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內陷入死寂,不知多少道眸子投向五軍都督府,麵露忌憚。


    文武之爭,自古有之,曆朝曆代都無法避免。


    這是立場之爭,無關對錯。


    諸位官員麵露忌憚,視線在靖國公林青身上停留,


    北疆一事已經出了一位國公,令天下百姓信服,


    難道,還要再出一位?


    對於平西侯種應安的折子,六部九卿皆知,


    但他們沒有想到,光漢皇帝居然在大朝會上提出此事,


    如此一來,當著天下文武百官的麵,對於種應安封賞一事,已無退路。


    果不其然,五軍都督府的諸位公侯嘴唇緊抿,目光銳利,渾身充斥著廝殺前的慘烈。


    五軍都督府已經達成了共識,


    不論付出什麽代價,也要趁這個機會,一舉將文武之勢扳回一城!!


    中軍都督納蘭亭麵露凝重,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而親臨赤林城的前軍都督興國公孟述上前一步,麵露凝重。


    這是早就定下的章程。


    由他來說,也多幾分可信。


    當今日大朝會所發生之事,通過底報傳遍天下之時,百姓也會對此多幾份信賴。


    深吸了一口氣,前軍都督孟述朗聲開口:


    “陛下聖鑒:


    臣等謹以誠惶誠恐之心,叩首上奏天聽。


    自古英豪輩出,皆以保國安民為己任,


    今有平西侯種應安,其才武兼備,智勇雙全,


    於北疆赤林之地,大破呼延部,斬敵首級十萬有餘,


    威震四方,功高蓋世,實乃國家之棟梁,社稷之幹城也。


    昔者呼延部盤踞北疆,屢犯邊境,百姓受其侵擾,苦不堪言。


    朝廷屢遣重兵,皆未能克。


    平西侯種應安,臨危受命,不辭辛勞,親率大軍,斬敵於境。


    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以智取勝,


    終至呼延部土崩瓦解,賊首授首,邊患得以平息,


    百姓安居樂業,實乃國家之大幸,萬民之福祉。


    種應安公之戰功,非止一役之勝,乃是其長期鎮守邊陲,屢建奇功之累積。


    其忠誠於國,勇猛於戰,智略過人,深得軍心民心。


    今其功高如此,若不加以重賞,何以激勵將士,何以彰顯陛下之聖明?


    為此,臣等伏請陛下,鑒平西侯種應安之卓越功勳,特賜封國公之爵,


    以彰其德,以勵其功,


    使天下之人皆知陛下賞罰之公,激勵將士之心。


    亦望陛下敕令史官,將種應安公之英名事跡,載入史冊,經世流傳。


    臣等深知,國之大者,在於安民;


    民之大者,在於得將。


    平西侯種應安,實乃當世之良將,國家之瑰寶。


    望陛下俯察臣等之請,賜恩典,以慰軍心,以安民心,則國家幸甚,社稷幸甚。


    謹奏。”


    孟述慷慨陳詞在奉天殿內回蕩,振聾發聵,使得在場不知多少大人麵露震撼。


    國公!


    又一位國公!


    這些丘八好大的膽子!


    不止一位大人在心裏大罵,目光陰寒,視線死死抵住地麵!


    而站在右側的勳貴武將們一個個麵露激動,


    廣源侯的戰死與赤林軍的覆滅,對勳貴武將是一個巨大打擊,


    這意味著他們手中少了二十萬可戰之兵!


    但此刻,若是能以此換取一個國公之位,相信有不少武將會同意此事!


    此舉為國為己。


    光漢皇帝明懷瑾高坐於上首,臉色嚴肅,輕輕點了點頭,


    看向在場諸位大臣,朗聲問道:


    “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大殿內鴉雀無聲,無人說話...


    見到這一幕,光漢皇帝藏於冕旒後的嘴角微微勾起,心中激動無法掩蓋。


    第一次,這是第一次他在朝堂上問話時無人反對!


    從剛剛繼位時的眾人皆反,這四年他一直勤於公務,一絲一毫都不敢懈怠,


    終於被他占據了一絲上風!


    可以想象,隻要事態順利發展下去,


    五年後,十年後,這朝堂之上將由他一言而決。


    到那時,也才是他這位光漢皇帝真正做事之時。


    更重要的....


    光漢皇帝掃了一眼朝堂中的大臣,個個身材佝僂,麵容蒼老,


    隻要將他們一個個熬走,這朝堂政事終歸有一天會重歸天子掌握!


    遲遲沒有人說話,光漢皇帝壓製下心中激動,看向兵部尚書莊兆,問道:


    “兵部的章程是什麽?”


    莊兆臉色難看,一時間不知說何是好,但察覺到周遭投來的目光,他還是狠狠一咬牙上前一步,


    翻出奏折朗聲道:


    “陛下:


    臣兵部尚書莊兆,恭呈此折,懇請陛下隆恩浩蕩,


    對平西侯種應安之子——種鄂將軍,


    賜予侯爵之封賞,以表彰其指揮西軍所立下的赫赫戰功。


    種鄂將軍,自幼受家庭熏陶,承繼其父種應安之英勇智略。


    自領兵以來,他恪盡職守,勇於擔當,在西疆邊陲指揮若定,屢建奇功。


    鑒於種鄂將軍卓越功勳,臣等兵部同仁一致認為,應給予其應有表彰。


    特懇請陛下恩準,冊封種鄂將軍為侯爵,以彰顯其功績,激勵士氣。


    望陛下俯察臣等之請,賜恩典,以安軍心,以慰民心。


    臣等不勝感激之至!


    謹奏。”


    聽到莊兆的奏疏,一些精通文章的大人眉頭微皺,敏銳地察覺到其中錯頓之感,


    隻是略加思量,便心中明悟。


    莊兆手中這本奏疏,在他說出來時,定然有大半改動,


    以至於如今的磕磕絆絆,上下不通。


    不等一眾官員開口,莊兆微微躬身朗聲道:


    “啟稟陛下...國公一事牽扯甚大,


    如今靖國公封賞還未落實完全,倉促間再封一位國公,


    恐會讓天下百官以及百姓應接不暇,


    對於國公之尊榮,恐怕也有一些影響,


    畢竟...太祖高皇帝曾言,天下國公為六,如今增添兩位,似乎有違祖製啊。”


    莊兆說此話時沒有了以往的意氣風發,心中隻有濃濃的危機之感,


    此等言行,得罪的不是朝廷上這些文武百官,而是天下軍民,


    若是告知天下軍民國公之位有定數,恐怕...天下軍心大亂。


    果不其然,勳臣武將中有一老者徑直上前,顫顫巍巍的伸出手指,不停點著莊兆:


    “你這個老東西,當年我家祖上與高皇帝打天下的時候,


    也沒見有你這麽多規矩,


    太祖之時國公六位,難道後麵就沒有嗎?


    若是國公之位有定數,我等先祖為什麽得了侯爵之位還要為國廝殺,屢屢出戰,


    既然沒了盼頭,在家睡大覺可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神伐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桔並收藏武神伐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