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
辛苦了一年也有了收獲。
石河村今年說得上是大豐收。因為有陳東山這個農業專業坐鎮,避開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讓田裏的莊稼收獲比去年高了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聽著好像不多。
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這五分之一。多了這五分之一的糧食,石河村的各家各戶能分到的糧食就更多了。
雖然不至於能敞開肚子吃,但也能吃到七八分飽了。
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偏遠的小山村,絕對是一件讓人高興幸福的事。周圍村的很多人可能也隻有五分飽,一些懶惰或者人口少的人家可能隻有三分飽,勉強活著。
因為餓肚子,沒有力氣幹活,所以工分少;因為工分少,所以糧食少,所以餓肚子,循環著,感覺一天比一天難,一年比一年難。
這也是很多人羨慕石河村的緣故。
以前,石河村人比他們還不如。但因為安荔濃的帶來,石河村瞬間就跑到了前麵去,成為了領頭羊,成為勝利公社甚至清河鎮第一個能吃到八分飽的村落。
石河村田裏大豐收,其他收入也不少。
村裏的酒坊,酸菜、鹹菜作坊,還有艾絨、艾灸等等都賺了不少錢,村裏人今年能分到的錢也不少。
用村裏人的話說就是‘能過一個好年。’
每天出門就能看到大家樂嗬嗬的臉,高高興興,喜氣洋洋,安荔濃也跟著高興,然後鼓勵大家繼續努力。
“這才剛剛開始呢。以後肯定會賺更多的錢。”
這是必須的。
去年,村裏開荒了三座山,挖了五個魚塘,明年肯定會更好的。
安四叔和小眼鏡作為會計加班加點把賬目算清楚,然後開始按工分的多少分錢。以前,村裏窮,即使辛辛苦苦一年也那不到多少錢,多以大家的積極性不高。
但從去年開始,不一樣了。
有多少工分就拿多少錢。
看別人以前幾百的拿,自己隻有幾十?
怎麽可以?
怎麽能甘心?
怎麽辦?
幹唄。
努力幹活,努力賺錢。
以前覺得努力是為了村裏,為了別人,反正大家的日子都差不多,得過且過。但現在不一樣了,不努力就拉開了距離。
別人家吃肉,自己家隻能吃青菜?
當然不能。
所以,偷奸耍滑的人越來越少。
以前,一個小時能去五六次大便小便的人,現在都老老實實的幹活了,就怕偷懶太多被扣工分。
現在的工分可值錢了。
因為工分值錢了,所以幾分員也更嚴格了。以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事,現在是嚴格按照規定辦事,而且沒有人情可言。
誰偷懶?誰遲到早退?統統扣工分。
為了錢,為了更好的生活,村裏人奮力幹活,都想著要爭更多的工分,要賺更多的錢。
村裏分錢,雖然是不公開的,但同一個村子的人,誰家不知誰家事?
稍稍一算,就能算個大概,八九不離十。
有些還沒有分家的人家,家裏的壯勞動力多,能拿到三千多塊。這讓安四叔大大的嚇了一跳,算了一遍又一遍,就怕算錯了。
最後發現沒有錯,因為能拿三千塊的人家不少,還有兩千多一千多的。
相比於以前的辛苦一年隻能分十多塊錢,現在的三千多塊簡直就是‘地主老財’了。
看著村裏人的生活越來越好,安四叔和安國邦也高興。
“多虧了小荔枝。”安四叔感慨。當初安荔濃從京市回來,大家都替安國邦高興,但更多的情緒是沒有的,甚至隱隱的有些不看好。
因為安荔濃剛回來,安國邦就和安家分家了。
大家都覺得安荔濃會和她媽楊雪晴一樣,最後會受不了石河村的艱苦然後離開。
但沒想到,安荔濃小小年紀卻帶著他們村發家致富了。
一個家庭一年有三千多的收入,絕對算是富裕了。
安四叔為自己,為他們家,更為村裏人高興。同時,安四叔也感激楊雪晴能把安荔濃教育得這麽好。
如果安荔濃生在石河村,長在石河村,肯定是沒有這樣的本事的。
以前,大家說起楊雪晴就要唾棄一句‘呸。賤人。’但現在,誰不看在安荔濃的麵子上叫一聲‘雪晴’?
以前,大家說起楊雪晴就是滿滿的鄙視,覺得她就應該去浸豬籠。但現在,竟然還想著要不要給楊雪晴寄些東西感謝?
安荔濃拒絕了大家的好意,讓大家用心過好自己的日子,至於楊雪晴?有她這個女兒在呢。
趙老回京市的時候,安荔濃就收拾了不少東西讓他幫忙帶回京市去給楊雪晴,讓她也過一個好年。
雖然安國邦和安荔濃一家人數少,但能分到的糧食、豬肉、魚肉也不少。安國邦是村長,所以每天都有十個工分,至於安荔濃?
不上工,不爭工分,所以他們家的工分不多,能分到的錢也不多。
但有獎勵。
經過村裏所有人的同意,獎勵安荔濃聰明能幹。
本就是小富婆的安荔濃不要錢,隻要了一些豬雜和骨頭、瘦肉等在別人眼裏不太好的肉。
骨頭熬湯,豬雜鹵。
給楊雪晴送去的大部分都是鹵豬雜,鹵鴨。
村裏魚塘不少,養了不少鴨,但鴨子做不好的話會有腥味,安荔濃不是很喜歡。
相對於鹵鴨,安荔濃更喜歡烤鴨。
隻是烤鴨太麻煩了。
隨著鴨子的大豐收,又有了新的問題,如果才能把鴨子賣出更高的價錢。
活鴨賣給供銷社,價錢不高。
因為相對於鴨肉,大家更喜歡雞肉。
安荔濃讓村裏人嚐試一下臘鴨,或者是曬鴨幹,然後還有鹵鴨、醬板鴨等等,如果味道不錯可以包裝出售。
安荔濃在嚐過各種鴨後,最喜歡的是醉酒鴨。
用青梅酒來做鴨,淡淡的酒香不濃卻也忽略不了,完美的掩蓋了鴨肉的腥味卻又不會喧賓奪主。
安荔濃吃過一次後就念念不忘,然後讓村裏的嬸嬸伯娘們多次嚐試,看看怎麽樣的配料比例才能做到最好吃。
如果醉酒鴨試驗成功,那石河村將會多一項收入。
本來,鴨子就是桑基魚塘很重要的一環,以前隻想著養大然後賣給供銷社,現在石河村的人會想得更遠。
如果才能更賺錢?
怎麽樣才能把鴨子的價值完完全全地利用起來?
石河村人開始往‘更賺錢,賺更多的錢’的方麵想。已經不再滿足以前的隻賣原始作物了,因為他們都知道經過加工後會更更賺錢。
如果別人覺得浪費腦細胞,還不如直接賣活鴨方便。村裏人就會懟一句,想想艾絨。
艾絨,以前是路邊的小草,每天見,然後視而不見。需要了,就用來泡泡腳驅驅蚊,或者在清明青後的時候用嫩嫩的艾草來做艾團子。
有時候不小心割破手指,也可以用來止血。
看似有很多用處,但因為隨處可見,彎腰就能扯一把,所以大家並沒有把它當一回事。想要了就扯一把,不想要了可以踩幾腳,甚至會把它當野草一樣清理幹淨。
大家都不知道艾草不值錢,但從來沒想過艾草也能賺錢。
直到錢確確切切的到了手裏才敢相信,原來艾草真的能賺錢。
從野草到賺錢,不過是一念之間。
艾草可以,鴨子當然也可以。
雖然鴨子的腥味比較重,但好歹也是肉。
聽說京市的烤鴨要十多塊一隻呢。如果他們村的鴨子也能買十多塊一隻,看著魚塘上成群結隊的鴨子,想想心頭就火熱一片。
安荔濃還告訴他們,不僅鴨子的肉能賣錢,鴨子的毛絨也能賣錢。
至於毛絨怎麽賣?
還需要試驗。
大家對安荔濃有信心,相信安荔濃肯定能試驗成功。大家已經開始想象明年的鴨子能賣多少錢了。
安荔濃隻能說一句,亞曆山大。
因為能看到未來的美好日子,村裏人一個個都笑容燦爛,精神抖擻。雖然衣服還是灰撲撲的,但精神麵貌完全不一樣了。
以前麻木,現在生機勃勃。以前是一根長在貧瘠之地的野草,現在是一棵長在肥沃之地的小白楊。
以前,得過且過,每一天都在重複著辛苦、勞累,但現在大家想要一天比一天好,努力的讓明天比今天更好。
看著村裏人的笑容,安荔濃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過年,這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一段時間,也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不僅不用上學不用做作業,還能拿到紅包,能放炮仗。
每天吃了就是玩。
玩瘋了,家長也不能罵,更不能打,隻能咬著牙說一句‘給我等著。’
過年不打不罵,是大家的一貫的常識。再氣,再想打罵也要等到正月十五出年之後。
孩子們可不管什麽‘秋後算賬’,他們隻知道‘今朝有酒今朝醉’,難得放假,高興的玩,盡情的玩,玩個暢快、痛快。
至於會不會挨揍?
這是以後的事。
看著孩子們一身身的髒衣服,氣得牙齒癢癢想要揍人的家長則一遍遍的皂心裏默念,‘現在過年,現在過年。’‘要吉利,要吉利。’‘不能打不能罵,記著,記著。’
家長們默默地在心裏記賬,想著過年後要揍幾頓才能身心舒暢?
到時候,肯定要狠狠的揍。
一定要讓他們知錯就改。
不改就繼續揍。
剛來石河村的時候,安荔濃還喜歡和小夥伴們瘋玩,覺得有意思。但遊戲就那麽幾個,玩樂的項目也那麽幾個,來來去去重重複複,玩多了就沒有多少意思了。
再說,外麵毛毛細雨,地上一片泥濘。
看一眼外麵的小路,安荔濃就不想出門。
以前看小說的時候,安荔濃一直不明白為什麽男女主會喜歡在雨天漫步?就不怕濕了鞋,髒了白裙子?
而且,兩個人共撐一把傘,外麵的雨水真的不會飛濺在身上?
如果不小心踩了水坑,豈不是更狼狽?
高中的時候,安荔濃有個比較要好的朋友,挺作的一個朋友。
有一天,安荔濃和朋友逛街,很不碰巧的下了大雨。朋友的男朋友送來兩把雨傘,朋友很直接的把兩把雨傘統統塞給安荔濃,擺擺手,“回去吧。”
安荔濃問,“你們呢?”
好朋友一臉得意,“他的身高能為我遮風擋雨。”
好吧。
既然這樣,安荔濃隻能先走,免得當電燈泡。
好朋友和男朋友呢?
淋著雨,手牽著手,慢悠悠的雨中漫步。
回到的時候,兩人的頭發濕透,衣服濕透,板鞋襪子濕透,走路的時候還能看到水從鞋裏蹦跳出來,然後發出‘咯咯’聲,好像青蛙在使勁的想要跳出魚塘。
狼狽極了。
擦一擦臉上的水珠,然後再打個‘噴嚏’。
而撐著一把傘揣著一把傘的安荔濃隻能‘靠’一聲。
最後,好朋友和她的男朋友光榮的感冒了,而好朋友竟然還覺得很浪漫。
不好意思,安荔濃真不覺得浪漫,甚至還覺得有些傻。
反正安荔濃是不喜歡在下雨天出門的,更不喜歡什麽‘雨中漫步’。
“什麽時候能修水泥路呢?”
別想。
想就是很久很久,很很久。
安荔濃靠在窗前看著外麵小夥伴帶著小屁孩們瘋玩,時不時的有炮仗的‘砰。砰。’聲傳來,然後就是小夥伴們的狂笑聲,還有小女孩驚嚇的尖叫聲。
小夥伴們的笑臉在毛毛的雨幕裏顯得不是很真切,影影約約,好像霧裏看花,迷迷蒙蒙,卻也特別的有意境。
可惜,安荔濃不會畫畫,也沒有照相機。
把這一幕幕記錄下來,她一定是最出色的攝影師。再也沒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背景色,再好的相機也調不出這朦朧的意境美,再厲害的畫家也調不出這樣似明似暗的色調。
安荔濃推開木窗,外麵的冷氣撲麵而來,和室內的溫度形成瞬間的溫差,讓人瞬間有種‘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錯覺。
安荔濃顫抖了下,縮縮肩膀哆嗦了下,“好冷。”
濕冷濕冷的,帶著霧氣、水汽。不過,安荔濃已經習慣了。
現在冬天還能感覺到冷,應該高興的。後世的時候,冬天的平均氣溫也在25度以上,甚至常常在28度30度以上,根本就感覺不到任何的冷意。
即使偶爾有冷空氣也不過是三兩天就過去了,常常是剛買的羽絨服還沒有發貨,冷空氣就過去了。
沒發貨,退貨就是了,沒有損失。
安荔濃最討厭的是,每次毛羽絨服隻能穿一次,而且時間剛剛好是過了七天無理由退貨期,暖空氣就到了。
浪費不說,還讓人特別特別的生氣。
就好像剛剛千辛萬苦的買到傘,但雨水卻突然停了。
毫無征兆,讓人無奈。
然後發誓,下次一定一定再也不買羽絨服了,再買就去北方過年。
但,冬天來的時候,還是會情不自禁的買羽絨服,即使不需要,即使隻穿一次或者一次也沒有穿過。
辛苦了一年也有了收獲。
石河村今年說得上是大豐收。因為有陳東山這個農業專業坐鎮,避開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讓田裏的莊稼收獲比去年高了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聽著好像不多。
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這五分之一。多了這五分之一的糧食,石河村的各家各戶能分到的糧食就更多了。
雖然不至於能敞開肚子吃,但也能吃到七八分飽了。
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偏遠的小山村,絕對是一件讓人高興幸福的事。周圍村的很多人可能也隻有五分飽,一些懶惰或者人口少的人家可能隻有三分飽,勉強活著。
因為餓肚子,沒有力氣幹活,所以工分少;因為工分少,所以糧食少,所以餓肚子,循環著,感覺一天比一天難,一年比一年難。
這也是很多人羨慕石河村的緣故。
以前,石河村人比他們還不如。但因為安荔濃的帶來,石河村瞬間就跑到了前麵去,成為了領頭羊,成為勝利公社甚至清河鎮第一個能吃到八分飽的村落。
石河村田裏大豐收,其他收入也不少。
村裏的酒坊,酸菜、鹹菜作坊,還有艾絨、艾灸等等都賺了不少錢,村裏人今年能分到的錢也不少。
用村裏人的話說就是‘能過一個好年。’
每天出門就能看到大家樂嗬嗬的臉,高高興興,喜氣洋洋,安荔濃也跟著高興,然後鼓勵大家繼續努力。
“這才剛剛開始呢。以後肯定會賺更多的錢。”
這是必須的。
去年,村裏開荒了三座山,挖了五個魚塘,明年肯定會更好的。
安四叔和小眼鏡作為會計加班加點把賬目算清楚,然後開始按工分的多少分錢。以前,村裏窮,即使辛辛苦苦一年也那不到多少錢,多以大家的積極性不高。
但從去年開始,不一樣了。
有多少工分就拿多少錢。
看別人以前幾百的拿,自己隻有幾十?
怎麽可以?
怎麽能甘心?
怎麽辦?
幹唄。
努力幹活,努力賺錢。
以前覺得努力是為了村裏,為了別人,反正大家的日子都差不多,得過且過。但現在不一樣了,不努力就拉開了距離。
別人家吃肉,自己家隻能吃青菜?
當然不能。
所以,偷奸耍滑的人越來越少。
以前,一個小時能去五六次大便小便的人,現在都老老實實的幹活了,就怕偷懶太多被扣工分。
現在的工分可值錢了。
因為工分值錢了,所以幾分員也更嚴格了。以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事,現在是嚴格按照規定辦事,而且沒有人情可言。
誰偷懶?誰遲到早退?統統扣工分。
為了錢,為了更好的生活,村裏人奮力幹活,都想著要爭更多的工分,要賺更多的錢。
村裏分錢,雖然是不公開的,但同一個村子的人,誰家不知誰家事?
稍稍一算,就能算個大概,八九不離十。
有些還沒有分家的人家,家裏的壯勞動力多,能拿到三千多塊。這讓安四叔大大的嚇了一跳,算了一遍又一遍,就怕算錯了。
最後發現沒有錯,因為能拿三千塊的人家不少,還有兩千多一千多的。
相比於以前的辛苦一年隻能分十多塊錢,現在的三千多塊簡直就是‘地主老財’了。
看著村裏人的生活越來越好,安四叔和安國邦也高興。
“多虧了小荔枝。”安四叔感慨。當初安荔濃從京市回來,大家都替安國邦高興,但更多的情緒是沒有的,甚至隱隱的有些不看好。
因為安荔濃剛回來,安國邦就和安家分家了。
大家都覺得安荔濃會和她媽楊雪晴一樣,最後會受不了石河村的艱苦然後離開。
但沒想到,安荔濃小小年紀卻帶著他們村發家致富了。
一個家庭一年有三千多的收入,絕對算是富裕了。
安四叔為自己,為他們家,更為村裏人高興。同時,安四叔也感激楊雪晴能把安荔濃教育得這麽好。
如果安荔濃生在石河村,長在石河村,肯定是沒有這樣的本事的。
以前,大家說起楊雪晴就要唾棄一句‘呸。賤人。’但現在,誰不看在安荔濃的麵子上叫一聲‘雪晴’?
以前,大家說起楊雪晴就是滿滿的鄙視,覺得她就應該去浸豬籠。但現在,竟然還想著要不要給楊雪晴寄些東西感謝?
安荔濃拒絕了大家的好意,讓大家用心過好自己的日子,至於楊雪晴?有她這個女兒在呢。
趙老回京市的時候,安荔濃就收拾了不少東西讓他幫忙帶回京市去給楊雪晴,讓她也過一個好年。
雖然安國邦和安荔濃一家人數少,但能分到的糧食、豬肉、魚肉也不少。安國邦是村長,所以每天都有十個工分,至於安荔濃?
不上工,不爭工分,所以他們家的工分不多,能分到的錢也不多。
但有獎勵。
經過村裏所有人的同意,獎勵安荔濃聰明能幹。
本就是小富婆的安荔濃不要錢,隻要了一些豬雜和骨頭、瘦肉等在別人眼裏不太好的肉。
骨頭熬湯,豬雜鹵。
給楊雪晴送去的大部分都是鹵豬雜,鹵鴨。
村裏魚塘不少,養了不少鴨,但鴨子做不好的話會有腥味,安荔濃不是很喜歡。
相對於鹵鴨,安荔濃更喜歡烤鴨。
隻是烤鴨太麻煩了。
隨著鴨子的大豐收,又有了新的問題,如果才能把鴨子賣出更高的價錢。
活鴨賣給供銷社,價錢不高。
因為相對於鴨肉,大家更喜歡雞肉。
安荔濃讓村裏人嚐試一下臘鴨,或者是曬鴨幹,然後還有鹵鴨、醬板鴨等等,如果味道不錯可以包裝出售。
安荔濃在嚐過各種鴨後,最喜歡的是醉酒鴨。
用青梅酒來做鴨,淡淡的酒香不濃卻也忽略不了,完美的掩蓋了鴨肉的腥味卻又不會喧賓奪主。
安荔濃吃過一次後就念念不忘,然後讓村裏的嬸嬸伯娘們多次嚐試,看看怎麽樣的配料比例才能做到最好吃。
如果醉酒鴨試驗成功,那石河村將會多一項收入。
本來,鴨子就是桑基魚塘很重要的一環,以前隻想著養大然後賣給供銷社,現在石河村的人會想得更遠。
如果才能更賺錢?
怎麽樣才能把鴨子的價值完完全全地利用起來?
石河村人開始往‘更賺錢,賺更多的錢’的方麵想。已經不再滿足以前的隻賣原始作物了,因為他們都知道經過加工後會更更賺錢。
如果別人覺得浪費腦細胞,還不如直接賣活鴨方便。村裏人就會懟一句,想想艾絨。
艾絨,以前是路邊的小草,每天見,然後視而不見。需要了,就用來泡泡腳驅驅蚊,或者在清明青後的時候用嫩嫩的艾草來做艾團子。
有時候不小心割破手指,也可以用來止血。
看似有很多用處,但因為隨處可見,彎腰就能扯一把,所以大家並沒有把它當一回事。想要了就扯一把,不想要了可以踩幾腳,甚至會把它當野草一樣清理幹淨。
大家都不知道艾草不值錢,但從來沒想過艾草也能賺錢。
直到錢確確切切的到了手裏才敢相信,原來艾草真的能賺錢。
從野草到賺錢,不過是一念之間。
艾草可以,鴨子當然也可以。
雖然鴨子的腥味比較重,但好歹也是肉。
聽說京市的烤鴨要十多塊一隻呢。如果他們村的鴨子也能買十多塊一隻,看著魚塘上成群結隊的鴨子,想想心頭就火熱一片。
安荔濃還告訴他們,不僅鴨子的肉能賣錢,鴨子的毛絨也能賣錢。
至於毛絨怎麽賣?
還需要試驗。
大家對安荔濃有信心,相信安荔濃肯定能試驗成功。大家已經開始想象明年的鴨子能賣多少錢了。
安荔濃隻能說一句,亞曆山大。
因為能看到未來的美好日子,村裏人一個個都笑容燦爛,精神抖擻。雖然衣服還是灰撲撲的,但精神麵貌完全不一樣了。
以前麻木,現在生機勃勃。以前是一根長在貧瘠之地的野草,現在是一棵長在肥沃之地的小白楊。
以前,得過且過,每一天都在重複著辛苦、勞累,但現在大家想要一天比一天好,努力的讓明天比今天更好。
看著村裏人的笑容,安荔濃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過年,這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一段時間,也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不僅不用上學不用做作業,還能拿到紅包,能放炮仗。
每天吃了就是玩。
玩瘋了,家長也不能罵,更不能打,隻能咬著牙說一句‘給我等著。’
過年不打不罵,是大家的一貫的常識。再氣,再想打罵也要等到正月十五出年之後。
孩子們可不管什麽‘秋後算賬’,他們隻知道‘今朝有酒今朝醉’,難得放假,高興的玩,盡情的玩,玩個暢快、痛快。
至於會不會挨揍?
這是以後的事。
看著孩子們一身身的髒衣服,氣得牙齒癢癢想要揍人的家長則一遍遍的皂心裏默念,‘現在過年,現在過年。’‘要吉利,要吉利。’‘不能打不能罵,記著,記著。’
家長們默默地在心裏記賬,想著過年後要揍幾頓才能身心舒暢?
到時候,肯定要狠狠的揍。
一定要讓他們知錯就改。
不改就繼續揍。
剛來石河村的時候,安荔濃還喜歡和小夥伴們瘋玩,覺得有意思。但遊戲就那麽幾個,玩樂的項目也那麽幾個,來來去去重重複複,玩多了就沒有多少意思了。
再說,外麵毛毛細雨,地上一片泥濘。
看一眼外麵的小路,安荔濃就不想出門。
以前看小說的時候,安荔濃一直不明白為什麽男女主會喜歡在雨天漫步?就不怕濕了鞋,髒了白裙子?
而且,兩個人共撐一把傘,外麵的雨水真的不會飛濺在身上?
如果不小心踩了水坑,豈不是更狼狽?
高中的時候,安荔濃有個比較要好的朋友,挺作的一個朋友。
有一天,安荔濃和朋友逛街,很不碰巧的下了大雨。朋友的男朋友送來兩把雨傘,朋友很直接的把兩把雨傘統統塞給安荔濃,擺擺手,“回去吧。”
安荔濃問,“你們呢?”
好朋友一臉得意,“他的身高能為我遮風擋雨。”
好吧。
既然這樣,安荔濃隻能先走,免得當電燈泡。
好朋友和男朋友呢?
淋著雨,手牽著手,慢悠悠的雨中漫步。
回到的時候,兩人的頭發濕透,衣服濕透,板鞋襪子濕透,走路的時候還能看到水從鞋裏蹦跳出來,然後發出‘咯咯’聲,好像青蛙在使勁的想要跳出魚塘。
狼狽極了。
擦一擦臉上的水珠,然後再打個‘噴嚏’。
而撐著一把傘揣著一把傘的安荔濃隻能‘靠’一聲。
最後,好朋友和她的男朋友光榮的感冒了,而好朋友竟然還覺得很浪漫。
不好意思,安荔濃真不覺得浪漫,甚至還覺得有些傻。
反正安荔濃是不喜歡在下雨天出門的,更不喜歡什麽‘雨中漫步’。
“什麽時候能修水泥路呢?”
別想。
想就是很久很久,很很久。
安荔濃靠在窗前看著外麵小夥伴帶著小屁孩們瘋玩,時不時的有炮仗的‘砰。砰。’聲傳來,然後就是小夥伴們的狂笑聲,還有小女孩驚嚇的尖叫聲。
小夥伴們的笑臉在毛毛的雨幕裏顯得不是很真切,影影約約,好像霧裏看花,迷迷蒙蒙,卻也特別的有意境。
可惜,安荔濃不會畫畫,也沒有照相機。
把這一幕幕記錄下來,她一定是最出色的攝影師。再也沒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背景色,再好的相機也調不出這朦朧的意境美,再厲害的畫家也調不出這樣似明似暗的色調。
安荔濃推開木窗,外麵的冷氣撲麵而來,和室內的溫度形成瞬間的溫差,讓人瞬間有種‘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錯覺。
安荔濃顫抖了下,縮縮肩膀哆嗦了下,“好冷。”
濕冷濕冷的,帶著霧氣、水汽。不過,安荔濃已經習慣了。
現在冬天還能感覺到冷,應該高興的。後世的時候,冬天的平均氣溫也在25度以上,甚至常常在28度30度以上,根本就感覺不到任何的冷意。
即使偶爾有冷空氣也不過是三兩天就過去了,常常是剛買的羽絨服還沒有發貨,冷空氣就過去了。
沒發貨,退貨就是了,沒有損失。
安荔濃最討厭的是,每次毛羽絨服隻能穿一次,而且時間剛剛好是過了七天無理由退貨期,暖空氣就到了。
浪費不說,還讓人特別特別的生氣。
就好像剛剛千辛萬苦的買到傘,但雨水卻突然停了。
毫無征兆,讓人無奈。
然後發誓,下次一定一定再也不買羽絨服了,再買就去北方過年。
但,冬天來的時候,還是會情不自禁的買羽絨服,即使不需要,即使隻穿一次或者一次也沒有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