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安荔濃為人也大方。
看看她對鐵蛋、傻蛋等小夥伴就知道,她絕不摳門。
可惜,安荔濃來石河村的時候,大房二房的孩子都大了,和安荔濃玩不到一起去。至於安溪?
因為妒忌,也不願意和安荔濃一起玩。
所以,安荔濃玩得來的小夥伴有很多,但其中並沒有安家老宅的人。
而且,安荔濃也不知道怎麽回事,不喜歡和小姑娘玩,倒是喜歡和小男娃玩。以前,安老太沒少就這件事說她,讓安國邦多管教,小小年紀就混在男人堆了,還要不要臉了?
安老太一直都認為安荔濃像楊雪晴,就不是本分的人。
安荔濃剛來石河村的時候,安老太也不希望家裏的姑娘和安荔濃走太近,因為安荔濃有個不安分為了好日子拋棄丈夫的親媽。
安老太擔心安荔濃會影響家裏姑娘的名聲,所以並不希望家裏人和安荔濃走太近。
在安荔濃和鐵蛋、傻蛋等男娃一起玩的時候,安老太就沒少說安荔濃的壞話,貶低她。
但安國邦卻把安老太的話當放屁,把安荔濃捧在手心,要月亮就不給星星。
甚至因為安老太詆毀安荔濃,而一次次的扣下養老錢。
讓安老太沒想到的是,楊雪晴的女兒竟然這麽有本事,不僅自己會賺錢,能賺錢,還能帶著全村人一起致富。
雖然發家致富隻是一句話,就幾個字,但有多難,作為前任村長媳婦,安老太最明白。安老頭用了一輩子也沒能讓石河村人吃飽穿暖,更不要是富裕了。
但安荔濃做到了。
才十歲多的安荔濃隻用了兩年時間就做到了。
安老太既不服氣,又無奈,最後隻能妥協,開始說安荔濃的好話,開始讓安家其他人多和安荔濃走動。
親人之間就要多來往,多走動。
安荔濃不喜歡安老太,但對安家其他人沒有意見。當然,也不熟悉。
兩年時間,安家大房和二房的幾個孩子都陸續的相繼娶妻、嫁人。
大房的的三個女兒紅花、青苗、安禾都已經相繼出嫁,就嫁在附近村,距離石河村很近。
李杏花擔心女兒嫁太遠,女兒被人欺負也不知道。
嫁在附近村子,還能沾沾石河村的光,不至於日子太難過。
每個堂姐出嫁,安荔濃都會送上一塊紅布料和兩朵紅頭發還有一瓶友誼膏,算是不小的禮。其實,在安荔濃看來,給錢最好。
人有錢就有底氣。
但想到三個堂姐也不是能當家做主的人,幹脆就送女人能用的東西。
在鄉下,有些不講究的婆婆會霸占兒媳婦的東西,還理直氣壯。幸好,三個堂姐的婆家還算明事理。
為了三個女兒,李杏花也是費了不少苦心的。
大家都說,找個好婆婆比找個好男人更難。
李杏花雖然生了三個女兒才生一個兒子,但對三個女兒也並沒有多苛待刻薄。雖然比不上兒子,但也還算過得去。
村裏大部分姑娘都是這樣長大的,做家務,帶弟弟妹妹,割豬草,洗衣服等等。
雖然辛苦,但看著別人也一樣辛苦就不覺得了。
如果不是突然出現一個安荔濃,安家三姐妹還覺得自己的日子很好。但有了安荔濃的對比,就顯得她們是小可憐了。
就好像安溪會妒忌安荔濃一樣,她們也會。
隻是三個堂姐的年紀要更大一些,更懂事一些,所以即使妒忌也一樣把安荔濃當小妹妹一樣照顧。
所以,安荔濃在她們出嫁的時候送了這個時代的重禮,紅布料。
但沒想到,安老太也想要大紅布料。
不過,安老太不好和要出嫁的孫女搶,隻能明示暗示,希望安荔濃能聽到她的心聲送她一塊。安老太喜歡大紅大豔的東西,所以安荔濃也不吝嗇一塊布。
隻要安老太不來禍害她,送一塊兩塊布,安荔濃還是願意的。畢竟,安老太是安國邦的親媽。
雖然安國邦不說,但安荔濃也知道安國邦希望自己的兄弟姐妹過得好。當然,搞屎棍安立春除外。
雖然和大房的幾個堂姐沒有多少交情,但安荔濃還是希望她們能嫁個好丈夫然後婆婆好相處,希望她們能都幸福。
這個時代的女人太難太難了,比男人要艱難一百倍甚至一千倍。
生而為人,難。
生為女人,難上加難。
因為‘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話,所以要求女人在工分上向男人看齊。一個大男人能拿十個工分,然後要求女人也拿是個工分,女人回家還要洗衣做飯,要孝敬公婆,還照顧孩子,然後還要伺候男人。
做不好?
就是不賢惠。
有些婦女甚至還要被男人罵,被男人打。
想想就心塞的。
如果娘家強勢一些,男人和婆家還不敢太過分。這也是很多婦女重視娘家的原因。
被男人欺負了?
回娘家,叫上娘家兄弟,看誰還敢隨便欺負。
如果娘家兄弟多,還強勢,還能逼著婆家退讓三步。
但不是所有的娘家都愛女兒,都能為女兒撐腰的。
就好像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人一樣。
總有那麽幾個賤人渣渣。
在鄉下,女人最怕的就是婆家刻薄,娘家吸血。
因為即使被欺負了,也求救五門。
為什麽大家都羨慕郭杜鵑?
不僅僅因為她敢反抗,還因為她有支持她的娘家人。
很少有娘家會毫無條件的支持女兒離婚,所以郭杜鵑的確很幸運。
如果可能,安荔濃真心希望三個堂姐不要太早出嫁,多讀寫書,多看看外麵的世界,思想開闊了,眼界寬廣了,見多識廣了看到的就不再是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就不會一再的委曲求全。
女人為什麽會委曲求全?
因為看不到前路,也沒有了退路。
但是,堂姐們自己也想要嫁人,覺得老姑娘會被人笑話。
看著堂姐一臉疑惑的問‘為什麽要讀書?讀書不也一樣要嫁人?’
安荔濃愣住,笑了笑,並沒有回答堂姐們為什麽要讀書。因為安荔濃知道,即使她說了原因,甚至能說上一千個原因,堂姐們也不會認同的。
飲水冷暖自知。
安荔濃也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
堂姐出嫁,她祝福,送禮。
至於和堂姐多往來?
算了。
話不投機半句多,道不同不相為謀。
安荔濃和堂姐本就不是一路人,再加上堂妹出嫁後就迅速的成熟起來,成為了一個外能爭工分內能處理家務的婦女。
每次和堂姐聊天,安荔濃都覺得心累。
出嫁前,堂姐說得最多的是父母、姐妹、兄弟,出嫁後口口聲聲都是婆婆、丈夫,然後就是生孩子。
她自己呢?
幹最多,吃最差,還一臉幸福的覺得自己嫁的是良人,然後自我感動的覺得老天待她不薄。
安荔濃隻想唾一聲,但看堂姐一臉‘我要認真過日子’的樣子,很多想要說的話統統變成了一股屁,放過就算了。
大方的三個女兒出嫁了,二房的兩個兒子也娶妻了。
石河村人的生活好了,小夥子們娶妻也容易多了。以前,別人看不起,現在卻能挑挑揀揀。
安荔濃的堂哥們就娶了賢惠能幹的好姑娘,但再賢惠能幹在婆婆眼裏也是個‘茬’,時不時的要被找找事。
現在,安家老宅就剩下大房的兒子安振祖、二房的兒子安振耀,二房的女兒安溪。
安荔濃和安家老宅的人感情不深。平時,安荔濃在學習,堂哥堂姐們在幹活,相交的點很少,能聊的話題就更少了。
安老太和安家其他人知道安荔濃能幹,都希望她能帶一帶安家人,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但安荔濃每天都悶在家裏不出門。
安老太想要鬧一鬧,但又擔心安荔濃不僅不帶安家發展,還要偷偷的踩一腳。隻能忍住煩躁和暴脾氣不找安荔濃麻煩。
安荔濃越厲害越本事,安老太就越不敢在她麵前鬧騰。
其實,安荔濃不是不喜歡安家老宅的人,是真的不想出門。每次站在門口看著外麵一條泥濘的小道,安荔濃就不想出門。
每天,安荔濃都是看看書,然後站在院子裏數數楊桃。
也不知道趙老回到京市沒有?領導是否同意給她獎勵?
胡思亂想一通,然後啃一根紅薯幹,再啃一塊芒果幹,看書去。
春節很快就過了。
大人們開始忙春耕,開始忙開荒,開始為修路做準備,小孩子們也要準備開學了。而安荔濃也終於等到了趙老的電報。
電報內容是讓安荔濃去勝利公社接電話。
“真不方便。”
石河村沒有電,當然也沒有電話機了。
“修了電就要裝電話機。”
沒有電話機真的太礙事了。
安荔濃在勝利公社等到了趙老的電話,說領導同意給她獎勵,但是具體的獎勵還要討論。
一是因為安呈的事情牽扯到的人太多,很多家族都在試圖阻撓給安呈恢複名譽。二是讓廣播和報社幫忙宣傳清河酒可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具體的事情還需要和廣播台還有報社具體討論。
畢竟,報社肯定不願意因為宣傳清河酒而影響報社的日常工作事務。
怎麽宣傳?
時間、版麵、內容等等都需要討論,商量。
這就需要安荔濃去京市了,鼓對鼓鑼對鑼的商談清楚。雖然上麵領導同意讓她在廣播和報社宣傳清河酒,卻沒有說清楚如何宣傳。
又去京市?
安荔濃想到漫長的路途,想到空氣不好,速度低還有可能伴隨著危險的火車,就懨懨的想要拒絕。
但是,安荔濃找不到比她更合適的人選。
為了石河村,為了清河酒,安荔濃咬咬牙,去。
這次,安荔濃沒打算帶商周,而是準備讓顧敬業陪他一起。雖然顧敬業的戶口已經從勝利農場遷移到了石河村,成為石河村的一員,但他的身份還是很敏感。
看在安荔濃和安國邦的麵子上,勝利公社沒有找他的麻煩,但讓他像個普通人一樣去京市還是有麻煩的。
但是,除了顧敬業,安荔濃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
老父親安國邦?
要忙春耕。
雖然酒更賺錢,但糧食更重要。安國邦不可能放下春耕陪安荔濃去京市的。
哎。
石河村能用的人手還是太少了。需要她一個小女孩跑來跑去,忙忙碌碌,辛辛苦苦。
嗚嗚。
真的太難了。
她還是個寶寶啊。
可憐見的。
有當鹹魚的心卻沒有當鹹魚的命。
辛苦,忙碌,累成狗,大家是不是都忘記了她隻是個小學雞?
從勝利公社回石河村的路上,安荔濃覺得石河村的人手太少了,需要培養,而安國邦的成長速度也太慢了。
回到家,安荔濃就和安國邦商量培養人手的問題。
這個問題迫在眉睫,急需要解決,否則真的要忙死他們父女兩。
“爸,你要培養幾個得力的住手。否則,外麵的事情需要你處理,需要你忙碌,但村裏的事情也放不開手。”
“現在忙春耕,忙著籌備修路,忙著準備電線杆,哪一樣不重要?而你,即使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人手,然後把工作分攤下去,而安國邦隻需要統領就好。
“爸,村裏離不開,外麵又需要。你肯定要有一個側重,一個取舍的。以後你的工作重心是在外麵還是在田裏?”
安荔濃不希望安國邦被困在田裏,她希望安國邦能多出去走走看看,開闊眼界。
“小荔枝,要怎麽做?”
“公開考試,招聘村委會後備骨幹。暫時,可能不是村委會的在編人員,但誰能說以後不是?雖然不是在編人員,但一樣記工分......”
安國邦想了想,覺得可行,“好。我去問問顧老師?”
“去吧。多聽聽他的意見。”
顧敬業聽說能回京市,整個人都呆住了。自從被逼離開京市後,他幻想過有一天能回去,堂堂正正的回去,但是,隨著時間一年又一年的過去,他頭上的白發越來越多,臉上的皺紋也越愛越多,顧敬業開始不敢想。
從勝利公社到石河村,他們的生活已經好過了很多,但他們還是想要回去,回到他們熟悉的崗位,回到屬於他們的家。
終於能回去了。
雖然還要回來,但也算是能堂堂正正的回去了。
“手續不容易吧?”
的確不容易。
不過,安荔濃也算是個有人脈的小姑娘了。
清河鎮的李兵沒有辦法,但省城的領導肯定會有辦法。為了讓顧敬業陪她一起去京市,安荔濃拚了。
看看她對鐵蛋、傻蛋等小夥伴就知道,她絕不摳門。
可惜,安荔濃來石河村的時候,大房二房的孩子都大了,和安荔濃玩不到一起去。至於安溪?
因為妒忌,也不願意和安荔濃一起玩。
所以,安荔濃玩得來的小夥伴有很多,但其中並沒有安家老宅的人。
而且,安荔濃也不知道怎麽回事,不喜歡和小姑娘玩,倒是喜歡和小男娃玩。以前,安老太沒少就這件事說她,讓安國邦多管教,小小年紀就混在男人堆了,還要不要臉了?
安老太一直都認為安荔濃像楊雪晴,就不是本分的人。
安荔濃剛來石河村的時候,安老太也不希望家裏的姑娘和安荔濃走太近,因為安荔濃有個不安分為了好日子拋棄丈夫的親媽。
安老太擔心安荔濃會影響家裏姑娘的名聲,所以並不希望家裏人和安荔濃走太近。
在安荔濃和鐵蛋、傻蛋等男娃一起玩的時候,安老太就沒少說安荔濃的壞話,貶低她。
但安國邦卻把安老太的話當放屁,把安荔濃捧在手心,要月亮就不給星星。
甚至因為安老太詆毀安荔濃,而一次次的扣下養老錢。
讓安老太沒想到的是,楊雪晴的女兒竟然這麽有本事,不僅自己會賺錢,能賺錢,還能帶著全村人一起致富。
雖然發家致富隻是一句話,就幾個字,但有多難,作為前任村長媳婦,安老太最明白。安老頭用了一輩子也沒能讓石河村人吃飽穿暖,更不要是富裕了。
但安荔濃做到了。
才十歲多的安荔濃隻用了兩年時間就做到了。
安老太既不服氣,又無奈,最後隻能妥協,開始說安荔濃的好話,開始讓安家其他人多和安荔濃走動。
親人之間就要多來往,多走動。
安荔濃不喜歡安老太,但對安家其他人沒有意見。當然,也不熟悉。
兩年時間,安家大房和二房的幾個孩子都陸續的相繼娶妻、嫁人。
大房的的三個女兒紅花、青苗、安禾都已經相繼出嫁,就嫁在附近村,距離石河村很近。
李杏花擔心女兒嫁太遠,女兒被人欺負也不知道。
嫁在附近村子,還能沾沾石河村的光,不至於日子太難過。
每個堂姐出嫁,安荔濃都會送上一塊紅布料和兩朵紅頭發還有一瓶友誼膏,算是不小的禮。其實,在安荔濃看來,給錢最好。
人有錢就有底氣。
但想到三個堂姐也不是能當家做主的人,幹脆就送女人能用的東西。
在鄉下,有些不講究的婆婆會霸占兒媳婦的東西,還理直氣壯。幸好,三個堂姐的婆家還算明事理。
為了三個女兒,李杏花也是費了不少苦心的。
大家都說,找個好婆婆比找個好男人更難。
李杏花雖然生了三個女兒才生一個兒子,但對三個女兒也並沒有多苛待刻薄。雖然比不上兒子,但也還算過得去。
村裏大部分姑娘都是這樣長大的,做家務,帶弟弟妹妹,割豬草,洗衣服等等。
雖然辛苦,但看著別人也一樣辛苦就不覺得了。
如果不是突然出現一個安荔濃,安家三姐妹還覺得自己的日子很好。但有了安荔濃的對比,就顯得她們是小可憐了。
就好像安溪會妒忌安荔濃一樣,她們也會。
隻是三個堂姐的年紀要更大一些,更懂事一些,所以即使妒忌也一樣把安荔濃當小妹妹一樣照顧。
所以,安荔濃在她們出嫁的時候送了這個時代的重禮,紅布料。
但沒想到,安老太也想要大紅布料。
不過,安老太不好和要出嫁的孫女搶,隻能明示暗示,希望安荔濃能聽到她的心聲送她一塊。安老太喜歡大紅大豔的東西,所以安荔濃也不吝嗇一塊布。
隻要安老太不來禍害她,送一塊兩塊布,安荔濃還是願意的。畢竟,安老太是安國邦的親媽。
雖然安國邦不說,但安荔濃也知道安國邦希望自己的兄弟姐妹過得好。當然,搞屎棍安立春除外。
雖然和大房的幾個堂姐沒有多少交情,但安荔濃還是希望她們能嫁個好丈夫然後婆婆好相處,希望她們能都幸福。
這個時代的女人太難太難了,比男人要艱難一百倍甚至一千倍。
生而為人,難。
生為女人,難上加難。
因為‘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話,所以要求女人在工分上向男人看齊。一個大男人能拿十個工分,然後要求女人也拿是個工分,女人回家還要洗衣做飯,要孝敬公婆,還照顧孩子,然後還要伺候男人。
做不好?
就是不賢惠。
有些婦女甚至還要被男人罵,被男人打。
想想就心塞的。
如果娘家強勢一些,男人和婆家還不敢太過分。這也是很多婦女重視娘家的原因。
被男人欺負了?
回娘家,叫上娘家兄弟,看誰還敢隨便欺負。
如果娘家兄弟多,還強勢,還能逼著婆家退讓三步。
但不是所有的娘家都愛女兒,都能為女兒撐腰的。
就好像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人一樣。
總有那麽幾個賤人渣渣。
在鄉下,女人最怕的就是婆家刻薄,娘家吸血。
因為即使被欺負了,也求救五門。
為什麽大家都羨慕郭杜鵑?
不僅僅因為她敢反抗,還因為她有支持她的娘家人。
很少有娘家會毫無條件的支持女兒離婚,所以郭杜鵑的確很幸運。
如果可能,安荔濃真心希望三個堂姐不要太早出嫁,多讀寫書,多看看外麵的世界,思想開闊了,眼界寬廣了,見多識廣了看到的就不再是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就不會一再的委曲求全。
女人為什麽會委曲求全?
因為看不到前路,也沒有了退路。
但是,堂姐們自己也想要嫁人,覺得老姑娘會被人笑話。
看著堂姐一臉疑惑的問‘為什麽要讀書?讀書不也一樣要嫁人?’
安荔濃愣住,笑了笑,並沒有回答堂姐們為什麽要讀書。因為安荔濃知道,即使她說了原因,甚至能說上一千個原因,堂姐們也不會認同的。
飲水冷暖自知。
安荔濃也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
堂姐出嫁,她祝福,送禮。
至於和堂姐多往來?
算了。
話不投機半句多,道不同不相為謀。
安荔濃和堂姐本就不是一路人,再加上堂妹出嫁後就迅速的成熟起來,成為了一個外能爭工分內能處理家務的婦女。
每次和堂姐聊天,安荔濃都覺得心累。
出嫁前,堂姐說得最多的是父母、姐妹、兄弟,出嫁後口口聲聲都是婆婆、丈夫,然後就是生孩子。
她自己呢?
幹最多,吃最差,還一臉幸福的覺得自己嫁的是良人,然後自我感動的覺得老天待她不薄。
安荔濃隻想唾一聲,但看堂姐一臉‘我要認真過日子’的樣子,很多想要說的話統統變成了一股屁,放過就算了。
大方的三個女兒出嫁了,二房的兩個兒子也娶妻了。
石河村人的生活好了,小夥子們娶妻也容易多了。以前,別人看不起,現在卻能挑挑揀揀。
安荔濃的堂哥們就娶了賢惠能幹的好姑娘,但再賢惠能幹在婆婆眼裏也是個‘茬’,時不時的要被找找事。
現在,安家老宅就剩下大房的兒子安振祖、二房的兒子安振耀,二房的女兒安溪。
安荔濃和安家老宅的人感情不深。平時,安荔濃在學習,堂哥堂姐們在幹活,相交的點很少,能聊的話題就更少了。
安老太和安家其他人知道安荔濃能幹,都希望她能帶一帶安家人,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但安荔濃每天都悶在家裏不出門。
安老太想要鬧一鬧,但又擔心安荔濃不僅不帶安家發展,還要偷偷的踩一腳。隻能忍住煩躁和暴脾氣不找安荔濃麻煩。
安荔濃越厲害越本事,安老太就越不敢在她麵前鬧騰。
其實,安荔濃不是不喜歡安家老宅的人,是真的不想出門。每次站在門口看著外麵一條泥濘的小道,安荔濃就不想出門。
每天,安荔濃都是看看書,然後站在院子裏數數楊桃。
也不知道趙老回到京市沒有?領導是否同意給她獎勵?
胡思亂想一通,然後啃一根紅薯幹,再啃一塊芒果幹,看書去。
春節很快就過了。
大人們開始忙春耕,開始忙開荒,開始為修路做準備,小孩子們也要準備開學了。而安荔濃也終於等到了趙老的電報。
電報內容是讓安荔濃去勝利公社接電話。
“真不方便。”
石河村沒有電,當然也沒有電話機了。
“修了電就要裝電話機。”
沒有電話機真的太礙事了。
安荔濃在勝利公社等到了趙老的電話,說領導同意給她獎勵,但是具體的獎勵還要討論。
一是因為安呈的事情牽扯到的人太多,很多家族都在試圖阻撓給安呈恢複名譽。二是讓廣播和報社幫忙宣傳清河酒可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具體的事情還需要和廣播台還有報社具體討論。
畢竟,報社肯定不願意因為宣傳清河酒而影響報社的日常工作事務。
怎麽宣傳?
時間、版麵、內容等等都需要討論,商量。
這就需要安荔濃去京市了,鼓對鼓鑼對鑼的商談清楚。雖然上麵領導同意讓她在廣播和報社宣傳清河酒,卻沒有說清楚如何宣傳。
又去京市?
安荔濃想到漫長的路途,想到空氣不好,速度低還有可能伴隨著危險的火車,就懨懨的想要拒絕。
但是,安荔濃找不到比她更合適的人選。
為了石河村,為了清河酒,安荔濃咬咬牙,去。
這次,安荔濃沒打算帶商周,而是準備讓顧敬業陪他一起。雖然顧敬業的戶口已經從勝利農場遷移到了石河村,成為石河村的一員,但他的身份還是很敏感。
看在安荔濃和安國邦的麵子上,勝利公社沒有找他的麻煩,但讓他像個普通人一樣去京市還是有麻煩的。
但是,除了顧敬業,安荔濃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
老父親安國邦?
要忙春耕。
雖然酒更賺錢,但糧食更重要。安國邦不可能放下春耕陪安荔濃去京市的。
哎。
石河村能用的人手還是太少了。需要她一個小女孩跑來跑去,忙忙碌碌,辛辛苦苦。
嗚嗚。
真的太難了。
她還是個寶寶啊。
可憐見的。
有當鹹魚的心卻沒有當鹹魚的命。
辛苦,忙碌,累成狗,大家是不是都忘記了她隻是個小學雞?
從勝利公社回石河村的路上,安荔濃覺得石河村的人手太少了,需要培養,而安國邦的成長速度也太慢了。
回到家,安荔濃就和安國邦商量培養人手的問題。
這個問題迫在眉睫,急需要解決,否則真的要忙死他們父女兩。
“爸,你要培養幾個得力的住手。否則,外麵的事情需要你處理,需要你忙碌,但村裏的事情也放不開手。”
“現在忙春耕,忙著籌備修路,忙著準備電線杆,哪一樣不重要?而你,即使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人手,然後把工作分攤下去,而安國邦隻需要統領就好。
“爸,村裏離不開,外麵又需要。你肯定要有一個側重,一個取舍的。以後你的工作重心是在外麵還是在田裏?”
安荔濃不希望安國邦被困在田裏,她希望安國邦能多出去走走看看,開闊眼界。
“小荔枝,要怎麽做?”
“公開考試,招聘村委會後備骨幹。暫時,可能不是村委會的在編人員,但誰能說以後不是?雖然不是在編人員,但一樣記工分......”
安國邦想了想,覺得可行,“好。我去問問顧老師?”
“去吧。多聽聽他的意見。”
顧敬業聽說能回京市,整個人都呆住了。自從被逼離開京市後,他幻想過有一天能回去,堂堂正正的回去,但是,隨著時間一年又一年的過去,他頭上的白發越來越多,臉上的皺紋也越愛越多,顧敬業開始不敢想。
從勝利公社到石河村,他們的生活已經好過了很多,但他們還是想要回去,回到他們熟悉的崗位,回到屬於他們的家。
終於能回去了。
雖然還要回來,但也算是能堂堂正正的回去了。
“手續不容易吧?”
的確不容易。
不過,安荔濃也算是個有人脈的小姑娘了。
清河鎮的李兵沒有辦法,但省城的領導肯定會有辦法。為了讓顧敬業陪她一起去京市,安荔濃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