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荔濃和安國邦還有安九爺商量過後,決定擴大酒坊,批量產酒。清河酒坊以為青梅酒、桑葚酒為主,其他各種果子為輔。


    “還是要繼續開荒種植更多的青梅。而且,所有青梅園都不能使用化肥,不能使用農藥......”


    對於安荔濃的這一要求,安國邦不能理解,“為什麽不能用?”使用化肥,青梅樹能長得更好,結出來的青梅也更大。


    而農藥能殺蟲,保證青梅樹的正常生長,保證青梅的完好。


    “小荔枝,會有很多蟲子,會影響青梅樹的成長和結果。”


    為什麽現在的糧食產量提高了?


    因為使用了化肥和農藥。


    至於安荔濃說的化肥和農藥影響了糧食的口感,不好意思,安國邦還真吃不出來,感覺不到。而且,安國邦覺得使用了化肥的稻穀更大一顆,口感更好。


    想要豐收,就要多使用化肥和農藥。


    當然,安國邦也相信安荔濃的話,化肥和農藥使用多了不好,但現在產量更重要。


    “爸,酒和糧食不同,我們要盡可能的保證酒的口感。一個品牌的發展,質量是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要從一開始就堅持走天然綠色無汙染的發展道路......想要持續發展,想要走得更遠,就不能隻看到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不能隻想到當下,我們的眼光要看到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


    “小荔枝,現在不是賺錢最重要嗎?”


    “肯定不是。”


    雖然不能告訴大家‘天然綠色’幾個字在幾十年後有多值錢,但安荔濃會堅持‘綠色發展’這條路。安荔濃很慶幸她是村長的女兒,而安國邦寵她愛她願意聽從她的意見,讓她事半功倍。


    很多事情不需要她一再的解說,安國邦就願意相信她,聽她的建議去做。像安國邦這樣願意聽女兒意見的男人很少,他們更多是大男人主義,覺得自己是對的,即使是錯的也不願意承認。


    青梅園不使用化肥農藥,但又想要豐收就必須要付出更多是勞動力。


    除草,用人工。


    除蟲,還是用人工。


    村裏人想不明白,為什麽不把化肥農藥這樣的好東西用在青梅園?


    安國邦說,因為糧食更重要,而申請到的化肥農藥不多,隻能用在稻田裏。


    至於跟大家說化肥農藥不好,影響身體健康?安國邦覺得村裏人是不會相信的。因為大家都覺得,如果是不好的東西,上麵不會讓大家使用。


    既然領導讓大家使用了,肯定就是好東西。


    但現在青梅園還要繼續擴大種植量,村裏準備的糞就不夠了。


    是了,村裏人口中的糞就是安荔濃口中的有機肥料。


    “隻能讓大家多割草燒灰漚肥。”


    哎。


    安國邦歎口氣,感覺有忙不完的活。忙了田裏,還有山裏,然後還有青梅園的開荒和種植,然後就是挖魚塘的進展,還要想辦法找到小魚苗、蓮藕種子......還有酒和酸菜的銷售等等。


    瑣碎的事情太多,能用的人手太少。


    安國邦再次感慨,村裏的人口太少了。


    種地需要人手,開荒需要人手,修路需要人手,釀酒醃製酸菜也需要人手......上至七十歲下至七歲都忙碌了起來,然後不能填補人手的不足。


    安國邦揉揉太陽穴,怎麽辦?


    和安四叔商量,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缺人,這是肯定的。


    但怎麽辦?


    請人?


    不可能的,不被允許。


    難道石河村的發展就要夭折在人手緊缺上?


    哎。


    安國邦拍拍額頭,“必須要盡快想辦法解決。”現在京市的供銷社櫃台租下了,賣酒,賣菜,但是沒有人手,哪來的酒?哪來的菜?


    現在釀酒師父隻有安九爺一個,肯定不夠。既然擴大產酒量,釀酒師父肯定也要增加,否則安九爺的身體會吃不消。


    至於酸菜、鹹菜、菜幹,這些也應該批量生產......還是需要人手。種菜,然後才有才做酸菜、鹹菜......


    啊。


    人手啊。


    人口啊。


    相對於安國邦的困難重重,村裏人的想法就簡單多了。


    大家聽說安荔濃把酒賣到京市去,驚呆了,都忘記了反應。


    “我們村的酒,真的,真的賣到了京市去?”


    不敢相信。


    他們村的酒竟然能賣到京市去?


    “不是騙人?京市人也喜歡我們村的酒?”


    還是不敢接受,“我們村的酒這麽好?”


    “我們村的酒肯定好,一百分的好。京市人什麽好東西沒有吃過?喜歡我們村的酒就說明我們村的酒好,我們村的山好水好,釀出來的酒就更好。”


    “哎呀。我們村的酒能買到京市去,不行,我要去走親戚,要好好的和他們說道說道......”這樣的好事情,當然要在第一時間廣而告之。


    “走什麽親戚?趕緊開荒種青梅。沒聽小荔枝說嗎?我們的酒不夠賣,要趕緊釀,但是沒有青梅沒有桑葚,我們拿什麽釀酒?”


    “隔壁村也有青梅,要是他們不要臉的學我們釀青梅酒......”


    “放屁。青梅酒是我們村的,他們敢學?老娘就敢在他們村口潑糞。”


    “人家都不要臉了,還怕你潑糞?人家不是已經學了我們的賣艾絨、酸菜了?你能怎麽辦?我們能賣別人也能賣。能賺錢,臉麵算什麽?祖宗的臉都能丟、能踩......”


    村裏的婦女們一邊聊天一邊用稻草編織籃子,這籃子是用來保護酒壇子用的。現在交通不便,運輸更不便,為了減少損失隻能多想辦法。


    安荔濃就讓大家按照酒壇子的大小來編軟籃子,讓酒壇子多一層保護,更貴的酒就在酒壇子外麵再填一層稻草,總之要盡量減少損失。


    清河鎮沒有運輸公司,需要托運就隻能到市裏。所以石河村的人要先把酒送到市裏,然後再通過運輸公司送往各地。


    不僅增加了人力,還增加了運輸成本。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石河村自己沒有車?


    當然,即使有車也沒有路。


    “修路,必須修路。”


    “想要致富,先修路。”


    但是,人手不足,資金不足。


    石河村窮,安國邦愁得皺紋都起了。


    石河村富裕了,安國邦還是愁的直掉頭發。


    “爸,能不能請專業的工程隊來修路?”


    安國邦搖搖頭,“不能。”


    工程隊太忙,根本就輪不到石河村這樣的小地方。想要修路,隻能靠自己。


    “那我們就靠自己吧。”安荔濃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自力更生吧。”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們要自強自立。”


    正滿頭‘難,難,難’的安國邦聽著寶貝女兒自我打雞血,突然笑了起來,“是。我們要自強自立。”


    修路的事情可以慢慢來,但安排誰去京市的事情需要盡快確定下來。


    冷秋月的爸爸很給力,在京市幫石河村談下了好幾個櫃台。櫃台的員工不需要供銷社發工資和福利,所以可以自己安排人。


    冷秋月算一個,然後還需要四個。


    安荔濃想給楊雪晴安排一個。雖然楊雪晴有工作,但她現在的工作距離家遠,工作累,工資福利不好。


    安國邦沒有意見,但村裏人肯定會有一些想法和說法的。


    “村裏人應該不會同意。”


    從親疏遠近看,村裏人肯定是想要安排自己人過去。如果工作在清河鎮或者市裏,村裏人肯定早已經爭搶起來了。


    但京市......太遠了。


    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大家不敢,沒有勇氣。雖然大家都想要走出石河村,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賣出第一步的。


    既然決定把工作給楊雪晴,安荔濃肯定會負責說服大家的。想要說服村裏人並不難,楊雪晴是京市本地人,對當地環境熟悉,而且,楊雪晴曾經在石河村生活過,對石河村也有一定的熟悉。


    最最重要的是,楊雪晴是安荔濃的親媽。


    “郭杜鵑也算一個。”安荔濃看重的是郭杜鵑開拓的能力,不過,郭杜鵑想要拿到工作就要先學普通話。


    石河村在粵,大家說的是粵語,也就是本地人俗稱的‘白話’。


    語言都不通,怎麽賣酒?


    所以,安荔濃可以給郭杜鵑一個機會,就看她能不能抓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景並收藏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