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安城,武侯府。
一座奢華氣派的大院,坐落於王府當中,這座罕有人出入的庭院,竟是比起武侯的大院還要豪奢,院中屋舍密排,百步一長廊,十步一短亭,光是憑這長廊的紫檀雕欄,便可見一斑。
偌大的庭院很是清寂深幽,四顧環望,除了鶯飛雀鳴,再無半點雜音,雖初春時節,玉安罕逢春雨,可這處庭院中,卻難得有一派花草欣欣向榮的南國風景。
院中擁一處氣派樓閣,樓閣呈現**之狀,高三層,氣勢恢宏,樓閣大門敞開,門上一塊金絲楠木的牌匾,上書“養氣修心”四字。
閣中的景象更是奢侈至極,隨處可見名家字帖詩畫堆積如山,名墨寶硯數不勝數,樓閣四周置放著一冊冊古籍,皆是價值不菲。
閣中另設有紫金香爐六鼎,置於樓閣四周,清霧嫋嫋,紫檀雕花玉台一案,上麵隨意擺放著筆墨紙硯,書畫古籍,硯台中墨色尚新,一張雪白的熟宣隨意攤置於桌案,紙上書有勁草一行,如鳳舞龍飛,一眼便知出自書法大家手筆。
“今日這棋亂無章法,你走神了。”
一陣語調平淡地聲音突然在閣中傳出,定神看去,豪奢氣派的樓閣中有兩人相對而坐,一人花甲年歲,一人四十上下,不惑年歲,二人之間隔著一張低矮木桌,桌上刻有棋盤,在兩人言談之際,黑子白棋,悄然敲落在棋盤上。
棋盤上白棋得勢,大殺四方,黑棋四處受製,被壓得難以動彈。
手執黑棋者正是那名不惑年歲的中年男子,他望著棋盤,怔怔出神,指間撚著一枚棋子,輕輕敲擊著棋盤,若有所思。
那花甲老人見狀眉頭微皺,“練武既煉心,心猿意馬氣躁難平,並非善舉。”
執黑棋之人聞言,抿了抿唇,良久後抬眸看了一眼那花甲老者,說道:“晚輩心中有一疑惑,欲求趙前輩明解。”
趙姓的花甲老人點了點頭。
執黑棋的中年男子遞出棋子,落於棋盤上,“敢問趙前輩,何謂江湖?”
趙姓老者聞言,臉上露出一抹笑意,道:“世人皆說九州當中有兩個江湖,一個是武夫的江湖,一個則是仙家的江湖,存小異而大同,不過在我趙宣生看來,世上的江湖不過一個,武夫也罷,仙人也好,亦或是那廟堂上的儒士,釋門裏的和尚,最終所追求的無非就是自己心中的道。”
中年男子笑了笑:“那趙前輩可就算是武夫江湖當中的風流人物了。”
男子此言一點沒錯,趙宣生如今花甲年歲,成名卻足有半個甲子的時間,趙宣生九歲練武,雖與仙道無緣,但在武道上卻有著極大的造詣,天資絕頂的趙宣生十四歲便已有了武道小宗師的境界,十七歲便可與先天修士力拚。
而這位有刀道扛鼎人稱號的刀聖,真正握刀練刀,踏上武道巔峰已是及冠年歲,而後短短十載時間,更是讓這位武道大師悟到了用刀的意境,刀意大增,登堂入室。
半個甲子前,趙宣生手握一刀,竟是與玄陽修士大戰百餘回合,不分勝負,而後又是三年,趙宣生再尋到此人後,卻隻以三十回合,便將此人斬於刀下。
故而也便有了那武道至極,可殺玄陽的說法。
趙宣生對於男子這番誇讚,卻隻是笑著搖了搖頭:“若說武夫的江湖有十甲,我至多不過算是占了最後一甲。練武之人雖凡胎肉骨,難以企及那些吞納天地靈氣,渡劫飛升的修士仙家,但也絕非揮刀斬玄陽這麽簡單。”
中年男子聞言,眉頭一挑,似是來了興致,抬頭問道:“前輩此話怎解,莫非世俗武夫,也能與那些力可摧山拔嶽,彈指驅雲散霧的仙人媲美?”
趙宣生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信手拈來一枚白子,悄然落於棋盤之上,神情肅然了些許:“六百年前,有一名練武的劍仙,可借手中一劍,以凡人之軀斬殺天人,武道十甲,此人可占前三甲!”
男子愣了一愣,有些愕然地問道:“能以一劍斬天人,六百年前還有這等人物?”
趙宣生道:“此人名頭可算不小,平生所愛三件事,一為琴棋書畫,二為烈酒清茶,第三個才是劍道,縱然是六百年前一劍斬了大明國九萬鐵騎的那位青衫劍仙,也是在他手裏吃過不小的虧。”
男子麵色有些驚異,六百年前趙懿一劍破萬甲的雄奇壯舉,不僅在仙宗修士之間廣為流傳,就算是凡塵世俗,也算得上家喻戶曉,畢竟自古往今千載之間,這位劍仙遞出的一劍,確實可謂是空前絕後。
但要知道,趙懿一劍斬殺九萬甲時,修為已然躋身於純元境界,而且修為更是臻於純元境界巔峰,放眼純元境內,罕有人地。
武夫凡胎肉骨,真能以劍破劍,讓那位做出了雄奇壯舉的青衫劍仙栽個大跟頭?
男子略作思酌,可依舊是聽得雲裏霧裏,心中疑惑萬分,喃喃道:“喜好琴棋書畫,飲烈酒喝清茶的劍道名流,武道青史當中,當真有過此人?”
“所以說世人常說百年江湖千年仙,江湖上的武夫終究是太過健忘了,就算是六百年前有風流人物在這座江湖中激蕩起驚天的浪花,在六百年的沉澱後,就連漣漪也不會看見。”
趙宣生搖頭苦笑了聲:“也可能是這位劍仙的詩賦掩去了他的劍道的出塵,畢竟能寫出青衣賦這等流傳數百年的名句,天下文人墨客,幾人能夠做到?”
趙宣生這話一出,男子當即便是一驚,一臉錯愕與驚異地道:“莫非前輩所說的此人,是詩聖李清白?”
趙宣生笑而不語,又是信手拈起一枚棋子,落在了棋盤之上,此時白棋的得了大勢,一路碾壓,縱然是棋道國手在此,黑棋恐怕也已回天無力。
“這局棋,是你輸了。”趙宣生語氣淡然地道。
男子笑著搖了搖頭,隻是片刻後,臉上的笑意卻是驟然凝固,他扭頭看向了樓閣之外,眉頭緊鎖。
趙宣生則是和煦一笑,起身稍稍舒展身體,看向樓閣之外,笑道:“能闖入戒備森嚴的武侯府,看來也並非等閑之輩吧,是來找你的?”
男子神情有些凝重,點了點頭。
趙宣生幽幽歎了口氣,笑罵了聲:“你這小泥鰍,在西楚待得不安生,竟是給我惹出些禍端來,不過也罷,有些年頭沒動過刀了,權當是活動一下筋骨罷!”
說罷,他便袖袍一揮,自酌了一杯上佳的美釀,舉起酒杯,頗有些舉杯邀故人的意味,“既來之,則安之,兩位也不必藏拙,來我修心閣中,共飲一杯美酒,豈不快哉?”
一座奢華氣派的大院,坐落於王府當中,這座罕有人出入的庭院,竟是比起武侯的大院還要豪奢,院中屋舍密排,百步一長廊,十步一短亭,光是憑這長廊的紫檀雕欄,便可見一斑。
偌大的庭院很是清寂深幽,四顧環望,除了鶯飛雀鳴,再無半點雜音,雖初春時節,玉安罕逢春雨,可這處庭院中,卻難得有一派花草欣欣向榮的南國風景。
院中擁一處氣派樓閣,樓閣呈現**之狀,高三層,氣勢恢宏,樓閣大門敞開,門上一塊金絲楠木的牌匾,上書“養氣修心”四字。
閣中的景象更是奢侈至極,隨處可見名家字帖詩畫堆積如山,名墨寶硯數不勝數,樓閣四周置放著一冊冊古籍,皆是價值不菲。
閣中另設有紫金香爐六鼎,置於樓閣四周,清霧嫋嫋,紫檀雕花玉台一案,上麵隨意擺放著筆墨紙硯,書畫古籍,硯台中墨色尚新,一張雪白的熟宣隨意攤置於桌案,紙上書有勁草一行,如鳳舞龍飛,一眼便知出自書法大家手筆。
“今日這棋亂無章法,你走神了。”
一陣語調平淡地聲音突然在閣中傳出,定神看去,豪奢氣派的樓閣中有兩人相對而坐,一人花甲年歲,一人四十上下,不惑年歲,二人之間隔著一張低矮木桌,桌上刻有棋盤,在兩人言談之際,黑子白棋,悄然敲落在棋盤上。
棋盤上白棋得勢,大殺四方,黑棋四處受製,被壓得難以動彈。
手執黑棋者正是那名不惑年歲的中年男子,他望著棋盤,怔怔出神,指間撚著一枚棋子,輕輕敲擊著棋盤,若有所思。
那花甲老人見狀眉頭微皺,“練武既煉心,心猿意馬氣躁難平,並非善舉。”
執黑棋之人聞言,抿了抿唇,良久後抬眸看了一眼那花甲老者,說道:“晚輩心中有一疑惑,欲求趙前輩明解。”
趙姓的花甲老人點了點頭。
執黑棋的中年男子遞出棋子,落於棋盤上,“敢問趙前輩,何謂江湖?”
趙姓老者聞言,臉上露出一抹笑意,道:“世人皆說九州當中有兩個江湖,一個是武夫的江湖,一個則是仙家的江湖,存小異而大同,不過在我趙宣生看來,世上的江湖不過一個,武夫也罷,仙人也好,亦或是那廟堂上的儒士,釋門裏的和尚,最終所追求的無非就是自己心中的道。”
中年男子笑了笑:“那趙前輩可就算是武夫江湖當中的風流人物了。”
男子此言一點沒錯,趙宣生如今花甲年歲,成名卻足有半個甲子的時間,趙宣生九歲練武,雖與仙道無緣,但在武道上卻有著極大的造詣,天資絕頂的趙宣生十四歲便已有了武道小宗師的境界,十七歲便可與先天修士力拚。
而這位有刀道扛鼎人稱號的刀聖,真正握刀練刀,踏上武道巔峰已是及冠年歲,而後短短十載時間,更是讓這位武道大師悟到了用刀的意境,刀意大增,登堂入室。
半個甲子前,趙宣生手握一刀,竟是與玄陽修士大戰百餘回合,不分勝負,而後又是三年,趙宣生再尋到此人後,卻隻以三十回合,便將此人斬於刀下。
故而也便有了那武道至極,可殺玄陽的說法。
趙宣生對於男子這番誇讚,卻隻是笑著搖了搖頭:“若說武夫的江湖有十甲,我至多不過算是占了最後一甲。練武之人雖凡胎肉骨,難以企及那些吞納天地靈氣,渡劫飛升的修士仙家,但也絕非揮刀斬玄陽這麽簡單。”
中年男子聞言,眉頭一挑,似是來了興致,抬頭問道:“前輩此話怎解,莫非世俗武夫,也能與那些力可摧山拔嶽,彈指驅雲散霧的仙人媲美?”
趙宣生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信手拈來一枚白子,悄然落於棋盤之上,神情肅然了些許:“六百年前,有一名練武的劍仙,可借手中一劍,以凡人之軀斬殺天人,武道十甲,此人可占前三甲!”
男子愣了一愣,有些愕然地問道:“能以一劍斬天人,六百年前還有這等人物?”
趙宣生道:“此人名頭可算不小,平生所愛三件事,一為琴棋書畫,二為烈酒清茶,第三個才是劍道,縱然是六百年前一劍斬了大明國九萬鐵騎的那位青衫劍仙,也是在他手裏吃過不小的虧。”
男子麵色有些驚異,六百年前趙懿一劍破萬甲的雄奇壯舉,不僅在仙宗修士之間廣為流傳,就算是凡塵世俗,也算得上家喻戶曉,畢竟自古往今千載之間,這位劍仙遞出的一劍,確實可謂是空前絕後。
但要知道,趙懿一劍斬殺九萬甲時,修為已然躋身於純元境界,而且修為更是臻於純元境界巔峰,放眼純元境內,罕有人地。
武夫凡胎肉骨,真能以劍破劍,讓那位做出了雄奇壯舉的青衫劍仙栽個大跟頭?
男子略作思酌,可依舊是聽得雲裏霧裏,心中疑惑萬分,喃喃道:“喜好琴棋書畫,飲烈酒喝清茶的劍道名流,武道青史當中,當真有過此人?”
“所以說世人常說百年江湖千年仙,江湖上的武夫終究是太過健忘了,就算是六百年前有風流人物在這座江湖中激蕩起驚天的浪花,在六百年的沉澱後,就連漣漪也不會看見。”
趙宣生搖頭苦笑了聲:“也可能是這位劍仙的詩賦掩去了他的劍道的出塵,畢竟能寫出青衣賦這等流傳數百年的名句,天下文人墨客,幾人能夠做到?”
趙宣生這話一出,男子當即便是一驚,一臉錯愕與驚異地道:“莫非前輩所說的此人,是詩聖李清白?”
趙宣生笑而不語,又是信手拈起一枚棋子,落在了棋盤之上,此時白棋的得了大勢,一路碾壓,縱然是棋道國手在此,黑棋恐怕也已回天無力。
“這局棋,是你輸了。”趙宣生語氣淡然地道。
男子笑著搖了搖頭,隻是片刻後,臉上的笑意卻是驟然凝固,他扭頭看向了樓閣之外,眉頭緊鎖。
趙宣生則是和煦一笑,起身稍稍舒展身體,看向樓閣之外,笑道:“能闖入戒備森嚴的武侯府,看來也並非等閑之輩吧,是來找你的?”
男子神情有些凝重,點了點頭。
趙宣生幽幽歎了口氣,笑罵了聲:“你這小泥鰍,在西楚待得不安生,竟是給我惹出些禍端來,不過也罷,有些年頭沒動過刀了,權當是活動一下筋骨罷!”
說罷,他便袖袍一揮,自酌了一杯上佳的美釀,舉起酒杯,頗有些舉杯邀故人的意味,“既來之,則安之,兩位也不必藏拙,來我修心閣中,共飲一杯美酒,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