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的京城街道留下一片狼藉,早早上工的勞工打掃著街道。
天色漸明,陽光的出現揭開了月亮留下的幕布,讓整個京城暴露在溫暖之下。
一則消息從京城的四麵八方朝著內外擴散...
“陳兵五萬精銳在曲州邊境的拓跋部將要退兵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昨日還未燃盡的氣氛再一次被點燃,並且在這光漢三年空前絕後。
兩線戰場同時傳來好消息,這對於京中的百姓實在是太陌生了。
不管如何,今年至少能過個好年。
百姓們對於生活的要求很低,有口吃的,有個住的,不要莫名其妙死於非命就行了。
戰事勝利,草業王庭至少在今年打不到京城來,這是天大的好消息。
以至於今日天還未亮就來到倉庫監工,實則上工的海嶽,
早早從城外來到這裏的力夫以及碼頭勞工臉上都帶著喜氣洋洋的笑容,不停地用家鄉話激動地說著什麽。
海嶽在這裏的日子也不短了,對於他們的家鄉話也能聽懂幾分。
總的就是邊境又打勝仗了,拓跋部要退兵,曲州也安全了。
海嶽聽後隨即露出喜色,而後笑容慢慢收斂,陷入了沉思。
“昨日才傳來靖安軍斬殺兩萬烏孫部精銳的消息,按照千裏加急的速度,從赤林城到京城最快需要兩天,
而從赤林城到曲州就遠了,即使戰馬全速,也至少需要五日...
時間不對,靖安軍是如何趕走拓跋部的?”
越想海嶽的眉頭皺得越深,他不是懷疑靖安軍,而是懷疑這京中有人在渾水摸魚。
畢竟昨日京中的盛況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那些商鋪掌櫃想必睡覺都是笑著的。
為了利益,他們不介意散播一些假消息,雖然這可能被殺頭。
但若是陸大人還在,他們定然不敢如此,
但新任京兆府尹剛剛上任,一些人有恃無恐也在所難免。
海嶽如今雖為倉庫勞工,但他終究是京兆府的主事,
首先要考慮的是京城的安穩,以及百姓的日子。
思來想去...海嶽放下了手中的活計與棉巾,穿上了隨意搭在一旁的官服,快步離開京倉庫。
他要去將這個消息告知府尹與少尹大人,
若這個消息是假的就要及早壓下,若是真的也要加以控製,以免其他戰線失敗樂極生悲。
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變。
浪潮掀起時有潑天的浪花,無數的利益,
但當潮水落下,又是數不盡泥沙,無盡的危機,沒有人能在這種危險下全身而退。
前任京兆府主事張世良與他在閑談中曾說過,
京兆府的存在不是為了讓京城變得多好,而是讓京城不要變得那麽壞。
無功無過就是最大的功績。
想到這,海嶽的步子愈發快了,一路行來都是與之同行者。
但身旁人來人往,隻有他一人麵露凝重,
時間不對,地點不對,消息的來源不對,
這...拓跋部的消息,可能是假的。
到達京兆府,海嶽徑直走入其中,可當他想要到府尹所在的正廳時,卻被下人攔住了。
“海大人,府尹大人正在與少尹大人議事,任何人不得打擾,還請見諒。”
“我有要事告知兩位大人,還請通稟。”
兩位吏員對視一眼點了點頭,一人說道:“海大人稍等。”
隨即便返身進入屋內,
不一會兒,吏員麵無表情地走了出來,見到海嶽後臉上頓時變為歉意,
“還請海大人見諒,兩位大人不見客..”
海嶽發出一聲歎息,點了點頭“知道了...”
“另外,府尹大人還吩咐小的轉告海大人一句話。”
“速速說來。”
“咳咳...海大人今日難得清閑,城北倉庫的軍資都搬完了?”
吏員臉上的嚴肅頓時變為了歉意,“海大人見諒,小的也是奉命行事。”
海嶽麵無表情地立在那裏,輕輕點了點頭:
“知道了,多謝。”
隨即轉身離去,不知不覺間,藏於袖中的手掌已經悄然握起。
即便他早已接受了被排擠的事實,但真正坦然麵對時,還是有幾分不甘。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我的道行還太淺,比之朝中的大人物還要遠遠不如,曆練不夠...”
海嶽在心裏默默想著,握緊的手掌悄無聲息地鬆開,急促的心跳也一點點變得平緩。
“胸有鴻鵠而波瀾不驚,是為人傑。”
離開京兆府返回倉庫的路上,看著周圍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百姓,
海瑞眉頭微皺,明顯感受到了與之先前不同的氛圍。
力夫們的眉頭皺了起來,嘖嘖不停,露出了以往從未有過的深思,像是老學究在考教學生。
來往衣著樸素的百姓腳步加快,神情中帶著局促不安,眼神驚疑不定,不停地張望四周,像是受驚了鵪鶉。
“發生了什麽?”海嶽臉色一變,難道消息真的是假的?
很快他來到了先前百姓聚集的地方,
這裏有不少讀書人聚集,自發傳播五湖四海的消息,畢竟這裏是京城,乃文化匯聚之地。
還未走到近前,他便聽到了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在發出憤怒的吼聲,
肝膽欲碎,陣陣回響。
“我大乾兒郎寧可戰死沙場,也不做那搖尾乞憐之輩,
林青小兒此舉,無異於先朝同草原結為兄弟之國,每年奉上歲幣以祈求平安!!”
“我大乾人傑地靈,林青小兒異軍突起,坐鎮西北,那裏有邊軍二十萬,整整二十萬啊!!!
他就讓那五萬拓跋精銳嚇破了膽?他為何不敢與那拓跋部拚個你死我活?是怕死嗎?
諸位,我想他是不怕的,他怕的...是失去那榮華富貴....”
海嶽已經擠到了近前,看清了那人的麵孔,正是昨日對林青極為吹捧的鞏文初。
此刻他雙目血紅,布滿血絲,眼淚鼻涕橫流,他也不管不顧,隻是在那低頭麵露悲戚,
他以手作刀,對著周圍的一眾百姓狠狠地從脖頸上慢慢劃過...
“吾等讀書人,恥與此人共為乾人,我想他要保留的不隻是今日的榮華富貴,還有上位百年之後的滔天權勢,
諸位不要忘了,此人如今不過二十,就已位列兵部左侍郎,都督僉事,曲州都指揮使。”
鞏文初輕笑一聲,視線掃過四周:
“朝堂上下..想來沒有比這林青小兒更具權勢的二品大員了,百年之後呢?這世上還有誰能阻他?”
一時間,周遭不管是百姓還是小吏,還是讀書人都被嚇傻了,不敢出聲,
此人不愧為狂士,真乃膽大包天,什麽都敢說。
可誰知他還不算完,他輕輕一甩衣袖,一手負於身後,一手輕撫胡須,淡淡說道:
“我若是林青,大可說一句...”
“吾非相,乃攝也。”
又或者,他猛地低下頭,用那充滿血絲的眼睛近距離地掃視所有人。
“吾非皇,但一令出,天下孰敢不從?”
天色漸明,陽光的出現揭開了月亮留下的幕布,讓整個京城暴露在溫暖之下。
一則消息從京城的四麵八方朝著內外擴散...
“陳兵五萬精銳在曲州邊境的拓跋部將要退兵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昨日還未燃盡的氣氛再一次被點燃,並且在這光漢三年空前絕後。
兩線戰場同時傳來好消息,這對於京中的百姓實在是太陌生了。
不管如何,今年至少能過個好年。
百姓們對於生活的要求很低,有口吃的,有個住的,不要莫名其妙死於非命就行了。
戰事勝利,草業王庭至少在今年打不到京城來,這是天大的好消息。
以至於今日天還未亮就來到倉庫監工,實則上工的海嶽,
早早從城外來到這裏的力夫以及碼頭勞工臉上都帶著喜氣洋洋的笑容,不停地用家鄉話激動地說著什麽。
海嶽在這裏的日子也不短了,對於他們的家鄉話也能聽懂幾分。
總的就是邊境又打勝仗了,拓跋部要退兵,曲州也安全了。
海嶽聽後隨即露出喜色,而後笑容慢慢收斂,陷入了沉思。
“昨日才傳來靖安軍斬殺兩萬烏孫部精銳的消息,按照千裏加急的速度,從赤林城到京城最快需要兩天,
而從赤林城到曲州就遠了,即使戰馬全速,也至少需要五日...
時間不對,靖安軍是如何趕走拓跋部的?”
越想海嶽的眉頭皺得越深,他不是懷疑靖安軍,而是懷疑這京中有人在渾水摸魚。
畢竟昨日京中的盛況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那些商鋪掌櫃想必睡覺都是笑著的。
為了利益,他們不介意散播一些假消息,雖然這可能被殺頭。
但若是陸大人還在,他們定然不敢如此,
但新任京兆府尹剛剛上任,一些人有恃無恐也在所難免。
海嶽如今雖為倉庫勞工,但他終究是京兆府的主事,
首先要考慮的是京城的安穩,以及百姓的日子。
思來想去...海嶽放下了手中的活計與棉巾,穿上了隨意搭在一旁的官服,快步離開京倉庫。
他要去將這個消息告知府尹與少尹大人,
若這個消息是假的就要及早壓下,若是真的也要加以控製,以免其他戰線失敗樂極生悲。
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變。
浪潮掀起時有潑天的浪花,無數的利益,
但當潮水落下,又是數不盡泥沙,無盡的危機,沒有人能在這種危險下全身而退。
前任京兆府主事張世良與他在閑談中曾說過,
京兆府的存在不是為了讓京城變得多好,而是讓京城不要變得那麽壞。
無功無過就是最大的功績。
想到這,海嶽的步子愈發快了,一路行來都是與之同行者。
但身旁人來人往,隻有他一人麵露凝重,
時間不對,地點不對,消息的來源不對,
這...拓跋部的消息,可能是假的。
到達京兆府,海嶽徑直走入其中,可當他想要到府尹所在的正廳時,卻被下人攔住了。
“海大人,府尹大人正在與少尹大人議事,任何人不得打擾,還請見諒。”
“我有要事告知兩位大人,還請通稟。”
兩位吏員對視一眼點了點頭,一人說道:“海大人稍等。”
隨即便返身進入屋內,
不一會兒,吏員麵無表情地走了出來,見到海嶽後臉上頓時變為歉意,
“還請海大人見諒,兩位大人不見客..”
海嶽發出一聲歎息,點了點頭“知道了...”
“另外,府尹大人還吩咐小的轉告海大人一句話。”
“速速說來。”
“咳咳...海大人今日難得清閑,城北倉庫的軍資都搬完了?”
吏員臉上的嚴肅頓時變為了歉意,“海大人見諒,小的也是奉命行事。”
海嶽麵無表情地立在那裏,輕輕點了點頭:
“知道了,多謝。”
隨即轉身離去,不知不覺間,藏於袖中的手掌已經悄然握起。
即便他早已接受了被排擠的事實,但真正坦然麵對時,還是有幾分不甘。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我的道行還太淺,比之朝中的大人物還要遠遠不如,曆練不夠...”
海嶽在心裏默默想著,握緊的手掌悄無聲息地鬆開,急促的心跳也一點點變得平緩。
“胸有鴻鵠而波瀾不驚,是為人傑。”
離開京兆府返回倉庫的路上,看著周圍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百姓,
海瑞眉頭微皺,明顯感受到了與之先前不同的氛圍。
力夫們的眉頭皺了起來,嘖嘖不停,露出了以往從未有過的深思,像是老學究在考教學生。
來往衣著樸素的百姓腳步加快,神情中帶著局促不安,眼神驚疑不定,不停地張望四周,像是受驚了鵪鶉。
“發生了什麽?”海嶽臉色一變,難道消息真的是假的?
很快他來到了先前百姓聚集的地方,
這裏有不少讀書人聚集,自發傳播五湖四海的消息,畢竟這裏是京城,乃文化匯聚之地。
還未走到近前,他便聽到了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在發出憤怒的吼聲,
肝膽欲碎,陣陣回響。
“我大乾兒郎寧可戰死沙場,也不做那搖尾乞憐之輩,
林青小兒此舉,無異於先朝同草原結為兄弟之國,每年奉上歲幣以祈求平安!!”
“我大乾人傑地靈,林青小兒異軍突起,坐鎮西北,那裏有邊軍二十萬,整整二十萬啊!!!
他就讓那五萬拓跋精銳嚇破了膽?他為何不敢與那拓跋部拚個你死我活?是怕死嗎?
諸位,我想他是不怕的,他怕的...是失去那榮華富貴....”
海嶽已經擠到了近前,看清了那人的麵孔,正是昨日對林青極為吹捧的鞏文初。
此刻他雙目血紅,布滿血絲,眼淚鼻涕橫流,他也不管不顧,隻是在那低頭麵露悲戚,
他以手作刀,對著周圍的一眾百姓狠狠地從脖頸上慢慢劃過...
“吾等讀書人,恥與此人共為乾人,我想他要保留的不隻是今日的榮華富貴,還有上位百年之後的滔天權勢,
諸位不要忘了,此人如今不過二十,就已位列兵部左侍郎,都督僉事,曲州都指揮使。”
鞏文初輕笑一聲,視線掃過四周:
“朝堂上下..想來沒有比這林青小兒更具權勢的二品大員了,百年之後呢?這世上還有誰能阻他?”
一時間,周遭不管是百姓還是小吏,還是讀書人都被嚇傻了,不敢出聲,
此人不愧為狂士,真乃膽大包天,什麽都敢說。
可誰知他還不算完,他輕輕一甩衣袖,一手負於身後,一手輕撫胡須,淡淡說道:
“我若是林青,大可說一句...”
“吾非相,乃攝也。”
又或者,他猛地低下頭,用那充滿血絲的眼睛近距離地掃視所有人。
“吾非皇,但一令出,天下孰敢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