屈膝求和。
對外攘夷打了敗仗,長州藩終於知道,憑借武士的蠻勇根本就不是西方列強的對手。而幕府趁機聯合薩摩藩,橫掃京都的尊王攘夷派。長州藩派出三千人馬進京,向天皇申訴,遭到幕府和諸藩的聯合反擊,全軍覆沒。由於此次戰爭在天皇的禦所旁爆發,所以幕府一口咬定長州藩武士犯上,乃是朝敵。幕府在討得朝廷攻伐長州藩的旨令之後,集中了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長州。
此時的長州藩可以說是麵臨內憂外患,內部幕府動員了三十六個藩國、十五萬大軍殺來;外部剛剛被四國艦隊打得七零八落。毛利敬親趁機親掌藩政,大肆搜捕藩內的尊攘派人士,然後向幕府屈膝投降。
長州藩尊攘勢力眼看就要滅亡了,但在當年年底,尊攘派首領高杉晉作潛回長州藩,控製了整個長州藩政。到了1866年6月,幕府發動了第二次征討長州的戰役,史稱“四境戰爭”,幕府總兵力仍然高達十五萬,但是在高杉晉作、大村益次郎等人的領導下,不足萬人的長州藩軍,四麵出擊,不但大敗討伐的幕府軍,而且乘勝東進,直搗京都。今天備受爭議的日本靖國神社前麵就立著大村益次郎的銅像,他被稱為“日本陸軍之父”。
幕府在“四境戰爭”中的失敗,使自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也被揭去了,其軟弱無能在諸藩麵前暴露無遺。而此時主流尊攘派的思想已經發生了改變,他們認識到攘夷是無效的,夷是不能“攘”的,要跟夷學習,才能改變日本的落後麵貌,而造成現在日本落後局麵的始作俑者,便是幕府。
由此“尊王攘夷”華麗轉身,變為“尊王倒幕”。
翻譯引起的戰爭
同樣身為外樣大名,備受德川幕府壓製的薩摩藩,此時也趁機崛起。
薩摩藩在九州島最南端,家世可以上溯到源賴朝時代,在當地已經八百年之久。1609年,薩摩藩出兵控製了琉球王國,與中國和東南亞展開貿易。到第十一代藩主島津齊彬繼位之後,全麵改革,使薩摩藩的經濟、軍事實力在諸藩之中成長非常快。以島津氏的實力和野心,不甘心長久看幕府的臉色行事。島津齊彬病逝之後,由他的侄子島津忠義擔任藩主,但是忠義的生父島津久光號稱“國父”,掌握藩政。久光跟哥哥齊彬一樣具有尊王的思想,但是更傾向於攘夷。
1862年,島津久光率軍上洛,領取天皇聖旨,催促幕府攘夷。行程途中,在距離江戶不遠的生麥村,三男一女四名英國遊客,不慎衝撞了久光的隊列,被久光護衛武士斬殺,造成一死兩傷,稱為“生麥事件”。第二年,英國七艘軍艦駛入薩摩藩,要求嚴懲生麥事件凶手。由於對方來勢洶洶,薩摩藩的通事(翻譯官)很是害怕。當時薩摩藩負責跟英國人打交道的,就是日後明治維新時代鼎鼎大名的福澤諭吉,他是第一個提出日本“脫亞入歐”理論的人,他的頭像被印在一萬日元紙幣上。但是當時他也一緊張,把英國人的要求翻譯錯了。英國人“要求薩摩藩藩主逮捕並嚴懲肇事者”,福澤諭吉給翻譯成“逮捕並嚴懲肇事者薩摩藩藩主”。島津久光聞言大怒,要逮捕我親兒子?我跟你拚了!
於是島津久光向英國宣戰,這種行為真是耗子舔貓——作死!薩英戰爭隻持續了短短一天,英軍俘虜、燒毀三艘薩摩軍艦,並且用艦炮把薩摩藩的主城——鹿兒島城轟成一片廢墟。薩摩“國父”島津久光不得不低頭認,向英國人求和。
薩摩藩戰敗後,審時度勢,積極靠攏英國,在英國人支持下,很快躍居強藩之首。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號稱陸軍長州、海軍薩摩,日本海軍全方位地學習英國海軍,基本都是薩摩藩出身的人控製海軍。
薩摩一開始跟長州為敵,爭奪尊攘派領袖地位,後來他們認識到幕府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所以兩藩就走到了一起。當時兩藩藩主的勢力已經越來越小,藩中權力實際掌握在武士們手中,再加上和土佐藩、肥前藩聯合,這四家外樣大名,西南強藩,成了推翻幕府統治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