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娥令人收拾起衣物,陪著真宗說了一些朝中之事。過了一會兒,見周懷政捧進一幅卷軸來,劉娥見這卷軸極大,好奇地問:“官家,這是什麽東西?”
真宗忽然想起來,笑道:“哦,這是王欽若獻上的封禪圖,朕正打算與你一起來看看。”
劉娥眼波一轉:“王大學士之才,臣妾早有所聞,今日正好見識。”
真宗令周懷政打開圖軸,這圖軸極大,輔開了在長廊上足有數丈長。數名宮人拉著圖軸,真宗帶著劉娥一邊看,一邊將方才禦書房中王欽若所說的設想一一說給劉娥,兩人從這一頭慢慢地看到另一頭去,足足看了近半個時辰,還未看完。
王欽若這卷圖軸將封禪的整個想法設計全都詳細地列了出來,竟然是工程浩大,而且自籌備、興建、設祭、主持等等,設了大量的官職。王欽若精通史書,滿腹文才,每一項皆引經據典,內涵極深。這一番圖軸顯見用了許多心血,絕非一朝一夕能做出來的。
劉娥越看臉色越是凝重,原以為王欽若隻是自恃才高不服在寇準之下,如今看來,他的野心原不止此。
真宗看她臉色有異,問道:“小娥,你有什麽想法?”
劉娥揮手令周懷政等人收起圖軸退下,看了真宗一眼,大膽道:“這次封禪,大破常規,舉動浩大無比,依臣妾看來,倒像是重組一次內閣。”
真宗沉默片刻,忽然笑了起來:“真不愧是朕的小娥。”
劉娥微一思索,不由心驚:“官家不滿意王相了?”
真宗搖頭:“不,朕還是要倚重王旦的,這朝中上下,他也確實是無人可以取代。隻是……”
劉娥問道:“隻是什麽?”
真宗冷笑道:“隻是自寇準外放之後,王旦不知為何像是轉了性子,處處拗著性子,竟然將寇準的脾氣學了十足,內閣之中針潑不進。朕本提議讓王欽若接替寇準的位置,不想王旦一口拒絕,倒像是虛位以待寇準回來似的。”
劉娥點了點頭:“若是讓王欽若插入,來對王旦有所牽製,亦是不錯。可是……”她猶豫了一下,道:“王欽若顯然是要君,古往今來有多少臣子,巧立名目多生事端,或修土木工程、或做祈福祭天、或借神道之言,為名義上為國為君,其實是利用這個事端,借天子國家之名,將普天下的官職錢財任意調遣,變為自己的權勢,此等事不可不防啊!”
真宗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小娥這番話,當真把古往今來臣子們努力施政措新的心思都說得透了。隻是說得透了又如何?臣子們努力想法子以便要君挾權,為君王則亦可以利用他們這份心思,從容製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要推行一件事,也必得容易做這件事的人從中得到好處。否則的話,隻怕無利之事,後續無力。水至清則無魚,臣子們也是人,不是聖人,倘若一個人無欲無求,倒是可怕了。為君則不怕臣子們有權欲名欲利欲,知道他們的*在何處,方可為我所用。”他長歎了一聲:“封禪之事,雖然是王欽若之議,卻的確是當下應該行的事了。正如王欽若所言,一可以安定天下百姓之心,二可以鎮服四夷天命所歸,三則……”他沉吟不語。
劉娥知道他心中所思,真宗是開國以來第三個皇帝,太祖太宗有開國之功,他身為天子,自不甘心毫無建樹。自登基以來,勤政不息,親自巡查邊關,親征澶州,大開科舉,大舉裁官,興修水利農田等,如今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也應該是給天下一個盛世已經到來的交待了。更何況契丹雖訂盟約、夏州雖然來歸,但都是暗伏野心,蠢蠢欲動,但遼夏均十分相信神道,封禪之舉也是展示國力,借神道之力以鎮服四夷。同時,天子的權威也需要更進一步的加強。
她低頭暗忖了一下,如今朝堂是鐵板一塊,真宗上次提出的立後之議,也被駁了回來。看起來朝中人事,也的確到了應該調整的時候了。雖然她對王欽若此舉不以為意,但是既然真宗有意推行,對於她來說,亦未曾不是一件順水推舟的好事。想到這裏,轉而笑道:“官家說得有理,是臣妾多慮了。”
真宗點了點頭道:“不,小娥,你一句‘要君’之言也的確是提醒了朕,此事推行之時,朕自有控製。”
景德五年正月,皇城司上奏,說是城門守衛看見左承天門南鴟尾上,有一道長約二丈的黃帛吊在那裏,不知道是什麽征兆,特來上報。
此時真宗在朝元殿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臣的朝賀,聽說了此事,連忙派周懷政前去取來一看,這邊對文武百官說:“去年冬天十一月間,庚寅日夜半,朕方就寢,忽然隻覺得宮室中光華燦爛,見一仙人著星冠絳衣,來對朕說:‘來月宜就正殿建黃籙道場一月,當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說完就不見了,朕正疑惑著,因此十二月間在朝元殿建設道場一月,但是此事大是非同尋常,因怕引起疑惑,所以不曾對人明言。如今城門上見帛書,難道真有天書下降這種事不成?”
王欽若當即出奏道:“陛下至誠格天,應該上邀天眷。”
真宗含笑點頭,過了一刻,見周懷政已經回來,跪奏道:“奴才去了承天門外,果然見有帛書掛在空中,約長二丈許,卷成一卷封住,奴才遠遠看著,那封口像是隱隱有字。”
真宗故意道:“這莫非天書不成?”
此時知情的大臣們忙著上前添油加醋地道賀,不知情的大臣們瞠目結舌,不知如何是好,隻得亂哄哄地隨大流跪下朝賀。
真宗道:“若真是上天賜下帛書,須得由朕親自前去拜受。”說著,帶領群臣步行出殿,直抵朝天門前,但見左承天門南鴟尾上,有一卷黃帛正隨風飄蕩,搖曳空中。
真宗率群臣望空而拜,三拜之後,即命二名內侍搬來梯子,登上去恭敬地取下那卷黃帛。再奉送到道場上打開,但見那黃帛上寫著文字:“趙受命,興於宋,付於眘,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真宗又向天書跪拜之後,令陳堯叟打開天書向眾臣宣讀,天書共有三卷,大致內容亦不過是從趙宋如何能夠得國,乃一命所歸,如何將傳世永久雲雲。
那些外國使臣本就是文化不多,且敬畏天命,此時更是聽得心中駭然,道怪不得大宋天子能得天下,原來是上天早就注定了。
待得天書讀完,真宗仍然跪拜領受,仍用原帛裹著天書,令人封入金匱之內。下旨君臣皆要茹齋戒葷,同時派遣人到太廟告天地宗廟社稷,下旨大赦天下,即日起改元,將景德五年改為大中祥符三年,並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門,置天書儀衛扶持使,令宰執近臣兼任。
丞相王旦原本並不同意此事,劉娥設計,在正月裏宮中設宴之時,真宗賜於王旦一杯封口了的禦酒,讓他帶回家享用。等王旦回到家中打開那金杯時,哪裏是禦酒,卻分是滿滿的一杯珍珠寶石,粒粒晶華璀燦,珠光流轉。
王旦自寇準離開之後,壓力倍增,數招真宗之忌。真宗要以王欽若繼寇準為相,他知道王欽若插手,則將會引起整個內閣大變動,導致政局走向自己無法把握。此番王欽若搞這一套天書封禪,也是變相的架空他這個宰相,因此堅決不同意。本以為真宗若是以君王之威相逼,尚可辨抗。不料真宗卻暗中賞如此恩賜,忽然間那股剛強之氣頓時鬆了下來。君臣恩遇到此等份上,皇帝已經以此等方工向他屈尊,夫複何言,難道當真是要與皇帝做對到底嗎?
再說,他在心中微弱地為自己辯護:“古往今來帝王或驅騁田獵,或淫流聲色,做臣子的反對抗諫,還有理可恃。當今天子崇真封道,實為天下社稷和萬民祈福,並非沉迷於田獵聲色之中!雖然有擾民費財之說,但是,卻也有安定天下之心啊!王旦啊王旦,難道你也要鬧到象寇準一樣把自己弄到不可收拾嗎?”王旦捧著珠杯,心中已經妥協了。知道真宗心意已決,他既然領受了珍珠,隻得免不得要領頭做足這場戲了。
天書下降後數日,丞相王旦率文武百官諸軍將校官吏藩夷僧道耆壽共二萬三千二百餘人,上表請真宗封禪,真宗故意推脫,直到第五次的表章上來,真宗這才下旨封禪泰山。同時下旨,封禪費用浩大,先從宮中節儉,宮中內外除命服外,不得以金銀為飾。
此後這一年裏,準備封禪等事宜忙得群臣不可開交。此時因為遼宋和議邊境和睦,天下各州府都民生安定。且真宗自登基以來,屢派大臣們到全國各地興修水利,興修襄陽淳河可灌民田三千頃、河北諸渠可灌田數萬頃,治理黃河長河等流域,又得了數萬頃的良田,此時占城稻已經在汴京以南的各地推行。百姓們不再流離失所,且田地收成大大增加,全國上下因此也有閑心興高采烈地迎接這一場大慶典。
普天下各州各府自開國以來,還是第一次這般熱鬧。舉國同慶萬民齊賀這場盛典,各地紛紛報上祥瑞。
五月,前去泰山準備封禪事務的王欽若上表說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
六月,又發現天書再降醴泉。
八月,王欽若獻芝草八千餘本。
九月,副相趙安仁又獻五色金玉丹,紫芝八千七百餘本。
十月,真宗下旨出京往泰山行封禪之禮, 用玉輅載著天書,先行登途,自備鹵簿儀衛,隨後出發。途中曆十七日,始至泰山。王欽若迎謁道旁,獻上芝草三萬八千餘本。真宗慰勞有加。複齋戒三日,才上泰山,道經險峻,降輦步行。享祀昊天上帝,左陳天書,配以太祖、太宗,命群臣把五方帝及諸神於山下封祀壇。禮成,出金玉匱函封禪書,藏置石篋。真宗再巡視圜台,然後還幄,王旦複率從官稱賀。
翌日,禪祭皇地祗於社首山,如封祀儀。真宗即禦朝覲壇中的壽昌殿,受百官朝賀,上下傳呼萬歲,振動山穀。有詔大赦天下,文武進秩,令開封府及所過州郡,考選舉人,賜天下酺三日。改乾封縣為奉符縣。
真宗忽然想起來,笑道:“哦,這是王欽若獻上的封禪圖,朕正打算與你一起來看看。”
劉娥眼波一轉:“王大學士之才,臣妾早有所聞,今日正好見識。”
真宗令周懷政打開圖軸,這圖軸極大,輔開了在長廊上足有數丈長。數名宮人拉著圖軸,真宗帶著劉娥一邊看,一邊將方才禦書房中王欽若所說的設想一一說給劉娥,兩人從這一頭慢慢地看到另一頭去,足足看了近半個時辰,還未看完。
王欽若這卷圖軸將封禪的整個想法設計全都詳細地列了出來,竟然是工程浩大,而且自籌備、興建、設祭、主持等等,設了大量的官職。王欽若精通史書,滿腹文才,每一項皆引經據典,內涵極深。這一番圖軸顯見用了許多心血,絕非一朝一夕能做出來的。
劉娥越看臉色越是凝重,原以為王欽若隻是自恃才高不服在寇準之下,如今看來,他的野心原不止此。
真宗看她臉色有異,問道:“小娥,你有什麽想法?”
劉娥揮手令周懷政等人收起圖軸退下,看了真宗一眼,大膽道:“這次封禪,大破常規,舉動浩大無比,依臣妾看來,倒像是重組一次內閣。”
真宗沉默片刻,忽然笑了起來:“真不愧是朕的小娥。”
劉娥微一思索,不由心驚:“官家不滿意王相了?”
真宗搖頭:“不,朕還是要倚重王旦的,這朝中上下,他也確實是無人可以取代。隻是……”
劉娥問道:“隻是什麽?”
真宗冷笑道:“隻是自寇準外放之後,王旦不知為何像是轉了性子,處處拗著性子,竟然將寇準的脾氣學了十足,內閣之中針潑不進。朕本提議讓王欽若接替寇準的位置,不想王旦一口拒絕,倒像是虛位以待寇準回來似的。”
劉娥點了點頭:“若是讓王欽若插入,來對王旦有所牽製,亦是不錯。可是……”她猶豫了一下,道:“王欽若顯然是要君,古往今來有多少臣子,巧立名目多生事端,或修土木工程、或做祈福祭天、或借神道之言,為名義上為國為君,其實是利用這個事端,借天子國家之名,將普天下的官職錢財任意調遣,變為自己的權勢,此等事不可不防啊!”
真宗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小娥這番話,當真把古往今來臣子們努力施政措新的心思都說得透了。隻是說得透了又如何?臣子們努力想法子以便要君挾權,為君王則亦可以利用他們這份心思,從容製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要推行一件事,也必得容易做這件事的人從中得到好處。否則的話,隻怕無利之事,後續無力。水至清則無魚,臣子們也是人,不是聖人,倘若一個人無欲無求,倒是可怕了。為君則不怕臣子們有權欲名欲利欲,知道他們的*在何處,方可為我所用。”他長歎了一聲:“封禪之事,雖然是王欽若之議,卻的確是當下應該行的事了。正如王欽若所言,一可以安定天下百姓之心,二可以鎮服四夷天命所歸,三則……”他沉吟不語。
劉娥知道他心中所思,真宗是開國以來第三個皇帝,太祖太宗有開國之功,他身為天子,自不甘心毫無建樹。自登基以來,勤政不息,親自巡查邊關,親征澶州,大開科舉,大舉裁官,興修水利農田等,如今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也應該是給天下一個盛世已經到來的交待了。更何況契丹雖訂盟約、夏州雖然來歸,但都是暗伏野心,蠢蠢欲動,但遼夏均十分相信神道,封禪之舉也是展示國力,借神道之力以鎮服四夷。同時,天子的權威也需要更進一步的加強。
她低頭暗忖了一下,如今朝堂是鐵板一塊,真宗上次提出的立後之議,也被駁了回來。看起來朝中人事,也的確到了應該調整的時候了。雖然她對王欽若此舉不以為意,但是既然真宗有意推行,對於她來說,亦未曾不是一件順水推舟的好事。想到這裏,轉而笑道:“官家說得有理,是臣妾多慮了。”
真宗點了點頭道:“不,小娥,你一句‘要君’之言也的確是提醒了朕,此事推行之時,朕自有控製。”
景德五年正月,皇城司上奏,說是城門守衛看見左承天門南鴟尾上,有一道長約二丈的黃帛吊在那裏,不知道是什麽征兆,特來上報。
此時真宗在朝元殿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臣的朝賀,聽說了此事,連忙派周懷政前去取來一看,這邊對文武百官說:“去年冬天十一月間,庚寅日夜半,朕方就寢,忽然隻覺得宮室中光華燦爛,見一仙人著星冠絳衣,來對朕說:‘來月宜就正殿建黃籙道場一月,當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說完就不見了,朕正疑惑著,因此十二月間在朝元殿建設道場一月,但是此事大是非同尋常,因怕引起疑惑,所以不曾對人明言。如今城門上見帛書,難道真有天書下降這種事不成?”
王欽若當即出奏道:“陛下至誠格天,應該上邀天眷。”
真宗含笑點頭,過了一刻,見周懷政已經回來,跪奏道:“奴才去了承天門外,果然見有帛書掛在空中,約長二丈許,卷成一卷封住,奴才遠遠看著,那封口像是隱隱有字。”
真宗故意道:“這莫非天書不成?”
此時知情的大臣們忙著上前添油加醋地道賀,不知情的大臣們瞠目結舌,不知如何是好,隻得亂哄哄地隨大流跪下朝賀。
真宗道:“若真是上天賜下帛書,須得由朕親自前去拜受。”說著,帶領群臣步行出殿,直抵朝天門前,但見左承天門南鴟尾上,有一卷黃帛正隨風飄蕩,搖曳空中。
真宗率群臣望空而拜,三拜之後,即命二名內侍搬來梯子,登上去恭敬地取下那卷黃帛。再奉送到道場上打開,但見那黃帛上寫著文字:“趙受命,興於宋,付於眘,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真宗又向天書跪拜之後,令陳堯叟打開天書向眾臣宣讀,天書共有三卷,大致內容亦不過是從趙宋如何能夠得國,乃一命所歸,如何將傳世永久雲雲。
那些外國使臣本就是文化不多,且敬畏天命,此時更是聽得心中駭然,道怪不得大宋天子能得天下,原來是上天早就注定了。
待得天書讀完,真宗仍然跪拜領受,仍用原帛裹著天書,令人封入金匱之內。下旨君臣皆要茹齋戒葷,同時派遣人到太廟告天地宗廟社稷,下旨大赦天下,即日起改元,將景德五年改為大中祥符三年,並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門,置天書儀衛扶持使,令宰執近臣兼任。
丞相王旦原本並不同意此事,劉娥設計,在正月裏宮中設宴之時,真宗賜於王旦一杯封口了的禦酒,讓他帶回家享用。等王旦回到家中打開那金杯時,哪裏是禦酒,卻分是滿滿的一杯珍珠寶石,粒粒晶華璀燦,珠光流轉。
王旦自寇準離開之後,壓力倍增,數招真宗之忌。真宗要以王欽若繼寇準為相,他知道王欽若插手,則將會引起整個內閣大變動,導致政局走向自己無法把握。此番王欽若搞這一套天書封禪,也是變相的架空他這個宰相,因此堅決不同意。本以為真宗若是以君王之威相逼,尚可辨抗。不料真宗卻暗中賞如此恩賜,忽然間那股剛強之氣頓時鬆了下來。君臣恩遇到此等份上,皇帝已經以此等方工向他屈尊,夫複何言,難道當真是要與皇帝做對到底嗎?
再說,他在心中微弱地為自己辯護:“古往今來帝王或驅騁田獵,或淫流聲色,做臣子的反對抗諫,還有理可恃。當今天子崇真封道,實為天下社稷和萬民祈福,並非沉迷於田獵聲色之中!雖然有擾民費財之說,但是,卻也有安定天下之心啊!王旦啊王旦,難道你也要鬧到象寇準一樣把自己弄到不可收拾嗎?”王旦捧著珠杯,心中已經妥協了。知道真宗心意已決,他既然領受了珍珠,隻得免不得要領頭做足這場戲了。
天書下降後數日,丞相王旦率文武百官諸軍將校官吏藩夷僧道耆壽共二萬三千二百餘人,上表請真宗封禪,真宗故意推脫,直到第五次的表章上來,真宗這才下旨封禪泰山。同時下旨,封禪費用浩大,先從宮中節儉,宮中內外除命服外,不得以金銀為飾。
此後這一年裏,準備封禪等事宜忙得群臣不可開交。此時因為遼宋和議邊境和睦,天下各州府都民生安定。且真宗自登基以來,屢派大臣們到全國各地興修水利,興修襄陽淳河可灌民田三千頃、河北諸渠可灌田數萬頃,治理黃河長河等流域,又得了數萬頃的良田,此時占城稻已經在汴京以南的各地推行。百姓們不再流離失所,且田地收成大大增加,全國上下因此也有閑心興高采烈地迎接這一場大慶典。
普天下各州各府自開國以來,還是第一次這般熱鬧。舉國同慶萬民齊賀這場盛典,各地紛紛報上祥瑞。
五月,前去泰山準備封禪事務的王欽若上表說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
六月,又發現天書再降醴泉。
八月,王欽若獻芝草八千餘本。
九月,副相趙安仁又獻五色金玉丹,紫芝八千七百餘本。
十月,真宗下旨出京往泰山行封禪之禮, 用玉輅載著天書,先行登途,自備鹵簿儀衛,隨後出發。途中曆十七日,始至泰山。王欽若迎謁道旁,獻上芝草三萬八千餘本。真宗慰勞有加。複齋戒三日,才上泰山,道經險峻,降輦步行。享祀昊天上帝,左陳天書,配以太祖、太宗,命群臣把五方帝及諸神於山下封祀壇。禮成,出金玉匱函封禪書,藏置石篋。真宗再巡視圜台,然後還幄,王旦複率從官稱賀。
翌日,禪祭皇地祗於社首山,如封祀儀。真宗即禦朝覲壇中的壽昌殿,受百官朝賀,上下傳呼萬歲,振動山穀。有詔大赦天下,文武進秩,令開封府及所過州郡,考選舉人,賜天下酺三日。改乾封縣為奉符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