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橋之戀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作者:白落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橋之戀
蝴蝶飛不過滄海,沒有誰忍心責怪。這句話好像來自於歌詞,無論是誰寫的,許多人就這麽愛上了。那是因為人生充滿太多的無奈,我們都明白在浩渺無垠的滄海,你我就是那弱小的蝴蝶,縱然給了一雙翅膀,也終究飛不出茫茫海域,飛不過蓬山萬裏。明知如此,依舊有許多人為了一場愛戀,去奔赴無期的將來。撐一支長蒿,獨上蘭舟,有多少人懂得隨遇而安,適可而止?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羨慕那些在煙雨中攜手漫步的情侶,羨慕那些長椅上柔情偎依的戀人,羨慕那些提籃買菜歸來的平凡夫婦。在多風多雨的紅塵路上,客來客往,緣定三生的又能有幾人?月的盈虧,隻是送盡了人的生死離別,而那輪纖素,又何曾變過?人世蒼茫,千年一恍而過,人類其實一直在重複相同的故事,相同的冷暖愛恨。春蒸秋嚐,日子是一磚一瓦堆砌而成,到最後,誰也找不到哪一堵城牆屬於自己。
自從那一次邂逅,徐誌摩便認定林徽因是他命裏的紅顏。可紅顏到底是什麽?書上說,紅為胭脂之色,顏為麵龐。古女子以胭脂潤麵,遠看如紅色麵龐,所以代稱女子為紅顏。書上也說,紅顏薄命,紅顏禍水,所以有時覺得這個詞太過薄弱,甚至太過蒼白。所以有了“衝冠一怒為紅顏”之說,講述的是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其實這世間有多少吳三桂,就會有多少陳圓圓。說到底,紅顏沒有錯,沒有誰累了誰,也沒有誰薄了誰。有緣相逢、相伴走過一程山水,厭倦的那一天,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微笑說別離。
那些日子,倫敦的雨霧好似在為林徽因和徐誌摩有意營造一種浪漫的氣氛,每一天都那樣若有若無地飄著,無休無止。林徽因和徐誌摩坐在溫暖的壁爐前,從文字到音樂,從現實到夢境,從昨日到明天,他們總是會有說不完的話題。有時候,說到心動就彼此沉默。林徽因愛上徐誌摩溫文爾雅的氣度,而徐誌摩愛上林徽因那一雙清澈如水的大眼睛,隻要一對視,彼此的心湖都會微微蕩漾。
後來,他們知道,是因為愛了,愛了才會如此。隻有愛了才會聞風柔軟,看雨生情;隻有愛了才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也隻有愛了,才會希望茶永遠不要涼,夜永遠不要黑。那許多感觸,或許隻有真正愛過的人才能深刻明白。真愛了,許多思想,許多做法,許多心境,都會不由自主,難以把握。
其實他們的相愛有許多的前因,或許寂寞是最大的緣由。人隻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渴望能夠有一個可以和自己惺惺相惜的人。而被俗事纏身之時,許多感動的片段都會被忽略。還有某一部分,他們的投緣是有著他鄉遇故知的情結。林徽因生於浙江杭州,徐誌摩是浙江海寧人,江南山水滋養出的人物自是不同凡響。他們從多情之地走出來,隻是江南那把油紙傘是否擋得住倫敦的煙雨?
也許隻有康橋,才給得起他們美麗的相逢。知道林徽因和徐誌摩的人,都知道那一場康橋之戀,知道他們曾經在康橋柔波下熱情相擁,又在康橋沉默的夜色中揮別。其實他們都因為有了彼此,才有了詩情,才可以寫下觸動靈魂的詩句。徐誌摩的一首《再別康橋》,字字句句仿佛情景重現,讓所有讀過的人都隨他去了一次康橋,都甘心做一株招搖的水草,在康橋的柔波裏沉迷不醒。
康橋,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林徽因和徐誌摩人生的轉折地。他們曾經偎依在橋頭,築過彩虹般的夢,曾經一起將船隻劃向浩渺的雲水,以為這樣就可以不必記得來時的路。康橋,徐誌摩和林徽因的康橋,世間無數紅綠男女的康橋。康橋,給過他們美好的相擁,留下他們華麗轉身的背影,也記住他們多情的回眸。流年似水,太過匆匆,一些故事來不及真正開始,就被寫成了昨天;一些人還沒有好好相愛,就成了過客。
來過康橋的人無數,你記得它的模樣,可它記住的人真的不多。但我們總願意將夢寄存在這裏,期待有一天一無所有的時候,還有夢可尋。多年以後,徐誌摩重遊康橋是為了尋夢,才會生出那樣真切的感慨,那曾經愛過的人再也不會歸來。而他也在康橋沉默的夜晚,假裝風淡雲輕地別離。寫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任何一個人都看得出徐誌摩的無奈,但我們寧願相信他真的沒有帶走一片雲彩。我甚至在很年輕的時候引用過他的詩句,試圖告訴別人,對於一些把握不住的情緣,真的可以無謂;告訴別人,無論歲月多麽蒼茫,我真的安然無恙。可多少人能夠做到決絕轉身,而沒有絲毫心痛、絲毫遺憾。
命運,在康橋上雕琢了深淺的烙印,康橋又將冷暖悲歡傳遞給每一個來往的過客。那時的林徽因當真的是愛了,所以她願意和徐誌摩在康橋上相擁,一起許下諾言。徐誌摩一定對她說過:“我懂你像懂自己一樣深刻。”而林徽因一定純淨地看著他,點頭道:“我信。”有時候,愛情就是如此,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隻那麽簡潔的幾句就足矣。
也許很多人會說,兩個像詩一樣的人物,用詩樣的語言來交流,又怎麽可能不華麗。但我一直相信,林徽因是清新的,她始終如蓮,縱是愛到深處,亦無法綻放桃的妖嬈。而徐誌摩視林徽因為心中最潔淨的女神,他用最清澈、最柔情的心將其嗬護。他不忍這朵白蓮被凡塵的煙火染成五顏六色,他要她一如既往地清白,是的,清白。
後來才知道,徐誌摩這短短的一生愛了兩個極致的女子。一個是林徽因,她穿行在百媚千紅的世間,獨愛成絕的白色。一個是陸小曼,瀲灩風情的女子,仿佛要將紅塵百味嚐遍才肯罷休。徐誌摩為了林徽因,在康橋徘徊又徘徊,跌進夜色的柔波裏。他為了陸小曼,奔走於紅塵,不惜耗盡一切為她抵擋風雨。林徽因太淡然,淡然到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存在都是一種多餘。陸小曼又太任性,任性到肆無忌憚地揮霍光陰都不是罪過。
是康橋的水喚醒了他們原本安靜的心靈,讓本就柔軟的心更加溫潤潮濕。之前,他們雖有詩樣情懷,卻很少真正寫詩。直至後來,徐誌摩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然而康橋的記憶,是為了那個叫林徽因的女子,倘若沒有她,康橋也不過是一座橋,一種存在的風景。
如果沒有這段相戀,就不會有《再別康橋》。而徐誌摩和林徽因或許同樣是文壇上出類拔萃的人物,卻未必會有這一段家喻戶曉的浪漫故事。愛到難舍難分之時,誰也不會相信,有一天彼此要佇立在別離的路口,平靜地道聲珍重。早已痛徹心扉,卻依舊掩飾心中的悲傷,假裝真的很淡然。正如那首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蝴蝶飛不過滄海,沒有誰忍心責怪。這句話好像來自於歌詞,無論是誰寫的,許多人就這麽愛上了。那是因為人生充滿太多的無奈,我們都明白在浩渺無垠的滄海,你我就是那弱小的蝴蝶,縱然給了一雙翅膀,也終究飛不出茫茫海域,飛不過蓬山萬裏。明知如此,依舊有許多人為了一場愛戀,去奔赴無期的將來。撐一支長蒿,獨上蘭舟,有多少人懂得隨遇而安,適可而止?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羨慕那些在煙雨中攜手漫步的情侶,羨慕那些長椅上柔情偎依的戀人,羨慕那些提籃買菜歸來的平凡夫婦。在多風多雨的紅塵路上,客來客往,緣定三生的又能有幾人?月的盈虧,隻是送盡了人的生死離別,而那輪纖素,又何曾變過?人世蒼茫,千年一恍而過,人類其實一直在重複相同的故事,相同的冷暖愛恨。春蒸秋嚐,日子是一磚一瓦堆砌而成,到最後,誰也找不到哪一堵城牆屬於自己。
自從那一次邂逅,徐誌摩便認定林徽因是他命裏的紅顏。可紅顏到底是什麽?書上說,紅為胭脂之色,顏為麵龐。古女子以胭脂潤麵,遠看如紅色麵龐,所以代稱女子為紅顏。書上也說,紅顏薄命,紅顏禍水,所以有時覺得這個詞太過薄弱,甚至太過蒼白。所以有了“衝冠一怒為紅顏”之說,講述的是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其實這世間有多少吳三桂,就會有多少陳圓圓。說到底,紅顏沒有錯,沒有誰累了誰,也沒有誰薄了誰。有緣相逢、相伴走過一程山水,厭倦的那一天,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微笑說別離。
那些日子,倫敦的雨霧好似在為林徽因和徐誌摩有意營造一種浪漫的氣氛,每一天都那樣若有若無地飄著,無休無止。林徽因和徐誌摩坐在溫暖的壁爐前,從文字到音樂,從現實到夢境,從昨日到明天,他們總是會有說不完的話題。有時候,說到心動就彼此沉默。林徽因愛上徐誌摩溫文爾雅的氣度,而徐誌摩愛上林徽因那一雙清澈如水的大眼睛,隻要一對視,彼此的心湖都會微微蕩漾。
後來,他們知道,是因為愛了,愛了才會如此。隻有愛了才會聞風柔軟,看雨生情;隻有愛了才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也隻有愛了,才會希望茶永遠不要涼,夜永遠不要黑。那許多感觸,或許隻有真正愛過的人才能深刻明白。真愛了,許多思想,許多做法,許多心境,都會不由自主,難以把握。
其實他們的相愛有許多的前因,或許寂寞是最大的緣由。人隻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渴望能夠有一個可以和自己惺惺相惜的人。而被俗事纏身之時,許多感動的片段都會被忽略。還有某一部分,他們的投緣是有著他鄉遇故知的情結。林徽因生於浙江杭州,徐誌摩是浙江海寧人,江南山水滋養出的人物自是不同凡響。他們從多情之地走出來,隻是江南那把油紙傘是否擋得住倫敦的煙雨?
也許隻有康橋,才給得起他們美麗的相逢。知道林徽因和徐誌摩的人,都知道那一場康橋之戀,知道他們曾經在康橋柔波下熱情相擁,又在康橋沉默的夜色中揮別。其實他們都因為有了彼此,才有了詩情,才可以寫下觸動靈魂的詩句。徐誌摩的一首《再別康橋》,字字句句仿佛情景重現,讓所有讀過的人都隨他去了一次康橋,都甘心做一株招搖的水草,在康橋的柔波裏沉迷不醒。
康橋,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林徽因和徐誌摩人生的轉折地。他們曾經偎依在橋頭,築過彩虹般的夢,曾經一起將船隻劃向浩渺的雲水,以為這樣就可以不必記得來時的路。康橋,徐誌摩和林徽因的康橋,世間無數紅綠男女的康橋。康橋,給過他們美好的相擁,留下他們華麗轉身的背影,也記住他們多情的回眸。流年似水,太過匆匆,一些故事來不及真正開始,就被寫成了昨天;一些人還沒有好好相愛,就成了過客。
來過康橋的人無數,你記得它的模樣,可它記住的人真的不多。但我們總願意將夢寄存在這裏,期待有一天一無所有的時候,還有夢可尋。多年以後,徐誌摩重遊康橋是為了尋夢,才會生出那樣真切的感慨,那曾經愛過的人再也不會歸來。而他也在康橋沉默的夜晚,假裝風淡雲輕地別離。寫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任何一個人都看得出徐誌摩的無奈,但我們寧願相信他真的沒有帶走一片雲彩。我甚至在很年輕的時候引用過他的詩句,試圖告訴別人,對於一些把握不住的情緣,真的可以無謂;告訴別人,無論歲月多麽蒼茫,我真的安然無恙。可多少人能夠做到決絕轉身,而沒有絲毫心痛、絲毫遺憾。
命運,在康橋上雕琢了深淺的烙印,康橋又將冷暖悲歡傳遞給每一個來往的過客。那時的林徽因當真的是愛了,所以她願意和徐誌摩在康橋上相擁,一起許下諾言。徐誌摩一定對她說過:“我懂你像懂自己一樣深刻。”而林徽因一定純淨地看著他,點頭道:“我信。”有時候,愛情就是如此,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隻那麽簡潔的幾句就足矣。
也許很多人會說,兩個像詩一樣的人物,用詩樣的語言來交流,又怎麽可能不華麗。但我一直相信,林徽因是清新的,她始終如蓮,縱是愛到深處,亦無法綻放桃的妖嬈。而徐誌摩視林徽因為心中最潔淨的女神,他用最清澈、最柔情的心將其嗬護。他不忍這朵白蓮被凡塵的煙火染成五顏六色,他要她一如既往地清白,是的,清白。
後來才知道,徐誌摩這短短的一生愛了兩個極致的女子。一個是林徽因,她穿行在百媚千紅的世間,獨愛成絕的白色。一個是陸小曼,瀲灩風情的女子,仿佛要將紅塵百味嚐遍才肯罷休。徐誌摩為了林徽因,在康橋徘徊又徘徊,跌進夜色的柔波裏。他為了陸小曼,奔走於紅塵,不惜耗盡一切為她抵擋風雨。林徽因太淡然,淡然到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存在都是一種多餘。陸小曼又太任性,任性到肆無忌憚地揮霍光陰都不是罪過。
是康橋的水喚醒了他們原本安靜的心靈,讓本就柔軟的心更加溫潤潮濕。之前,他們雖有詩樣情懷,卻很少真正寫詩。直至後來,徐誌摩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然而康橋的記憶,是為了那個叫林徽因的女子,倘若沒有她,康橋也不過是一座橋,一種存在的風景。
如果沒有這段相戀,就不會有《再別康橋》。而徐誌摩和林徽因或許同樣是文壇上出類拔萃的人物,卻未必會有這一段家喻戶曉的浪漫故事。愛到難舍難分之時,誰也不會相信,有一天彼此要佇立在別離的路口,平靜地道聲珍重。早已痛徹心扉,卻依舊掩飾心中的悲傷,假裝真的很淡然。正如那首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