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筵散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作者:白落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盛筵散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句話第一次是在哪兒看到的已經記不得,又到底是誰的原創更加無從得知。相信讀過這句話的人心中都會生出幾許暖意,像是對某個遠去故人的祝福,又好似對所愛之人一聲溫和的叮嚀。仿佛隻要對方幸福,那麽這個世界從此就不再下雨,隻有晴天。
既是說出如此珍重的話,就該有一場美麗的離別。在散場之前,彼此再牽一次手,彼此再對視一回,之後愛與不愛,見與不見,都不重要。我總以為,在人生諸多的交往中,任何一次深情的回首都是讓自己萬劫不複。其實所謂的情深不過是交付一切,忘記時光,忘記自己,不給自己留任何的退路。
多少人禁不住岸上繁華誘惑,已經不知道轉了幾次彎,為什麽自己還要癡癡留在原地?過往的義重情深在無言的歲月裏早已不值一提。不要問誰是來者,誰是歸客,隻當做是狹路相逢,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而後繼續奔赴前程,遠走他鄉。所有的往事都有一重門,也許虛掩,也許深閉,但都屬於曾經。我們可以選擇推開,也可以選擇塵封,任何抉擇都是理所應當。
林徽因在安靜的病房裏做了一個夢,夢見天空下了一場雨。醒來的時候,她哭了,不知道是天空的錯,還是她的錯。雨後的天空無比澄澈明淨,仿佛一切事物都可以重來,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花草可以重新生長,蟲蟻可以褪去昨日的華衣回到初時模樣。隻是老去的人,還可以重拾青春容顏麽?
雨後天
我愛這雨後天,
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沒底止的跟著風吹,
風吹:
吹遠了香草,落葉,
吹遠了一縷雲,像煙——
像煙。
喜歡雨後的天空,可以讓寸草不生的土地遍生綠意,可以將一顆蒙塵的心變得清亮潔淨。雨後的晴天比任何時候都要美麗,就算沒有彩虹,也有一朵白雲會對你微笑。這樣的心情與風月情事無關,隻是對天然的摯愛。
多年了,隻有此刻覺得時光像一杯純淨的水,又像一縷朦朧的煙。病中的她已經不計較什麽故事開始,什麽情節又結束。她明白,她的世界所有的鮮花和掌聲都要行將散場,曾經多少璀璨都要像煙花一樣落地生涼。是的,縱算你擁有至高榮耀,到最後,人生這幕戲還是要自己收場。
林徽因住進了同仁醫院,再不像從前那樣被人圍繞著生活。因為病重,所以她需要真正的靜養,她甚至可以感覺到,自己的生命真的像秋葉一樣漸次枯萎。每每有朋友來醫院探望,曾經愛言笑的林徽因變得很寡言。然而,在她虛弱的時候,竟提出要和張幼儀見一麵。為什麽要見張幼儀,或許我們都明白,因為張幼儀是徐誌摩的前妻,她們之間有著一段難以言說的緣分。
緣分,無論是善緣,還是孽緣,都算是緣分。林徽因和張幼儀並不存在孽緣之說,她們隻是愛過同一個男子。張幼儀對林徽因有過這樣的評價,當她知道徐誌摩所愛何人時,曾說“徐誌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複雜、長相更漂亮、雙腳完全自由的女士”。她對林徽因其實沒有敵意,她雖不及林徽因的才情及修養,但她亦知道,情感之事不能強求。
但張幼儀終究還是怪過林徽因,徐誌摩為了林徽因才離開張幼儀,可林徽因既愛了徐誌摩,卻不和他在一起。張幼儀怪林徽因在最後一刻潛逃,讓徐誌摩孤獨。而她卻不怪陸小曼,盡管陸小曼讓徐誌摩水裏火裏愛了一場,最後甚至為她而死。但她不怨,她明白,既是愛了,就該承擔,就如同陸小曼,為了徐誌摩亦承擔了許多。
林徽因要見張幼儀,是因為她始終不忘少女時所犯下的那個錯誤。盡管徐誌摩從沒有愛過張幼儀,但如果不是她的出現,他不會那麽決絕轉身。所以在她離開人世之前,她要親口對張幼儀說一聲抱歉。她忘不了徐誌摩,那個已經從她生命裏抽離了多年的男子,那個她深愛過的男子。
後來,張幼儀在自傳中說到,林徽因病重之後見了她一麵。“一個朋友來對我說,林徽因在醫院裏,剛熬過肺結核大手術,大概活不久了。做啥林徽因要見我?要我帶著阿歡和孫輩去。她虛弱得不能說話,隻看著我們,頭擺來擺去,好像打量我,我不曉得她想看什麽。大概是我不好看,也繃著臉……我想,她此刻要見我一麵,是因為她愛徐誌摩,也想看一眼他的孩子。 她即使嫁給了梁思成,也一直愛徐誌摩。”
我想就算張幼儀對林徽因當年還有些許的怪怨,此時也該冰釋前嫌。對於一個行將辭世的人,還有什麽不可原諒?更何況當年也並非是林徽因的錯,她隻是選擇自己想要走的路。一個隻有十六歲的少女,無需為一段朦朧的初戀付出一生的代價。那時候的她隻懂得相愛,不明白何為相守。一個深嚐世味的人在情感麵前也難免會犯下許多不同的錯,何況那個沉浸在夢中的小小女孩,她愛上一個有婦之夫,又怎麽可能做到坦然自若?
陸小曼敢於不顧一切和徐誌摩相愛,是因為她有過婚姻,真切地知道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麽。她不再懼怕世俗風雨,隻覺過往浪費了太多光陰,所以必須好好為自己活一次。如今想來陸小曼和徐誌摩的結合真像是一種必然,倘若他們的人生沒有這段交集就真的太遺憾了。縱算他們之間愛過之後亦有太多的破碎,但是因為這段愛,此生沒有白活。
張幼儀走後,林徽因不想再見誰,因為她真的累了。她開始渴望一個人的世界,一杯茶,一本書,像蝶一樣活著,寂寞又清冷。她開始明白,這一生,隻有此刻才真正靜了下來。靜的時候,停止了顛沛,不累於外物,隻和自己的心說話。
靜 坐
冬有冬的來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憶一把。
一條枯枝影,青煙色的瘦細,
在午後的窗前拖過一筆畫;
寒裏日光淡了,漸斜……
就是那樣地
像待客人說話
我在靜沉中默啜著茶
屬於秋天的最後一枚葉子飄零之後,冬天就這樣來了。以往的林徽因雖然喜歡雪花的輕靈,卻害怕冬日徹骨的寒涼。可她開始期待這個冬天能夠漫長些,因為連她自己都沒有把握,是否還可以等來另一個春天。她怕自己會在靜坐時不經意地死去,怕沒有一朵桃花為她淡淡送別。
她開始忘記自己的承諾,忘記了過往那一場又一場盛大的筵席。是啊,誰的一生沒有許下承諾,可是誰又能夠說自己承諾過的就必定可以做到。路到盡頭的時候,又怎麽還會去在意當年的選擇是對是錯。一程山水,一個路人,一段故事,離去之時,誰也不必給誰交代。既是注定要分開,那麽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句話第一次是在哪兒看到的已經記不得,又到底是誰的原創更加無從得知。相信讀過這句話的人心中都會生出幾許暖意,像是對某個遠去故人的祝福,又好似對所愛之人一聲溫和的叮嚀。仿佛隻要對方幸福,那麽這個世界從此就不再下雨,隻有晴天。
既是說出如此珍重的話,就該有一場美麗的離別。在散場之前,彼此再牽一次手,彼此再對視一回,之後愛與不愛,見與不見,都不重要。我總以為,在人生諸多的交往中,任何一次深情的回首都是讓自己萬劫不複。其實所謂的情深不過是交付一切,忘記時光,忘記自己,不給自己留任何的退路。
多少人禁不住岸上繁華誘惑,已經不知道轉了幾次彎,為什麽自己還要癡癡留在原地?過往的義重情深在無言的歲月裏早已不值一提。不要問誰是來者,誰是歸客,隻當做是狹路相逢,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而後繼續奔赴前程,遠走他鄉。所有的往事都有一重門,也許虛掩,也許深閉,但都屬於曾經。我們可以選擇推開,也可以選擇塵封,任何抉擇都是理所應當。
林徽因在安靜的病房裏做了一個夢,夢見天空下了一場雨。醒來的時候,她哭了,不知道是天空的錯,還是她的錯。雨後的天空無比澄澈明淨,仿佛一切事物都可以重來,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花草可以重新生長,蟲蟻可以褪去昨日的華衣回到初時模樣。隻是老去的人,還可以重拾青春容顏麽?
雨後天
我愛這雨後天,
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沒底止的跟著風吹,
風吹:
吹遠了香草,落葉,
吹遠了一縷雲,像煙——
像煙。
喜歡雨後的天空,可以讓寸草不生的土地遍生綠意,可以將一顆蒙塵的心變得清亮潔淨。雨後的晴天比任何時候都要美麗,就算沒有彩虹,也有一朵白雲會對你微笑。這樣的心情與風月情事無關,隻是對天然的摯愛。
多年了,隻有此刻覺得時光像一杯純淨的水,又像一縷朦朧的煙。病中的她已經不計較什麽故事開始,什麽情節又結束。她明白,她的世界所有的鮮花和掌聲都要行將散場,曾經多少璀璨都要像煙花一樣落地生涼。是的,縱算你擁有至高榮耀,到最後,人生這幕戲還是要自己收場。
林徽因住進了同仁醫院,再不像從前那樣被人圍繞著生活。因為病重,所以她需要真正的靜養,她甚至可以感覺到,自己的生命真的像秋葉一樣漸次枯萎。每每有朋友來醫院探望,曾經愛言笑的林徽因變得很寡言。然而,在她虛弱的時候,竟提出要和張幼儀見一麵。為什麽要見張幼儀,或許我們都明白,因為張幼儀是徐誌摩的前妻,她們之間有著一段難以言說的緣分。
緣分,無論是善緣,還是孽緣,都算是緣分。林徽因和張幼儀並不存在孽緣之說,她們隻是愛過同一個男子。張幼儀對林徽因有過這樣的評價,當她知道徐誌摩所愛何人時,曾說“徐誌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複雜、長相更漂亮、雙腳完全自由的女士”。她對林徽因其實沒有敵意,她雖不及林徽因的才情及修養,但她亦知道,情感之事不能強求。
但張幼儀終究還是怪過林徽因,徐誌摩為了林徽因才離開張幼儀,可林徽因既愛了徐誌摩,卻不和他在一起。張幼儀怪林徽因在最後一刻潛逃,讓徐誌摩孤獨。而她卻不怪陸小曼,盡管陸小曼讓徐誌摩水裏火裏愛了一場,最後甚至為她而死。但她不怨,她明白,既是愛了,就該承擔,就如同陸小曼,為了徐誌摩亦承擔了許多。
林徽因要見張幼儀,是因為她始終不忘少女時所犯下的那個錯誤。盡管徐誌摩從沒有愛過張幼儀,但如果不是她的出現,他不會那麽決絕轉身。所以在她離開人世之前,她要親口對張幼儀說一聲抱歉。她忘不了徐誌摩,那個已經從她生命裏抽離了多年的男子,那個她深愛過的男子。
後來,張幼儀在自傳中說到,林徽因病重之後見了她一麵。“一個朋友來對我說,林徽因在醫院裏,剛熬過肺結核大手術,大概活不久了。做啥林徽因要見我?要我帶著阿歡和孫輩去。她虛弱得不能說話,隻看著我們,頭擺來擺去,好像打量我,我不曉得她想看什麽。大概是我不好看,也繃著臉……我想,她此刻要見我一麵,是因為她愛徐誌摩,也想看一眼他的孩子。 她即使嫁給了梁思成,也一直愛徐誌摩。”
我想就算張幼儀對林徽因當年還有些許的怪怨,此時也該冰釋前嫌。對於一個行將辭世的人,還有什麽不可原諒?更何況當年也並非是林徽因的錯,她隻是選擇自己想要走的路。一個隻有十六歲的少女,無需為一段朦朧的初戀付出一生的代價。那時候的她隻懂得相愛,不明白何為相守。一個深嚐世味的人在情感麵前也難免會犯下許多不同的錯,何況那個沉浸在夢中的小小女孩,她愛上一個有婦之夫,又怎麽可能做到坦然自若?
陸小曼敢於不顧一切和徐誌摩相愛,是因為她有過婚姻,真切地知道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麽。她不再懼怕世俗風雨,隻覺過往浪費了太多光陰,所以必須好好為自己活一次。如今想來陸小曼和徐誌摩的結合真像是一種必然,倘若他們的人生沒有這段交集就真的太遺憾了。縱算他們之間愛過之後亦有太多的破碎,但是因為這段愛,此生沒有白活。
張幼儀走後,林徽因不想再見誰,因為她真的累了。她開始渴望一個人的世界,一杯茶,一本書,像蝶一樣活著,寂寞又清冷。她開始明白,這一生,隻有此刻才真正靜了下來。靜的時候,停止了顛沛,不累於外物,隻和自己的心說話。
靜 坐
冬有冬的來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憶一把。
一條枯枝影,青煙色的瘦細,
在午後的窗前拖過一筆畫;
寒裏日光淡了,漸斜……
就是那樣地
像待客人說話
我在靜沉中默啜著茶
屬於秋天的最後一枚葉子飄零之後,冬天就這樣來了。以往的林徽因雖然喜歡雪花的輕靈,卻害怕冬日徹骨的寒涼。可她開始期待這個冬天能夠漫長些,因為連她自己都沒有把握,是否還可以等來另一個春天。她怕自己會在靜坐時不經意地死去,怕沒有一朵桃花為她淡淡送別。
她開始忘記自己的承諾,忘記了過往那一場又一場盛大的筵席。是啊,誰的一生沒有許下承諾,可是誰又能夠說自己承諾過的就必定可以做到。路到盡頭的時候,又怎麽還會去在意當年的選擇是對是錯。一程山水,一個路人,一段故事,離去之時,誰也不必給誰交代。既是注定要分開,那麽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