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村敢拚,敢博,也敢賭。


    然而,石河村也賭贏了。


    這短短三年的時間,石河村的收獲有目共睹,石河村的變化大家也都看在眼內,可謂是翻天覆地。


    顧敬業以石河村為例子,鼓勵大家勇於改變,敢於嚐試。雖然說可能會有損耗,但是做什麽沒有損耗?


    即使種田也有欠收的時候。


    有時候,辛辛苦苦了一年然後一場雨就能讓所有的付出化為泡影。幹旱,要擔心失收;雨水過多,還是要擔心失收;台風季過早過晚,一樣要擔心......


    為什麽大家說種田是老天爺賞飯吃?


    因為種田要靠天氣吃飯。


    既然都有損耗,為什麽不嚐試一下養家禽?


    嚐過了,努力過了,可能沒有收獲,但不嚐試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有收獲。


    難道大家就願意眼睜睜的看著石河村發家致富,而自己在一天天的熬窮日子?難道大家願意看著石河村人在吃肉,自己在吃糠咽菜?


    眼看著石河村人的衣服越來越新,幾乎沒有什麽補丁了,自己身上還像洪七公一樣左一塊右一塊上下各一塊?


    站在一起,石河村人紅光滿麵,而自己村的人則麵黃肌瘦?


    最重要的是,即使各村長答應,村民社員也不會答應。誰不想過上富裕的好日子?誰不想天天吃飽?誰不想天天吃肉?


    如果現在的村長沒有本事,還阻礙大家過好日子,那這村長不要也罷。到時候,村民們就可能要另外選村長來帶領他們發家致富了。


    例如安老頭和安國邦。


    安老頭自認沒有本事,所以讓兒子安國邦當村長,最後石河村發展起來了,富裕起來了。其他村,也不是不能效仿。


    這兩年,各村的村民看著石河村人的紅火日子蒸蒸日上早就有不滿了,埋怨自己村的村長不給力。


    不少人在背地嘀咕,埋怨。


    特別是石河村附近的幾個村。


    因為距離石河村最近,對石河村的變化也最清楚。


    每天聞著從石河村飄出的肉味,然後嚼著沒滋沒味沒油沒鹽的菜幹,想著自己怎麽就不是石河村人呢?


    石河村隔段時間就要殺豬做臘肉臘腸,隔段時間就要殺鴨,別人是一隻一隻,石河村是一批一批的殺。


    多少人妒忌得眼睛都紅了?


    如果不是石河村天天派人守著,如果不是還有幾分理智在,不少人都想要撲上去搶吃做個飽死鬼了。


    顧敬業和安國邦在公社動員各村長各大隊長的時候,安荔濃則讓村裏的嬸嬸伯娘們沒事就回娘家去看看,聊聊。


    聊什麽?


    當然是石河村最近的變化了,一周一次肉,一天一個雞蛋,還有瑕疵布料,衣服,舒服清涼不怕下雨天的塑料涼鞋、水鞋等等。


    其中,讓人最最高興的就是安荔濃從京市換回來的麥乳精,大人喝了力氣更大,精神更好,小孩喝了會更聰明伶俐,而老人喝了則會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安荔濃也很鬱悶,不知道怎麽就把麥乳精傳成‘包治百病’的。


    安荔濃用肉換回了一批麥乳精,一個家庭能分兩罐,這成為了村裏人最寶貴的營養品。安荔濃告訴大家,相對於麥乳精,牛奶的營養價值更高。


    但牛奶太難得了。


    隻能將就麥乳精了。


    雖然麥乳精不如牛奶營養,但也成為了石河村人炫耀的好東西。


    麥乳精什麽味道?


    香,甜。


    回味無窮。


    這一天,很多人都聽到了石河村人的炫耀,從新衣服一直炫耀到麥乳精。


    妒忌。


    妒忌得眼睛都紅了。


    然後埋怨村長不給力,不能帶領他們發家致富。


    石河村人不僅有肉,有新衣服,有麥乳精,年底還有分紅......這才是他們想要過的日子啊。


    什麽時候,他們才能過上和石河村人一樣的紅火日子?


    安荔濃愉快的把很多村民的羨慕妒忌恨勾起,相信有他們的督促,各村長們即使不想跟著石河村的腳步走也不行。


    果然,各村長剛從公社回來,村民們立刻就找了過來,一個個嚷嚷著要發家致富。


    有人為了吃肉,有人為了新衣服,有人為了給女兒準備嫁妝,有人為了給兒子準備彩禮......理由五花八門,但要求隻有一個‘致富’。


    如果村長沒有本事,那就再找個有本事的。


    全村這麽多人,就不信找不出一個有本事有能力的村長來。再說,能力不夠也沒有關係,跟在石河村後麵走,石河村吃肉,他們喝湯,石河村賺大錢,他們賺小錢。


    總能富裕起來的。


    “聽說石河村願意教我們養豬養鴨養雞,願意帶著我們致富是不是?”


    各村長很頭痛。


    誰不想發家致富?


    作為村長,誰不想帶領村裏人一起走向富裕?


    但事情是這麽簡單的嗎?


    村民考慮的隻有能不能吃肉,他們還要考慮到失敗後,他們是否還能吃得起糠。


    跟著石河村種果,穩定,損耗低,但需要兩三年才能看到收獲;跟著石河村養鴨,半年就能見成效,收入也高,但就是擔心會出現大批量損耗......


    各村長要好好的想想,但村民們想得少,一天天的見麵就催促村長想辦法帶領大家發家致富。


    沒辦法,被催促得頭都大了好幾圈的村長們一起過來找安國邦和顧敬業。其實,大家已經決定了要跟著石河村這股東風發展,但還是想要把損耗降到最低。


    顧敬業給大家想了個辦法,‘化整為零’。


    大批大批的養,出事就一鍋端,損失太大,不是一般人能承擔得起的。但是,大家可以分散風險。


    以村集體的名義賣一批豬崽和小鴨仔回來,然後分給各個家庭養。


    養多少隻?


    看家庭的能力。


    家裏人口多,有人手割豬草的就多養幾隻,家裏人口少的,就養一隻兩隻就好。沒有必要全部集中在養豬場。


    如果村裏人不上心不認真養怎麽辦?


    當然是用好處吊了。


    有個蘿卜吊在前麵,驢子也走快兩步。


    例如,一個家庭養三頭豬,養好了交給村集體就能得到三百甚至五百的工分。一個成年的男勞動力在農忙的時候一天也隻是十個工分,農閑的時候大概是八個,休息的時候沒有。


    計算下來,一個男勞動力一年也沒有三百個工分。但是,如果養好三頭豬就能有三百個工分,勝過一個男勞動力的一年辛勞。


    養豬,還不需要主勞動力,家裏的老人和孩子就能完成。


    雞鴨也一樣,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分到家庭。


    如果沒有養好,那就扣工分。


    至於扣多少,就看各村的具體情況了。


    如果大家想養,石河村人可以統一教。


    石河村能做的就是保證收購各村養的豬和雞鴨,但前提是必須符合石河村的收購標準。


    各村長考慮了幾天後,決定養。


    養豬,養鴨,養雞,紅紅火火。


    其他村在努力跟上,石河村也在奮力前進。


    致富路上,你追我趕。


    又到年底。


    又到了分糧,分肉,分錢的時候,石河村人喜氣洋洋。


    郭杜鵑用酒和肉給石河村換回了不少好東西,而這些東西也會在過年前分給各家各戶。


    “一個暖水壺扣三十個工分,不要票不要錢,需要的來登記了。”


    “麥乳精、奶粉......”


    “東西統統不要票不要錢,隻扣工分。”


    “不同的東西需要的工分數不同。有什麽不明白不清楚的就看村委會門口的大紅紙,上麵明明白白的寫著今年可以換的東西還有需要的工分......”


    安國邦拿著大喇叭在吼,“今年的東西比較多,大家不要著急。”


    “除了媳婦,其他東西都能用工分換。”


    “今年換不起沒有關係,明年繼續努力賺工分,換更多更好的東西。”


    “如果家裏實在沒有需要的東西,也可以把工分留在明年換磚瓦......”


    石河村的村民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說著自己家需要什麽,想要換什麽。


    “我想給家裏的孩子一人換一雙靴子。聽說,京市人冬天就穿靴子。”


    “我不換。我留著明年換磚瓦,我家人口多,需要的磚瓦也多......”


    ......


    “你家換什麽?”


    “給家裏的孩子換幾個書包。哎。小荔枝不上課也能考雙百,我家孩子隻考了99,實在太氣人了。”


    ??


    這生氣是認真的?


    為什麽聽著有些怪?


    “小荔枝說,孩子需要鼓勵。現在城裏已經不流行‘棍棒下出孝子’了,現在流行‘鼓勵試’教育,要用家庭溫暖父母愛來鼓勵孩子......小荔枝還說,說什麽來著?好像是什麽溫暖一生,治愈一生之類的?總之就是孩子打不得,會越大越傻的。”


    “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我們要好好對孩子,等他們長大了覺得生活艱難困苦的時候,想想小時候的幸福快樂就有無限的力量去麵對。”郭杜鵑很讚同這句話。


    相比很多鄉下姑娘,郭杜鵑覺得自己是幸福和幸運的一個。


    因為父母疼愛,所以她在嫁人後生活一地雞毛的時候有勇氣去說離開。郭杜鵑很明白,當年她之所以有勇氣對安樹根說離婚,是因為她知道父母家人親人都會站在她身後支持。


    在麵對流言蜚語的時候,她不曾退縮,同樣是因為她有很多幸福快樂的回憶在支撐著她,讓她知道世間美好,隻要堅持下去就會‘春暖花開’。


    在京市生活了一年多,郭杜鵑的氣色好了,人也精神了。最重要的是,見的人多了,走過的地方多了,人就會自信。


    而村裏人則覺得郭杜鵑說話也多了幾分‘城市味’。


    雖然過年這段時間,門市部的生意更紅火,但安荔濃說‘錢是賺不完的’,讓郭杜鵑和安樹根回來陪家人過年。


    郭杜鵑和安樹根難得回來一趟,安十三嬸還想對郭杜鵑和安樹根的生活指手畫腳,但被郭杜鵑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而安樹根也聽媳婦的。


    該給的養老錢給,但再多就不可能了。


    郭杜鵑說了,隻要安樹根能挺直腰對他媽提出的無理要求說‘不’,郭杜鵑就願意給他生孩子。


    結婚幾年,別人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而安樹根還沒有當爸。


    想到孩子,安十三嬸說什麽都不管用。而且,安樹根在京市生活了一年多,性格脾氣多少有些改變。


    一個人看多了,走多了,經曆多了,性格和脾氣也會相對應的有變化。曾經事事聽從父母,沒有主見,也不敢有意見的安樹根變了,變得堅強,變得有主見,也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敢對別人的建議說不了。


    這是安十三嬸所沒有想到的。


    當初,安十三嬸讓安樹根跟著郭杜鵑去京市的時候,的確說過不會再過問郭杜鵑和安樹根的生活,但那也隻是說說而已。


    但沒想到,安樹根出去一年就對郭杜鵑言聽計從。


    郭杜鵑說東,安樹根就絕對不敢往西。


    安十三嬸說他耳朵軟,安樹根就說‘聽媳婦的男人有出息。’安十三嬸倒是想在外麵說一說郭杜鵑的不好,但有時間聽她廢話的人不多。


    以前喜歡八卦的大嬸大媽們都在忙著賺錢工分呢。而且,郭杜鵑在京市上班,用酒和肉為村裏人換回了不少好東西,誰也不願意得罪她。


    安十三嬸生氣,但誰也不當一回事。


    都是閑的,有時間還不如多艾絨。


    因為郭杜鵑為石河村換回不少好東西,村裏人都敬重她三分,看到她就笑盈盈的打招呼。郭杜鵑想起當初她和安樹根離婚,村裏人看到她就遠遠避開,有時候還會露出鄙棄的眼神,有人甚至會‘唾’一聲。


    所以啊。


    人還是要自己有本事,自己立得起來。


    郭杜鵑用自己的本事證明給村裏的女人看,沒有誰規定一定要‘男主外女主內’的。隻要有本事,你就能讓男人言聽計從,就能讓男人在家洗衣做飯帶孩子。


    “杜鵑啊。京市還有什麽好東西?”


    “聽說,京市還有電風扇是不是?電風扇和山裏的風有什麽區別?聽說比山裏的風要涼爽一千倍是不是?”


    郭杜鵑嘴角抽抽,“等村裏通電了,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換一批電風扇。”就是不知道大家舍不舍得出電費了。


    相信很多人寧願到山裏去乘涼也不願意開電風扇。


    “想要什麽,可以去村委會登記。如果能換,我一定幫大家換回來。”


    雖然很多人都曾經罵過她,鄙視過她,但郭杜鵑並沒有怨恨。小荔枝說,這些人並不是真的惡毒,隻是無知,甚至有幾分妒忌而已。


    妒忌郭杜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離婚,妒忌郭杜鵑有家人支持......


    ------題外話------


    單位門口新開了一個醬香餅的小攤子,生意超級好。


    每天聞著濃鬱的醬香味,實在忍不住買了兩塊錢,然後整個人都不好了。


    上吐下瀉。


    胃一直在咕嚕咕嚕的翻滾。


    醫生說吃了不幹淨的食物......


    為什麽別人吃得噴噴香?


    因為你胃弱。


    哭唧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景並收藏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