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天過去,天氣愈發冷了,
九邊廝殺還在繼續,草原王庭已丟下了數萬條性命,但依舊沒有撤軍的意思,
無數精銳騎兵下馬攻城,同時還有不少蠻人在九邊周圍劫掠,
這是每年他們都要做的事,
不死上足夠多的人,他們是不會撤軍的。
乾境之內,拓跋部精銳盡數覆滅的消息如同那投入湖中的巨石,掀起驚濤駭浪後趨於平靜,
隻不過波瀾不止。
西軍重新出現在大乾百姓眼中,連帶著平西侯種應安,世子種鄂也被百姓熟知。
百姓們到此時才驚奇地發現,煌煌大乾之中竟然還有這樣一支能征善戰的軍伍,
不論是在西南平叛土司禍亂,還是如今北上草原,剿滅拓跋部,
都讓百姓們感受到了埋沒已久的天朝威壓。
值得一提的是,九邊捷報連連,
湧現出了很多值得一提的年輕小將,雖然都不是大勝,但也足夠振奮人心。
尤其是獨孤忍與孫冕,二人稱得上驚才絕豔。
恍惚間,原本搖搖欲墜的大乾似乎好了起來,
百姓們覺得大乾就該如此,九邊的兵不行,那還有西南的兵,
九邊的將領不行,京城還有武院,
大乾何其大,綿延數萬裏,總能找到一支能征善戰的軍伍,
他們也終於能夠鬆一口氣,不會再將戰勝的唯一希望寄托於靖安侯,
以往他是唯一,但如今大乾人才濟濟,將星湧現,
人們似乎不願再提起這位罵聲滔天的侯爺。
而且...邊軍之事朝野震動,不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對此諱莫如深。
民間自有流言蜚語傳出,在那戰場上發現了靖安軍的製式甲胄,還有數萬匹戰馬踩踏過的痕跡,
西北之地,擁有戰馬最多的便是拓跋部與靖安軍,
而那時拓跋部正在被西軍圍殺,似乎邊軍之事隻能是靖安軍所為。
加之如今靖安軍不知所蹤,很難不讓人聯想靖安軍叛逃之事,
甚至在江南之地還有狂士放出話來,
“西軍雖然剿滅拓跋部,但死傷慘重,數萬名精銳就這麽丟在了草原啊,
他們是孩子的父親,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兒子,現在...隻是一團枯骨!
若是邊軍早早抵達,大乾的好兒郎也能少死一些。”
在江南之地掀起了軒然大波,此話之深意昭然若揭,其中意思就連小兒都能讀懂,
於是,靖安軍與靖安侯人人喊打,
不少百姓齊聚於府衙,懇請府衙的諸位大人上書朝廷,誅其九族!
當然,大乾的聰明人同樣不少,西北之勢太過怪異,
二十萬西軍就這麽突兀地出現在西北,若是沒有靖安軍配合,他們如何能做到瞞天過海?
所食所用又從哪裏來。
他們也曾發出聲音,
但人微言輕,罵聲滔滔之下,這些聰明人也隻能裝作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時間,整個大乾彌漫著一股怪異的氛圍,
一邊是將星湧現,捷報連連,
另一邊是九邊百姓沐浴戰火,西北搖搖欲墜,生靈塗炭。
陽光與陰雲同時籠罩大乾,使得皇帝的婚事都不那麽矚目。
這些日子來,雖然戰事蔓延,
但婚事也在緊張籌措之中,禮部與宗人府的官吏忙到廢寢忘食,為的便是趕在戰事結束前準備好。
具體的日子還未定下,但禮部與欽天監挑選出來的幾個日子已經上呈內閣,皇帝還未作出決定。
不少官員都知道,陛下與諸位閣臣在等,等九邊戰事有一個結果。
若是如以往那般損失慘重,大敗而歸,那就選一個就近的日子,盡快完婚。
若是大勝.....則可以慢慢籌劃,等待一個好時機。
不過,近些日子京城非但沒有感受到陛下即將大婚的喜慶,
反而感受到了一股風雲雨來風滿樓的氣氛,加之陰沉的天氣,讓人喘不過氣來。
京中的百姓與其他地方的百姓不同,這裏的百姓位於天子腳下,大乾無數消息從四方匯聚而來,
百姓們自然也能聽得幾分,甚至一些百姓能從朝堂大人每日散值的時辰來判斷事情是否嚴重。
而這幾日,五軍都督府與兵部的大人們莫說是散值,
就連走出衙門都少之又少,整日吃住在衙門。
隻有成百上千的官吏拿著軍報文書在進進出出。
西北大捷與靖安軍失蹤的消息幾乎同時送達京城,
兩處衙門所有大人幾乎都鬆了口氣,心中一塊巨石落地。
這些日子他們為了隱瞞西軍的行蹤,可以說是使盡了渾身解數,兵部與五軍都督府前所未有的和諧,
現在一切都結束了,心裏緊繃的那根弦終於能鬆開。
但同樣,所有大人都默契地忽視靖安軍失蹤的消息,
大到部堂侍郎,小到吏員,都有意無意忽視了靖安軍失蹤的消息,
與之被一同忽視的,還有曲州邊軍的消息。
無他,這些事情不是他們能插手的,就連兵部尚書莊兆都對此諱莫如深,
隻因他的老師,內閣首輔王無修率領一眾官員已經開始與吏部尚書宮慎之為首的皇黨展開激烈廝殺,
每逢大戰,戰場不止在大乾九邊,同樣也在朝堂。
二者為靖安軍與西軍之事爭論不休,各執一詞,
靖安侯作為皇黨在外支撐,也是為數不多的領兵之人,皇黨自然要加以保護,
隻是如今民怨沸騰,有關靖安軍的流言被肆意傳播,大有將其一腳踩死的勢頭,使得皇黨招架不堪。
而王無修身後的一幹大人居安思危,那靖安侯是如何對待曲州世家大族,他們盡數看在眼裏,
若是讓此人成勢,豈不是自尋煩惱?
這也是消息傳播如此快的原因之一,朝廷的邸報還未下發,百姓們便通過裏長鄉長,以及教書先生說書人知道了曲州之事,
先入為主之下,靖安侯已然罪大惡極。
甚至在京畿之地已有靖安軍千裏奔赴京城之說,奇怪的是,
新任京兆府尹多次下令製止,但流言卻愈演愈烈,頗有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架勢。
至於真相...無人在意。
但凡朝堂上叫得出名字的大人都知道靖安軍去了哪,
西北失去拓跋部的威脅後,靖安軍身上再無桎梏,可以隨意深入草原。
而靖安軍現在,隻能是深入草原,就是不知去往何地。
但這不重要。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何況如今文武之爭已持續數千年,讓他們為一個武將鳴冤,做不到。
在此等陰雲籠罩之下,太陽落山了,
京城再次變得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如同天上白玉京。
值得百姓官員期待的是,明日便是大朝會,西北之事可能會有定論。
九邊廝殺還在繼續,草原王庭已丟下了數萬條性命,但依舊沒有撤軍的意思,
無數精銳騎兵下馬攻城,同時還有不少蠻人在九邊周圍劫掠,
這是每年他們都要做的事,
不死上足夠多的人,他們是不會撤軍的。
乾境之內,拓跋部精銳盡數覆滅的消息如同那投入湖中的巨石,掀起驚濤駭浪後趨於平靜,
隻不過波瀾不止。
西軍重新出現在大乾百姓眼中,連帶著平西侯種應安,世子種鄂也被百姓熟知。
百姓們到此時才驚奇地發現,煌煌大乾之中竟然還有這樣一支能征善戰的軍伍,
不論是在西南平叛土司禍亂,還是如今北上草原,剿滅拓跋部,
都讓百姓們感受到了埋沒已久的天朝威壓。
值得一提的是,九邊捷報連連,
湧現出了很多值得一提的年輕小將,雖然都不是大勝,但也足夠振奮人心。
尤其是獨孤忍與孫冕,二人稱得上驚才絕豔。
恍惚間,原本搖搖欲墜的大乾似乎好了起來,
百姓們覺得大乾就該如此,九邊的兵不行,那還有西南的兵,
九邊的將領不行,京城還有武院,
大乾何其大,綿延數萬裏,總能找到一支能征善戰的軍伍,
他們也終於能夠鬆一口氣,不會再將戰勝的唯一希望寄托於靖安侯,
以往他是唯一,但如今大乾人才濟濟,將星湧現,
人們似乎不願再提起這位罵聲滔天的侯爺。
而且...邊軍之事朝野震動,不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對此諱莫如深。
民間自有流言蜚語傳出,在那戰場上發現了靖安軍的製式甲胄,還有數萬匹戰馬踩踏過的痕跡,
西北之地,擁有戰馬最多的便是拓跋部與靖安軍,
而那時拓跋部正在被西軍圍殺,似乎邊軍之事隻能是靖安軍所為。
加之如今靖安軍不知所蹤,很難不讓人聯想靖安軍叛逃之事,
甚至在江南之地還有狂士放出話來,
“西軍雖然剿滅拓跋部,但死傷慘重,數萬名精銳就這麽丟在了草原啊,
他們是孩子的父親,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兒子,現在...隻是一團枯骨!
若是邊軍早早抵達,大乾的好兒郎也能少死一些。”
在江南之地掀起了軒然大波,此話之深意昭然若揭,其中意思就連小兒都能讀懂,
於是,靖安軍與靖安侯人人喊打,
不少百姓齊聚於府衙,懇請府衙的諸位大人上書朝廷,誅其九族!
當然,大乾的聰明人同樣不少,西北之勢太過怪異,
二十萬西軍就這麽突兀地出現在西北,若是沒有靖安軍配合,他們如何能做到瞞天過海?
所食所用又從哪裏來。
他們也曾發出聲音,
但人微言輕,罵聲滔滔之下,這些聰明人也隻能裝作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時間,整個大乾彌漫著一股怪異的氛圍,
一邊是將星湧現,捷報連連,
另一邊是九邊百姓沐浴戰火,西北搖搖欲墜,生靈塗炭。
陽光與陰雲同時籠罩大乾,使得皇帝的婚事都不那麽矚目。
這些日子來,雖然戰事蔓延,
但婚事也在緊張籌措之中,禮部與宗人府的官吏忙到廢寢忘食,為的便是趕在戰事結束前準備好。
具體的日子還未定下,但禮部與欽天監挑選出來的幾個日子已經上呈內閣,皇帝還未作出決定。
不少官員都知道,陛下與諸位閣臣在等,等九邊戰事有一個結果。
若是如以往那般損失慘重,大敗而歸,那就選一個就近的日子,盡快完婚。
若是大勝.....則可以慢慢籌劃,等待一個好時機。
不過,近些日子京城非但沒有感受到陛下即將大婚的喜慶,
反而感受到了一股風雲雨來風滿樓的氣氛,加之陰沉的天氣,讓人喘不過氣來。
京中的百姓與其他地方的百姓不同,這裏的百姓位於天子腳下,大乾無數消息從四方匯聚而來,
百姓們自然也能聽得幾分,甚至一些百姓能從朝堂大人每日散值的時辰來判斷事情是否嚴重。
而這幾日,五軍都督府與兵部的大人們莫說是散值,
就連走出衙門都少之又少,整日吃住在衙門。
隻有成百上千的官吏拿著軍報文書在進進出出。
西北大捷與靖安軍失蹤的消息幾乎同時送達京城,
兩處衙門所有大人幾乎都鬆了口氣,心中一塊巨石落地。
這些日子他們為了隱瞞西軍的行蹤,可以說是使盡了渾身解數,兵部與五軍都督府前所未有的和諧,
現在一切都結束了,心裏緊繃的那根弦終於能鬆開。
但同樣,所有大人都默契地忽視靖安軍失蹤的消息,
大到部堂侍郎,小到吏員,都有意無意忽視了靖安軍失蹤的消息,
與之被一同忽視的,還有曲州邊軍的消息。
無他,這些事情不是他們能插手的,就連兵部尚書莊兆都對此諱莫如深,
隻因他的老師,內閣首輔王無修率領一眾官員已經開始與吏部尚書宮慎之為首的皇黨展開激烈廝殺,
每逢大戰,戰場不止在大乾九邊,同樣也在朝堂。
二者為靖安軍與西軍之事爭論不休,各執一詞,
靖安侯作為皇黨在外支撐,也是為數不多的領兵之人,皇黨自然要加以保護,
隻是如今民怨沸騰,有關靖安軍的流言被肆意傳播,大有將其一腳踩死的勢頭,使得皇黨招架不堪。
而王無修身後的一幹大人居安思危,那靖安侯是如何對待曲州世家大族,他們盡數看在眼裏,
若是讓此人成勢,豈不是自尋煩惱?
這也是消息傳播如此快的原因之一,朝廷的邸報還未下發,百姓們便通過裏長鄉長,以及教書先生說書人知道了曲州之事,
先入為主之下,靖安侯已然罪大惡極。
甚至在京畿之地已有靖安軍千裏奔赴京城之說,奇怪的是,
新任京兆府尹多次下令製止,但流言卻愈演愈烈,頗有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架勢。
至於真相...無人在意。
但凡朝堂上叫得出名字的大人都知道靖安軍去了哪,
西北失去拓跋部的威脅後,靖安軍身上再無桎梏,可以隨意深入草原。
而靖安軍現在,隻能是深入草原,就是不知去往何地。
但這不重要。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何況如今文武之爭已持續數千年,讓他們為一個武將鳴冤,做不到。
在此等陰雲籠罩之下,太陽落山了,
京城再次變得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如同天上白玉京。
值得百姓官員期待的是,明日便是大朝會,西北之事可能會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