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遙遠的先秦開始,世人便鍾情於百草花木,劈山耕地植花種樹,為風雅閑情。先秦之人愛香草,晉人愛菊,唐人愛牡丹,宋人愛梅。花與每個王朝的命運息息相關,亦和每個人的心性相關。
春日裏百花爭豔,濃淡相宜,疏密有度,萬種風情,賞心悅目。唐時杜秋娘的《金縷衣》寫道:“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期短暫,有時一個停留,一個轉身,花便凋零,賞花之心,隻好留待來年。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此為宋代王淇《春暮遊小園》的詩句,隻一句,便把繁盛的百花,遺忘在前世。那些個夏天,木棉花,荼蘼花,還有滿池的蓮荷,傾盡一切,對花神做著最後情深的表白。
我本清淡之人,生性愛那清淡素雅之花草。落於寒林野外的梅,長於碧波清池的蓮,生於空穀深山的蘭。落紅滿徑、夜雨芭蕉、雪夜修竹,隻為了無言的詩境。而對桃李迎春,多幾分親切,於牡丹芍藥,存幾分愛慕。 <h5>浣花溪畔雀聲雜,西府海棠引客來。</h5>
海棠,花姿嫵媚,嬌麗動人,有“花中神仙”、“花中貴妃”之稱,亦有“國豔”之譽。在我記憶中,海棠應是名貴花木,幼時於村莊不曾遇見。後來讀《紅樓夢》,湘雲詩簽曰“隻恐夜深花睡去”,方知此句為宋人蘇軾的詩。“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湘雲飲酒行令,後醉於芍藥花下,塊石枕頭,無限風流嫵媚。黛玉當時用了唐人一句詩:“醉眠芳樹下,半被落花埋。”湘雲的醉姿神韻,女兒情態,被那落花掩埋,更是風情萬種。在我心底,湘雲便是那春日海棠,雖經夜雨,顏色還豔,清韻猶濃。
瀟湘妃子題吟《白海棠》,則寫出了海棠的素潔與高雅,詩魂和詞韻。“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海棠亦是尊貴之花,唐明皇曾將沉睡的楊貴妃比作海棠。她嬌俏嫵媚,豐盈高貴,溫柔嫻雅。就是這株春睡的海棠,勝過了深宮裏爭豔的百花,亦勝過了淡雅脫俗、孤傲高潔的梅妃。
初遇海棠,是在無錫寄暢園內。一株垂絲海棠,樹影搖曳,花蕾嫣紅,倚著古老爬滿青藤的老牆,更顯佳人姿態。海棠植於深深庭院中,受萬千遊人觀賞,依舊安於一隅,不妖嬈,不輕薄。 <h5>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h5>
不禁令人想起東坡先生的那首詞:“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海棠便是那牆裏的佳人,斜枝探牆,花色醉人,看似多情又無情。你本對其交付真心,她卻婉言相拒,你欲轉身離去,她語笑嫣然,勝過一切山盟水誓。
與她相逢,已有十餘載,不曾許下諾言,但每年春日皆有那麽一兩次匆匆相聚,從未錯過花期。陽光下,海棠半是風情瀟灑,半掩驚豔之容,多少萍水相逢,竟成了一生的知交。她的美,似多年不遇的紅顏,一見傾心。卻又不媚俗,綠鬢朱顏,濃淡有致,帶著一種飄逸風骨,美豔撩人。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隔了幾道花徑,一溪流水,半亭翠竹,便是千年惠山古刹。寄暢園的海棠,每日聆聽晨鍾暮鼓,與別處園林的花木,多了幾分貞靜和空靈。那隱隱飄忽的梵唱,悠悠不絕的檀香,這株倚著老牆舊院的海棠,亦可安靜修行,數百年後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後來見過許多海棠,總是太過招搖,太過豔麗,不夠內斂沉靜。過往的君子佳人,為之留步,隻想賞閱她的無限春光。海棠竟也不肯遮掩,隨心所欲地綻放笑顏。或許海棠本就不是沉雅花木,她的風情,她的灑脫,她的醉態,亦是別的花木,皆不可比擬。
民國才女張愛玲曾經提到人生的三件憾事。“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張愛玲本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她是那株芳華絕代的海棠,不受世俗藩籬約束,自我開放,自我枯萎。
這株海棠,曾為胡蘭成低落塵埃,為之塵埃裏開出花朵。這株海棠,披上華美的旗袍,似驚鴻照影,美豔絕倫。她在最美的年華釋放自己,讓心燦爛地死去。這個女子,走出上海舊時庭院,悠悠弄堂,花落天涯,隨水成塵。
海棠亦有宿命之說,預示了人的命運和家族的興衰。《紅樓夢》裏的西府海棠,本應三月開花,而怡紅院的那株海棠,卻在十一月寒冬綻放。看似枯木逢春,卻並非吉兆。寶玉失玉,元妃薨逝,賈府遭查抄。曾經花柳繁華的大觀園,早已群芳失散,落葉成堆。
海棠難畫,難畫的是她的靜,亦是她的妖;是她的豔,亦是她的媚。海棠花可以直接食用,亦可製茶入藥。我不是那個癡愛海棠的人,骨子裏卻欣賞她的搖曳放縱,一旦綻放,便是不管不顧,難舍難收。海棠,是那個敢愛敢恨的女子,花期短暫,亦是堅定決絕。
三月陽春,又是海棠綻放日,我與海棠約期已近。想來寄暢園的那株海棠,依舊是年年如故,容顏不改。而我,還是那般,如梅姿態,古拙雅靜,不肯隨世逐流。這世上的花木,世間的人事,皆依了性情,循規蹈矩做著真實的自己,不敢輕易地改寫命運。
海棠,看似風情萬種的花,亦不會在別人的光陰裏,說著自己的故事。
春日裏百花爭豔,濃淡相宜,疏密有度,萬種風情,賞心悅目。唐時杜秋娘的《金縷衣》寫道:“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期短暫,有時一個停留,一個轉身,花便凋零,賞花之心,隻好留待來年。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此為宋代王淇《春暮遊小園》的詩句,隻一句,便把繁盛的百花,遺忘在前世。那些個夏天,木棉花,荼蘼花,還有滿池的蓮荷,傾盡一切,對花神做著最後情深的表白。
我本清淡之人,生性愛那清淡素雅之花草。落於寒林野外的梅,長於碧波清池的蓮,生於空穀深山的蘭。落紅滿徑、夜雨芭蕉、雪夜修竹,隻為了無言的詩境。而對桃李迎春,多幾分親切,於牡丹芍藥,存幾分愛慕。 <h5>浣花溪畔雀聲雜,西府海棠引客來。</h5>
海棠,花姿嫵媚,嬌麗動人,有“花中神仙”、“花中貴妃”之稱,亦有“國豔”之譽。在我記憶中,海棠應是名貴花木,幼時於村莊不曾遇見。後來讀《紅樓夢》,湘雲詩簽曰“隻恐夜深花睡去”,方知此句為宋人蘇軾的詩。“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湘雲飲酒行令,後醉於芍藥花下,塊石枕頭,無限風流嫵媚。黛玉當時用了唐人一句詩:“醉眠芳樹下,半被落花埋。”湘雲的醉姿神韻,女兒情態,被那落花掩埋,更是風情萬種。在我心底,湘雲便是那春日海棠,雖經夜雨,顏色還豔,清韻猶濃。
瀟湘妃子題吟《白海棠》,則寫出了海棠的素潔與高雅,詩魂和詞韻。“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海棠亦是尊貴之花,唐明皇曾將沉睡的楊貴妃比作海棠。她嬌俏嫵媚,豐盈高貴,溫柔嫻雅。就是這株春睡的海棠,勝過了深宮裏爭豔的百花,亦勝過了淡雅脫俗、孤傲高潔的梅妃。
初遇海棠,是在無錫寄暢園內。一株垂絲海棠,樹影搖曳,花蕾嫣紅,倚著古老爬滿青藤的老牆,更顯佳人姿態。海棠植於深深庭院中,受萬千遊人觀賞,依舊安於一隅,不妖嬈,不輕薄。 <h5>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h5>
不禁令人想起東坡先生的那首詞:“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海棠便是那牆裏的佳人,斜枝探牆,花色醉人,看似多情又無情。你本對其交付真心,她卻婉言相拒,你欲轉身離去,她語笑嫣然,勝過一切山盟水誓。
與她相逢,已有十餘載,不曾許下諾言,但每年春日皆有那麽一兩次匆匆相聚,從未錯過花期。陽光下,海棠半是風情瀟灑,半掩驚豔之容,多少萍水相逢,竟成了一生的知交。她的美,似多年不遇的紅顏,一見傾心。卻又不媚俗,綠鬢朱顏,濃淡有致,帶著一種飄逸風骨,美豔撩人。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隔了幾道花徑,一溪流水,半亭翠竹,便是千年惠山古刹。寄暢園的海棠,每日聆聽晨鍾暮鼓,與別處園林的花木,多了幾分貞靜和空靈。那隱隱飄忽的梵唱,悠悠不絕的檀香,這株倚著老牆舊院的海棠,亦可安靜修行,數百年後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後來見過許多海棠,總是太過招搖,太過豔麗,不夠內斂沉靜。過往的君子佳人,為之留步,隻想賞閱她的無限春光。海棠竟也不肯遮掩,隨心所欲地綻放笑顏。或許海棠本就不是沉雅花木,她的風情,她的灑脫,她的醉態,亦是別的花木,皆不可比擬。
民國才女張愛玲曾經提到人生的三件憾事。“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張愛玲本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她是那株芳華絕代的海棠,不受世俗藩籬約束,自我開放,自我枯萎。
這株海棠,曾為胡蘭成低落塵埃,為之塵埃裏開出花朵。這株海棠,披上華美的旗袍,似驚鴻照影,美豔絕倫。她在最美的年華釋放自己,讓心燦爛地死去。這個女子,走出上海舊時庭院,悠悠弄堂,花落天涯,隨水成塵。
海棠亦有宿命之說,預示了人的命運和家族的興衰。《紅樓夢》裏的西府海棠,本應三月開花,而怡紅院的那株海棠,卻在十一月寒冬綻放。看似枯木逢春,卻並非吉兆。寶玉失玉,元妃薨逝,賈府遭查抄。曾經花柳繁華的大觀園,早已群芳失散,落葉成堆。
海棠難畫,難畫的是她的靜,亦是她的妖;是她的豔,亦是她的媚。海棠花可以直接食用,亦可製茶入藥。我不是那個癡愛海棠的人,骨子裏卻欣賞她的搖曳放縱,一旦綻放,便是不管不顧,難舍難收。海棠,是那個敢愛敢恨的女子,花期短暫,亦是堅定決絕。
三月陽春,又是海棠綻放日,我與海棠約期已近。想來寄暢園的那株海棠,依舊是年年如故,容顏不改。而我,還是那般,如梅姿態,古拙雅靜,不肯隨世逐流。這世上的花木,世間的人事,皆依了性情,循規蹈矩做著真實的自己,不敢輕易地改寫命運。
海棠,看似風情萬種的花,亦不會在別人的光陰裏,說著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