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挖參氣氛組
直播旅行,從長白山開始打卡全國 作者:小六問題不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程,雖然現在這個大棒槌還沒挖出來,具體值多少錢不好說,但絕對是千萬往上的,一半的錢,你說不要就不要了?”
石把頭站起身,看著程遠,問道。
直播間的觀眾也議論紛紛。
“遠哥,你沒搞錯吧?”
“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收入,小哥你不要給我啊!!!”
“小哥現在可不是逞能的時候!咱還是耐心等石把頭把人參挖出來,賣了價,咱就直接財務自由了~!”
……
不過嘛,程遠完全不為所動。
“石把頭,就讓我試試吧!”程遠繼續說道,“碰壞一個須子,雖然人參會折價,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折價一半,怎麽算你們都不虧的!”
確實是這麽個道理。
像這種“大貨”人參,如果在挖參過程中不小心把人參根須碰壞了,人參最多也就折價10%到20%,最多30%,不太可能直接打對折。
按程遠的說法,一旦他在挖參過程中碰壞了人參須子,他就會直接放棄屬於他的一半收益。
這麽算的話,其他人分到的收益反而會更多。
這時候,其他幾個放山人全都望向了石把頭,眼神充滿期待。
經驗豐富的石把頭當然知道,自己手下這幾個年輕放山人都希望他答應程遠。
這樣程遠一旦失誤,雖然人參的總價變低了,但屬於程遠的那一份錢可就全歸他們了。
思考了一會兒,石把頭歎了口氣,問程遠:“你真想好了?”
“想好了!”程遠似乎信心十足。
“那你就試試吧!”石把頭搖搖頭,把抬棒槌的工具遞到了程遠麵前。
“好嘞!”程遠立即接過工具,蹲到了千年野山參旁邊。
直播間的觀眾算是徹底被程遠神經病一般的舉動驚到了。
隻見彈幕滿屏的問號,各種評論也很快糊滿了屏幕。
“石把頭,您還真答應他啊!”
“那可是千年野山參啊,要是被挖壞了,簡直是犯罪!”
“石把頭,請再考慮考慮!”
“程遠,知趣的話就趕緊退回來!”
“瘋了,程遠和石把頭兩人一起發瘋了~”
……
當然,不論直播間還是現場,都沒有人知道,程遠可不是一時興起,他早已有了充足的把握。
不過對於導演唐婷和節目組來說,程遠這一搞,節目效果算是徹底拉滿了,直播間的觀眾數再次突破記錄,達到了3000萬!
在幾千萬人的注視下,程遠拿著挖參專用的快當簽子和快當鏟子,和石把頭一起,小心翼翼地挖起了這顆千年野山參。
石把頭在人參的西南角,程遠則在人參另一側的東北角,兩人順著人參的生長方向,同時開挖。
石把頭的動作極慢,因為他的主要精力全都放在了程遠身上,生怕這個小夥子一個莽撞,真把人參根須挖斷。
這時候,石把頭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隻要程遠的操作有任何不規範,就立馬叫停。
然而,程遠表現出的專業程度,很快就讓石把頭和現場所有人咋舌。
這個年輕小夥挖參手法之純熟,完全不亞於經驗豐富的放山人。
隻見程遠的手就像機器一樣,拿著簽子,沿著人參根係遊走,絲毫不抖,絲毫不偏,而且他對人參生長情況的判斷也異常準確。
很快,人參的一根很粗的根須,連同上麵很多細小的須子,就被程遠完整清理出來,沒有任何破損。
“小程,你真的沒挖過棒槌嗎?”石把頭一臉狐疑地望著程遠。
這樣的手法,這樣的經驗,說他沒挖過人參,石把頭是萬萬不敢相信的。
程遠抬頭笑了笑,說:“石把頭,我一直對采挖人參比較感興趣,也看過不少視頻資料,但原來確實沒真正動手挖過。”
“你這……”石把頭愣了半天,“天才!天才!”
這時候,不論是現場其他嘉賓、節目組成員,還是直播間裏的觀眾,全都被程遠給驚到了。
就算是外行,完全不懂采挖人參,也能看出程遠的手法絕對不一般。
“程遠,你可真是深藏不露啊!”冰冰弓著腰,瞪大了眼睛看向程遠。
小尼也舉起手中的雲台相機,對著程遠拍攝。
陸浩天和李瀟瀟站在一起,同樣一臉震驚地望著程遠。
“程,你還會這個?你可真是太棒了!”蕾雅半蹲在程遠旁邊,先是輕輕鼓了鼓掌,然後豎起了大拇指。
程遠抬頭朝蕾雅笑了笑,就一心撲回挖參上。
就這樣,挖參過程一直持續到了下午。
期間,石把頭和程遠一直在忙,中間隻稍微停頓了一小會兒,吃了點壓縮幹糧,接著就繼續幹活了。
其他嘉賓當然也沒有閑著,很快就充當起了挖參“氣氛組”。
首先,冰冰再次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拉著其他幾位放山人坐到一旁的草地上,搞起了“采訪”。
現在挖參的主力是石把頭和程遠,這幾位相對年輕的放山人幫不上太多忙,也隻能加入“氣氛組”,接受起冰冰的采訪。
幾位放山人中最年輕的小鄭,今年還不到二十歲,正在上大學。
小鄭在長白山長大,家裏有長輩做這個,所以耳濡目染,逐漸也掌握了放山挖棒槌的各種技能。
現在正好趁著暑假,回來跟著長輩一起放山。
小鄭說了,畢業之後要返鄉創業,做與人參有關的產業,比如人工種植人參,以及人參的各種深加工,等等。
其他幾個放山人,年紀最大的老於,四十出頭,已經有家有業了,除了放山,家裏也種了不少人參,平時主要收入來源也是人參生意。
剩下的兩位都是二十七八歲,平時在城裏也都有別的工作,隻在每年六七月份的時候才會跟著參把頭參與放山,平時也不以這個為生。
幾位放山人中唯一的“全職”放山人,可能就是石把頭了。
當然,現在野山參越來越稀有,放山的輝煌時期早已經過去。
等石把頭這一代人老去,放山挖棒槌可能也會像南方的鸕鶿捕魚一樣,失去它本來的意義,成為一種取悅遊人的表演。
話題聊到這,不免有些沉重。
這時候,小尼哥開口了。
“長白山放山已經入選了國家非遺名錄,這項活動不僅僅是采挖人參,更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看到咱們放山隊伍裏有這麽多年輕人,作為文化傳承,這項傳統的非遺習俗也是後繼有人,值得欣慰!”
“未來的放山人們,肯定也會以全新的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小尼哥嫻熟的主持技巧,又把氣氛重新拉了起來,現場嘉賓都鼓起掌,直播間的觀眾們也紛紛為小尼哥的話點讚。
石把頭站起身,看著程遠,問道。
直播間的觀眾也議論紛紛。
“遠哥,你沒搞錯吧?”
“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收入,小哥你不要給我啊!!!”
“小哥現在可不是逞能的時候!咱還是耐心等石把頭把人參挖出來,賣了價,咱就直接財務自由了~!”
……
不過嘛,程遠完全不為所動。
“石把頭,就讓我試試吧!”程遠繼續說道,“碰壞一個須子,雖然人參會折價,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折價一半,怎麽算你們都不虧的!”
確實是這麽個道理。
像這種“大貨”人參,如果在挖參過程中不小心把人參根須碰壞了,人參最多也就折價10%到20%,最多30%,不太可能直接打對折。
按程遠的說法,一旦他在挖參過程中碰壞了人參須子,他就會直接放棄屬於他的一半收益。
這麽算的話,其他人分到的收益反而會更多。
這時候,其他幾個放山人全都望向了石把頭,眼神充滿期待。
經驗豐富的石把頭當然知道,自己手下這幾個年輕放山人都希望他答應程遠。
這樣程遠一旦失誤,雖然人參的總價變低了,但屬於程遠的那一份錢可就全歸他們了。
思考了一會兒,石把頭歎了口氣,問程遠:“你真想好了?”
“想好了!”程遠似乎信心十足。
“那你就試試吧!”石把頭搖搖頭,把抬棒槌的工具遞到了程遠麵前。
“好嘞!”程遠立即接過工具,蹲到了千年野山參旁邊。
直播間的觀眾算是徹底被程遠神經病一般的舉動驚到了。
隻見彈幕滿屏的問號,各種評論也很快糊滿了屏幕。
“石把頭,您還真答應他啊!”
“那可是千年野山參啊,要是被挖壞了,簡直是犯罪!”
“石把頭,請再考慮考慮!”
“程遠,知趣的話就趕緊退回來!”
“瘋了,程遠和石把頭兩人一起發瘋了~”
……
當然,不論直播間還是現場,都沒有人知道,程遠可不是一時興起,他早已有了充足的把握。
不過對於導演唐婷和節目組來說,程遠這一搞,節目效果算是徹底拉滿了,直播間的觀眾數再次突破記錄,達到了3000萬!
在幾千萬人的注視下,程遠拿著挖參專用的快當簽子和快當鏟子,和石把頭一起,小心翼翼地挖起了這顆千年野山參。
石把頭在人參的西南角,程遠則在人參另一側的東北角,兩人順著人參的生長方向,同時開挖。
石把頭的動作極慢,因為他的主要精力全都放在了程遠身上,生怕這個小夥子一個莽撞,真把人參根須挖斷。
這時候,石把頭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隻要程遠的操作有任何不規範,就立馬叫停。
然而,程遠表現出的專業程度,很快就讓石把頭和現場所有人咋舌。
這個年輕小夥挖參手法之純熟,完全不亞於經驗豐富的放山人。
隻見程遠的手就像機器一樣,拿著簽子,沿著人參根係遊走,絲毫不抖,絲毫不偏,而且他對人參生長情況的判斷也異常準確。
很快,人參的一根很粗的根須,連同上麵很多細小的須子,就被程遠完整清理出來,沒有任何破損。
“小程,你真的沒挖過棒槌嗎?”石把頭一臉狐疑地望著程遠。
這樣的手法,這樣的經驗,說他沒挖過人參,石把頭是萬萬不敢相信的。
程遠抬頭笑了笑,說:“石把頭,我一直對采挖人參比較感興趣,也看過不少視頻資料,但原來確實沒真正動手挖過。”
“你這……”石把頭愣了半天,“天才!天才!”
這時候,不論是現場其他嘉賓、節目組成員,還是直播間裏的觀眾,全都被程遠給驚到了。
就算是外行,完全不懂采挖人參,也能看出程遠的手法絕對不一般。
“程遠,你可真是深藏不露啊!”冰冰弓著腰,瞪大了眼睛看向程遠。
小尼也舉起手中的雲台相機,對著程遠拍攝。
陸浩天和李瀟瀟站在一起,同樣一臉震驚地望著程遠。
“程,你還會這個?你可真是太棒了!”蕾雅半蹲在程遠旁邊,先是輕輕鼓了鼓掌,然後豎起了大拇指。
程遠抬頭朝蕾雅笑了笑,就一心撲回挖參上。
就這樣,挖參過程一直持續到了下午。
期間,石把頭和程遠一直在忙,中間隻稍微停頓了一小會兒,吃了點壓縮幹糧,接著就繼續幹活了。
其他嘉賓當然也沒有閑著,很快就充當起了挖參“氣氛組”。
首先,冰冰再次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拉著其他幾位放山人坐到一旁的草地上,搞起了“采訪”。
現在挖參的主力是石把頭和程遠,這幾位相對年輕的放山人幫不上太多忙,也隻能加入“氣氛組”,接受起冰冰的采訪。
幾位放山人中最年輕的小鄭,今年還不到二十歲,正在上大學。
小鄭在長白山長大,家裏有長輩做這個,所以耳濡目染,逐漸也掌握了放山挖棒槌的各種技能。
現在正好趁著暑假,回來跟著長輩一起放山。
小鄭說了,畢業之後要返鄉創業,做與人參有關的產業,比如人工種植人參,以及人參的各種深加工,等等。
其他幾個放山人,年紀最大的老於,四十出頭,已經有家有業了,除了放山,家裏也種了不少人參,平時主要收入來源也是人參生意。
剩下的兩位都是二十七八歲,平時在城裏也都有別的工作,隻在每年六七月份的時候才會跟著參把頭參與放山,平時也不以這個為生。
幾位放山人中唯一的“全職”放山人,可能就是石把頭了。
當然,現在野山參越來越稀有,放山的輝煌時期早已經過去。
等石把頭這一代人老去,放山挖棒槌可能也會像南方的鸕鶿捕魚一樣,失去它本來的意義,成為一種取悅遊人的表演。
話題聊到這,不免有些沉重。
這時候,小尼哥開口了。
“長白山放山已經入選了國家非遺名錄,這項活動不僅僅是采挖人參,更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看到咱們放山隊伍裏有這麽多年輕人,作為文化傳承,這項傳統的非遺習俗也是後繼有人,值得欣慰!”
“未來的放山人們,肯定也會以全新的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小尼哥嫻熟的主持技巧,又把氣氛重新拉了起來,現場嘉賓都鼓起掌,直播間的觀眾們也紛紛為小尼哥的話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