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逐王覲見!”
黃俊激昂的聲音隨之響起,不少太監將他的聲音傳到大殿之外。
那些不知內情的文武百官頓時瞪大眼睛,
日逐王?拓跋硯?
朝廷費盡心力將其送回西北,如今怎麽又回來了?
就在這時,一道人影出現在恭道盡頭。
陽光灑在京城寬廣的廣場上,將每一寸石板都鍍上了一層金黃。
拓跋硯身騎駿馬,緩緩穿越這片象征著大乾威嚴的廣場,穿過文武百官之間。
他身披華貴長袍,透露著威嚴,身影在陽光下拉得很長。
拓跋硯目光堅定深邃,掃過廣場上的每一處細節,每一位官員,
仿佛要將京城繁華盡收眼底。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肅穆而莊重的氣氛,讓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
“居然真的是拓跋硯?”
文武百官中有許多人見過拓跋硯,
如今再次見到,竟然有些時過境遷之感。
拓跋硯來到大殿前翻身下馬,將馬匹交給一旁的侍從,整了整衣袍,
昂首挺胸地走向大殿入口,從容不迫,
仿佛這大殿的宏偉與莊嚴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大殿的門檻高大厚重,上麵雕刻著精細的圖案文字,代表著大乾的輝煌與厚重。
拓跋硯跨過門檻,走進大殿的那一刻,他的身影仿佛與這大殿融為一體,成為這宏偉建築的一部分。
大殿內,皇帝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地注視著拓跋硯。
拓跋硯走到大殿中央,單膝跪地,向皇帝行了一個標準的草原禮節。
他的聲音洪亮而清晰,回蕩在大殿內:
“草原日逐王拓跋硯,拜見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盡管朝臣們沒有表現出異樣,
但那震驚的眸子還是無法阻擋的暴露出他們心中想法。
盡管北疆有草原人歸附,但真見到草原王者立在這大殿之內,向他大乾皇帝行禮,
這種感覺還是讓在場的一眾大臣都感覺飄飄欲仙。
光漢皇帝似乎壓抑不住心中的激動,右手緊緊握住輪椅扶手,關節被攥得泛白。
直到此時,這才是他最像大乾皇帝的一幕。
他微笑著點頭,示意拓跋硯起身。
拓跋硯也不再猶豫,猛地站了起來。
這一刻,拓跋硯的身影在大殿上方陽光照耀下顯得更加高大威嚴,
仿佛他就是這草原與大乾之間的橋梁。
拓跋硯將手中袖袍一甩,一幅金色書卷便浮現於手上,隻見他高高舉起,朗聲說道:
“我拓跋部族人世代居於草原,曆來向往大乾之文華美好,
今日我為拓跋部第十一任首領,願獻上國書,
表我千千萬萬草原子民之意願,願為大乾世代鎮守邊疆之地,歸順大乾朝廷。”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即便是早有預料的諸位朝堂大臣,見到這一幕都不禁有些心潮澎湃。
更有一些大人臉色漲得通紅,手掌不由自主地握緊,藏在袖口下微微顫抖。
多少年了,自從大乾衰落以來,
草原人世代作威作福,在大前邊將肆意絞殺,
如今他們有生之年,居然見到了草原六王之一的日逐王進京歸附,
此等盛世,讓他們與有榮焉。
但同樣的,九卿之中的諸位大人大多麵不改色,隻是一臉平靜地站在那裏。
情緒已然跌進穀底,此等事是誰安排的?不用多說。
自從拓跋部精銳被靖安軍與西軍聯合剿滅之後,西北拓跋部,名存實亡,
想要繼續存活,投身靖安侯府也是理所應當。
隻是其中深意,讓他們不由得深思。
難不成那林青就如此篤定他們能在北疆戰勝草原二王?
至於剛剛五軍都督府出具的文捷報書,
他們完全不信,他們隻信自己掌控的消息。
一切的一切都昭示著北疆戰事並沒有結束,五軍都督府隻是出言搪塞罷了。
但眼前的拓跋硯卻是實打實地入京。
不等他們繼續思慮,拓跋硯又朗聲說道:
“陛下,我拓跋氏大印已交由西北靖安侯,待到北疆戰事結束,一並獻於大乾。”
“拓跋愛卿心係草原子民乃天下之福,
自此我大乾與北疆草原重歸於好,世代綿延。”
光漢皇帝壓抑住心中的激動,而後看向禮部左侍郎魏蘭台:
“魏愛卿,既然北疆戰事反複,那給呼延大托準備的禮儀便取消吧,改為拓跋。”
魏蘭台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但如此盛事,隻能由禮部操持,
深吸了一口氣,壓抑住心中怒火,他微微躬身朗聲道:
“臣遵旨。”
光漢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而後看向拓跋硯問道:
“拓跋愛卿初到大乾,覺得我大乾江山如何?”
拓跋硯麵露,微笑朗聲道:
“大乾上下綿延數萬裏,可耕之地不下千萬,養活天下子民數萬萬,
臣先前雖有耳聞,但直到親眼見到,才知大乾之宏偉遼闊,陛下之豐功偉業。”
此話雖是吹捧,但不僅是光漢皇帝極為欣喜,就連在大殿上以及大殿外的一眾文武百官都極為欣喜,
縱使平日裏他們吹得天花亂墜,但那終究是自己人吹噓。
如今卻是來自敵人的誇讚。
光漢皇帝輕輕抹了抹胡須,笑著說道:
“我大乾有何招待不周之策,還請拓跋愛卿道來。”
拓跋硯,沉吟片刻,微微躬身,緩緩開口:
“臣初到大乾對於京城頗有不熟,所以有一個不情之請。”
“哦?拓跋愛卿盡管說來,隻要朕能做到,定不推諉。”
光漢皇帝大手一揮,表現得也極為爽快。
“臣自西北一路行來,多虧納蘭大人照扶,
所以臣想請納蘭大人在京城多待一些時日,也好讓臣了解一番這大乾江山。”
“哦?可是納蘭元哲?”
“正是。”
光漢皇帝視線掃過在場眾人,最後停留在納蘭元哲身上,麵露微笑:
“納蘭愛卿,朕早就聽聞你在西北曲州行仁政,
使得西北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可否留在京城?
也讓這京城百姓感受一番西北仁政?”
納蘭元哲呼吸一簇,暗道來了。
他連忙向側前方邁出一步,雙手合攏,麵容鄭重:
“臣願意。”
“那好,納蘭愛卿在西北有功,加之護送拓跋愛卿亦有功,當賞。”
光漢皇帝看向垂垂老矣的宮慎之問道:
“宮愛卿,你覺得納蘭愛卿該如何安置?”
宮慎之麵容平靜,緩緩開口:
“啟稟陛下,今年便要展開京察,所以京中官員未有動調,
但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之職尚有空缺,納蘭大人可擔之。”
此話一出,原本不少低著頭的大人猛地抬頭,眼神中全是震驚。
但光漢皇帝不給他們出言機會,便說道:
“那就由吏部主持廷推吧,將此事早些定下。”
“臣遵旨..”
黃俊激昂的聲音隨之響起,不少太監將他的聲音傳到大殿之外。
那些不知內情的文武百官頓時瞪大眼睛,
日逐王?拓跋硯?
朝廷費盡心力將其送回西北,如今怎麽又回來了?
就在這時,一道人影出現在恭道盡頭。
陽光灑在京城寬廣的廣場上,將每一寸石板都鍍上了一層金黃。
拓跋硯身騎駿馬,緩緩穿越這片象征著大乾威嚴的廣場,穿過文武百官之間。
他身披華貴長袍,透露著威嚴,身影在陽光下拉得很長。
拓跋硯目光堅定深邃,掃過廣場上的每一處細節,每一位官員,
仿佛要將京城繁華盡收眼底。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肅穆而莊重的氣氛,讓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
“居然真的是拓跋硯?”
文武百官中有許多人見過拓跋硯,
如今再次見到,竟然有些時過境遷之感。
拓跋硯來到大殿前翻身下馬,將馬匹交給一旁的侍從,整了整衣袍,
昂首挺胸地走向大殿入口,從容不迫,
仿佛這大殿的宏偉與莊嚴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大殿的門檻高大厚重,上麵雕刻著精細的圖案文字,代表著大乾的輝煌與厚重。
拓跋硯跨過門檻,走進大殿的那一刻,他的身影仿佛與這大殿融為一體,成為這宏偉建築的一部分。
大殿內,皇帝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地注視著拓跋硯。
拓跋硯走到大殿中央,單膝跪地,向皇帝行了一個標準的草原禮節。
他的聲音洪亮而清晰,回蕩在大殿內:
“草原日逐王拓跋硯,拜見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盡管朝臣們沒有表現出異樣,
但那震驚的眸子還是無法阻擋的暴露出他們心中想法。
盡管北疆有草原人歸附,但真見到草原王者立在這大殿之內,向他大乾皇帝行禮,
這種感覺還是讓在場的一眾大臣都感覺飄飄欲仙。
光漢皇帝似乎壓抑不住心中的激動,右手緊緊握住輪椅扶手,關節被攥得泛白。
直到此時,這才是他最像大乾皇帝的一幕。
他微笑著點頭,示意拓跋硯起身。
拓跋硯也不再猶豫,猛地站了起來。
這一刻,拓跋硯的身影在大殿上方陽光照耀下顯得更加高大威嚴,
仿佛他就是這草原與大乾之間的橋梁。
拓跋硯將手中袖袍一甩,一幅金色書卷便浮現於手上,隻見他高高舉起,朗聲說道:
“我拓跋部族人世代居於草原,曆來向往大乾之文華美好,
今日我為拓跋部第十一任首領,願獻上國書,
表我千千萬萬草原子民之意願,願為大乾世代鎮守邊疆之地,歸順大乾朝廷。”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即便是早有預料的諸位朝堂大臣,見到這一幕都不禁有些心潮澎湃。
更有一些大人臉色漲得通紅,手掌不由自主地握緊,藏在袖口下微微顫抖。
多少年了,自從大乾衰落以來,
草原人世代作威作福,在大前邊將肆意絞殺,
如今他們有生之年,居然見到了草原六王之一的日逐王進京歸附,
此等盛世,讓他們與有榮焉。
但同樣的,九卿之中的諸位大人大多麵不改色,隻是一臉平靜地站在那裏。
情緒已然跌進穀底,此等事是誰安排的?不用多說。
自從拓跋部精銳被靖安軍與西軍聯合剿滅之後,西北拓跋部,名存實亡,
想要繼續存活,投身靖安侯府也是理所應當。
隻是其中深意,讓他們不由得深思。
難不成那林青就如此篤定他們能在北疆戰勝草原二王?
至於剛剛五軍都督府出具的文捷報書,
他們完全不信,他們隻信自己掌控的消息。
一切的一切都昭示著北疆戰事並沒有結束,五軍都督府隻是出言搪塞罷了。
但眼前的拓跋硯卻是實打實地入京。
不等他們繼續思慮,拓跋硯又朗聲說道:
“陛下,我拓跋氏大印已交由西北靖安侯,待到北疆戰事結束,一並獻於大乾。”
“拓跋愛卿心係草原子民乃天下之福,
自此我大乾與北疆草原重歸於好,世代綿延。”
光漢皇帝壓抑住心中的激動,而後看向禮部左侍郎魏蘭台:
“魏愛卿,既然北疆戰事反複,那給呼延大托準備的禮儀便取消吧,改為拓跋。”
魏蘭台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但如此盛事,隻能由禮部操持,
深吸了一口氣,壓抑住心中怒火,他微微躬身朗聲道:
“臣遵旨。”
光漢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而後看向拓跋硯問道:
“拓跋愛卿初到大乾,覺得我大乾江山如何?”
拓跋硯麵露,微笑朗聲道:
“大乾上下綿延數萬裏,可耕之地不下千萬,養活天下子民數萬萬,
臣先前雖有耳聞,但直到親眼見到,才知大乾之宏偉遼闊,陛下之豐功偉業。”
此話雖是吹捧,但不僅是光漢皇帝極為欣喜,就連在大殿上以及大殿外的一眾文武百官都極為欣喜,
縱使平日裏他們吹得天花亂墜,但那終究是自己人吹噓。
如今卻是來自敵人的誇讚。
光漢皇帝輕輕抹了抹胡須,笑著說道:
“我大乾有何招待不周之策,還請拓跋愛卿道來。”
拓跋硯,沉吟片刻,微微躬身,緩緩開口:
“臣初到大乾對於京城頗有不熟,所以有一個不情之請。”
“哦?拓跋愛卿盡管說來,隻要朕能做到,定不推諉。”
光漢皇帝大手一揮,表現得也極為爽快。
“臣自西北一路行來,多虧納蘭大人照扶,
所以臣想請納蘭大人在京城多待一些時日,也好讓臣了解一番這大乾江山。”
“哦?可是納蘭元哲?”
“正是。”
光漢皇帝視線掃過在場眾人,最後停留在納蘭元哲身上,麵露微笑:
“納蘭愛卿,朕早就聽聞你在西北曲州行仁政,
使得西北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可否留在京城?
也讓這京城百姓感受一番西北仁政?”
納蘭元哲呼吸一簇,暗道來了。
他連忙向側前方邁出一步,雙手合攏,麵容鄭重:
“臣願意。”
“那好,納蘭愛卿在西北有功,加之護送拓跋愛卿亦有功,當賞。”
光漢皇帝看向垂垂老矣的宮慎之問道:
“宮愛卿,你覺得納蘭愛卿該如何安置?”
宮慎之麵容平靜,緩緩開口:
“啟稟陛下,今年便要展開京察,所以京中官員未有動調,
但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之職尚有空缺,納蘭大人可擔之。”
此話一出,原本不少低著頭的大人猛地抬頭,眼神中全是震驚。
但光漢皇帝不給他們出言機會,便說道:
“那就由吏部主持廷推吧,將此事早些定下。”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