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發現紅色記憶
重生,帶著老婆考大學 作者:言旭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長言是鐵了心要出去玩,她今晚就想擺爛一個晚上。
李嘉看她這樣,也豁出去了。
兩個姑娘走到操場大門的時候,林禦辰和劉浩然騎著自行車過來了。
劉浩然朝她們招招手:“上來吧。”
李長言擺擺手,示意他們繼續走:“出了校門口再坐,你們先走,我和嘉嘉走過去。”
劉浩然想說不用那麽麻煩,被林禦辰攔住了:“行,那我們先去校門口等你們,你們慢慢走過來。”
李長言和林禦辰對視一眼,點點頭,心情愉悅。
默契!
林禦辰和劉浩然騎著車往學校門口去,路上遇到了林哲栩。
“阿辰,你這是要出去?”
林禦辰:“對,出去有點事,今晚估計不去上晚自習了,如果有老師問,你幫我打打掩護。”
林禦辰跟林哲栩是同桌,他聽到林禦辰這話顯然有點驚訝。
作為發小,林哲栩很清楚林禦辰的為人,怎麽看都不像是會翹課的人,不過他也沒多問什麽,應下後隻叮囑他晚上別太晚回校。
......
七點半的夜市,華燈初上,食客如流。
夜市雖名不見經傳,卻是眾多底層打工人的“白月光”,足以讓打工人暫時卸下工作的疲憊,讓學生們暫時忘記學習的壓力,人頭攢動間,逛出前所未有的鬆弛。
李長言站在街頭,一眼望到街尾,幾乎都是吃的店鋪和大排檔。
鹵鵝、牛肉丸、砂鍋粥、潮汕腸粉、粿條店、粥底火鍋、牛肉店......
除卻兩邊的店鋪,更吸引人的是一個個移動的閃著燈光的攤位。
一塊錢1個的烤生蠔、十塊錢3串的鐵板魷魚、七塊錢的炒米粉......空氣裏滿是香噴噴的食物味道。
李長言和劉浩然在吃的方麵都比較上心,兩人早已蠢蠢欲動。
“準備好了嘛?”李長言問。
劉浩然剛想回應就被李嘉製止了:“言言,我們先去另外一條街逛逛,消消食,一會再過來吃東西,要不然一下子就吃飽了。”
李長言覺得李嘉說的也有道理,畢竟她們剛吃完晚飯沒多久,現在肯定吃不了多少。
不過她還是堅持去買了兩份鮮切水果,潮汕特有做法,男生一份,女生一份。
四個人邊吃水果,邊往另外一條街走去。
這裏的路都是相通的,巷子裏拐來拐去很容易串街,一不小心就會迷路。
李長言本身就是一個路癡,方向感很差,幸好有林禦辰在,她可以出門不帶腦子。
林禦辰想牽著她走,李長言不同意,她要邊走邊吃,牽手會影響她發揮。
走著走著,路過一家當鋪,看建築這家小店有一定的年頭了。
李長言和李嘉都覺得很神奇,以往隻在電視劇裏看過當鋪,還沒看過真的呢。
“走走走,我們進去看看。”李長言興奮地拉著李嘉嘉就要往裏走。
李嘉攔住她:“我們身上既沒有要當的東西,又沒有要贖的東西,就直接進去?”
李長言:“那有什麽,進去看看嘛,就像我們去書店和服裝店,也不一定非要買才能進去啊,沒事的,看看又不犯法。”
李嘉被李長言直接拉進去了。
林禦辰和劉浩然跟在兩人身後往裏走。
一進門,就看到左右兩側是用木頭欄杆圍起來的兩個高高的櫃台,邊上分別掛著“當”、“贖”二字,東當西贖。
櫃台外麵是不相通的,但內裏打通,內部人員可以通行。
屋裏的陳設都是老物件了,連欄杆都透露著一股年代感。
李長言踮起腳尖想看一下圍欄內裏,無奈櫃台太高,隻依稀看到木桌上放著一個陳舊的算盤。
由於店老板不在,四人也不敢多逗留,隻略略打量了一下就撤了。
剛出門,李長言就嘀咕著:“看來現在都沒人典當東西了。”
劉浩然回憶:“我爺爺奶奶講故事的時候說過,他們小時候經曆過饑荒,家裏實在揭不開鍋,曾祖母就把自己的嫁妝拿去當了。”
“本想等生活好起來就去贖回來,誰知道荒年持續了那麽久,等生活好起來早就過了贖當期,曾祖母的嫁妝也被典當鋪賣掉了,我曾祖父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李長言給李嘉塞了一塊水果,又丟一塊進自己嘴裏:“爺爺他們那一輩經曆了很多我們現在沒有經曆過的事情,我聽我爺爺說他還打過鬼子,當時年輕,才十來歲,就敢跟解放軍一起......咦,你們看,這裏有個書院......”
走近一看,書院建築簡樸莊嚴,右側有高大的紅牆,前後共有四進。前三進是廳堂,後進為樓房。
林禦辰拿出手機上網搜索了一下書院的來曆:“書院自創立到現在,已有127年,在清朝科舉時期,培養出不少才華出眾之士。”
“1925年3月,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率領部隊東征時,指揮部設在這裏。周恩來住右房,蔣中正住左房。一同在書院下榻的,還有蘇聯顧問加侖將軍等。”
“3月13日,在大功山擊敗陳炯明主力林虎部,取得“**大捷”。這一戰為國民革命軍東征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書院是意義比較重大的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建築物,文化氛圍厚重,曆史氣息濃烈,對於國共合作的曆史始終保存美好的回憶,並給人以有益的啟迪。”
三人聽著林禦辰的科普,看著眼前紅色色彩濃烈的書院,腦子裏已經可以想象出發生在它身上的那些激動人心的紅色故事。
可惜現在是晚上,書院已經閉館。
四人繼續走,走到另一條街,有一塊非常明顯的路碑寫著“解放路”,道路兩邊存留著多棟曆史建築,包括許多騎樓,這些建築保存著明清商業街道的風貌。
“哇!虧大了!虧我們還在這裏讀了兩年書,要不是今晚突發奇想出來閑逛,還不知道這裏藏著這麽多曆史寶藏。”李長言拍了一下石碑,非常痛心地說。
他們以前確實很少來這邊閑逛,每次都是目的性很強地來商場買東西,買完東西就直接打道回府,錯過了這麽多有意義的美景。
李嘉看她這樣,也豁出去了。
兩個姑娘走到操場大門的時候,林禦辰和劉浩然騎著自行車過來了。
劉浩然朝她們招招手:“上來吧。”
李長言擺擺手,示意他們繼續走:“出了校門口再坐,你們先走,我和嘉嘉走過去。”
劉浩然想說不用那麽麻煩,被林禦辰攔住了:“行,那我們先去校門口等你們,你們慢慢走過來。”
李長言和林禦辰對視一眼,點點頭,心情愉悅。
默契!
林禦辰和劉浩然騎著車往學校門口去,路上遇到了林哲栩。
“阿辰,你這是要出去?”
林禦辰:“對,出去有點事,今晚估計不去上晚自習了,如果有老師問,你幫我打打掩護。”
林禦辰跟林哲栩是同桌,他聽到林禦辰這話顯然有點驚訝。
作為發小,林哲栩很清楚林禦辰的為人,怎麽看都不像是會翹課的人,不過他也沒多問什麽,應下後隻叮囑他晚上別太晚回校。
......
七點半的夜市,華燈初上,食客如流。
夜市雖名不見經傳,卻是眾多底層打工人的“白月光”,足以讓打工人暫時卸下工作的疲憊,讓學生們暫時忘記學習的壓力,人頭攢動間,逛出前所未有的鬆弛。
李長言站在街頭,一眼望到街尾,幾乎都是吃的店鋪和大排檔。
鹵鵝、牛肉丸、砂鍋粥、潮汕腸粉、粿條店、粥底火鍋、牛肉店......
除卻兩邊的店鋪,更吸引人的是一個個移動的閃著燈光的攤位。
一塊錢1個的烤生蠔、十塊錢3串的鐵板魷魚、七塊錢的炒米粉......空氣裏滿是香噴噴的食物味道。
李長言和劉浩然在吃的方麵都比較上心,兩人早已蠢蠢欲動。
“準備好了嘛?”李長言問。
劉浩然剛想回應就被李嘉製止了:“言言,我們先去另外一條街逛逛,消消食,一會再過來吃東西,要不然一下子就吃飽了。”
李長言覺得李嘉說的也有道理,畢竟她們剛吃完晚飯沒多久,現在肯定吃不了多少。
不過她還是堅持去買了兩份鮮切水果,潮汕特有做法,男生一份,女生一份。
四個人邊吃水果,邊往另外一條街走去。
這裏的路都是相通的,巷子裏拐來拐去很容易串街,一不小心就會迷路。
李長言本身就是一個路癡,方向感很差,幸好有林禦辰在,她可以出門不帶腦子。
林禦辰想牽著她走,李長言不同意,她要邊走邊吃,牽手會影響她發揮。
走著走著,路過一家當鋪,看建築這家小店有一定的年頭了。
李長言和李嘉都覺得很神奇,以往隻在電視劇裏看過當鋪,還沒看過真的呢。
“走走走,我們進去看看。”李長言興奮地拉著李嘉嘉就要往裏走。
李嘉攔住她:“我們身上既沒有要當的東西,又沒有要贖的東西,就直接進去?”
李長言:“那有什麽,進去看看嘛,就像我們去書店和服裝店,也不一定非要買才能進去啊,沒事的,看看又不犯法。”
李嘉被李長言直接拉進去了。
林禦辰和劉浩然跟在兩人身後往裏走。
一進門,就看到左右兩側是用木頭欄杆圍起來的兩個高高的櫃台,邊上分別掛著“當”、“贖”二字,東當西贖。
櫃台外麵是不相通的,但內裏打通,內部人員可以通行。
屋裏的陳設都是老物件了,連欄杆都透露著一股年代感。
李長言踮起腳尖想看一下圍欄內裏,無奈櫃台太高,隻依稀看到木桌上放著一個陳舊的算盤。
由於店老板不在,四人也不敢多逗留,隻略略打量了一下就撤了。
剛出門,李長言就嘀咕著:“看來現在都沒人典當東西了。”
劉浩然回憶:“我爺爺奶奶講故事的時候說過,他們小時候經曆過饑荒,家裏實在揭不開鍋,曾祖母就把自己的嫁妝拿去當了。”
“本想等生活好起來就去贖回來,誰知道荒年持續了那麽久,等生活好起來早就過了贖當期,曾祖母的嫁妝也被典當鋪賣掉了,我曾祖父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李長言給李嘉塞了一塊水果,又丟一塊進自己嘴裏:“爺爺他們那一輩經曆了很多我們現在沒有經曆過的事情,我聽我爺爺說他還打過鬼子,當時年輕,才十來歲,就敢跟解放軍一起......咦,你們看,這裏有個書院......”
走近一看,書院建築簡樸莊嚴,右側有高大的紅牆,前後共有四進。前三進是廳堂,後進為樓房。
林禦辰拿出手機上網搜索了一下書院的來曆:“書院自創立到現在,已有127年,在清朝科舉時期,培養出不少才華出眾之士。”
“1925年3月,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率領部隊東征時,指揮部設在這裏。周恩來住右房,蔣中正住左房。一同在書院下榻的,還有蘇聯顧問加侖將軍等。”
“3月13日,在大功山擊敗陳炯明主力林虎部,取得“**大捷”。這一戰為國民革命軍東征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書院是意義比較重大的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建築物,文化氛圍厚重,曆史氣息濃烈,對於國共合作的曆史始終保存美好的回憶,並給人以有益的啟迪。”
三人聽著林禦辰的科普,看著眼前紅色色彩濃烈的書院,腦子裏已經可以想象出發生在它身上的那些激動人心的紅色故事。
可惜現在是晚上,書院已經閉館。
四人繼續走,走到另一條街,有一塊非常明顯的路碑寫著“解放路”,道路兩邊存留著多棟曆史建築,包括許多騎樓,這些建築保存著明清商業街道的風貌。
“哇!虧大了!虧我們還在這裏讀了兩年書,要不是今晚突發奇想出來閑逛,還不知道這裏藏著這麽多曆史寶藏。”李長言拍了一下石碑,非常痛心地說。
他們以前確實很少來這邊閑逛,每次都是目的性很強地來商場買東西,買完東西就直接打道回府,錯過了這麽多有意義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