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徐徐圖之
連中六元,滿朝文武皆為吾徒 作者:青山君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軒墨聽完鄧少儒的解釋,他麵色不變的點點頭。
如此看來,鄧少儒想要推行這改稻為桑的事情,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是單純的想要弄一個麵子工程。
“鄧知縣說的不錯,可是這改稻為桑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很多,按照你這般操作,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了。”
“首先你需要考慮一個飽和度的問題,若是大周大量對外出售生絲,那些佛朗機人,紅毛番都不是傻子,必然會努力壓價。”
“到時候生絲的價格必然下跌,畢竟物以稀為貴,如此一來,那局麵或許就不是你口中所描述的良性循環,而是一個惡性循環了。”
“還有,若是改稻為桑真的賺錢,那是不是會引起更多的百姓改稻為桑,一縣之地帶動一府,一府之地帶動數府,乃至數省。”
“若種桑者多,種稻者少,那齊國滅魯之事是否會再次發生?”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就曾經用糧食戰爭滅掉一國。
大致就是齊國本國向魯國進口大量的綈布,而魯國人瞧見有利可圖,全國上下便一同開始生產綈布。
到了缺少綈布原材料的地步,到了那一步的時候,他們已經被利益衝昏了頭腦,選擇停止種植糧食,改種綈布原材料。
最後魯國的糧食全部依賴於齊國進口,三年後,齊國宣布國內禁止綈布交易,禁止糧食出口,在魯國缺糧之際,一擊滅國。
鄧少儒聽完葉軒墨這番話後,他有些惶恐的擦了擦自己額頭上的汗珠。
“下官知錯,下官知錯!”
葉軒墨望著鄧少儒那惶恐的表情,他平和的看著他安撫道。
“鄧知縣你何錯之有?你的初衷隻不過是想為百姓帶來收益,為國庫帶來稅收而已,若你這種想法也是錯,那這朝堂上還有哪種想法是正確的?”
“你隻是太過心急了,還有就是這些百姓對於官員的印象已經有些根深蒂固了,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好官,全是貪官,所以才會誤解你的想法。”
“若是等你在餘杭深耕一段時間,讓那些底層的百姓理解你,那他們是不是會發自內心的擁護你做的決定,會明白你所做之事都是為他們考量?”
鄧少儒聽完葉軒墨的話後,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下官明白,是下官心急了。”
說到這裏,鄧少儒又有些高興的點點頭。
“這紫陽商會的人曾經找到過我,商量這改稻為桑之事。”
“他們宣稱隻要我餘杭縣能夠進行改稻為桑之事,那種植桑樹期間的糧食,他們可以先行賒欠,等到時候用生絲抵賬。”
“幸好下官沒答應,畢竟下官明白,這世間沒有白吃的午飯,這些商人狡詐,所求必定不止是生絲這麽簡單。”
葉軒墨聽到鄧少儒這番話,他一臉正色的點頭示意。
“嗯,鄧知縣沒有催促決定,是正確的。”
“畢竟這商人之言,不可輕信,若是在種桑期間,他們商會臨時變卦,不承擔百姓的糧食,那會有什麽後果?”
“他們會不會趁機購入百姓的田地?壓榨百姓手中的田地?”
說完之後,葉軒墨有些好奇的看向鄧少儒發問道。
“那你可知這紫陽商會為何會找上你?”
鄧少儒瞧見葉軒墨那好奇的眼神,他不敢隱瞞,便立馬回應道。
“這紫陽商會之人其實早就想做改稻為桑之事,他們先是找了府台大人,結果府台大人不允。”
“畢竟改稻為桑之事事關重大,府台大人都快調任了,自然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願摻和此事。”
“而其他縣的知縣任期也都快到了,在這個節骨眼上,沒人願意節外生枝。”
“所以他們就將主意打到了下官頭上,畢竟下官今年才上任,若真要改稻為桑,下官有三年時間推行,自然是最好的人選。”
葉軒墨聽完鄧少儒的話後,他理解的點點頭。
“嗯,改稻為桑定要徐徐圖之,不可心急,寧可不做,也不能做錯。”
“千萬不可讓百姓覺得改稻為桑之事是官商勾結,一定要讓百姓明白,這確實是有利於百姓的事情。”
鄧少儒聽完葉軒墨的安排,他恭敬的點點頭。
“下官明白!”
緊接著,鄧少儒望著葉軒墨有些緊張的開口道。
“其實下官這段時間也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
“下官是這麽想的,江南之地水係眾多,我餘杭縣不如效仿其他地方,讓餘杭百姓也修建桑基魚塘。”
“洪澇時魚塘可用於泄洪之事,幹旱時魚塘可抽水灌溉,如此一來,洪澇與幹旱時期的灌溉問題皆能解決。”
“而且這建造桑基魚塘也不用占據百姓原有的稻田,如此一來,百姓對於此事的抗拒必定減到最小。”
葉軒墨聽到鄧少儒那番話,他麵色和藹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
“既然鄧知縣心中已有想法,那便試試吧。”
“不過切記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又將好事辦成了壞事,最好是能抽幾個村莊作為試點。”
鄧少儒聽到葉軒墨的提醒,他恭敬的點點頭。
“下官明白!”
桑基魚塘的想法葉軒墨曾經也有過,但是當時寧波的倭患未除,這些百姓連種糧食的時候都是提心吊膽的,哪裏有時間去搞什麽桑基魚塘。
而等他將倭患解決之後,他又忙於籌備市舶司水軍,實在是抽不出時間去做這些事情,而且他手邊也沒有可用官員了。
如今鄧少儒的出現,也算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當一行人再次回到餘杭縣衙的時候,這縣衙的一眾官差才知道了葉軒墨一行人的真實身份。
那位收了左典文銀兩的官差一臉窘迫的拿著那一錢銀子來到他的身邊,臉色緊張的將銀子還了回去。
如此看來,鄧少儒想要推行這改稻為桑的事情,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是單純的想要弄一個麵子工程。
“鄧知縣說的不錯,可是這改稻為桑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很多,按照你這般操作,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了。”
“首先你需要考慮一個飽和度的問題,若是大周大量對外出售生絲,那些佛朗機人,紅毛番都不是傻子,必然會努力壓價。”
“到時候生絲的價格必然下跌,畢竟物以稀為貴,如此一來,那局麵或許就不是你口中所描述的良性循環,而是一個惡性循環了。”
“還有,若是改稻為桑真的賺錢,那是不是會引起更多的百姓改稻為桑,一縣之地帶動一府,一府之地帶動數府,乃至數省。”
“若種桑者多,種稻者少,那齊國滅魯之事是否會再次發生?”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就曾經用糧食戰爭滅掉一國。
大致就是齊國本國向魯國進口大量的綈布,而魯國人瞧見有利可圖,全國上下便一同開始生產綈布。
到了缺少綈布原材料的地步,到了那一步的時候,他們已經被利益衝昏了頭腦,選擇停止種植糧食,改種綈布原材料。
最後魯國的糧食全部依賴於齊國進口,三年後,齊國宣布國內禁止綈布交易,禁止糧食出口,在魯國缺糧之際,一擊滅國。
鄧少儒聽完葉軒墨這番話後,他有些惶恐的擦了擦自己額頭上的汗珠。
“下官知錯,下官知錯!”
葉軒墨望著鄧少儒那惶恐的表情,他平和的看著他安撫道。
“鄧知縣你何錯之有?你的初衷隻不過是想為百姓帶來收益,為國庫帶來稅收而已,若你這種想法也是錯,那這朝堂上還有哪種想法是正確的?”
“你隻是太過心急了,還有就是這些百姓對於官員的印象已經有些根深蒂固了,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好官,全是貪官,所以才會誤解你的想法。”
“若是等你在餘杭深耕一段時間,讓那些底層的百姓理解你,那他們是不是會發自內心的擁護你做的決定,會明白你所做之事都是為他們考量?”
鄧少儒聽完葉軒墨的話後,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下官明白,是下官心急了。”
說到這裏,鄧少儒又有些高興的點點頭。
“這紫陽商會的人曾經找到過我,商量這改稻為桑之事。”
“他們宣稱隻要我餘杭縣能夠進行改稻為桑之事,那種植桑樹期間的糧食,他們可以先行賒欠,等到時候用生絲抵賬。”
“幸好下官沒答應,畢竟下官明白,這世間沒有白吃的午飯,這些商人狡詐,所求必定不止是生絲這麽簡單。”
葉軒墨聽到鄧少儒這番話,他一臉正色的點頭示意。
“嗯,鄧知縣沒有催促決定,是正確的。”
“畢竟這商人之言,不可輕信,若是在種桑期間,他們商會臨時變卦,不承擔百姓的糧食,那會有什麽後果?”
“他們會不會趁機購入百姓的田地?壓榨百姓手中的田地?”
說完之後,葉軒墨有些好奇的看向鄧少儒發問道。
“那你可知這紫陽商會為何會找上你?”
鄧少儒瞧見葉軒墨那好奇的眼神,他不敢隱瞞,便立馬回應道。
“這紫陽商會之人其實早就想做改稻為桑之事,他們先是找了府台大人,結果府台大人不允。”
“畢竟改稻為桑之事事關重大,府台大人都快調任了,自然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願摻和此事。”
“而其他縣的知縣任期也都快到了,在這個節骨眼上,沒人願意節外生枝。”
“所以他們就將主意打到了下官頭上,畢竟下官今年才上任,若真要改稻為桑,下官有三年時間推行,自然是最好的人選。”
葉軒墨聽完鄧少儒的話後,他理解的點點頭。
“嗯,改稻為桑定要徐徐圖之,不可心急,寧可不做,也不能做錯。”
“千萬不可讓百姓覺得改稻為桑之事是官商勾結,一定要讓百姓明白,這確實是有利於百姓的事情。”
鄧少儒聽完葉軒墨的安排,他恭敬的點點頭。
“下官明白!”
緊接著,鄧少儒望著葉軒墨有些緊張的開口道。
“其實下官這段時間也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
“下官是這麽想的,江南之地水係眾多,我餘杭縣不如效仿其他地方,讓餘杭百姓也修建桑基魚塘。”
“洪澇時魚塘可用於泄洪之事,幹旱時魚塘可抽水灌溉,如此一來,洪澇與幹旱時期的灌溉問題皆能解決。”
“而且這建造桑基魚塘也不用占據百姓原有的稻田,如此一來,百姓對於此事的抗拒必定減到最小。”
葉軒墨聽到鄧少儒那番話,他麵色和藹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
“既然鄧知縣心中已有想法,那便試試吧。”
“不過切記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又將好事辦成了壞事,最好是能抽幾個村莊作為試點。”
鄧少儒聽到葉軒墨的提醒,他恭敬的點點頭。
“下官明白!”
桑基魚塘的想法葉軒墨曾經也有過,但是當時寧波的倭患未除,這些百姓連種糧食的時候都是提心吊膽的,哪裏有時間去搞什麽桑基魚塘。
而等他將倭患解決之後,他又忙於籌備市舶司水軍,實在是抽不出時間去做這些事情,而且他手邊也沒有可用官員了。
如今鄧少儒的出現,也算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當一行人再次回到餘杭縣衙的時候,這縣衙的一眾官差才知道了葉軒墨一行人的真實身份。
那位收了左典文銀兩的官差一臉窘迫的拿著那一錢銀子來到他的身邊,臉色緊張的將銀子還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