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孤雁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佛家說,前世有因,今生有果。所以一個人在出生之前,就已注定他今世的一切,注定好開始,亦注定了結局。也許你的前世隻是一株平凡的草木,今生幻化為人,隻是為了等待一份約定,完成一個夙願,甚至是還一段未了的情債。每個人在人生的渡口,隻需按照宿命的安排,一路或急或緩地走下去,深味生命過程所帶來的甜蜜與痛苦。在平淡的流年裏,看盡春花秋月,承受生老病死。
時光深沉如海,過去的無法打撈,縱算打撈到的,也隻是一些殘缺的記憶,無法彌補那麽多渴望的心靈。都說人生如戲,隻要穿上了世俗的華衣,戲裏戲外都是真實的自己。在該開幕的時候開幕,該散場的時候散場,你可以很投入,也可以很淡然。但最終都隻是人間萍客,做不了歸人。當我們轉身離去的時候,這些走進了戲中的人,不知道還能不能走出,用一生時光所編織的夢?
一百多年前的一個初秋時節,遠在日本橫濱,這個浪漫的櫻花之都——東瀛島國,一個平凡的生命來到人間。他和其他的生命一樣,無聲無息地到來,沒有任何的昭示,甚至有些不合時宜。他就是蘇曼殊,一個流淌著高貴和卑微骨血的人。沒有誰知道,這個弱小的生命今後有著怎樣的人生,是風雲不盡,還是黯淡無華?直到後來才知道,他就像一隻飄零的孤雁,飛渡千山萬水,飛越紅塵的喧鬧和孤獨,從落魄到輝煌,由繁華到寂滅。
蘇家是廣東望族,其父蘇傑生繼承殷實家業,遠赴日本橫濱經商,經營蘇杭布匹絲綢,後轉營茶葉,創造了輝煌的事業。蘇曼殊的生母是日本人,有一個簡單卻美麗的名字,叫若子。蘇傑生曾娶若子的姐姐河合仙為妾,但又與若子私下相好,在沒有名分的境況下,若子生下了乳名為三郎的蘇曼殊。據說三個月後,若子就病逝了,這個柔弱的日本女子看著繈褓中的幼兒,帶著無限悲戚與不舍離開人世。她的死在冥冥中扣住了某種因果,讓這個自小就喪失母親的孩子,也失去了一個孩童本該享有的溫暖和幸福。他的薄涼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並且糾纏一生,不離不棄。
若子死後,蘇傑生亦不想提及這段露水情緣,隻把它當作前塵舊事,不了了之。為了免去一些生活的紛擾,他謊稱蘇曼殊是河合仙所生。為此,後人對蘇曼殊的身世眾說紛紜,因為他們很想知道,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究竟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身世,卻忽略了,生命本平淡,不平凡的是風雨人生的漫漫曆程,是一個人骨子裏的氣度和涵養。佛家說過,今生擁有的一切,其實都是前世所帶來的。蘇曼殊此生與佛結緣,所以,他卓然不凡的才情與膽識和前世相關。蘇曼殊最終越過紅塵的藩籬,袈裟披肩風雨一生,這是所謂的命定。也許他後來無數次在佛前相問,前世究竟是什麽,一盞青蓮燈嗎?才會有此生的明明滅滅,仿佛要拚盡全力綻放自己的璀璨,所以過程短暫就油盡燈滅。所謂情深不壽、強極則辱,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詮釋。
五歲之前,蘇曼殊跟養母河合仙一起生活,那時候他還不懂得榮辱,不知冷暖。六歲那年,父親將他帶回廣州香山縣瀝溪村老家,與嫡母黃氏、大陳氏共同生活。深宅大院,朱紅門扉,豪華廳堂,雕花古窗,一條通向富貴與榮華的蘇家巷,裏麵卻關住了太多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個被蘇曼殊稱作故鄉的地方,蘊含著古老東方神秘和靈性的祖居,給了他美好而豐富的想象。可這棟老宅卻不能棲居一隻漂洋過海的大雁,他無法在這裏築夢,無法安放他詩意的青春。抵達生活的深處,他觸摸到的是屈辱和苦難,是傷害和無助。
蘇曼殊自幼身體羸弱,這個富貴的家族帶給他的隻有歧視和折磨,讓他幼小的心靈飽嚐人間的辛酸。雖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可現實的冷酷無情就是一把銳利的劍,削去你所有的自尊和驕傲,傷得你體無完膚,無以複加。直到多年後,盡管蘇曼殊灑脫不羈,性情舒朗,但每當寂夜無聲之時,輕輕碰觸童年這道已結痂的傷口,還會疼痛,甚至血肉模糊。這就是印記,雕刻著一段屈辱和悲傷的往事。
蘇曼殊七歲的時候上了私塾,他初次接觸文字,就被那有生命、有靈性的方塊字深深吸引。在書中,他找到了人生華麗的主題,找到了生活中不曾見過的美好和真心。長期的欺淩使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隻有在茫茫書海中,他的情思才可以滔滔不絕、無邊無際。文字雖然是一味良藥,可以拯救薄弱的靈魂,卻不能拯救痛苦的身體。大陳氏的刻薄狠毒,令他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災難。一次身患重疾,他被家人棄在柴房,氣息奄奄,無人問津。也許是命不該絕,他醒後逃離了這個讓他痛恨的家,彷徨無助之時,他走進了寺廟。
是悠遠的鍾聲將他召喚,悲憫的佛說過,要度世間迷夢之人。小小年紀的蘇曼殊到廣州長壽寺出家,不是因為他看破紅塵,悟到禪理,而是世俗沒有給這隻孤雁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巢穴。這個被稱作人間淨土、蓮花勝境的地方,給不起繁華世相,卻可以給他寧靜平安。他跪在蒲團之上,抬眉望佛,佛想度化他,教這個懵懂還不知世事的孩子學會容忍,學會放下。可他塵緣未了,心中尚有執念、有欲望、有不舍,受戒之日,他偷吃了鴿肉,犯了清規,被逐出廟門。這世間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其不可觸及的界限,倘若越軌,縱是慈悲的佛也要被迫無情。佛法雖無邊,卻不能隨意改變天數,扭轉乾坤。
注定的命運不能輕易擺脫,蘇曼殊幾經輾轉,又回到那個讓他痛惡的家。九歲那年,父親蘇傑生因生意失敗,撤離日本橫濱,回到故鄉。那個鼎盛一時的望族,從此漸漸走向衰亡的結局。所謂盛極必衰,水滿則溢,有時候,人力的挽留終是徒勞。蘇傑生為了重整寥落的家業,趕赴上海經商。十三歲的蘇曼殊背上他簡單的行囊,走出了幽深的蘇巷,到上海和父親一起生活。自此,他與故鄉永訣。
他還記得,佛教他學會放下,所以他放下過往的屈辱,在人生轉彎的路口,選擇和所有的人一樣趕往姹紫嫣紅的春天。黃浦江畔的濤聲,激蕩了這個少年內心積壓已久的渴望。蘇曼殊身處的年代,一半是滿清,一半是民國,這樣一個改朝換代的動蕩時期,讓一個被熱血澆鑄的男兒深深地明白,他應該有更遼闊、更遠大的誌向和夢想。在波瀾壯闊的海上,他看到自己的一生注定不會平凡,注定要用血淚來書寫一段風雲和傳奇的故事。
在風起雲湧的年代,他依舊是那隻孤雁,隻是羽翼豐滿,已經有足夠的力量抵抗人世的風雨。沒落衰敗的世象讓他找到飛翔的理由,他有理由放逐,衝破人間的塵網,在洪流亂煙中接受更大的風暴。十五歲的時候,他隨表兄去日本求學,這隻孤雁飛渡滄海,不是為了尋找避風擋雨的屋簷,而是將年華拋擲給如流的時光。用離別來換取新的開始,看一段宿命如何將他的人生重新安排。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佛家說,前世有因,今生有果。所以一個人在出生之前,就已注定他今世的一切,注定好開始,亦注定了結局。也許你的前世隻是一株平凡的草木,今生幻化為人,隻是為了等待一份約定,完成一個夙願,甚至是還一段未了的情債。每個人在人生的渡口,隻需按照宿命的安排,一路或急或緩地走下去,深味生命過程所帶來的甜蜜與痛苦。在平淡的流年裏,看盡春花秋月,承受生老病死。
時光深沉如海,過去的無法打撈,縱算打撈到的,也隻是一些殘缺的記憶,無法彌補那麽多渴望的心靈。都說人生如戲,隻要穿上了世俗的華衣,戲裏戲外都是真實的自己。在該開幕的時候開幕,該散場的時候散場,你可以很投入,也可以很淡然。但最終都隻是人間萍客,做不了歸人。當我們轉身離去的時候,這些走進了戲中的人,不知道還能不能走出,用一生時光所編織的夢?
一百多年前的一個初秋時節,遠在日本橫濱,這個浪漫的櫻花之都——東瀛島國,一個平凡的生命來到人間。他和其他的生命一樣,無聲無息地到來,沒有任何的昭示,甚至有些不合時宜。他就是蘇曼殊,一個流淌著高貴和卑微骨血的人。沒有誰知道,這個弱小的生命今後有著怎樣的人生,是風雲不盡,還是黯淡無華?直到後來才知道,他就像一隻飄零的孤雁,飛渡千山萬水,飛越紅塵的喧鬧和孤獨,從落魄到輝煌,由繁華到寂滅。
蘇家是廣東望族,其父蘇傑生繼承殷實家業,遠赴日本橫濱經商,經營蘇杭布匹絲綢,後轉營茶葉,創造了輝煌的事業。蘇曼殊的生母是日本人,有一個簡單卻美麗的名字,叫若子。蘇傑生曾娶若子的姐姐河合仙為妾,但又與若子私下相好,在沒有名分的境況下,若子生下了乳名為三郎的蘇曼殊。據說三個月後,若子就病逝了,這個柔弱的日本女子看著繈褓中的幼兒,帶著無限悲戚與不舍離開人世。她的死在冥冥中扣住了某種因果,讓這個自小就喪失母親的孩子,也失去了一個孩童本該享有的溫暖和幸福。他的薄涼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並且糾纏一生,不離不棄。
若子死後,蘇傑生亦不想提及這段露水情緣,隻把它當作前塵舊事,不了了之。為了免去一些生活的紛擾,他謊稱蘇曼殊是河合仙所生。為此,後人對蘇曼殊的身世眾說紛紜,因為他們很想知道,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究竟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身世,卻忽略了,生命本平淡,不平凡的是風雨人生的漫漫曆程,是一個人骨子裏的氣度和涵養。佛家說過,今生擁有的一切,其實都是前世所帶來的。蘇曼殊此生與佛結緣,所以,他卓然不凡的才情與膽識和前世相關。蘇曼殊最終越過紅塵的藩籬,袈裟披肩風雨一生,這是所謂的命定。也許他後來無數次在佛前相問,前世究竟是什麽,一盞青蓮燈嗎?才會有此生的明明滅滅,仿佛要拚盡全力綻放自己的璀璨,所以過程短暫就油盡燈滅。所謂情深不壽、強極則辱,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詮釋。
五歲之前,蘇曼殊跟養母河合仙一起生活,那時候他還不懂得榮辱,不知冷暖。六歲那年,父親將他帶回廣州香山縣瀝溪村老家,與嫡母黃氏、大陳氏共同生活。深宅大院,朱紅門扉,豪華廳堂,雕花古窗,一條通向富貴與榮華的蘇家巷,裏麵卻關住了太多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個被蘇曼殊稱作故鄉的地方,蘊含著古老東方神秘和靈性的祖居,給了他美好而豐富的想象。可這棟老宅卻不能棲居一隻漂洋過海的大雁,他無法在這裏築夢,無法安放他詩意的青春。抵達生活的深處,他觸摸到的是屈辱和苦難,是傷害和無助。
蘇曼殊自幼身體羸弱,這個富貴的家族帶給他的隻有歧視和折磨,讓他幼小的心靈飽嚐人間的辛酸。雖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可現實的冷酷無情就是一把銳利的劍,削去你所有的自尊和驕傲,傷得你體無完膚,無以複加。直到多年後,盡管蘇曼殊灑脫不羈,性情舒朗,但每當寂夜無聲之時,輕輕碰觸童年這道已結痂的傷口,還會疼痛,甚至血肉模糊。這就是印記,雕刻著一段屈辱和悲傷的往事。
蘇曼殊七歲的時候上了私塾,他初次接觸文字,就被那有生命、有靈性的方塊字深深吸引。在書中,他找到了人生華麗的主題,找到了生活中不曾見過的美好和真心。長期的欺淩使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隻有在茫茫書海中,他的情思才可以滔滔不絕、無邊無際。文字雖然是一味良藥,可以拯救薄弱的靈魂,卻不能拯救痛苦的身體。大陳氏的刻薄狠毒,令他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災難。一次身患重疾,他被家人棄在柴房,氣息奄奄,無人問津。也許是命不該絕,他醒後逃離了這個讓他痛恨的家,彷徨無助之時,他走進了寺廟。
是悠遠的鍾聲將他召喚,悲憫的佛說過,要度世間迷夢之人。小小年紀的蘇曼殊到廣州長壽寺出家,不是因為他看破紅塵,悟到禪理,而是世俗沒有給這隻孤雁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巢穴。這個被稱作人間淨土、蓮花勝境的地方,給不起繁華世相,卻可以給他寧靜平安。他跪在蒲團之上,抬眉望佛,佛想度化他,教這個懵懂還不知世事的孩子學會容忍,學會放下。可他塵緣未了,心中尚有執念、有欲望、有不舍,受戒之日,他偷吃了鴿肉,犯了清規,被逐出廟門。這世間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其不可觸及的界限,倘若越軌,縱是慈悲的佛也要被迫無情。佛法雖無邊,卻不能隨意改變天數,扭轉乾坤。
注定的命運不能輕易擺脫,蘇曼殊幾經輾轉,又回到那個讓他痛惡的家。九歲那年,父親蘇傑生因生意失敗,撤離日本橫濱,回到故鄉。那個鼎盛一時的望族,從此漸漸走向衰亡的結局。所謂盛極必衰,水滿則溢,有時候,人力的挽留終是徒勞。蘇傑生為了重整寥落的家業,趕赴上海經商。十三歲的蘇曼殊背上他簡單的行囊,走出了幽深的蘇巷,到上海和父親一起生活。自此,他與故鄉永訣。
他還記得,佛教他學會放下,所以他放下過往的屈辱,在人生轉彎的路口,選擇和所有的人一樣趕往姹紫嫣紅的春天。黃浦江畔的濤聲,激蕩了這個少年內心積壓已久的渴望。蘇曼殊身處的年代,一半是滿清,一半是民國,這樣一個改朝換代的動蕩時期,讓一個被熱血澆鑄的男兒深深地明白,他應該有更遼闊、更遠大的誌向和夢想。在波瀾壯闊的海上,他看到自己的一生注定不會平凡,注定要用血淚來書寫一段風雲和傳奇的故事。
在風起雲湧的年代,他依舊是那隻孤雁,隻是羽翼豐滿,已經有足夠的力量抵抗人世的風雨。沒落衰敗的世象讓他找到飛翔的理由,他有理由放逐,衝破人間的塵網,在洪流亂煙中接受更大的風暴。十五歲的時候,他隨表兄去日本求學,這隻孤雁飛渡滄海,不是為了尋找避風擋雨的屋簷,而是將年華拋擲給如流的時光。用離別來換取新的開始,看一段宿命如何將他的人生重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