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廷德聽到林青的話,徹底有一些坐不住了,
他們之所以選擇走私,是因為走私所花的銀錢要比正常的稅費少上許多,
若是稅費足夠少,誰願意在暗地裏做生意,
這些年東北軍械一進入草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的例子也不少,最後隻能自認倒黴。
但若走榷場就不一樣了,至少雙方賣家買家都有其身份,出了事也好探查。
曾廷德深思片刻,聽出了林青話中的意思,
所販賣的軍械不能太好,要讓靖安軍與西軍覺得沒有威脅...
對於這一點,曾廷德渾然不擔心,因為開元曾氏就是這般做的。
在東北的工坊中,開元曾氏早就打造出了更為精湛的長刀,
但一直對外販賣的都是幾十年前的長刀,不論是堅硬程度還是鋒利程度,都要遠遠不如。
如此一點點改進,才可細水長流,賺取銀錢。
若是好東西一股腦兒拿出來,後續就不好賺錢。
對於這個道理,呼蘭九敘自然也懂,
王庭工坊所賣給其餘五王的軍械至少要差上三成,才可放心售賣。
否則豈不是傷及自身?
深吸了一口氣,呼蘭九敘沉聲開口:“敢問靖國公爺,稅費幾何?”
林青臉色平靜,從懷中掏出一張紙張,微微運轉氣力,紙張便漂浮了過去。
此等一幕讓在場之人臉色為之一變,早就傳聞靖國公林青武道修為極強,以如今這本領,想來已經初窺三品門檻。
呼蘭九敘接過紙張,打眼一看,呼吸便猛地急促起來,眼神也愈發熱烈,
他抬頭看向林青,迫不及待地發問:
“靖國公爺,此等稅費為真?”
“自然是真的,陛下都已親自看過。”林青淡淡開口。
如此一來,呼蘭九敘便徹底放下心來,將眸子投向紙張,仔細查看!!
榷場的稅費分為關稅與市稅,其中關稅分為市關稅與出市關稅。
眼前這份名單,可謂是將稅費降到了最低,隻有大概四十稅一。
絲綢類:
進市絲綢:每匹征收關稅二兩銀子。
出市絲綢:每匹征收出市稅一兩半銀子。
市內交易:每匹交易稅半兩銀子。
茶葉類:
進市茶葉:每斤征收關稅一兩銀子。
出市茶葉:每斤征收出市稅八錢銀子。
市內交易:每斤交易稅兩錢銀子。
陶瓷類:
進市陶瓷:每件征收關稅三兩銀子,根據大小和價值調整。
出市陶瓷:每件征收出市稅二兩銀子,根據大小和價值調整。
市內交易:每件交易稅五錢銀子。
鐵器類:
進市鐵器:每斤征收關稅五錢銀子。
出市鐵器:每斤征收出市稅三錢銀子。
市內交易:每斤交易稅一錢銀子。
糧食類:
進市糧食:每石征收關稅三錢銀子。
出市糧食:每石征收出市稅二錢銀子。
藥材類:
進市藥材:每斤征收關稅四錢銀子。
出市藥材:每斤征收出市稅三錢銀子。
市內交易:每斤交易稅一錢銀子。
呼蘭九敘越看越是心驚,眼前這筆稅費幾乎擺明了告訴大乾與蠻國的諸多商賈,在榷場內交割最為省錢。
事實上,就算是走私,也很少有大乾的商賈會深入草原,往往是離開大乾國境就進行交割,
如此是為了保證貨物安全。
一些草原上的小部落不敢去搶草原人,但若是乾人大搖大擺地走在其中,
不論你有多大背景,自然是要搶上一搶。
呼蘭九敘雖然在蠻國內不操持具體的銀錢,
但隻是粗略一看,就知道若是真按此等稅費,
那蠻國每年不知要省下多少銀錢,再也不用去買那些獅子大開口的走私之物。
他的呼吸一點點急促,眼中閃過火熱,
幾乎要將剛剛與隆山劉氏、開元曾氏達成的協定拋諸腦後。
在場眾人見到他如此模樣,不由得心中一緊,
劉福之與曾廷德對視一眼,皆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忐忑,那份稅費...到底是多少?
林青將他們的神情收於眼底,輕輕一笑,坦言道:
“我此行隻帶了這麽一張稅費,命人謄抄一二,讓諸位京中享有盛名的掌櫃們都看看。”
林青手掌一動,呼蘭九敘手中的紙張便飛了回來,而後他隨意交給一旁的侍者,讓其操持。
呼蘭九敘還待在那裏,權衡比例....
深吸了一口氣,呼蘭九敘看向林青,問道:
“靖國公爺,兵器甲胄的稅費如何?”
“此事還在商議,不過陛下與朝廷的意思是三成,大相國覺得如何?”
林青臉上帶著胸有成竹的笑容,繼續說道:
“朝堂還會與蠻國商議軍械的具體銀錢,力保在蠻國的承受之內,而不會有人獅子大開口,如何?”
至此,呼蘭九敘的呼吸徹底粗重下來,眼中已經布滿血絲!
他們草原在大乾所買的軍械長刀,至少要加三倍的價格,
一把在大乾內價值二兩銀子的長刀,賣到草原上說不得要五兩,六兩,再往北一些說不得要賣上十兩!
但沒有辦法,乾國的長刀堅硬鋒利,
王庭軍卒想要與大乾一較高下,軍械就不能落後太多,狠下心來也要買。
但現在...三成,僅僅三成!!
這讓呼蘭九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同樣的曾廷德臉色難看到了極點,開元曾氏自古就以販賣軍械為生,還從未聽過如此低的稅費。
忽然,曾廷德心中一驚,想明白了什麽。
眼前這靖國公不是為了賺取銀錢,
而是為了讓屬於朝廷的兵器工坊開工,在年前朝廷的廝殺中,
皇黨收回了京城不少兵器工坊,現在都空在那裏,如今正派上用場。
在場諸多掌櫃自然是聰明人,很快便意識到了朝廷與商會的區別。
商會行商賈之事隻是為了賺取銀錢,但朝廷不一樣。
眼前以靖國公為首的朝廷幾乎可以賠本賺吆喝,虧上一些錢也無妨,隻要工坊中的百姓能賺取銀錢即可,自有其他稅費補充。
但話說回來,榷場左右不過一塊空地,
肉過留油怎麽會不賺錢,無外乎是賺多賺少罷了。
一時間,在場諸多掌櫃心中湧現濃濃的危機,
但...那少之又少的稅費卻讓他們垂涎,這比他們一路走私打點要省下太多銀錢...
他們幾乎可以肯定,族內的大人們定然會選擇以此方法進行商貿,
賺錢還是其次,主要是討好大乾朝廷,兩邊下注,左右不會有損失。
他們之所以選擇走私,是因為走私所花的銀錢要比正常的稅費少上許多,
若是稅費足夠少,誰願意在暗地裏做生意,
這些年東北軍械一進入草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的例子也不少,最後隻能自認倒黴。
但若走榷場就不一樣了,至少雙方賣家買家都有其身份,出了事也好探查。
曾廷德深思片刻,聽出了林青話中的意思,
所販賣的軍械不能太好,要讓靖安軍與西軍覺得沒有威脅...
對於這一點,曾廷德渾然不擔心,因為開元曾氏就是這般做的。
在東北的工坊中,開元曾氏早就打造出了更為精湛的長刀,
但一直對外販賣的都是幾十年前的長刀,不論是堅硬程度還是鋒利程度,都要遠遠不如。
如此一點點改進,才可細水長流,賺取銀錢。
若是好東西一股腦兒拿出來,後續就不好賺錢。
對於這個道理,呼蘭九敘自然也懂,
王庭工坊所賣給其餘五王的軍械至少要差上三成,才可放心售賣。
否則豈不是傷及自身?
深吸了一口氣,呼蘭九敘沉聲開口:“敢問靖國公爺,稅費幾何?”
林青臉色平靜,從懷中掏出一張紙張,微微運轉氣力,紙張便漂浮了過去。
此等一幕讓在場之人臉色為之一變,早就傳聞靖國公林青武道修為極強,以如今這本領,想來已經初窺三品門檻。
呼蘭九敘接過紙張,打眼一看,呼吸便猛地急促起來,眼神也愈發熱烈,
他抬頭看向林青,迫不及待地發問:
“靖國公爺,此等稅費為真?”
“自然是真的,陛下都已親自看過。”林青淡淡開口。
如此一來,呼蘭九敘便徹底放下心來,將眸子投向紙張,仔細查看!!
榷場的稅費分為關稅與市稅,其中關稅分為市關稅與出市關稅。
眼前這份名單,可謂是將稅費降到了最低,隻有大概四十稅一。
絲綢類:
進市絲綢:每匹征收關稅二兩銀子。
出市絲綢:每匹征收出市稅一兩半銀子。
市內交易:每匹交易稅半兩銀子。
茶葉類:
進市茶葉:每斤征收關稅一兩銀子。
出市茶葉:每斤征收出市稅八錢銀子。
市內交易:每斤交易稅兩錢銀子。
陶瓷類:
進市陶瓷:每件征收關稅三兩銀子,根據大小和價值調整。
出市陶瓷:每件征收出市稅二兩銀子,根據大小和價值調整。
市內交易:每件交易稅五錢銀子。
鐵器類:
進市鐵器:每斤征收關稅五錢銀子。
出市鐵器:每斤征收出市稅三錢銀子。
市內交易:每斤交易稅一錢銀子。
糧食類:
進市糧食:每石征收關稅三錢銀子。
出市糧食:每石征收出市稅二錢銀子。
藥材類:
進市藥材:每斤征收關稅四錢銀子。
出市藥材:每斤征收出市稅三錢銀子。
市內交易:每斤交易稅一錢銀子。
呼蘭九敘越看越是心驚,眼前這筆稅費幾乎擺明了告訴大乾與蠻國的諸多商賈,在榷場內交割最為省錢。
事實上,就算是走私,也很少有大乾的商賈會深入草原,往往是離開大乾國境就進行交割,
如此是為了保證貨物安全。
一些草原上的小部落不敢去搶草原人,但若是乾人大搖大擺地走在其中,
不論你有多大背景,自然是要搶上一搶。
呼蘭九敘雖然在蠻國內不操持具體的銀錢,
但隻是粗略一看,就知道若是真按此等稅費,
那蠻國每年不知要省下多少銀錢,再也不用去買那些獅子大開口的走私之物。
他的呼吸一點點急促,眼中閃過火熱,
幾乎要將剛剛與隆山劉氏、開元曾氏達成的協定拋諸腦後。
在場眾人見到他如此模樣,不由得心中一緊,
劉福之與曾廷德對視一眼,皆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忐忑,那份稅費...到底是多少?
林青將他們的神情收於眼底,輕輕一笑,坦言道:
“我此行隻帶了這麽一張稅費,命人謄抄一二,讓諸位京中享有盛名的掌櫃們都看看。”
林青手掌一動,呼蘭九敘手中的紙張便飛了回來,而後他隨意交給一旁的侍者,讓其操持。
呼蘭九敘還待在那裏,權衡比例....
深吸了一口氣,呼蘭九敘看向林青,問道:
“靖國公爺,兵器甲胄的稅費如何?”
“此事還在商議,不過陛下與朝廷的意思是三成,大相國覺得如何?”
林青臉上帶著胸有成竹的笑容,繼續說道:
“朝堂還會與蠻國商議軍械的具體銀錢,力保在蠻國的承受之內,而不會有人獅子大開口,如何?”
至此,呼蘭九敘的呼吸徹底粗重下來,眼中已經布滿血絲!
他們草原在大乾所買的軍械長刀,至少要加三倍的價格,
一把在大乾內價值二兩銀子的長刀,賣到草原上說不得要五兩,六兩,再往北一些說不得要賣上十兩!
但沒有辦法,乾國的長刀堅硬鋒利,
王庭軍卒想要與大乾一較高下,軍械就不能落後太多,狠下心來也要買。
但現在...三成,僅僅三成!!
這讓呼蘭九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同樣的曾廷德臉色難看到了極點,開元曾氏自古就以販賣軍械為生,還從未聽過如此低的稅費。
忽然,曾廷德心中一驚,想明白了什麽。
眼前這靖國公不是為了賺取銀錢,
而是為了讓屬於朝廷的兵器工坊開工,在年前朝廷的廝殺中,
皇黨收回了京城不少兵器工坊,現在都空在那裏,如今正派上用場。
在場諸多掌櫃自然是聰明人,很快便意識到了朝廷與商會的區別。
商會行商賈之事隻是為了賺取銀錢,但朝廷不一樣。
眼前以靖國公為首的朝廷幾乎可以賠本賺吆喝,虧上一些錢也無妨,隻要工坊中的百姓能賺取銀錢即可,自有其他稅費補充。
但話說回來,榷場左右不過一塊空地,
肉過留油怎麽會不賺錢,無外乎是賺多賺少罷了。
一時間,在場諸多掌櫃心中湧現濃濃的危機,
但...那少之又少的稅費卻讓他們垂涎,這比他們一路走私打點要省下太多銀錢...
他們幾乎可以肯定,族內的大人們定然會選擇以此方法進行商貿,
賺錢還是其次,主要是討好大乾朝廷,兩邊下注,左右不會有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