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杜鵑和安樹根對視一眼,“就沒有獨門獨戶麽?”


    “有。但應該沒有人會出租,即使出租我們也租不起。”楊雪晴掃一眼自己家,“像我們家,看著還比較寬敞,是因為我家人口少。”


    楊雪晴揚揚下巴,“對麵那戶人家和我們家的格局是一樣的,大小也一樣,但住了十多口人。”


    安樹根哆嗦,“十多口人?”


    楊雪晴點點頭,“嗯。父母養大了兒子,然後養孫子,三代同堂。”


    有些時候,四代同堂並不是一句幸福的話。


    一間房用木板隔成小隔間,躺下就能聽到彼此的呼吸。


    所以,郭杜鵑和安樹根想要租住獨門獨戶的房子幾乎是不可能,像楊雪晴家這樣的兩房也不容易。


    從接到安荔濃的信,楊許晴就在附近幫郭杜鵑和安樹根找房子,但一直沒有。不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是根本就沒有空房子。


    安荔濃也沒想到現在住房這麽緊張,“郊區會不會好一些?”現在這個時候京市的郊區,也是農村。


    隻要是農村,差別就不會太大。


    農村的房子,她或許可能買得起?


    楊雪晴卻搖搖頭,“上下班不方便。”在城裏上班的人,不是住集體宿舍就是盡量租一間小房子,確保在城裏能有個落腳的地方。


    否則,平時下雨或者冬天下雪的時候怎麽辦?


    即使能克服刮風下雨,也還有路程的問題。


    “如果在郊區租房,肯定就要買單車上下班。”否則,時間上根本就安排不過來。如果一不小心吃到了,還要扣工資扣獎金。


    安荔濃點點頭,單車肯定要買的,郭杜鵑來京市的主要任務可不是在供銷社賣酒,而是把清河酒推銷給更多的工廠,讓更多人認識清河酒。


    這,就不能沒有單車。


    沒有單車,隻靠一雙腳能幹什麽?畫地為牢?


    所以,單車是必須買的,是跑業務的必備品。畢竟,人靠衣裝,出門在外肯定是要裝逼一把的。


    “就租住在郊區,郊區的房租應該會更便宜。”安荔濃瞬間就決定了。“而且,你們的戶口在石河村,肯定不能領街道糧食,需要買。”


    而買需要票和錢。


    在郊區的話,不僅不需要票還便宜。


    “這樣的話,住在郊區的確會更好一些。”


    郭杜鵑和安樹根也覺得郊區更好,城裏人太可怕了,他們鄉下人就住鄉下地方吧。


    安荔濃卻突然的有了另外的想法,“我想看看郊區有沒有人賣房子?”


    瞬間寂靜。


    楊雪晴沒想到女兒不過是回石河村兩年而已,竟然就變得財大氣粗了,小小年紀竟然想要買房了。


    他們工作了大半輩子也不一定敢說自己能買房。


    不對,應該說他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買房。農村人,想要房子自己建,是大是小看自己本事;城裏人,工作單位會分配房子。


    買?


    沒想過。


    大家目瞪口呆的看著安荔濃,真的太意外,太震驚了。


    雖然是靈光一閃,但安荔濃還是覺得要買個房子才好。在郊區買一間破房子,不僅能方便郭杜鵑和安樹根生活,以後還能升值。


    宋青城目光複雜的看著這個繼女,“如果有錢,買肯定比租好。”租在別人家,總會有不方便的時候。


    買下房子,可能還被分到一塊自留地,能種點小菜自給自足。


    “就不知道戶口能不能轉過來。”


    雖然都是鄉下,都是農村,但一個是偏遠小山村,一個是京市郊區,不一樣。


    郭杜鵑和安樹根同時搖搖頭,“不轉戶口。”他們又不是傻子。把戶口轉來京市,雖然聽著好聽,但沒有什麽實際的好處。


    但在石河村的話,卻能拿分紅。


    清河酒坊的分紅,酸菜做飯的分紅,果園的分紅,還有正在準備的果脯作坊的分紅,一樣一樣加起來就是個不小的數目。


    他們傻了才把戶口轉出來。


    不過,買房的話?好像的確比租房好。


    郭杜鵑和安樹根同時看向安荔濃,“真的買嗎?”好像不太真實。


    安荔濃一錘定音,“買。”


    “不過,是以我個人的名義買,然後租給你們。如果你們手裏有錢的話,我建議你們也在郊區買一件。”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在京市的郊區買房,不虧。”


    郭杜鵑嘴角抽抽,她手裏沒有錢。


    安樹根搖搖頭,他也沒有錢。


    長這麽大,安樹根手裏就沒有超過五元錢積蓄。


    以前,所有的工分都集中在家庭,而每年底結算工分的時候,他父親就代表全家人一起領取糧食和錢,然後......沒有然後了。


    就像他媽說的,有吃的穿的,還要什麽錢?


    所以,一般情況下,安樹根手裏都沒有錢。


    家裏幹活的人少,吃飯的人多,而且因為要給幾個成年的兒子娶妻,還欠了不少債務。所以,即使安樹根想要存私房也沒有機會。


    “小荔枝,你有錢?”楊雪晴懷疑。即使是安國邦也不能隨口說出要買房的話來,更不要說一個十多歲的小姑娘。


    安荔濃算了下手裏的積蓄,“有。”即使不夠,她也能想辦法賺錢。


    “你哪來這麽多錢?”楊雪晴眼神銳利的盯著安荔濃的眼睛,“不要撒謊。”


    安荔濃撇撇嘴,“我從不撒謊。”


    至於曾經說過的謊言?


    早就隨風飄遠了。


    楊雪晴還想說什麽,被宋青城按住了手背,“有錢就好。如果不夠,我們也能借給你一些。”宋青城以為安荔濃手裏的錢是安國邦給的。


    而安國邦是村長,好歹也是個領導。


    領導賺錢,難嗎?


    應該不算難吧?


    宋青城對比了一下工廠裏的領導,然後肯定,不難。


    宋青城已經在心裏肯定安國邦以權謀私了。不過,這些和他沒有太大的關係,安荔濃隻是他的繼女而已,互相尊重就好。


    宋青城一直都知道安荔濃是個好孩子,但沒有男人願意照顧老婆和別人的孩子。所以,在嶽父嶽母相繼去世後,宋青城並沒有提出要接安荔濃回宋家一起生活。因為宋青城知道自己做不到一視同仁。


    宋青城兄弟姐妹好幾個,他排在中間,不上不下,更因為老實憨厚不會討好父母而被冷落,透明化。


    看父母看重大哥,疼愛幼子,宋青城心裏沒有半點想法?


    不可能的。


    再老實的人也會妒忌。


    雖然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明顯手背的肉沒有手心的多,人總是偏心的。在安荔濃和自己兒子之間,宋青城肯定更寵愛自己的兒子。


    思來想去。


    以己度人。


    宋青城最後還是沒有提出讓安荔濃一起生活。


    一是,家裏生活的確不太好,他和楊雪晴的工資養兩個兒子剛剛好,再多一個女兒,肯定會有不同。二是,宋青城怕自己對安荔濃不好,一邊寵兒子一邊刻薄繼女,最後家庭不和。而孩子都是跟著父母學習的,宋青城也怕兩個兒子會跟著歪了心思。三是,以安荔濃的年紀,過幾年要麽進工廠要麽下鄉......


    最後,安荔濃回了石河村。


    宋青城心裏既覺得鬆了一口氣,又覺得自己有些卑劣,最後化作沉默。


    不夠,聽說安荔濃跟著親爸在石河村過得很好,宋青城還是欣慰、高興的。安荔濃過得好,對大石小石兄弟兩也是有好處的。


    “明天,我回家一趟讓我媽我哥他們幫忙問問,看看哪裏有便宜的房子出手。”要論消息靈通,肯定不是楊雪晴這種天天忙著上班的人,而是婆婆一類。


    不用上班,每天買菜照顧孩子,然後就是一邊糊火柴盒一邊聊八卦。誰家有點什麽消息,一清二楚。


    楊雪晴點點頭,“帶塊臘肉回去,再帶一些紅豆、菜幹。”


    對於婆婆和妯娌們,楊雪晴大部分時候都是麵子情,想要多熱情是不可能的。畢竟,誰都要先照顧自己的小家,有什麽好東西第一時間就是孩子,然後才是自己。至於已經分家過的婆婆和妯娌們?


    也就過年過節走過禮數。


    雖然宋婆婆不是找事的人,但當初也的確阻撓過楊雪晴和宋青城的婚事。其實,換個立場想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楊雪晴二婚,還有個女兒。


    作為一個母親,宋婆婆隻是覺得自己兒子值得更好的,能找到更好的。在楊雪晴和宋青城結婚後,宋婆婆並沒有插手他們的小家庭,可見也是明事理的。所以,楊雪晴也不介意時不時的給公公婆婆送點吃的。


    宋青城一邊吃飯一邊點頭,“好。”家裏的事情都是楊雪晴做主,宋青城習慣了聽她安排。


    突然,外麵傳來一陣陣吵鬧聲,讓正在‘熱鬧吃飯,熱情好客’的楊雪晴一家頓時皺起眉頭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景並收藏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