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草原上,天剛蒙蒙亮,戰場的痕跡在黎明的微光中若隱若現。
微弱的清冷光芒照在散落一地的兵器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芒。
刀劍槍戟,破碎的甲胄兵器,此刻在晨光中顯得靜謐而肅穆,
遠處,被踐踏得淩亂的草地一片狼藉,折斷的草莖和斑斑的血跡交織在一起,
草兒想要努力抬起頭,但厚厚的血漿卻壓得它無法動彈,就算是與之為伴的秋風也無力挽救。
偶爾有幾隻早起的鳥兒飛過,鳴叫聲在空曠的草原上回響,更添幾分淒涼。
空氣中彌漫著戰火和血腥的氣味,這些氣味與草香交織在一起,難聞異常。
晨風吹過,帶來一絲絲涼意,也帶走了部分戰場上的沉重氣息。
在這片充滿死亡氣息的草原上,偶爾可以看到一些幸存的軍卒在尋找戰友或者收拾殘局。
他們的身影在晨光中顯得孤獨,動作緩慢而沉重,帶著濃濃的疲憊。
馬蹄輕踩大地的聲音緩緩浮現,緊接著是下馬的聲音。
一隻高大的靴子踩在血漿中,“滋啦滋啦”響個不停,十分難聽。
右穀蠡王看著眼前的戰場,麵露凝重,神情有幾分恍惚。
他在一刻鍾前趕到此地,見到狼狽不堪的戰場,他還以為是自己眼花了。
從昨夜的軍報來看,靖安軍的確出現了。
一萬軍卒確實起到了以利誘之的作用,而那五千中軍精銳也按照部署展開回援,
一切都按照原有的計劃在進行。
但當他來到這裏準備迎接勝利的喜悅時,卻被這眼前的景象來了當頭一棒。
同時他也收到了昨日的戰報...
此刻他手拿一張羊皮紙,雙手負於身後,怔怔地看著狼藉的戰場,沉默不語。
他不知道要說些什麽。
五千中軍精銳攻打一千靖安軍卒,竟在此地被拖了整整一個時辰...
如此也就罷了,更難以置信的還損失慘重。
右穀蠡王嘴角出現一絲自嘲,
他甚至在想,若這五千軍卒不是他的中軍精銳,可能還死不了這麽多。
兩方都是精銳,才可能出現一方殲敵,一方慘勝的情景。
若是尋常軍卒,見到勢不可為,想必會早早撤退。
就算是產生潰敗,也能活下一部分。
而如今,隨著靖安軍最後一名軍卒在黎明前倒下,
意味著戰事結束,也意味著此次謀劃失敗。
在軍略處的推演中,靖安軍人數本就不多,
就算是分兵阻攔,也能在兩刻鍾之內突破。
但誰都沒有想到,靖安軍之決絕撼天動地。
這時,沉重的腳步聲再次響起,一名胡子花白麵有溝壑,身穿陳舊甲胄的老者緩緩行來。
走在這戰場之上,聞著空氣中撲麵而來的血腥味,他眉頭緊皺,麵露不悅。
更讓他不悅的是,那剩餘的千餘名軍卒此刻癱倒在地,有的垂頭低坐,有的肆意躺在血泊中,遙看天空中逐漸隱去的月亮。
有的在擦拭刀身,刀鋒劃破,肌膚也無動於衷,仿佛沒有感覺。
也有人依偎在戰馬身上,嘴裏叼著帶血的雜草,怔怔地看著眼前一切,神遊天外。
對於趕來的烏孫部王者視若無睹。
這不是一支精銳軍卒應該有的姿態。
但烏孫茂生知道,這些精銳軍卒是被嚇破了膽,
以至於用這種滑稽的姿態來掩蓋內心的慌張。
雖然他們各有所事,但眼神中充斥著空洞,這意味著他們並沒有從戰事中走出。
深吸了一口氣,烏孫茂生又重重,歎了口氣,緩緩搖頭,輕拂掉甲胄上的露珠,輕聲說道:
“王,那邊的戰場結束了。”
“死傷多少?”右穀蠡王的聲音帶著些許嘶啞,晦澀難明,像是一夜宿醉的風流人士。
烏孫茂生有些難以啟齒,但最後還是吐出了一個數字:
“九千餘,隻是逃回來了少許。”
右穀蠡王呆滯了片刻,而後變得釋然,輕笑一聲:“嗬,這些散兵遊勇倒是足夠勇猛,本王以前是小看他們了。”
烏孫茂生眼簾低垂,輕聲說道:
“王,對麵是靖安軍,靖安侯就在其中,他們一直認為有援軍趕來,所以死戰不休,想要拿下這一份潑天大功。”
右穀蠡王身體一僵,背負於身後的雙手猛地握起,將那張軍報捏得粉碎。
“如此說來,倒是本王耽誤了戰局。”
他微微側身,看向身後一眾麵露波動的部落族長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所謀所劃,沒有一絲差錯,兩部軍卒皆是死戰到底勇猛無比,也沒有絲毫差錯。
可到底是為什麽?
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於他,為何還會敗?
“老師,本王心中有疑惑,不知為何會敗。”
烏孫茂生頓了頓,沉聲說道:
“王,軍伍之中,決策需大智,施行需大勇,軍卒們沒有錯,他們奮勇而戰,錯在我們。”
“錯在何處?”
“一萬人為代價太少,我等應當全軍出擊,是我等低估了乾人。”
說著,烏孫茂生臉上出現了片刻恍惚,心緒似乎被拉回到了三百年前。
那時的草原人想要戰勝乾人,每一戰都要傾盡全力,不敢含糊。
就是如此,也是勝少敗多。
如今...就連他都認為,一萬五千人綽綽有餘。
但現實卻不是如此,占據天時地利人和,損失慘重的反而是他們。
右穀蠡王看著雜亂無章的戰場,以及烏孫部那些麵露恍惚軍卒,忽然發出了一聲輕笑,
“好一個靖安侯,此戰是本王輸了,心服口服。”
說著,他的聲音猛地拔高,眼神也變得銳利,
“所有軍卒厚葬!包括靖安軍!”
周圍不止一名蠻人軍卒露出詫異,覺得應該將這些靖安軍卒的人挫骨揚灰。
甚至應該學那位靖安侯,將這裏的屍體都鑄成京觀。
隻有烏孫茂生先是麵露出異常,而後是了然,再然後是欣慰,心裏的陰霾也被衝散了一些。
“這才是我烏孫部的王,削弱敵人的戰鬥意誌才是製勝的關鍵。
我烏孫部雖然今日一戰輸了,但也不需要通過築京觀來提振士氣。
反而若是肆意焚毀這些乾人的屍身,
下一次兩軍對壘時,二者將沒有任何緩和餘地,將會死戰到底,甚至比這一次更加激烈。”
試想一下,若是得知戰死後會被五馬分屍,肆意侮辱屍體,那誰又會不拚命呢?
一萬五千軍卒如此奮戰,也有一些怕被靖安軍築京觀的原因在。
至於靖安侯所築京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大乾已經削弱太久。
弱到他們自己都忘了自己曾是中原雄獅。
正當所有人都麵露沉思之時,劇烈的馬蹄聲自天邊響起,嗒嗒地響個不停。
所有人猛地抬頭,瞳孔驟然收縮,看到了自天邊而來的一股黑色浪潮。
“王!敵軍!”烏孫茂生眼神猛地銳利,發出一聲大喝。
微弱的清冷光芒照在散落一地的兵器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芒。
刀劍槍戟,破碎的甲胄兵器,此刻在晨光中顯得靜謐而肅穆,
遠處,被踐踏得淩亂的草地一片狼藉,折斷的草莖和斑斑的血跡交織在一起,
草兒想要努力抬起頭,但厚厚的血漿卻壓得它無法動彈,就算是與之為伴的秋風也無力挽救。
偶爾有幾隻早起的鳥兒飛過,鳴叫聲在空曠的草原上回響,更添幾分淒涼。
空氣中彌漫著戰火和血腥的氣味,這些氣味與草香交織在一起,難聞異常。
晨風吹過,帶來一絲絲涼意,也帶走了部分戰場上的沉重氣息。
在這片充滿死亡氣息的草原上,偶爾可以看到一些幸存的軍卒在尋找戰友或者收拾殘局。
他們的身影在晨光中顯得孤獨,動作緩慢而沉重,帶著濃濃的疲憊。
馬蹄輕踩大地的聲音緩緩浮現,緊接著是下馬的聲音。
一隻高大的靴子踩在血漿中,“滋啦滋啦”響個不停,十分難聽。
右穀蠡王看著眼前的戰場,麵露凝重,神情有幾分恍惚。
他在一刻鍾前趕到此地,見到狼狽不堪的戰場,他還以為是自己眼花了。
從昨夜的軍報來看,靖安軍的確出現了。
一萬軍卒確實起到了以利誘之的作用,而那五千中軍精銳也按照部署展開回援,
一切都按照原有的計劃在進行。
但當他來到這裏準備迎接勝利的喜悅時,卻被這眼前的景象來了當頭一棒。
同時他也收到了昨日的戰報...
此刻他手拿一張羊皮紙,雙手負於身後,怔怔地看著狼藉的戰場,沉默不語。
他不知道要說些什麽。
五千中軍精銳攻打一千靖安軍卒,竟在此地被拖了整整一個時辰...
如此也就罷了,更難以置信的還損失慘重。
右穀蠡王嘴角出現一絲自嘲,
他甚至在想,若這五千軍卒不是他的中軍精銳,可能還死不了這麽多。
兩方都是精銳,才可能出現一方殲敵,一方慘勝的情景。
若是尋常軍卒,見到勢不可為,想必會早早撤退。
就算是產生潰敗,也能活下一部分。
而如今,隨著靖安軍最後一名軍卒在黎明前倒下,
意味著戰事結束,也意味著此次謀劃失敗。
在軍略處的推演中,靖安軍人數本就不多,
就算是分兵阻攔,也能在兩刻鍾之內突破。
但誰都沒有想到,靖安軍之決絕撼天動地。
這時,沉重的腳步聲再次響起,一名胡子花白麵有溝壑,身穿陳舊甲胄的老者緩緩行來。
走在這戰場之上,聞著空氣中撲麵而來的血腥味,他眉頭緊皺,麵露不悅。
更讓他不悅的是,那剩餘的千餘名軍卒此刻癱倒在地,有的垂頭低坐,有的肆意躺在血泊中,遙看天空中逐漸隱去的月亮。
有的在擦拭刀身,刀鋒劃破,肌膚也無動於衷,仿佛沒有感覺。
也有人依偎在戰馬身上,嘴裏叼著帶血的雜草,怔怔地看著眼前一切,神遊天外。
對於趕來的烏孫部王者視若無睹。
這不是一支精銳軍卒應該有的姿態。
但烏孫茂生知道,這些精銳軍卒是被嚇破了膽,
以至於用這種滑稽的姿態來掩蓋內心的慌張。
雖然他們各有所事,但眼神中充斥著空洞,這意味著他們並沒有從戰事中走出。
深吸了一口氣,烏孫茂生又重重,歎了口氣,緩緩搖頭,輕拂掉甲胄上的露珠,輕聲說道:
“王,那邊的戰場結束了。”
“死傷多少?”右穀蠡王的聲音帶著些許嘶啞,晦澀難明,像是一夜宿醉的風流人士。
烏孫茂生有些難以啟齒,但最後還是吐出了一個數字:
“九千餘,隻是逃回來了少許。”
右穀蠡王呆滯了片刻,而後變得釋然,輕笑一聲:“嗬,這些散兵遊勇倒是足夠勇猛,本王以前是小看他們了。”
烏孫茂生眼簾低垂,輕聲說道:
“王,對麵是靖安軍,靖安侯就在其中,他們一直認為有援軍趕來,所以死戰不休,想要拿下這一份潑天大功。”
右穀蠡王身體一僵,背負於身後的雙手猛地握起,將那張軍報捏得粉碎。
“如此說來,倒是本王耽誤了戰局。”
他微微側身,看向身後一眾麵露波動的部落族長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所謀所劃,沒有一絲差錯,兩部軍卒皆是死戰到底勇猛無比,也沒有絲毫差錯。
可到底是為什麽?
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於他,為何還會敗?
“老師,本王心中有疑惑,不知為何會敗。”
烏孫茂生頓了頓,沉聲說道:
“王,軍伍之中,決策需大智,施行需大勇,軍卒們沒有錯,他們奮勇而戰,錯在我們。”
“錯在何處?”
“一萬人為代價太少,我等應當全軍出擊,是我等低估了乾人。”
說著,烏孫茂生臉上出現了片刻恍惚,心緒似乎被拉回到了三百年前。
那時的草原人想要戰勝乾人,每一戰都要傾盡全力,不敢含糊。
就是如此,也是勝少敗多。
如今...就連他都認為,一萬五千人綽綽有餘。
但現實卻不是如此,占據天時地利人和,損失慘重的反而是他們。
右穀蠡王看著雜亂無章的戰場,以及烏孫部那些麵露恍惚軍卒,忽然發出了一聲輕笑,
“好一個靖安侯,此戰是本王輸了,心服口服。”
說著,他的聲音猛地拔高,眼神也變得銳利,
“所有軍卒厚葬!包括靖安軍!”
周圍不止一名蠻人軍卒露出詫異,覺得應該將這些靖安軍卒的人挫骨揚灰。
甚至應該學那位靖安侯,將這裏的屍體都鑄成京觀。
隻有烏孫茂生先是麵露出異常,而後是了然,再然後是欣慰,心裏的陰霾也被衝散了一些。
“這才是我烏孫部的王,削弱敵人的戰鬥意誌才是製勝的關鍵。
我烏孫部雖然今日一戰輸了,但也不需要通過築京觀來提振士氣。
反而若是肆意焚毀這些乾人的屍身,
下一次兩軍對壘時,二者將沒有任何緩和餘地,將會死戰到底,甚至比這一次更加激烈。”
試想一下,若是得知戰死後會被五馬分屍,肆意侮辱屍體,那誰又會不拚命呢?
一萬五千軍卒如此奮戰,也有一些怕被靖安軍築京觀的原因在。
至於靖安侯所築京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大乾已經削弱太久。
弱到他們自己都忘了自己曾是中原雄獅。
正當所有人都麵露沉思之時,劇烈的馬蹄聲自天邊響起,嗒嗒地響個不停。
所有人猛地抬頭,瞳孔驟然收縮,看到了自天邊而來的一股黑色浪潮。
“王!敵軍!”烏孫茂生眼神猛地銳利,發出一聲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