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支為數千人的隊伍緩緩離開京城,隊伍中央有三駕馬車搖搖晃晃,被周圍軍緊緊包裹。
由於是鎮國軍擔任護衛,馬車內又是九卿之一的陸務升,軍卒們神情格外警惕。
就算是文武不兩立,他們也知道陸務升是京城為數不多的好官之一。
許多軍卒將視線投向那坐在馬車上充當車夫的海嶽,身形幹瘦,皮膚黝黑,所穿衣物就是尋常百姓所穿的棉衣,
若放在人海中,絲毫看不出其是都察院舉足輕重的經曆,而是被認為苦哈哈的莊稼漢。
至於前後兩架馬車內,乘坐的是司禮監的兩位大太監,武道修為極高,隱隱有將陸務升護在中間的意圖。
此番九卿出京,牽動的是整個大乾,如此人物,大乾百姓萬萬也不過寥寥數人,
對於官員來說乃高不可攀,對於百姓來說更是天上一般的人物。
而如今,因為赤林城一事,這天上的人物邁出天闕,走向人間!
陸務升緊閉雙目,坐在略顯樸素的馬車上,聽著窗外百姓喧囂,眉頭一皺。
他緩緩睜開眼睛,掀開一側帷幕,看向這位於城外的集市,
這是一處空地,兩側被整齊劃一地隔出兩排攤位,以往這個時候正是晌午,來自京城附近與京城內的商販早就將這裏占滿,
來自各地的行商與附近百姓也會將這裏堵得水泄不通,
而今日,兩側的攤位有許多空缺,行走在其中百姓也興致缺缺,比以往少了許多,
那些攤販更是打著哈欠,沒有以往那股熱火朝天的勁。
陸務升眉頭微皺,這位於四方城門的集市乃是他的得意之作,既方便了百姓,也方便了往來商販,
因為在此地交易不用繳納城門稅,所以有很多商販來此,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他與戶部不知吵過多少次,最後才換來了京城這一盤活水。
而如今這集市死氣沉沉,看不到一絲忙碌。
其中固然有戰事的原因,但陸務升相信,更多的乃是人禍。
陸務升在腦海中瞬間想到了一些可能,臉色變得極為陰沉,深吸了一口氣,他沉聲說道:
“海嶽,你進來。”
正在駕車的海嶽聽到沉穩帶著壓抑怒氣的聲音,忽地一愣,而後將韁繩與馬鞭遞給一側軍卒,起身鑽進車廂。
“總憲大人。”
“坐。”陸務升點點頭,腰杆挺直,沒有多餘動作。
“本官問你,這城外集市為何如此冷清?”陸務升聲音不疾不徐,聽不出任何情緒。
但海嶽卻能察覺到總憲大人的不滿,眼神一凝,沉澱思緒,沉聲說道:
“總憲大人,自您離任後,這四方城門的集市便一日不如一日。”
聽到這話,麵色古井無波的陸務升終於陰沉下來,眉宇中閃過一絲戾氣。
但他沒有開口,而是靜靜等在那裏。
海嶽頓了頓,整理語言,繼續開口:
“自您升任左都禦史以後,起初這集市還一如既往,但慢慢地多了一些小吏,他們與那些大戶勾結,擠壓尋常百姓,試圖將其逼走。”
“京兆府的人呢?”陸務升眼神愈發冷冽。
“京兆府的人來過,但您也知道,都是京中之人,低頭不見抬頭見,都不願將事情做絕,
每當京兆府官員前來,那些小吏便離開,
但...等官員離開,明日那些吏員依舊會來。
慢慢地,許多離京城較遠的百姓便不再來了,若是瓜果他們便帶到城中賣給那些大商販,
若是普通紡織品則原地發賣,待到攢得多了再來這裏碰碰運氣,實在不行便入城發賣....”
海嶽娓娓道來,這是他這些日子親眼所見,即便他是京兆府官員,但一來他名聲不好,旁人認為他失勢,往往陽奉陰違,
他在時還好,若他不在,那些吏員便更加囂張。
而且...他不能整日在此。
陸務升顯然看出了海嶽神情中的無奈,輕輕點了點頭:
“此事不怪你,是本官知道得太晚了。”
“多謝大人,自從到京兆府後,下關便覺得自己如同那泥潭中的魚蝦,左右掙紮,無法掙脫泥潭,更沒有解決辦法。”海嶽聲音低沉,遠遠沒有了在都察院時的意氣風發。
“人貴有自知之明,你能意識到自己無力改變已是萬幸。”陸務寬慰了兩句便繼續問:
“此事武彥哲知道嗎?”
“知道,下官正與府尹大人稟告過,還曾遞出公文。”
“他置之不理?”陸務升眉頭微皺,濃鬱的官威開始發散。
海嶽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畢竟剛剛離開京兆府便說上官的不是,此乃小人行徑。
見他支支吾吾的模樣,陸務升點點頭:
“我知道了,京兆府想來是為了稅收,故意放縱,此事與你無關,不必多想。”
海嶽聽後麵露難堪,據他這些日子的查看,即便是四方城門的集市沒落,城門處也收不上多少稅,
隻是他麵露糾結,想著要不要將此事告知大人。
過了一會兒,安靜的馬車內響起了海嶽粗重的呼吸聲,他眼神一點點堅定,看向陸務升,沉聲說道:
“大人,據下官查看,京城四門的稅吏形同虛設。”
陸務升眸子一凝,眉頭頓時緊皺,一股上位者的威嚴頓時籠罩了海嶽。
“細細說來。”
“據下官查看,那些稅吏與商販的關係極好,並不需要繳納稅款,一些權貴經營的生意,那便更不需要繳納,甚至下官還見過一名管事模樣之人命人毆打稅吏,最後此事也不了了之。”
“你是說,稅吏隻能收百姓的錢?”陸務升自然是聰明人,頓時知道海嶽言語所指。
海嶽頓了頓,有些艱難地點點頭:
“大人明鑒,百姓無權無勢,又急需販賣貨物養家糊口,所以便被稅吏隨意拿捏,說...多少就是多少,有時會超過稅製數倍。”
“這也是百姓們不來集市,不來京城的原因之一,在這裏,他們任人欺淩。”
說到這,海嶽眼中閃過濃濃的失望,在他看來,
當今陛下昏聵,對朝廷官員的一種罪行視若無睹,甚至放任自流,
這些,最後還是苦了百姓。
他有時曾經在想,陛下如此放縱,就不怕百姓們揭竿而起嗎?
由於是鎮國軍擔任護衛,馬車內又是九卿之一的陸務升,軍卒們神情格外警惕。
就算是文武不兩立,他們也知道陸務升是京城為數不多的好官之一。
許多軍卒將視線投向那坐在馬車上充當車夫的海嶽,身形幹瘦,皮膚黝黑,所穿衣物就是尋常百姓所穿的棉衣,
若放在人海中,絲毫看不出其是都察院舉足輕重的經曆,而是被認為苦哈哈的莊稼漢。
至於前後兩架馬車內,乘坐的是司禮監的兩位大太監,武道修為極高,隱隱有將陸務升護在中間的意圖。
此番九卿出京,牽動的是整個大乾,如此人物,大乾百姓萬萬也不過寥寥數人,
對於官員來說乃高不可攀,對於百姓來說更是天上一般的人物。
而如今,因為赤林城一事,這天上的人物邁出天闕,走向人間!
陸務升緊閉雙目,坐在略顯樸素的馬車上,聽著窗外百姓喧囂,眉頭一皺。
他緩緩睜開眼睛,掀開一側帷幕,看向這位於城外的集市,
這是一處空地,兩側被整齊劃一地隔出兩排攤位,以往這個時候正是晌午,來自京城附近與京城內的商販早就將這裏占滿,
來自各地的行商與附近百姓也會將這裏堵得水泄不通,
而今日,兩側的攤位有許多空缺,行走在其中百姓也興致缺缺,比以往少了許多,
那些攤販更是打著哈欠,沒有以往那股熱火朝天的勁。
陸務升眉頭微皺,這位於四方城門的集市乃是他的得意之作,既方便了百姓,也方便了往來商販,
因為在此地交易不用繳納城門稅,所以有很多商販來此,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他與戶部不知吵過多少次,最後才換來了京城這一盤活水。
而如今這集市死氣沉沉,看不到一絲忙碌。
其中固然有戰事的原因,但陸務升相信,更多的乃是人禍。
陸務升在腦海中瞬間想到了一些可能,臉色變得極為陰沉,深吸了一口氣,他沉聲說道:
“海嶽,你進來。”
正在駕車的海嶽聽到沉穩帶著壓抑怒氣的聲音,忽地一愣,而後將韁繩與馬鞭遞給一側軍卒,起身鑽進車廂。
“總憲大人。”
“坐。”陸務升點點頭,腰杆挺直,沒有多餘動作。
“本官問你,這城外集市為何如此冷清?”陸務升聲音不疾不徐,聽不出任何情緒。
但海嶽卻能察覺到總憲大人的不滿,眼神一凝,沉澱思緒,沉聲說道:
“總憲大人,自您離任後,這四方城門的集市便一日不如一日。”
聽到這話,麵色古井無波的陸務升終於陰沉下來,眉宇中閃過一絲戾氣。
但他沒有開口,而是靜靜等在那裏。
海嶽頓了頓,整理語言,繼續開口:
“自您升任左都禦史以後,起初這集市還一如既往,但慢慢地多了一些小吏,他們與那些大戶勾結,擠壓尋常百姓,試圖將其逼走。”
“京兆府的人呢?”陸務升眼神愈發冷冽。
“京兆府的人來過,但您也知道,都是京中之人,低頭不見抬頭見,都不願將事情做絕,
每當京兆府官員前來,那些小吏便離開,
但...等官員離開,明日那些吏員依舊會來。
慢慢地,許多離京城較遠的百姓便不再來了,若是瓜果他們便帶到城中賣給那些大商販,
若是普通紡織品則原地發賣,待到攢得多了再來這裏碰碰運氣,實在不行便入城發賣....”
海嶽娓娓道來,這是他這些日子親眼所見,即便他是京兆府官員,但一來他名聲不好,旁人認為他失勢,往往陽奉陰違,
他在時還好,若他不在,那些吏員便更加囂張。
而且...他不能整日在此。
陸務升顯然看出了海嶽神情中的無奈,輕輕點了點頭:
“此事不怪你,是本官知道得太晚了。”
“多謝大人,自從到京兆府後,下關便覺得自己如同那泥潭中的魚蝦,左右掙紮,無法掙脫泥潭,更沒有解決辦法。”海嶽聲音低沉,遠遠沒有了在都察院時的意氣風發。
“人貴有自知之明,你能意識到自己無力改變已是萬幸。”陸務寬慰了兩句便繼續問:
“此事武彥哲知道嗎?”
“知道,下官正與府尹大人稟告過,還曾遞出公文。”
“他置之不理?”陸務升眉頭微皺,濃鬱的官威開始發散。
海嶽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畢竟剛剛離開京兆府便說上官的不是,此乃小人行徑。
見他支支吾吾的模樣,陸務升點點頭:
“我知道了,京兆府想來是為了稅收,故意放縱,此事與你無關,不必多想。”
海嶽聽後麵露難堪,據他這些日子的查看,即便是四方城門的集市沒落,城門處也收不上多少稅,
隻是他麵露糾結,想著要不要將此事告知大人。
過了一會兒,安靜的馬車內響起了海嶽粗重的呼吸聲,他眼神一點點堅定,看向陸務升,沉聲說道:
“大人,據下官查看,京城四門的稅吏形同虛設。”
陸務升眸子一凝,眉頭頓時緊皺,一股上位者的威嚴頓時籠罩了海嶽。
“細細說來。”
“據下官查看,那些稅吏與商販的關係極好,並不需要繳納稅款,一些權貴經營的生意,那便更不需要繳納,甚至下官還見過一名管事模樣之人命人毆打稅吏,最後此事也不了了之。”
“你是說,稅吏隻能收百姓的錢?”陸務升自然是聰明人,頓時知道海嶽言語所指。
海嶽頓了頓,有些艱難地點點頭:
“大人明鑒,百姓無權無勢,又急需販賣貨物養家糊口,所以便被稅吏隨意拿捏,說...多少就是多少,有時會超過稅製數倍。”
“這也是百姓們不來集市,不來京城的原因之一,在這裏,他們任人欺淩。”
說到這,海嶽眼中閃過濃濃的失望,在他看來,
當今陛下昏聵,對朝廷官員的一種罪行視若無睹,甚至放任自流,
這些,最後還是苦了百姓。
他有時曾經在想,陛下如此放縱,就不怕百姓們揭竿而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