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而告之?
的確是個好辦法,但如何才能‘廣而告之’,如何才能讓別人相信廣而告之的內容?
你說清河酒是石河村的,說了別人就信了?
再說,以現在的消息傳遞速度,想要廣而告之很不容易。現在傳播消息最快的渠道是報紙,但省城的報紙需要七天甚至十天才能達到勝利公社,這就有一個時效性的問題。
而且,很多報紙隻到公社,至於各大隊各村?
不好意思。
沒有。
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看什麽報紙?
在安荔濃來石河村之前,石河村委也沒有報紙,偶爾出現一兩張最後也會被人用來糊牆或者貼窗戶。
至於上麵想要傳遞的消息?
聽說啊。
聽領導說。
領導說什麽就是什麽,領導理解錯誤了?
繼續錯唄。
誰知道呢。
至於看報紙,自己理解?
不好意思,沒有報紙。即使有報紙也沒有文化水平,理解不了。所以,報紙什麽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糊牆或者引火。
以前,安國邦也很少看報紙,隻有偶爾去公社開會的時候才看看。但那些報紙一般都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甚至更久。
時效性大打折扣。
而安國邦也是在部對的時候參加掃盲班學習了一些常用常見的字,看報紙也是一知半解。很多不認識的字都是跳過,跳過,然後意思理解上就有些出入了。
但對於埋頭幹活的人來說,略知一二也足夠了。
但是,自從安荔濃來了石河村後,就讓安國邦定報紙。雖然推遲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才送來,但也還勉強能看,不至於對外麵的事情一無所知。
正因為石河村閉塞,才更要多了解外麵的消息。
多了解一些總沒有錯。
安荔濃讓安國邦多看報紙,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問,問她或者問其他人都可以,總之要學會。一天天積累下來,安國邦的水平就慢慢的提高了。
現在安國邦已經能完整看完一份報紙,很少有不認識的字了,再也不需要一再跳過了。以前看一份報紙,這個字不認識,跳過,這個字還是不認識,再跳過,下一個字也不認識,跳過,跳過......然後一句話就沒有了。
怎麽理解?
一句話十幾個字,他知認識三五個,能正確理解上麵的意思才見鬼。
現在,安國邦已經能大概理解報紙上想要傳遞的想要表達的意思了。很多時候,安國邦看完就和村委會的人說說,在上工的時候也和村裏的人聊聊。
這幾個月,村裏人跟著顧敬業和張川等人認字,有些人也會從村委會借報紙來看看,假裝一下自己能讀報紙。
即使看不懂,也要裝一下。
逼數不能少。
報紙,雖然時效性不能和後世相比,消息的傳遞速度更是不能和網絡相比,但相對於清河酒來說也足夠了。
“你想利用報紙?”
安荔濃點點頭,“我準備寫一篇文章,告訴大家,能養生的清河酒是清河鎮石河村出產的,順便也讚美一下石河村的風土人情。”
風土人情,大家應該不感興趣。
但如果石河村人在短短兩年內家庭收入增加了十倍呢?相信會有很多人感興趣,都想要看看石河村人是如何致富的。
然後她在再教大家如何致富?
嘻嘻,應該可以有。
“別亂來。”顧敬業瞪了安荔濃一眼,他就知道這丫頭大膽,“有些話不能亂說,特別是誇大的話。”
現在還不是語言自由的時候,有些時候一句看似無心的話就能讓人陷入萬劫不複之地。雖然石河村的家庭收入的確增加了十倍不止,但是,在不知情的人看來是誇張,是浮誇,是不切實際,是要被批評的。
即使最後確定是真的,也有可能會引起別人的眼紅和妒忌。
畢竟,現在是講究‘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時代。
“小荔枝,做事要謹慎,說話更要謹慎。”
“我知道。”
語言自由是相對的。
即使後世也沒有絕對的言論自由,有些話說出口就要負法律責任。即使是在號稱最自由的大米國也沒有絕對的自由。
“我會注意避諱的。”安荔濃的確需要好好的想一想,如何才能利用輿論風讓大家都記住石河村清河酒?
輿論,很多時候都是一把雙刃劍,就看人怎麽利用了。
顧敬業看看已經陷入思考的安荔濃,然後再看看還在爭論不休卻沒有半點實際建議的村委,揉揉眉頭,“小荔枝,利用報紙就是你想的辦法?”
安荔濃點點頭,“嗯。”
“現在能用的也隻有報紙。”
“顧爺爺,你放心,我會注意分寸的。該避諱的地方,我都規避開。”
“你怎麽肯定報紙一定會刊登你的文章?”
安荔濃俏麗麗的眨巴一下眼睛,“利益交換啊。”
“嗯?”
“秘密。保密。”安荔濃盈盈一笑,“等我計劃好了,再找你把關。”
顧敬業點點頭,“好。”然後看向安國邦等人,“你爸他們能有辦法不?”
安荔濃搖搖頭,“不知道。”
安國邦有什麽辦法?
沒有。
村委有什麽辦法?
沒有。
大家聽說安荔濃有辦法,她準備寫一篇文章介紹清河酒的發展史,讓大家都記住‘石河村清河酒’,紛紛豎起大拇指。
“小荔枝就是厲害。”
“好啊。以後所有人都知道我麽石河村的清河酒是最正宗最好的。”
“小荔枝,你一定要好好寫,告訴大家我們的清河酒最好,全世界最好......嘻嘻。我們的清河酒能上報紙,我們石河村也能上報紙了......”
激動。
“嘻嘻。真的太好了。”
“我要把報紙貼在牆壁上,看一輩子。”
安荔濃扶額,“我還沒有寫。”
“那你現在就寫?明天就寄去報社。”大家蠢蠢欲動,好像安荔濃寄去就能立刻刊登,然後他們就能立刻看到。
安荔濃想要撓牆,“我要好好想想。”寫文章思如泉湧?不好意思,作為一個理科生她真的做不到。
“是要好好想想,然後好好寫,不急,一點都不急。嘻嘻。小荔枝,你能不能寫寫我?當初我可是很用力很用心去修建酒坊的......叫,叫什麽來著?”
“啊。對了,一馬當先,身先士卒。”
安荔濃現在不想撓牆,想要撓頭了,也終於明白為什麽老父親的頭發掉得這麽快了。
“小荔枝,我是不是也能上報紙?當初,我一口氣就摘了一百多斤青梅......”
就連一向淡定的安四叔也雙眼火熱的看著安荔濃,他也想上報紙。
安荔濃抿抿嘴,“我想想,好好的想一想。”
安九爺用力冷哼一聲,論功勞誰大得過他?他是清河酒坊的第一創始人,第一釀酒師,清河酒坊的靈魂所在......
如果寫文章,他必須要占頭功,要最大的篇幅,還要最好的誇讚......
安荔濃很頭痛,趕緊轉移話題,“你們有沒有什麽好辦法?寫文章不一定能刊登,如果你們有辦法......”
“沒有。”大家立刻擺擺手,“我們都沒有什麽好辦法。”
“小荔枝,你這麽厲害,寫的文章肯定能刊登。報紙不刊登你的文章就是有眼無珠,是眼瞎。”
安荔濃抿抿嘴,想要原地閉目。
真的,心很累。
顧敬業卻‘噗’的笑了出來,在安荔濃火氣衝衝的眼神下表示,“不小心。嗬嗬。喉嚨有些癢。”
哼。
安荔濃懶得理會,“大家還是想想,怎麽樣才能增加產量。現在清河酒的銷量越來越大,但酒坊的存貨卻不多,現在又到了冬天......”
“加班?”
安荔濃沒忍住翻了個白眼,冬天沒有了水果,還加什麽班?拿什麽加班?
果子酒就是這點不好,水果的季節性太明顯。
“九爺爺暫時休息吧。”沒有原材料就隻能暫時休息了。
至於供銷社的櫃台?
隻能賣酸菜、鹹菜、菜幹或者其他東西了。
安國邦忐忑,“供銷社會同意?”人家供銷社本來就有酸菜、鹹菜,如果他們石河村的櫃台也賣,對方能同意?
這應該就是顧敬業常說的競爭關係吧?
“快過年了,會同意的。”
快過年了,正是物質最緊缺的時候,當然也是物質最緊俏的時候。如果是別的時候,供銷社可能會不同意,但過年前這段時間,供銷社沒有理由反對。因為他們也不希望顧客來買東西,得到的是一句‘沒有貨。’
過年,誰家不添幾個菜?肉,沒有錢買,但酸菜、鹹菜還是能買兩把,添個味道的。
安國邦想了想,覺得安荔濃說得有道理,“我去問問,聽你的。”
的確是個好辦法,但如何才能‘廣而告之’,如何才能讓別人相信廣而告之的內容?
你說清河酒是石河村的,說了別人就信了?
再說,以現在的消息傳遞速度,想要廣而告之很不容易。現在傳播消息最快的渠道是報紙,但省城的報紙需要七天甚至十天才能達到勝利公社,這就有一個時效性的問題。
而且,很多報紙隻到公社,至於各大隊各村?
不好意思。
沒有。
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看什麽報紙?
在安荔濃來石河村之前,石河村委也沒有報紙,偶爾出現一兩張最後也會被人用來糊牆或者貼窗戶。
至於上麵想要傳遞的消息?
聽說啊。
聽領導說。
領導說什麽就是什麽,領導理解錯誤了?
繼續錯唄。
誰知道呢。
至於看報紙,自己理解?
不好意思,沒有報紙。即使有報紙也沒有文化水平,理解不了。所以,報紙什麽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糊牆或者引火。
以前,安國邦也很少看報紙,隻有偶爾去公社開會的時候才看看。但那些報紙一般都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甚至更久。
時效性大打折扣。
而安國邦也是在部對的時候參加掃盲班學習了一些常用常見的字,看報紙也是一知半解。很多不認識的字都是跳過,跳過,然後意思理解上就有些出入了。
但對於埋頭幹活的人來說,略知一二也足夠了。
但是,自從安荔濃來了石河村後,就讓安國邦定報紙。雖然推遲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才送來,但也還勉強能看,不至於對外麵的事情一無所知。
正因為石河村閉塞,才更要多了解外麵的消息。
多了解一些總沒有錯。
安荔濃讓安國邦多看報紙,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問,問她或者問其他人都可以,總之要學會。一天天積累下來,安國邦的水平就慢慢的提高了。
現在安國邦已經能完整看完一份報紙,很少有不認識的字了,再也不需要一再跳過了。以前看一份報紙,這個字不認識,跳過,這個字還是不認識,再跳過,下一個字也不認識,跳過,跳過......然後一句話就沒有了。
怎麽理解?
一句話十幾個字,他知認識三五個,能正確理解上麵的意思才見鬼。
現在,安國邦已經能大概理解報紙上想要傳遞的想要表達的意思了。很多時候,安國邦看完就和村委會的人說說,在上工的時候也和村裏的人聊聊。
這幾個月,村裏人跟著顧敬業和張川等人認字,有些人也會從村委會借報紙來看看,假裝一下自己能讀報紙。
即使看不懂,也要裝一下。
逼數不能少。
報紙,雖然時效性不能和後世相比,消息的傳遞速度更是不能和網絡相比,但相對於清河酒來說也足夠了。
“你想利用報紙?”
安荔濃點點頭,“我準備寫一篇文章,告訴大家,能養生的清河酒是清河鎮石河村出產的,順便也讚美一下石河村的風土人情。”
風土人情,大家應該不感興趣。
但如果石河村人在短短兩年內家庭收入增加了十倍呢?相信會有很多人感興趣,都想要看看石河村人是如何致富的。
然後她在再教大家如何致富?
嘻嘻,應該可以有。
“別亂來。”顧敬業瞪了安荔濃一眼,他就知道這丫頭大膽,“有些話不能亂說,特別是誇大的話。”
現在還不是語言自由的時候,有些時候一句看似無心的話就能讓人陷入萬劫不複之地。雖然石河村的家庭收入的確增加了十倍不止,但是,在不知情的人看來是誇張,是浮誇,是不切實際,是要被批評的。
即使最後確定是真的,也有可能會引起別人的眼紅和妒忌。
畢竟,現在是講究‘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時代。
“小荔枝,做事要謹慎,說話更要謹慎。”
“我知道。”
語言自由是相對的。
即使後世也沒有絕對的言論自由,有些話說出口就要負法律責任。即使是在號稱最自由的大米國也沒有絕對的自由。
“我會注意避諱的。”安荔濃的確需要好好的想一想,如何才能利用輿論風讓大家都記住石河村清河酒?
輿論,很多時候都是一把雙刃劍,就看人怎麽利用了。
顧敬業看看已經陷入思考的安荔濃,然後再看看還在爭論不休卻沒有半點實際建議的村委,揉揉眉頭,“小荔枝,利用報紙就是你想的辦法?”
安荔濃點點頭,“嗯。”
“現在能用的也隻有報紙。”
“顧爺爺,你放心,我會注意分寸的。該避諱的地方,我都規避開。”
“你怎麽肯定報紙一定會刊登你的文章?”
安荔濃俏麗麗的眨巴一下眼睛,“利益交換啊。”
“嗯?”
“秘密。保密。”安荔濃盈盈一笑,“等我計劃好了,再找你把關。”
顧敬業點點頭,“好。”然後看向安國邦等人,“你爸他們能有辦法不?”
安荔濃搖搖頭,“不知道。”
安國邦有什麽辦法?
沒有。
村委有什麽辦法?
沒有。
大家聽說安荔濃有辦法,她準備寫一篇文章介紹清河酒的發展史,讓大家都記住‘石河村清河酒’,紛紛豎起大拇指。
“小荔枝就是厲害。”
“好啊。以後所有人都知道我麽石河村的清河酒是最正宗最好的。”
“小荔枝,你一定要好好寫,告訴大家我們的清河酒最好,全世界最好......嘻嘻。我們的清河酒能上報紙,我們石河村也能上報紙了......”
激動。
“嘻嘻。真的太好了。”
“我要把報紙貼在牆壁上,看一輩子。”
安荔濃扶額,“我還沒有寫。”
“那你現在就寫?明天就寄去報社。”大家蠢蠢欲動,好像安荔濃寄去就能立刻刊登,然後他們就能立刻看到。
安荔濃想要撓牆,“我要好好想想。”寫文章思如泉湧?不好意思,作為一個理科生她真的做不到。
“是要好好想想,然後好好寫,不急,一點都不急。嘻嘻。小荔枝,你能不能寫寫我?當初我可是很用力很用心去修建酒坊的......叫,叫什麽來著?”
“啊。對了,一馬當先,身先士卒。”
安荔濃現在不想撓牆,想要撓頭了,也終於明白為什麽老父親的頭發掉得這麽快了。
“小荔枝,我是不是也能上報紙?當初,我一口氣就摘了一百多斤青梅......”
就連一向淡定的安四叔也雙眼火熱的看著安荔濃,他也想上報紙。
安荔濃抿抿嘴,“我想想,好好的想一想。”
安九爺用力冷哼一聲,論功勞誰大得過他?他是清河酒坊的第一創始人,第一釀酒師,清河酒坊的靈魂所在......
如果寫文章,他必須要占頭功,要最大的篇幅,還要最好的誇讚......
安荔濃很頭痛,趕緊轉移話題,“你們有沒有什麽好辦法?寫文章不一定能刊登,如果你們有辦法......”
“沒有。”大家立刻擺擺手,“我們都沒有什麽好辦法。”
“小荔枝,你這麽厲害,寫的文章肯定能刊登。報紙不刊登你的文章就是有眼無珠,是眼瞎。”
安荔濃抿抿嘴,想要原地閉目。
真的,心很累。
顧敬業卻‘噗’的笑了出來,在安荔濃火氣衝衝的眼神下表示,“不小心。嗬嗬。喉嚨有些癢。”
哼。
安荔濃懶得理會,“大家還是想想,怎麽樣才能增加產量。現在清河酒的銷量越來越大,但酒坊的存貨卻不多,現在又到了冬天......”
“加班?”
安荔濃沒忍住翻了個白眼,冬天沒有了水果,還加什麽班?拿什麽加班?
果子酒就是這點不好,水果的季節性太明顯。
“九爺爺暫時休息吧。”沒有原材料就隻能暫時休息了。
至於供銷社的櫃台?
隻能賣酸菜、鹹菜、菜幹或者其他東西了。
安國邦忐忑,“供銷社會同意?”人家供銷社本來就有酸菜、鹹菜,如果他們石河村的櫃台也賣,對方能同意?
這應該就是顧敬業常說的競爭關係吧?
“快過年了,會同意的。”
快過年了,正是物質最緊缺的時候,當然也是物質最緊俏的時候。如果是別的時候,供銷社可能會不同意,但過年前這段時間,供銷社沒有理由反對。因為他們也不希望顧客來買東西,得到的是一句‘沒有貨。’
過年,誰家不添幾個菜?肉,沒有錢買,但酸菜、鹹菜還是能買兩把,添個味道的。
安國邦想了想,覺得安荔濃說得有道理,“我去問問,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