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宗,自左豐走後,黃埔嵩心中後怕,一麵派人去洛陽打探消息,一麵與曹操商議對策。曹操說:“攻下平原,擒獲張角,押送回洛陽。到時候龍心大悅,我們在把左豐的醜惡行徑報於皇上,皇上必然會嚴辦他。”
黃埔嵩正要起兵,忽然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能進兵。陰雨綿綿,一連數日,黃埔嵩唉聲歎氣,度日如年。
去洛陽打探消息的人員回來報道:“左豐於聖上麵前誣告黃埔嵩圖謀造反,曹操知情不報。龍顏大怒,酌大將軍何進全權處理。何進上表讓董卓興兵前來問罪,皇上已下旨,封董卓為破虜將軍,不日將會前來。”
黃埔嵩聽完,心如刀割,肝膽俱裂。仰天長歎:“黃埔家的幾世英明將毀於我手。”拔劍欲自刎,被曹操勸下。
且說董卓來到廣宗,依李儒之謀,順利接收黃埔嵩的兵權,將其囚於車內,解往京師。曹操,與曹洪等送出城外二十餘裏。
回城路上,曹操慨然長歎:“黃埔嵩此去,必然是凶多吉少。”
曹洪驚曰:“皇上怎能不分青紅皂白,徹查此事。”
曹操又是一聲長歎:“我也是剛想明白啊!量左豐一黃門小官,手無縛雞之力,敢威脅帶兵在外的將軍,子廉以為左豐何許人也?”
曹洪思索片刻道:“哦,自黃巾造亂以來,何進官拜大將軍,權傾朝野,後來更是廣收門客,接連諸侯,威懾朝廷。天子重用張讓,蹇碩等十常侍以求平衡。這黃埔嵩乃是何進門下之人,左豐是張讓門下之人,莫非張讓要害黃埔嵩,以剪何進羽翼。”
曹操笑曰:“子廉,你真是將才,文武皆通。你的分析入情入理。剛開始我也是這麽想的,若是張讓要害黃埔嵩,何進應該會在皇上麵前周旋,不會直接派董卓前來問罪。“
曹洪尋思了一下道:”莫不是,何進怕引火燒身,舍黃埔嵩而自保呼。“
曹操又笑道:”何進位高而少謀,不通權變,又不會用人,皇上早已在削減他的勢力了。“
曹洪驚道:“這麽說,左豐的後台是皇上?”
曹操抬頭看了看天空匆匆飄過的白雲,目光凝重,若有所思。旁邊的夏侯淵並馬過來道:“想哪黃埔嵩自平叛黃巾起義以來,出生入死,頗有戰功。沒想到竟落得個這樣的結局,真是可悲可悲。”
夏侯惇這個平時隻愛衝鋒陷陣,不愛動腦筋的武將似乎也感到了不妙說:“不好,我們也是何進的門下,也打黃巾軍立了不少功,皇上下一個要對付的不會是我們把?”見夏侯惇說出這話,曹操向他投去讚許的目光。在曹操心中曹洪是個全才,武藝高強,會帶兵,有謀略懂政治。夏侯兄弟則剛猛有餘,而智謀不足。
曹洪似乎又想到了一件事道:“盧植被革職的時候,我就有過疑問。想他盧植是何進親信,平叛黃巾軍又出力最多,為何皇上那樣無情,僅因一場失敗就把他革職查辦。現在經過這麽一分析,就通了。我看皇城之內真是水深無比啊。“
曹操歎了口氣說到:”正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如今黃巾軍大部分已被消滅,殘餘勢力已經對朝廷構不成什麽威脅了。反倒是何進,勢力越來越大已經取代張角成為朝廷的最大威脅。“
夏侯淵又道:”想想也是啊,打黃巾軍立功的,沒一個好下場。盧植被革職,朱俊戰死,劉備遠逃,黃埔嵩被囚,反倒是沒立功的董卓被封了將軍。看來我們要早作打算了。“
曹洪又到:”董卓暴唳,嗜血成性,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君,我們受製於他,恐無出頭之日。”
曹操略作思索道:“我們暫且忍耐幾天,找個合適的機會,我把官職辭掉,我們返回鄉去,再作計議。”當時商量已畢,返回廣宗。
董卓派親信暗示曹操,讓曹操追隨與他。遭到曹操嚴詞拒絕,明確表示不願追隨董卓。
董卓欲殺曹操,便對李儒講:“曹操豎子,輕慢於我,我誓殺之。”
李儒曰:“如今曹操手下既有猛將,又有兵權,若要強殺,甚為不便。”
董卓恨道:“卓之為人,睚眥必報,今不殺曹操,難解我恨。”
李儒謀曰:“若要殺曹操,卻也不難。先問其罪,去其兵權。然後告曰:已調查清楚,乃是誤判,設宴賠罪,選二十精壯刀斧手伏於屏風之後。他若前來赴宴,以摔杯為號,就席間斬之,不費吹灰之力。”
董卓曰:“善,若如此,方消我心頭之恨。”
次日,董卓喚操曰:“黃埔嵩謀反,你知情不報,要付連帶責任。今奉聖命,嚴查此事,先下你兵權,待查清此事之後,再行定奪。”
曹操告曰:“黃埔嵩實未謀反,乃是他人誣告。”
董卓曰:“本將自會查清,絕不放過一個壞人,也絕不冤枉一個好人。”
過了兩日,有董卓隨從來請曹操赴宴曰:“懂將軍,現已查明,孟德卻為清白之人。今特設宴賠罪,請孟德速速前往。”
曹操心中疑惑曰:“你且先行,我隨後便到。”
隨從又曰:“懂將軍有令,讓我與你同往,因此不敢先行。”
曹操無奈,當時曹洪,夏侯淵皆不在身邊,隻有夏侯惇一人同往。
席間曹操見屏風後,隱約有人影晃動,心中驚懼。夏侯惇手持長矛不離左右。董卓數度貶低曹操,操隻是賠笑,不敢多言。董卓正要摔杯,隻見李儒以目示意:“看曹操身後”。
董卓舉目細看,隻見操身後一將,身長八尺,猿臂狼腰,手持長矛,齜牙裂目,威風凜凜,殺氣逼人,正是夏侯惇。董卓投鼠忌器,不敢輕動。
酒過數巡,曹操借故與夏侯惇離開。董卓歎曰:“夏侯惇真神將下凡也!”因此曹操得脫。
曹操回到住所,見曹洪,夏侯淵已回來,便對他兩說:“今日若非元讓,我命休矣。”
曹操當即寫了封辭職信,取出軍印一起留在住所,便和曹洪等一起逃走,被董卓派來負責看管的校尉方玉帶人阻攔,夏侯惇與夏侯淵上前立斬方玉,並殺數人,其餘皆驚,讓開道路,不敢上前。有人快馬回報董卓,董卓知道追之已晚,便罵道:“曹操小兒,以後不要讓我遇到,我遇到時便一刀砍殺。”
曹操回到陳留廣散家財,招募兵丁,組建起了一支屬於自己的隊伍。
且說黃埔嵩被囚,送往洛陽。靈帝問其謀反之罪,黃埔嵩辯說是左豐索賄不成,誣告與他,靈帝不聽,將其下獄。眾人告免,靈帝大怒曰:“再有為其求情者,與其同罪。”眾人畏死,不敢再言。黃埔嵩被下獄後不久,患病含冤而死。
董卓自接收了黃埔嵩的五萬大軍以後,[注:當時號稱十萬,其實隻有五萬還不到。]自信心暴漲,召集眾將說要攻取平原。
李傕出曰:”莫將,願帶兵去取張角首級,獻與將軍。“
郭汜不甘落後,”末將願同往。“
董卓大喜,隧命李傕為主將,郭汜為副將,率精兵三萬去攻打平原。
消息傳到平原,張角與眾將商議對策。[注:此時廖化,周倉已轉回平原,陽平有波才把守]
何儀謀曰:”可緊閉城門,堅守不出,閉其銳氣。待其困乏之時,引兵擊之,可獲全勝。“
張燕上前一步到:”閉門堅守,非壯士所為,我願帶兵迎敵。“
蘭虎心裏想到,休息了這麽多天,也該放放大招了。閉城堅守雖然可以,但是不夠刺激,玩著沒勁啊。便對張角說到:”主公,我有一計,但是太驚險,不知道主公敢不敢用啊。“
張角笑了笑道:”先生,你一說有計,我就知道你已經有辦法了。至於說驚險麽,這兩年來也算什麽大風大浪都經過了,你但說不妨。“
蘭虎笑道:”既然主公敢玩,那我就放心了。據我所知,李傕,郭汜兩人都是莽夫,沒什麽頭腦,況且他們遠來,對我們了解不足。我們可以用個空城計,即使不能全殲敵人,也能殺其大半啊。”
彭脫疑道:“兵法雲:虛則虛之,疑中生疑,乃是空城計。如今我門-------”
”哎。“蘭虎直接打斷說:“兵法要活學活用,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如今我是要用貌似空城,而實際上是八麵埋伏的鐵桶來裝敵人。”
張角摸著胡須,似懂非懂的問:“具體怎樣實施呢?”
蘭虎看了看眾將道:“諸位將軍,包括文官,每人帶一隊人馬在城內四麵埋伏,我呢帶一部分兵在城樓上觀察情況。把敵人全都放進城內,我擂鼓鳴鑼,你們四麵殺出,把城門關上,我們來個關門捉賊,甕中捉鱉。到時那李傕,郭汜就是插翅也難逃啊。”
張角撓撓了頭:“我有點小疑問,敵人如果不進來怎麽辦呢?”
蘭虎嗬嗬一笑:“這個麽,還需要主公親自出馬啊。“
黃埔嵩正要起兵,忽然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能進兵。陰雨綿綿,一連數日,黃埔嵩唉聲歎氣,度日如年。
去洛陽打探消息的人員回來報道:“左豐於聖上麵前誣告黃埔嵩圖謀造反,曹操知情不報。龍顏大怒,酌大將軍何進全權處理。何進上表讓董卓興兵前來問罪,皇上已下旨,封董卓為破虜將軍,不日將會前來。”
黃埔嵩聽完,心如刀割,肝膽俱裂。仰天長歎:“黃埔家的幾世英明將毀於我手。”拔劍欲自刎,被曹操勸下。
且說董卓來到廣宗,依李儒之謀,順利接收黃埔嵩的兵權,將其囚於車內,解往京師。曹操,與曹洪等送出城外二十餘裏。
回城路上,曹操慨然長歎:“黃埔嵩此去,必然是凶多吉少。”
曹洪驚曰:“皇上怎能不分青紅皂白,徹查此事。”
曹操又是一聲長歎:“我也是剛想明白啊!量左豐一黃門小官,手無縛雞之力,敢威脅帶兵在外的將軍,子廉以為左豐何許人也?”
曹洪思索片刻道:“哦,自黃巾造亂以來,何進官拜大將軍,權傾朝野,後來更是廣收門客,接連諸侯,威懾朝廷。天子重用張讓,蹇碩等十常侍以求平衡。這黃埔嵩乃是何進門下之人,左豐是張讓門下之人,莫非張讓要害黃埔嵩,以剪何進羽翼。”
曹操笑曰:“子廉,你真是將才,文武皆通。你的分析入情入理。剛開始我也是這麽想的,若是張讓要害黃埔嵩,何進應該會在皇上麵前周旋,不會直接派董卓前來問罪。“
曹洪尋思了一下道:”莫不是,何進怕引火燒身,舍黃埔嵩而自保呼。“
曹操又笑道:”何進位高而少謀,不通權變,又不會用人,皇上早已在削減他的勢力了。“
曹洪驚道:“這麽說,左豐的後台是皇上?”
曹操抬頭看了看天空匆匆飄過的白雲,目光凝重,若有所思。旁邊的夏侯淵並馬過來道:“想哪黃埔嵩自平叛黃巾起義以來,出生入死,頗有戰功。沒想到竟落得個這樣的結局,真是可悲可悲。”
夏侯惇這個平時隻愛衝鋒陷陣,不愛動腦筋的武將似乎也感到了不妙說:“不好,我們也是何進的門下,也打黃巾軍立了不少功,皇上下一個要對付的不會是我們把?”見夏侯惇說出這話,曹操向他投去讚許的目光。在曹操心中曹洪是個全才,武藝高強,會帶兵,有謀略懂政治。夏侯兄弟則剛猛有餘,而智謀不足。
曹洪似乎又想到了一件事道:“盧植被革職的時候,我就有過疑問。想他盧植是何進親信,平叛黃巾軍又出力最多,為何皇上那樣無情,僅因一場失敗就把他革職查辦。現在經過這麽一分析,就通了。我看皇城之內真是水深無比啊。“
曹操歎了口氣說到:”正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如今黃巾軍大部分已被消滅,殘餘勢力已經對朝廷構不成什麽威脅了。反倒是何進,勢力越來越大已經取代張角成為朝廷的最大威脅。“
夏侯淵又道:”想想也是啊,打黃巾軍立功的,沒一個好下場。盧植被革職,朱俊戰死,劉備遠逃,黃埔嵩被囚,反倒是沒立功的董卓被封了將軍。看來我們要早作打算了。“
曹洪又到:”董卓暴唳,嗜血成性,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君,我們受製於他,恐無出頭之日。”
曹操略作思索道:“我們暫且忍耐幾天,找個合適的機會,我把官職辭掉,我們返回鄉去,再作計議。”當時商量已畢,返回廣宗。
董卓派親信暗示曹操,讓曹操追隨與他。遭到曹操嚴詞拒絕,明確表示不願追隨董卓。
董卓欲殺曹操,便對李儒講:“曹操豎子,輕慢於我,我誓殺之。”
李儒曰:“如今曹操手下既有猛將,又有兵權,若要強殺,甚為不便。”
董卓恨道:“卓之為人,睚眥必報,今不殺曹操,難解我恨。”
李儒謀曰:“若要殺曹操,卻也不難。先問其罪,去其兵權。然後告曰:已調查清楚,乃是誤判,設宴賠罪,選二十精壯刀斧手伏於屏風之後。他若前來赴宴,以摔杯為號,就席間斬之,不費吹灰之力。”
董卓曰:“善,若如此,方消我心頭之恨。”
次日,董卓喚操曰:“黃埔嵩謀反,你知情不報,要付連帶責任。今奉聖命,嚴查此事,先下你兵權,待查清此事之後,再行定奪。”
曹操告曰:“黃埔嵩實未謀反,乃是他人誣告。”
董卓曰:“本將自會查清,絕不放過一個壞人,也絕不冤枉一個好人。”
過了兩日,有董卓隨從來請曹操赴宴曰:“懂將軍,現已查明,孟德卻為清白之人。今特設宴賠罪,請孟德速速前往。”
曹操心中疑惑曰:“你且先行,我隨後便到。”
隨從又曰:“懂將軍有令,讓我與你同往,因此不敢先行。”
曹操無奈,當時曹洪,夏侯淵皆不在身邊,隻有夏侯惇一人同往。
席間曹操見屏風後,隱約有人影晃動,心中驚懼。夏侯惇手持長矛不離左右。董卓數度貶低曹操,操隻是賠笑,不敢多言。董卓正要摔杯,隻見李儒以目示意:“看曹操身後”。
董卓舉目細看,隻見操身後一將,身長八尺,猿臂狼腰,手持長矛,齜牙裂目,威風凜凜,殺氣逼人,正是夏侯惇。董卓投鼠忌器,不敢輕動。
酒過數巡,曹操借故與夏侯惇離開。董卓歎曰:“夏侯惇真神將下凡也!”因此曹操得脫。
曹操回到住所,見曹洪,夏侯淵已回來,便對他兩說:“今日若非元讓,我命休矣。”
曹操當即寫了封辭職信,取出軍印一起留在住所,便和曹洪等一起逃走,被董卓派來負責看管的校尉方玉帶人阻攔,夏侯惇與夏侯淵上前立斬方玉,並殺數人,其餘皆驚,讓開道路,不敢上前。有人快馬回報董卓,董卓知道追之已晚,便罵道:“曹操小兒,以後不要讓我遇到,我遇到時便一刀砍殺。”
曹操回到陳留廣散家財,招募兵丁,組建起了一支屬於自己的隊伍。
且說黃埔嵩被囚,送往洛陽。靈帝問其謀反之罪,黃埔嵩辯說是左豐索賄不成,誣告與他,靈帝不聽,將其下獄。眾人告免,靈帝大怒曰:“再有為其求情者,與其同罪。”眾人畏死,不敢再言。黃埔嵩被下獄後不久,患病含冤而死。
董卓自接收了黃埔嵩的五萬大軍以後,[注:當時號稱十萬,其實隻有五萬還不到。]自信心暴漲,召集眾將說要攻取平原。
李傕出曰:”莫將,願帶兵去取張角首級,獻與將軍。“
郭汜不甘落後,”末將願同往。“
董卓大喜,隧命李傕為主將,郭汜為副將,率精兵三萬去攻打平原。
消息傳到平原,張角與眾將商議對策。[注:此時廖化,周倉已轉回平原,陽平有波才把守]
何儀謀曰:”可緊閉城門,堅守不出,閉其銳氣。待其困乏之時,引兵擊之,可獲全勝。“
張燕上前一步到:”閉門堅守,非壯士所為,我願帶兵迎敵。“
蘭虎心裏想到,休息了這麽多天,也該放放大招了。閉城堅守雖然可以,但是不夠刺激,玩著沒勁啊。便對張角說到:”主公,我有一計,但是太驚險,不知道主公敢不敢用啊。“
張角笑了笑道:”先生,你一說有計,我就知道你已經有辦法了。至於說驚險麽,這兩年來也算什麽大風大浪都經過了,你但說不妨。“
蘭虎笑道:”既然主公敢玩,那我就放心了。據我所知,李傕,郭汜兩人都是莽夫,沒什麽頭腦,況且他們遠來,對我們了解不足。我們可以用個空城計,即使不能全殲敵人,也能殺其大半啊。”
彭脫疑道:“兵法雲:虛則虛之,疑中生疑,乃是空城計。如今我門-------”
”哎。“蘭虎直接打斷說:“兵法要活學活用,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如今我是要用貌似空城,而實際上是八麵埋伏的鐵桶來裝敵人。”
張角摸著胡須,似懂非懂的問:“具體怎樣實施呢?”
蘭虎看了看眾將道:“諸位將軍,包括文官,每人帶一隊人馬在城內四麵埋伏,我呢帶一部分兵在城樓上觀察情況。把敵人全都放進城內,我擂鼓鳴鑼,你們四麵殺出,把城門關上,我們來個關門捉賊,甕中捉鱉。到時那李傕,郭汜就是插翅也難逃啊。”
張角撓撓了頭:“我有點小疑問,敵人如果不進來怎麽辦呢?”
蘭虎嗬嗬一笑:“這個麽,還需要主公親自出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