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李斯的下場。
任務係統:終極一班開始 作者:兜裏有糖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77章
聽完林陽的話,嬴政胸口起伏不定,大口喘著粗氣,臉上的憤怒,是個人都能看出來。
隨後一掌拍在石桌上,站起身來。
“趙高!安敢如此!”他現在的心情可以說氣憤到了極點,要不是事先服用了林陽給的丹藥,身體已經恢複健康,說不定這一下,他就會氣急攻心,吐血而亡。
可氣憤之下,他又覺得自己真是教導無方,讓胡亥變成了一個殘忍的廢物,就連同族的兄弟姐妹都不放過。
他先前還在疑惑呢,就算是胡亥繼位好了,心想依靠自己留下的家底,對方就算再怎麽廢物也不至於在他這裏就被滅國了啊。
結果是聽信了趙高的話,把自己留給他的家底給全部霍霍了,大將也都逼死了。
“仙長,寡人回去後就派人去找出這個叫趙高的人,如果不殺他,寡人寢食難安。”
看著暴怒的嬴政,林陽搖了搖頭,微微一抬手打出一絲能量,安撫對方的情緒。
“陛下,切莫如此暴虐情緒,對延壽有阻礙。”
能量侵入身體,嬴政感覺身體一陣清涼,原本憤怒的情緒,也漸漸平息下來。
看著嬴政重新坐下,林陽開口道。
“這趙高會在未來出現,不過我既然來了,就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趙高就讓我處理就好。”
聽見林陽這樣說,嬴政點了點頭。
“那就有勞仙長了,待仙長找到趙高後,寡人一定要親自砍下他的頭,以解寡人的心頭之恨。”
林陽沒有回話,係統都說了要改變高要的人生,怎麽可能讓嬴政殺了。
這時一旁的李斯鼓起勇氣開口道。
“仙長,不知我之後是什麽樣?”
先前林陽說了那麽多,一直都在說趙高,根本沒有提起他,他現在很想知道,自己助紂為虐後,是得了什麽報應。
聽見問話,林陽開口道。
“李丞相,你之後為勸諫胡亥停止修建阿房宮減少徭役,被其下令入獄,在獄期間,趙高為除掉你借機給胡亥說你李斯與其兒子李由意圖謀反,最後你被胡亥判了極刑,夷三族。”
聽完自己的下場,李斯並沒有驚訝的情緒,點了點頭,他助紂為虐合該有此下場啊。
“聽見了吧,你竟然還敢幫著趙高篡改寡人的遺詔,這就是你的下場。”
李斯聽見嬴政的話,跪倒在地開口道。
“陛下,微臣所犯之事,罪不可赦,甘願一死,隻求陛下饒過微臣的家人。”
說著李斯開始對著嬴政磕頭。
“嗬。死?你所犯之事,罪大惡極,哪能讓你那麽痛快的死掉。”
嬴政對於李斯的求饒不為所動,心想回去後就先把對方下獄。之後再抓捕其家人,滿門抄斬。
見狀林陽搖了搖頭,開口道。
“好啦陛下,李丞相會這麽做也算身不由己,具體原因我等下在說,現在,李丞相你也先起來,今天你已經壞了我很多次規矩了,換做他人,我早就趕出去了。”
聽見林陽的話,李斯也在嬴政的授意下重新站了起來,目光看向林陽,等待對方說他的苦衷。
其實到現在他都想不明白,自己未來為什麽要這樣幹。
“第一點就是,趙高用李丞相的家人作為要挾,逼迫你與他合謀幹掉扶蘇,擁立胡亥繼位。”
“起初李丞相也想過放棄家人來保證自己對陛下的忠義。趙高見第一計不行,便想出第二計。”
嬴政在聽到林陽說,李斯竟然願意放棄家人來表達對自己的忠義,微微點頭。
見林陽在說自己的好話了,李斯也是鬆了口氣,他也看見嬴政點頭了,說不定事有轉機呢。
“因為李丞相與陛下一樣,都信奉以法家治國,其餘百家為輔。如果扶蘇繼位,必定會以儒家治國,廢除百家,那到時候信奉法家的李丞相肯定地位不保。相信李丞相也明白這個道理,你現在與公子扶蘇之間的關係,雖沒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理念卻背道而馳。想來朝堂之上,爭吵也不少。”
聽見林陽這樣說,嬴政點了點頭,李斯確實很多地方和扶蘇不對付,兩人在朝堂上也是各執一詞,誰也不肯退讓。
“趙高便利用李丞相和公子扶蘇之間的間隙,挑撥離間,然而李丞相你在考慮之後也覺得確實如此,相比起扶蘇,你感覺胡亥應該更好溝通,在保下自己丞相位置的同時,還能繼續以法治國,隻可惜你並沒有想到,未來會是趙高權傾朝野。”
“你在後期因為看不慣趙高的一些做法,與之對著幹,這才導致後麵趙高想要除掉你。”
“也是臨近死亡時你才明白,自己因為對權利的占有欲,害了秦國,害了扶蘇,害了蒙恬,還害了自己,可那時卻已為時已晚了。”
聽林陽說完,李斯仰麵朝天,呼出一口氣,他確實對自己現在丞相的這個位置極為看中,可沒想到的是,原來他自己有一天會因為對權利的追求,導致自己下場如此慘烈。
想著,李斯也沒再跪,而是拱手對著嬴政擺道。
“陛下,微臣錯了,微臣罪該萬死,求陛下賜微臣死罪。”
聽見對方真誠的懺悔,嬴政歎了口氣,他現在的氣已經消了很多了,在聽完林陽說李斯的事後,也理解對方的苦衷。無非就是太看重自己的所擁有的權利,才導致犯下大錯。
李斯是個有本事的人,許多事情都幫他辦的明明白白,如果真的殺了李斯,他以後要處理的事情怕是更多了。
林陽見嬴政一時間拿不定主意,開口道。
“陛下,我剛剛說的曆史,其實就是未來發生的事情,現在說出來,未來就已經改變了,我想李丞相在聽完我說的話後,也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想來應該不會再做同樣的事情,重蹈覆轍。”
“而且,我相信李丞相對陛下是忠心耿耿的,曆史中會那麽樣做也是情有可原啊。”
聽完林陽的話,嬴政胸口起伏不定,大口喘著粗氣,臉上的憤怒,是個人都能看出來。
隨後一掌拍在石桌上,站起身來。
“趙高!安敢如此!”他現在的心情可以說氣憤到了極點,要不是事先服用了林陽給的丹藥,身體已經恢複健康,說不定這一下,他就會氣急攻心,吐血而亡。
可氣憤之下,他又覺得自己真是教導無方,讓胡亥變成了一個殘忍的廢物,就連同族的兄弟姐妹都不放過。
他先前還在疑惑呢,就算是胡亥繼位好了,心想依靠自己留下的家底,對方就算再怎麽廢物也不至於在他這裏就被滅國了啊。
結果是聽信了趙高的話,把自己留給他的家底給全部霍霍了,大將也都逼死了。
“仙長,寡人回去後就派人去找出這個叫趙高的人,如果不殺他,寡人寢食難安。”
看著暴怒的嬴政,林陽搖了搖頭,微微一抬手打出一絲能量,安撫對方的情緒。
“陛下,切莫如此暴虐情緒,對延壽有阻礙。”
能量侵入身體,嬴政感覺身體一陣清涼,原本憤怒的情緒,也漸漸平息下來。
看著嬴政重新坐下,林陽開口道。
“這趙高會在未來出現,不過我既然來了,就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趙高就讓我處理就好。”
聽見林陽這樣說,嬴政點了點頭。
“那就有勞仙長了,待仙長找到趙高後,寡人一定要親自砍下他的頭,以解寡人的心頭之恨。”
林陽沒有回話,係統都說了要改變高要的人生,怎麽可能讓嬴政殺了。
這時一旁的李斯鼓起勇氣開口道。
“仙長,不知我之後是什麽樣?”
先前林陽說了那麽多,一直都在說趙高,根本沒有提起他,他現在很想知道,自己助紂為虐後,是得了什麽報應。
聽見問話,林陽開口道。
“李丞相,你之後為勸諫胡亥停止修建阿房宮減少徭役,被其下令入獄,在獄期間,趙高為除掉你借機給胡亥說你李斯與其兒子李由意圖謀反,最後你被胡亥判了極刑,夷三族。”
聽完自己的下場,李斯並沒有驚訝的情緒,點了點頭,他助紂為虐合該有此下場啊。
“聽見了吧,你竟然還敢幫著趙高篡改寡人的遺詔,這就是你的下場。”
李斯聽見嬴政的話,跪倒在地開口道。
“陛下,微臣所犯之事,罪不可赦,甘願一死,隻求陛下饒過微臣的家人。”
說著李斯開始對著嬴政磕頭。
“嗬。死?你所犯之事,罪大惡極,哪能讓你那麽痛快的死掉。”
嬴政對於李斯的求饒不為所動,心想回去後就先把對方下獄。之後再抓捕其家人,滿門抄斬。
見狀林陽搖了搖頭,開口道。
“好啦陛下,李丞相會這麽做也算身不由己,具體原因我等下在說,現在,李丞相你也先起來,今天你已經壞了我很多次規矩了,換做他人,我早就趕出去了。”
聽見林陽的話,李斯也在嬴政的授意下重新站了起來,目光看向林陽,等待對方說他的苦衷。
其實到現在他都想不明白,自己未來為什麽要這樣幹。
“第一點就是,趙高用李丞相的家人作為要挾,逼迫你與他合謀幹掉扶蘇,擁立胡亥繼位。”
“起初李丞相也想過放棄家人來保證自己對陛下的忠義。趙高見第一計不行,便想出第二計。”
嬴政在聽到林陽說,李斯竟然願意放棄家人來表達對自己的忠義,微微點頭。
見林陽在說自己的好話了,李斯也是鬆了口氣,他也看見嬴政點頭了,說不定事有轉機呢。
“因為李丞相與陛下一樣,都信奉以法家治國,其餘百家為輔。如果扶蘇繼位,必定會以儒家治國,廢除百家,那到時候信奉法家的李丞相肯定地位不保。相信李丞相也明白這個道理,你現在與公子扶蘇之間的關係,雖沒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理念卻背道而馳。想來朝堂之上,爭吵也不少。”
聽見林陽這樣說,嬴政點了點頭,李斯確實很多地方和扶蘇不對付,兩人在朝堂上也是各執一詞,誰也不肯退讓。
“趙高便利用李丞相和公子扶蘇之間的間隙,挑撥離間,然而李丞相你在考慮之後也覺得確實如此,相比起扶蘇,你感覺胡亥應該更好溝通,在保下自己丞相位置的同時,還能繼續以法治國,隻可惜你並沒有想到,未來會是趙高權傾朝野。”
“你在後期因為看不慣趙高的一些做法,與之對著幹,這才導致後麵趙高想要除掉你。”
“也是臨近死亡時你才明白,自己因為對權利的占有欲,害了秦國,害了扶蘇,害了蒙恬,還害了自己,可那時卻已為時已晚了。”
聽林陽說完,李斯仰麵朝天,呼出一口氣,他確實對自己現在丞相的這個位置極為看中,可沒想到的是,原來他自己有一天會因為對權利的追求,導致自己下場如此慘烈。
想著,李斯也沒再跪,而是拱手對著嬴政擺道。
“陛下,微臣錯了,微臣罪該萬死,求陛下賜微臣死罪。”
聽見對方真誠的懺悔,嬴政歎了口氣,他現在的氣已經消了很多了,在聽完林陽說李斯的事後,也理解對方的苦衷。無非就是太看重自己的所擁有的權利,才導致犯下大錯。
李斯是個有本事的人,許多事情都幫他辦的明明白白,如果真的殺了李斯,他以後要處理的事情怕是更多了。
林陽見嬴政一時間拿不定主意,開口道。
“陛下,我剛剛說的曆史,其實就是未來發生的事情,現在說出來,未來就已經改變了,我想李丞相在聽完我說的話後,也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想來應該不會再做同樣的事情,重蹈覆轍。”
“而且,我相信李丞相對陛下是忠心耿耿的,曆史中會那麽樣做也是情有可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