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記美味專驛”推出十餘日,其膳堂的生意好了不止一個檔次。每天如果能來一個這種大戶,其收入流水便相當於從前的幾日收益。
潘彩兒每天最樂意做的事情,就是關門之後數銀子,數了銀子之後再記賬。潘彩兒因為生意越來越好,已經又重新招了一名店小二進來,這些日子裏各種促銷手段也被她輪番使過,畢竟在吸引縣城大客戶到來的同時,也不能不注意攏住平時附近的老客戶,那店小二便接過平日裏小霞做的跑堂送菜等工作,小霞的“工作重心”,便轉移到接待大客戶兼且進行各項“市場宣傳”上來。
其膳堂再也不是從前那樣門可羅雀的景況了。
如今每日裏,其膳堂的店內都坐著八成以上的客人們。要知道這可是偏僻的鄉下地方,一個飯館子,能有這樣的上座率,可非常難得。
喬記美味專驛不僅為其膳堂帶來了穩定的客源,也為附近的村子帶來了遠比從前響亮的名聲。現在潘家村人和外邊人說起來自家,都會提一句“就是有喬記馬車的那個村子”,旁人便恍然大悟。
其膳堂的馬車,還有另外一筆格外的收入來源,即是有的人家置辦不起馬車的,但又覺得有馬車接送氣派,便想著朝潘彩兒這邊打聽可否租借馬車。就好比潘彩兒前世裏的人,會租輛豪華轎車充門麵一樣,如此一番,她卻沒想到這“租借馬車”的生意也甚是興隆。可別說,清沛縣畢竟是個縣城呢,消費能力真是也不容小覷。當初潘彩兒置辦這輛馬車的成本,早就收回來了。
潘彩兒琢磨著,待再過個一年半載的,其膳堂的生意,可以再擴大一番了。再遠一些,清沛縣城裏的分店,也應該能開的起來-----她可還沒忘記,那靠著偷盜其膳堂藥方子發家的知味居。如今因為喬記美味專驛的開辟,很是搶走了知味居的不少生意。再者對方偷走的不過是比較常做的那幾道藥膳,客人們再想吃點別的,他們可做不出同樣的好味道來。
不知道是不是她多心,潘彩兒發覺潘老頭和大伯母丘氏近日看她的目光也有些複雜了-----潘老頭想著靠那兩成股份還債,可知味居生意並不怎麽好,丘家和刁家又一直存著擠掉潘家的意圖-----當初滿口應承弄來藥膳方子的潘家,說不必出銀子,現如今兩家人心裏卻越來越不滿。
潘彩兒從賬本裏抬頭,揉揉略發酸的脖子,她眯著眼睛看向其膳堂外,晚霞的餘暉猶在,一些人家已經開始升起了炊煙,她又該回家了。
再過些日子,潘家的布店也需要盡早規劃起來。
嗯,看來修小胖子又該活躍了。
又想起來,那馬車扶手的特殊製作方法,早前和楚未今商量,算做二人合作而為,今後但凡有人出錢定做,所得銀錢都由潘彩兒和他一分為二。楚未今其實並不在乎這錢,可他也知曉潘彩兒所謂的“親兄弟明算賬”的態度,便不多囉嗦,爽快答應了分成方法。心裏想著,看這丫頭不是個安靜的,以後必定還有其他動作,且先把這些得來的銀子存著,以後若潘丫頭還做別的生意便也跟著入些股份進去-----其膳堂因為喬其善的緣故,倒不方便他多摻和了。
這陣子潘家人老實了不少。潘明亮經過先前那番折騰,從縣牢裏出來後很是萎靡了一陣,後來聽說讓潘三嬸娘家人介紹去了縣裏的一處當鋪做工,潘彩兒從丘氏那幾日陰沉的臉色上猜測,或許潘老太又私自拿了些銀子給三房,否則當鋪的“折貨”一職也是有好些人掙破了頭的,活計輕鬆銀錢不少,潘明亮一個進過大牢的人還能得到這樣的工作,要說潘家使了錢,潘彩兒覺得反而能說得通。
自從潘家無奈接受布店的二十年經營權轉給了胖修兒,潘老太帶領下的婦人小孩,全都以最快的速度將布店裏的存貨、櫃台上的擺件,多寶槅子甚至是店內的銅盆等物都一並搬走了。
潘彩兒全不製止,唯有在潘三嬸欲將那些木製貨架,以及布店正廳角落裏的紅酸枝翹頭連三悶戶櫥一起搬走時,才出言攔阻。“三嬸,這些家具你都搬走了留下個空屋子修少爺來了須不好看。東西你拿走便拿了,反正這店修家也另有用處,可貨架、桌椅櫃子還該留下來撐個場麵。”
潘三嬸訕笑道,“我看那修少爺也不像是在乎這些的。彩兒,你知道咱家沒了營生,日子可不好過,這些家具拿回去還能換些錢緩緩。”
“三嬸,話不能這麽說。來日修少爺來看店子,若是瞧見一個家徒四壁的空屋子,心裏存了芥蒂,不肯為咱家再繼續作保,咱家日子豈不是更難了?平白惹他不高興,縣裏可再找不出第二個肯幫咱家的人了。”
又見潘三嬸還是猶豫不舍這些家具,便轉身道,“我去問問祖父。”
潘三嬸趕緊拉住潘彩兒,“告訴你祖父作甚,我不拿就是了。”先頭潘明亮和人做那大筆生意,瞞著潘家上下所有人,唯獨告訴了自己婆娘,他本來還有些猶疑,是潘三嬸一力攛掇他接下那生意,且要將未來那筆客觀的收入留在三房不提。
事發後,潘老頭對潘三嬸非常不滿,後者便一直小心翼翼地不敢再惹事。
此時潘彩兒抬出潘老頭,潘三嬸頓時老實下來,嘴裏嘟囔著“女生外向“,灰溜溜地抱著屋角裏一個插花破瓷瓶走出布店。
潘彩兒待她走後,又打量了空蕩蕩的鋪子,心道,潘家人將布店搬空,倒也省得她們費力氣打掃收拾了,且等明日胖修兒等人來了以後再做商量。
遂跟著走出布店,卻謹慎地用一把新鎖鎖了這店鋪方才回去潘家。
潘彩兒每天最樂意做的事情,就是關門之後數銀子,數了銀子之後再記賬。潘彩兒因為生意越來越好,已經又重新招了一名店小二進來,這些日子裏各種促銷手段也被她輪番使過,畢竟在吸引縣城大客戶到來的同時,也不能不注意攏住平時附近的老客戶,那店小二便接過平日裏小霞做的跑堂送菜等工作,小霞的“工作重心”,便轉移到接待大客戶兼且進行各項“市場宣傳”上來。
其膳堂再也不是從前那樣門可羅雀的景況了。
如今每日裏,其膳堂的店內都坐著八成以上的客人們。要知道這可是偏僻的鄉下地方,一個飯館子,能有這樣的上座率,可非常難得。
喬記美味專驛不僅為其膳堂帶來了穩定的客源,也為附近的村子帶來了遠比從前響亮的名聲。現在潘家村人和外邊人說起來自家,都會提一句“就是有喬記馬車的那個村子”,旁人便恍然大悟。
其膳堂的馬車,還有另外一筆格外的收入來源,即是有的人家置辦不起馬車的,但又覺得有馬車接送氣派,便想著朝潘彩兒這邊打聽可否租借馬車。就好比潘彩兒前世裏的人,會租輛豪華轎車充門麵一樣,如此一番,她卻沒想到這“租借馬車”的生意也甚是興隆。可別說,清沛縣畢竟是個縣城呢,消費能力真是也不容小覷。當初潘彩兒置辦這輛馬車的成本,早就收回來了。
潘彩兒琢磨著,待再過個一年半載的,其膳堂的生意,可以再擴大一番了。再遠一些,清沛縣城裏的分店,也應該能開的起來-----她可還沒忘記,那靠著偷盜其膳堂藥方子發家的知味居。如今因為喬記美味專驛的開辟,很是搶走了知味居的不少生意。再者對方偷走的不過是比較常做的那幾道藥膳,客人們再想吃點別的,他們可做不出同樣的好味道來。
不知道是不是她多心,潘彩兒發覺潘老頭和大伯母丘氏近日看她的目光也有些複雜了-----潘老頭想著靠那兩成股份還債,可知味居生意並不怎麽好,丘家和刁家又一直存著擠掉潘家的意圖-----當初滿口應承弄來藥膳方子的潘家,說不必出銀子,現如今兩家人心裏卻越來越不滿。
潘彩兒從賬本裏抬頭,揉揉略發酸的脖子,她眯著眼睛看向其膳堂外,晚霞的餘暉猶在,一些人家已經開始升起了炊煙,她又該回家了。
再過些日子,潘家的布店也需要盡早規劃起來。
嗯,看來修小胖子又該活躍了。
又想起來,那馬車扶手的特殊製作方法,早前和楚未今商量,算做二人合作而為,今後但凡有人出錢定做,所得銀錢都由潘彩兒和他一分為二。楚未今其實並不在乎這錢,可他也知曉潘彩兒所謂的“親兄弟明算賬”的態度,便不多囉嗦,爽快答應了分成方法。心裏想著,看這丫頭不是個安靜的,以後必定還有其他動作,且先把這些得來的銀子存著,以後若潘丫頭還做別的生意便也跟著入些股份進去-----其膳堂因為喬其善的緣故,倒不方便他多摻和了。
這陣子潘家人老實了不少。潘明亮經過先前那番折騰,從縣牢裏出來後很是萎靡了一陣,後來聽說讓潘三嬸娘家人介紹去了縣裏的一處當鋪做工,潘彩兒從丘氏那幾日陰沉的臉色上猜測,或許潘老太又私自拿了些銀子給三房,否則當鋪的“折貨”一職也是有好些人掙破了頭的,活計輕鬆銀錢不少,潘明亮一個進過大牢的人還能得到這樣的工作,要說潘家使了錢,潘彩兒覺得反而能說得通。
自從潘家無奈接受布店的二十年經營權轉給了胖修兒,潘老太帶領下的婦人小孩,全都以最快的速度將布店裏的存貨、櫃台上的擺件,多寶槅子甚至是店內的銅盆等物都一並搬走了。
潘彩兒全不製止,唯有在潘三嬸欲將那些木製貨架,以及布店正廳角落裏的紅酸枝翹頭連三悶戶櫥一起搬走時,才出言攔阻。“三嬸,這些家具你都搬走了留下個空屋子修少爺來了須不好看。東西你拿走便拿了,反正這店修家也另有用處,可貨架、桌椅櫃子還該留下來撐個場麵。”
潘三嬸訕笑道,“我看那修少爺也不像是在乎這些的。彩兒,你知道咱家沒了營生,日子可不好過,這些家具拿回去還能換些錢緩緩。”
“三嬸,話不能這麽說。來日修少爺來看店子,若是瞧見一個家徒四壁的空屋子,心裏存了芥蒂,不肯為咱家再繼續作保,咱家日子豈不是更難了?平白惹他不高興,縣裏可再找不出第二個肯幫咱家的人了。”
又見潘三嬸還是猶豫不舍這些家具,便轉身道,“我去問問祖父。”
潘三嬸趕緊拉住潘彩兒,“告訴你祖父作甚,我不拿就是了。”先頭潘明亮和人做那大筆生意,瞞著潘家上下所有人,唯獨告訴了自己婆娘,他本來還有些猶疑,是潘三嬸一力攛掇他接下那生意,且要將未來那筆客觀的收入留在三房不提。
事發後,潘老頭對潘三嬸非常不滿,後者便一直小心翼翼地不敢再惹事。
此時潘彩兒抬出潘老頭,潘三嬸頓時老實下來,嘴裏嘟囔著“女生外向“,灰溜溜地抱著屋角裏一個插花破瓷瓶走出布店。
潘彩兒待她走後,又打量了空蕩蕩的鋪子,心道,潘家人將布店搬空,倒也省得她們費力氣打掃收拾了,且等明日胖修兒等人來了以後再做商量。
遂跟著走出布店,卻謹慎地用一把新鎖鎖了這店鋪方才回去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