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女兒要上大學,安國邦肯定要準備準備。


    準備什麽?


    沒有上過大學的安國邦不知道,去問老朋友李兵。


    李兵也不知道。李兵的兒子、女兒的年齡剛好錯開了考大學的時間,高中畢業後就參加工作。現在工作順利也沒有必要再為了考試而放棄手裏的好工作。


    李兵還是很羨慕安國邦的,有個上大學的女兒。


    不過,安荔濃考上大學本就在意料之中。


    這些年,安荔濃雖然忙這忙那,但就沒有放下過學習,還有周進步、張川、顧敬業那樣的老師,考不上才意外。


    李兵還記得當初安國邦第一次帶安荔濃來清河鎮的情景,小小的孩子一雙眼睛特別大特別明亮好像會說話。


    當時,李兵真的沒想到石河村、清河鎮會因為安荔濃而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不知不覺,多年過去了。


    曾經的小姑娘長成了大姑娘。


    曾經的小學生成了大學生。


    時間過得真快啊。


    李兵感歎歲月的無情,也感慨清河鎮的變化。


    安國邦在叨叨念,“準備些什麽好?京市冷,要不要準備厚點的被褥?小荔枝最怕蚊子了,要不要準備蚊帳?還有衣服......京市這麽冷,也不知道小荔枝能不能適應。”


    “小荔枝最怕冷了。天氣剛冷一點點就不願意出門......聽說京市下雪了,小荔枝......”


    李兵忍無可忍,“小荔枝在京市長大。”


    適應什麽的,就不需要操心了。


    如果不是安國邦一臉憨厚,李兵還以為老朋友是來炫耀的。


    真是的。


    李兵可是知道安國邦給好幾個兄弟打電話,說他女兒考上了大學。


    以前能交付後背的兄弟,很多都因為各自回鄉而天各一方,一直聯係著的人不多。李兵、鍾健康、安國邦因為同在一個地方而聯係多些。


    隨著清河酒的發展,石河村的日子越來越好,安國邦又陸陸續續的和以前的一些好兄弟聯係起來。


    給一些家裏窮的兄弟寄些肉和菜,能幫就幫一把。


    很多兄弟像安國邦一樣,都是帶著傷回來的,重活幹不了。


    但在鄉下,不幹重活怎麽活?怎麽養活媳婦、孩子?怎麽照顧家庭?


    難。


    有太多太多的難處。


    雖然安國邦能幫的不多,但還是可以力所能及的寄一些肉和糧的。安荔濃建議安國邦用肉和糧食和對方換當地的特產。


    換,總比送好。


    再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好東西。


    有些東西在本地不值錢,但到了別的地方卻是相當貴的。


    安國邦聽安荔濃的,給家裏換回不少好東西。其中就有安九爺生前心心念念的野人參,還有北方特有的菇菌。


    隨著清河酒廠和清河肉製品廠的發展,安國邦和越來越多的兄弟聯係上。


    在安荔濃拿到通知書後,安國邦就一一寫信或打電話告訴兄弟們,他的寶貝女兒考上大學了,他是大學生她爸了。、


    兄弟羨慕不?


    即使還沒有收到回信,安國邦也知道,肯定是羨慕的。


    “就要開學了,我什麽都還沒有準備。”安國邦想要準備的東西有很多,但不知道那些是需要的,那些是不需要的,明明準備了很多東西,但又覺得什麽都還沒有準備。


    關心則亂。


    “需要準備什麽,小荔枝應該比你更清楚。”


    李兵看一眼老朋友,吞下後麵想要說的話‘即使準備不充分也沒有關係,因為小荔枝的親媽在京市。’


    到時候需要什麽,就京市買就可以了。


    京市,什麽買不到?


    石河村距離京市這麽遠,真的不適合帶太多的東西,太麻煩。


    “你要送小荔枝去報道?”


    “嗯。小荔枝讓我送她。”安國邦一臉得意,自從退五回石河村後,安國邦就沒想過還能去京市。


    “我想看看小荔枝的學校。”


    以後,小荔枝要在學校生活學習好幾年呢,不去看看,安國邦不放心。


    “她老師給她留了房子,我要去看看,該修整的地方修整,該加固的地方加固......也要幫忙修整她老師的墳。”


    安荔濃打算把安呈墳墓旁邊的地統統買下來,等過幾年後修建一座小型的博物館,紀念安呈。安呈給安荔濃留了不少好東西,留著自己觀賞有些浪費,讓安荔濃捐贈出來又不舍得,思來想去建博物館最符合她的心思。


    安荔濃給趙平打電話,說想要給安呈建個小型博物館,希望趙平能提供一些安呈生前使用的東西。


    可惜,安呈生前的東西並不多,能保留下來的更少。


    特別是在安呈出事後,很多人把自己和安呈的合影都給燒了、毀了。


    沒辦法,安荔濃隻能慢慢找,能找到多少是多少。


    這件事,急不得。


    “安先生這麽照顧小荔枝,我肯定是要去看看的。”最少也要三鞠躬,感謝安呈對安荔濃的照顧和教育。


    “安呈,可惜了。”李兵歎口氣,“可惜,沒有等到今天。能建個博物館也好,讓後人記住安呈。”


    安國邦也是這樣想的,特別是在知道安呈給安荔濃留了很多好東西後。那些東西藏著也是藏著,價值也是隱形的,還不如展覽出來給人觀賞。


    幾天後,安國邦送安荔濃和商周去京市上學,一起的還有同樣考到京市的小夥伴和他們的家長。


    還有陸明、陸月兄妹。


    陸明、陸月兄妹本就是京市人,因為母親去世被人欺負才賣了房子跟著安荔濃來到石河村落戶,今年也考回了京市。


    石河村的日子很好,隻要勤勤懇懇認真幹活就能養活自己。在石河村幾年,一邊上工一邊上學,日子比他們在京市的時候要更好一些。


    在京市的時候,雖然母親有工作,但一份工作養活一家三口並不容易,而且因為母親守寡他們兄弟還要常常遭受別人的惡意。


    來石河村後,再也沒有人問‘你媽要改嫁了,你們怎麽辦?是不是要喊別人爹?’‘你們還記得你們爹的樣子嗎?是不是忘記了?’


    ......


    陸明很慶幸,當初他帶著妹妹跟著安荔濃來了石河村。


    現在,又要回京市了,但陸明和陸月都多了幾分底氣,因為他們是大學生了,也因為他們手裏有了一筆不小的積蓄。


    有時候,陸明會想起被流言所逼所害的母親,最後一聲歎息。


    有時候,陸明恨傳流言八卦的人,一把一把刀往母親的心口上戳,最後逼得母親不得不以死證明清白。


    但最後卻是,跳落黃河也洗不清。


    有時候,陸明也怨母親為什麽不更堅強一些?為什麽要被流言蜚語打到?為什麽不為了他們兄妹而堅持?


    他和妹妹都考上了大學,如果母親還活著,應該會高興的吧?


    “別想太多,以後想回來就回來。”安四叔拍拍陸明的肩膀,“以後有機會,常回來看看。石河村歡迎你們。”


    知道陸明、陸月兄妹沒有了家長沒有了家,安四叔平時沒少照顧他們。否則,陸明、陸月兄妹也不可能過得比他們母親在的時候更好。


    陸明、陸月兩人也感激安四叔的照顧,但現在他們兄妹身無長物,感激的話隻能藏在心裏,報答也隻能等以後有了能力再說。


    “到了京市,好好讀書。不管什麽時候,讀書,都是我們窮人家最好的出路。”安四叔給陸明陸月兄妹準備了一袋柴米餅,“好好生活,好好長大。”


    看著熱情的石河村人,陸明直接紅了眼眶。


    安荔濃給傻蛋使個眼色。


    傻蛋立刻一手摟住陸明的脖子,樂嗬嗬的說笑道,“放心。以後有報答的機會。”


    一行人說說笑笑,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往京市去。


    越往北越冷。


    “雪。小荔枝,那是雪。”


    “哇哇。京市下雪啊。”


    “好白啊。”


    “雪白雪白的。小荔枝,雪花是不是六瓣的?真的沒有棱角嗎?”


    “我第一次看雪呢。真好看。嘻嘻。要是能打雪仗就好了。”


    “小荔枝,這雪能不能做冰棍?”


    和第一次看海的北方人一樣,南方人第一次看到雪也是激動的嗷嗷叫。


    小夥伴們在嘰嘰喳喳的感慨,雪真白,雪真美,想要唱一首‘雪花飄飄......’可惜沒有相機,可惜不會畫畫,可惜不能收藏......


    看著小夥伴們一張張惋惜的臉,安荔濃嘴角抽抽,等以後看多了就習以為常了。


    相對於孩子們,家長們則要內斂很多。


    家長們也是第一次看雪,臉頰通紅,也不知道是太冷還是太激動太高興,搓著手看著車窗外的雪花飄飛。


    “幸好,我打了一張八斤重的棉被。”


    “真冷啊。”


    習慣了南方天氣的人初遇北方的大冷天,就好像被扔進了冰窖裏,冷嗖嗖的。


    在石河村,即使冬天也不會太冷,更不會有雪。但北方不一樣,北方是寒風蕭蕭,冷得讓人直不起腰,抬不起脖子。


    “這冷,很幹燥。”


    的確。


    北方的冷是幹燥的,在表麵,不像南方濕冷濕冷的。


    “臉緊繃緊繃的。”


    “要塗抹蛤蜊油。”


    大家立刻打開包裹,想要把蛤蜊油找出來。


    在來京市之前,大家就問過安荔濃,準備什麽合適?


    安荔濃建議大家人手一瓶蛤蜊油,好用,不貴。大家原本還很奇怪,安荔濃是姑娘用蛤蜊油是當然的,但男孩子?


    是不是有些油膩?


    雖然奇怪,但家長也願意相信安荔濃,願意聽她的。畢竟,安荔濃在京市長大,對京市肯定比他們更熟悉。


    現在再看這天氣,都覺得蛤蜊油準備得好,否則幾個孩子的臉就要被凍得皸裂了。


    看著小夥伴們被逼塗抹蛤蜊油,安荔濃笑得燦爛,“哈哈。”


    “看你們以後還敢不敢說姑娘麻煩。哼哼。”安荔濃皺著鼻子得意,“以後,你們也要像姑娘一樣塗蛤蜊油,否則你們的臉就會像魚鱗一樣......嗬嗬。哼。”


    平時安荔濃出門都要塗抹友誼膏,但小夥伴們卻總說她麻煩,浪費時間。現在,輪到她笑話他們了。


    安荔濃得意的從衣兜裏掏出一瓶友誼膏來,塗塗臉,抹抹手,放在鼻翼下聞了聞,“香。”


    傻蛋也把手放在鼻子下聞聞,“醜。”


    “蛤蜊油一點也不好聞,為什麽這麽多人用?”


    “因為便宜。一瓶友誼膏能買三瓶蛤蜊油,而且三瓶友誼膏才抵得上一瓶蛤蜊油的量,算一算,其中相差多少?”


    “算下來,友誼膏比蛤蜊油貴了九倍?”


    是九倍嗎?


    安荔濃腦子也有點不靈活。


    算了。


    不管多少倍,反正蛤蜊油就是便宜。


    因為便宜,所以用的人多。


    “友誼膏更香,但蛤蜊油更油......不是,更......”傻蛋想要找一個比‘油’更合適的詞,“更保濕,更滋潤。”


    這是事實。


    蛤蜊油的確更保濕,更滋潤,對皸裂的效果更好,但安荔濃不喜歡蛤蜊油的味道,所以一直用的都是友誼膏。


    “小荔枝,還有多久才能到?”


    坐火車真的是一件很煩悶的事。


    小夥伴已經沒有了開始的激動和興奮,慢慢厭倦了。


    “還有一半的路程。”


    “啊?天哪。這麽遠?”


    “要是能有孫悟空的筋鬥雲就好了,‘嗖’的一下就到了。”


    “做夢會更快一些。”


    終於到了京市。


    安荔濃和小夥伴們都鬆了一口氣。小夥伴們也終於能理解為什麽安荔濃不喜歡出門了,真的太不容易了。


    以前,小夥伴們還覺得安荔濃矯情,現在親身體會後才發現她的不容易。而此時,安荔濃卻安慰小夥伴們,“會好起來的。”


    “總有一天,火車的速度會提起來的。而飛機,我們也都能坐得起的......到時候,別說一小時一千公裏,就是兩千公裏都不是夢。”


    安荔濃安排小夥伴和他們的家長住在郊區的家,郭杜鵑和安樹根已經提前把房子打掃幹淨,並且和村裏人買了不少柴,可以直接燒炕。


    “這是炕?真方便。”


    “先洗澡、吃飯吧。”郭杜鵑和安樹根不僅準備了飯菜,還準備了熱水。“大冬天的,京市不像石河村有那麽多青菜,隻有大白菜和白蘿卜。”


    郭杜鵑和安樹根在京市生活了幾年,還是不太習慣京市的冬天,青菜的選擇太少。


    瞬間,安荔濃就想到了後世的脫水蔬菜。


    隻可惜,現在好像還沒有脫水機。


    不過,可以創造。


    很多東西都是從無到有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景並收藏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