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水月,轉瞬即空
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作者:白落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鏡花水月,轉瞬即空
寄生草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
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
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
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清?曹雪芹
每個人降臨到世上,都是來曆劫的,塵緣就是劫數。無論你生在富貴之家,還是貧賤之戶,是漫長或是短暫的一生,因果輪回,都在劫難逃。有些人宛若冰潔的霜花,有些人如同漂浮的塵埃,無論是華麗還是樸素,最後都會消散無蹤。看香爐上青煙嫋嫋,刹那間竟然想起一個人——賈寶玉,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賈寶玉是《紅樓夢》一書裏主要的人物,別號怡紅公子、絳洞花主、富貴閑人。
其實世上原本沒有這個人,大家談論得久了,就以為是真的。這個被封存在書裏的人物,幾時從書中走出來,和我們一起在煙火中浸泡,發生了屬於他的故事,有了真假、善惡和美醜。多麽熟悉的一個人,雖然生活在隔世,在鍾鳴鼎食之家,可他生動的形象,似乎總縈繞在我們身邊。有時候,我們可以近距離地將他觀望,一位步入雲端的多情公子,卻願意俯視人間的平凡。
賈寶玉帶著傳奇色彩來到人間,他由神瑛侍者脫胎而成,對絳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還淚一說。其出生時口含一塊美玉,這塊玉伴隨了他真真假假的一生。他從虛無的夢中走來,所以最後拋卻塵寰,選擇出家,回到渺茫的虛無之境。在此之前,沒有誰會想到,一個侯門公子,擁有不可一世的榮華和錦繡萬裏的前程,會以寂滅告終。他就跟霜花一樣,人們還沒來得及觀賞他的美,就這樣榮華一時,轉瞬即逝。留給我們的,是如同淚珠一樣的回憶,還有無奈的歎息。
總覺得,這樣一個貪戀世間情愛的人物,應該離不了可以給他無限繁華的塵世。卻不知,他內心深處一直被孤獨侵占,他倔強的叛逆性格,讓他厭惡功名,其實就是對這浮華如夢的凡塵失望。所以其母王夫人,會稱他為“混世魔王”和“孽根禍胎”。仿佛他的出生,就是來討債的,討回前世的宿債、情債,而今生的功名利祿,被他全然否決。賈氏家族多少人對他寄予重望,他可以視若無睹,甚至憎惡自己的出身,而愛慕和親近那些出身寒素、地位輕賤的人。他向往的是在大觀園中,和諸多女子鬥草簪花、低吟淺唱、逍遙自在地生活。事實上,他的心一直都跳躍在朦朧的夢中,這樣地躲避現實,是因為他害怕傷害。
他曾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一切都是因為女子的溫柔,給他帶來一種明淨和安逸的感覺。那些粗野的男子,多為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流,有了這些追求,必定會有爭鬥,以賈寶玉的軟弱,無疑會被熱浪蒸騰的名利給燙傷。他背負情債來到人間,今生隻能糾纏於塵緣中,家國的興衰、個人的榮辱,都是那麽地不值一提。
一個不熱衷於功利的人,他的心應該是澄淨的,他帶著一種感傷的虛無,生活在大觀園。在那裏,他邂逅了與他心心相印的林黛玉,一株在前世受了他灌溉之恩的絳珠仙草,一個今生須以淚還之的女子。林黛玉無視“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規範,熱衷詩文,才華出眾。兩個叛逆的靈魂走到一起,獲得心靈契合,在彼此心中種下了情根。一起讀《西廂記》和《牡丹亭》這樣的**,為書中男女主角敢於脫去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愛情的決心而感動。
正是因為愛得太深,夢得太沉,當美夢被冷酷的現實摧醒的時候,這場戲,才會以悲劇散場。賈寶玉放棄塵世,皈依佛門,其實早已注定。他厭惡功名,反叛封建,其實就是一種遁世。修佛不是思想消極,而是因了人們發現有那麽一個地方,比混濁的世俗更加令人向往。那裏山水清澈,漫溢蓮香,不分貴賤,無關離合。無論你是尋訪而至,或是誤入迷津,都會被這個清朗的境界所感染,而甘願放下前塵過往,從此隻在蓮台下清淨自在。
在《紅樓夢》一書中,賈寶玉幾次提到要出家做和尚,皆為身邊女子所困。在他的思想裏,和尚應該是沒有情愛,隻在深山廟宇撞鍾念經的。其實他身邊有個帶發修行的尼姑——妙玉,然而這位出塵脫俗的尼姑,也沒能徹底地擺脫情愛,最終淪陷在泥潭中。寶玉初悟禪理是在寶釵生日的那一回,寶釵點了一出《山門》,並向寶玉推薦其中一支《寄生草》的曲子。寶玉聽後,喜得拍膝叫絕,回去之後,寫了一段偈語,又題了一首《寄生草?解偈》:“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賈寶玉在感歎人世渺茫,過往的碌碌,卻不知是何因。說什麽親近疏密,悲歡愁喜,不過是如同浮雲來去,回頭試想一切,是那般地無趣。這首《寄生草》,是為了他將來離塵出走,所做的禪悟鋪墊。他之所以留戀紅塵,不是因為舍不得萬貫家財,而是放不下心中的情愛。當他失去了世外仙姝寂寞林,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心緒再也難平。加之盛極一時的賈府,廣袤大廈一朝傾,賈寶玉落得個“貧窮難耐淒涼”的下場。他再也不是那個被繁花簇擁的風流少年,所謂春榮秋枯花折磨,生關死劫誰能躲?
一部《紅樓夢》,處處禪機,遍布佛理。幾百年來,又有多少人可以參透其間的玄機?就如同作者所寫:“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裏的味道,是禪味,是世味,是情味?賈寶玉最後歸向佛門,其實並非是以悲劇告終,隻不過了斷塵緣,還清宿債,而選擇一種釋然的方式。林黛玉一死,他也撲滅了韶華,尋找夢醒之後的歸宿。走至窮途末路,放不下的,也要放下;舍不得的,也要舍得。
“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人世浮華,如同紅樓一夢,鏡花水月,轉瞬即空。
寄生草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
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
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
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清?曹雪芹
每個人降臨到世上,都是來曆劫的,塵緣就是劫數。無論你生在富貴之家,還是貧賤之戶,是漫長或是短暫的一生,因果輪回,都在劫難逃。有些人宛若冰潔的霜花,有些人如同漂浮的塵埃,無論是華麗還是樸素,最後都會消散無蹤。看香爐上青煙嫋嫋,刹那間竟然想起一個人——賈寶玉,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賈寶玉是《紅樓夢》一書裏主要的人物,別號怡紅公子、絳洞花主、富貴閑人。
其實世上原本沒有這個人,大家談論得久了,就以為是真的。這個被封存在書裏的人物,幾時從書中走出來,和我們一起在煙火中浸泡,發生了屬於他的故事,有了真假、善惡和美醜。多麽熟悉的一個人,雖然生活在隔世,在鍾鳴鼎食之家,可他生動的形象,似乎總縈繞在我們身邊。有時候,我們可以近距離地將他觀望,一位步入雲端的多情公子,卻願意俯視人間的平凡。
賈寶玉帶著傳奇色彩來到人間,他由神瑛侍者脫胎而成,對絳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還淚一說。其出生時口含一塊美玉,這塊玉伴隨了他真真假假的一生。他從虛無的夢中走來,所以最後拋卻塵寰,選擇出家,回到渺茫的虛無之境。在此之前,沒有誰會想到,一個侯門公子,擁有不可一世的榮華和錦繡萬裏的前程,會以寂滅告終。他就跟霜花一樣,人們還沒來得及觀賞他的美,就這樣榮華一時,轉瞬即逝。留給我們的,是如同淚珠一樣的回憶,還有無奈的歎息。
總覺得,這樣一個貪戀世間情愛的人物,應該離不了可以給他無限繁華的塵世。卻不知,他內心深處一直被孤獨侵占,他倔強的叛逆性格,讓他厭惡功名,其實就是對這浮華如夢的凡塵失望。所以其母王夫人,會稱他為“混世魔王”和“孽根禍胎”。仿佛他的出生,就是來討債的,討回前世的宿債、情債,而今生的功名利祿,被他全然否決。賈氏家族多少人對他寄予重望,他可以視若無睹,甚至憎惡自己的出身,而愛慕和親近那些出身寒素、地位輕賤的人。他向往的是在大觀園中,和諸多女子鬥草簪花、低吟淺唱、逍遙自在地生活。事實上,他的心一直都跳躍在朦朧的夢中,這樣地躲避現實,是因為他害怕傷害。
他曾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一切都是因為女子的溫柔,給他帶來一種明淨和安逸的感覺。那些粗野的男子,多為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流,有了這些追求,必定會有爭鬥,以賈寶玉的軟弱,無疑會被熱浪蒸騰的名利給燙傷。他背負情債來到人間,今生隻能糾纏於塵緣中,家國的興衰、個人的榮辱,都是那麽地不值一提。
一個不熱衷於功利的人,他的心應該是澄淨的,他帶著一種感傷的虛無,生活在大觀園。在那裏,他邂逅了與他心心相印的林黛玉,一株在前世受了他灌溉之恩的絳珠仙草,一個今生須以淚還之的女子。林黛玉無視“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規範,熱衷詩文,才華出眾。兩個叛逆的靈魂走到一起,獲得心靈契合,在彼此心中種下了情根。一起讀《西廂記》和《牡丹亭》這樣的**,為書中男女主角敢於脫去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愛情的決心而感動。
正是因為愛得太深,夢得太沉,當美夢被冷酷的現實摧醒的時候,這場戲,才會以悲劇散場。賈寶玉放棄塵世,皈依佛門,其實早已注定。他厭惡功名,反叛封建,其實就是一種遁世。修佛不是思想消極,而是因了人們發現有那麽一個地方,比混濁的世俗更加令人向往。那裏山水清澈,漫溢蓮香,不分貴賤,無關離合。無論你是尋訪而至,或是誤入迷津,都會被這個清朗的境界所感染,而甘願放下前塵過往,從此隻在蓮台下清淨自在。
在《紅樓夢》一書中,賈寶玉幾次提到要出家做和尚,皆為身邊女子所困。在他的思想裏,和尚應該是沒有情愛,隻在深山廟宇撞鍾念經的。其實他身邊有個帶發修行的尼姑——妙玉,然而這位出塵脫俗的尼姑,也沒能徹底地擺脫情愛,最終淪陷在泥潭中。寶玉初悟禪理是在寶釵生日的那一回,寶釵點了一出《山門》,並向寶玉推薦其中一支《寄生草》的曲子。寶玉聽後,喜得拍膝叫絕,回去之後,寫了一段偈語,又題了一首《寄生草?解偈》:“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賈寶玉在感歎人世渺茫,過往的碌碌,卻不知是何因。說什麽親近疏密,悲歡愁喜,不過是如同浮雲來去,回頭試想一切,是那般地無趣。這首《寄生草》,是為了他將來離塵出走,所做的禪悟鋪墊。他之所以留戀紅塵,不是因為舍不得萬貫家財,而是放不下心中的情愛。當他失去了世外仙姝寂寞林,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心緒再也難平。加之盛極一時的賈府,廣袤大廈一朝傾,賈寶玉落得個“貧窮難耐淒涼”的下場。他再也不是那個被繁花簇擁的風流少年,所謂春榮秋枯花折磨,生關死劫誰能躲?
一部《紅樓夢》,處處禪機,遍布佛理。幾百年來,又有多少人可以參透其間的玄機?就如同作者所寫:“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裏的味道,是禪味,是世味,是情味?賈寶玉最後歸向佛門,其實並非是以悲劇告終,隻不過了斷塵緣,還清宿債,而選擇一種釋然的方式。林黛玉一死,他也撲滅了韶華,尋找夢醒之後的歸宿。走至窮途末路,放不下的,也要放下;舍不得的,也要舍得。
“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人世浮華,如同紅樓一夢,鏡花水月,轉瞬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