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惡自己定了房間,況且還留有東西,倒是沒有必要去段正淳府上。
因此拒絕了段正淳的邀請,表明自己明日自會去段府尋他。
段正淳對此到沒有多糾結,既然風波惡如此決定,他也沒再多說些什麽,點了頭,隨即便帶著甘寶寶告辭離去。
待兩人離去之後,風波惡也不久待,自回了客棧。
翌日。
風波惡早早起來,應段正淳邀約,趕往王府。
向東,行了約莫半柱香功夫,來到一座大府第前。府門前兩麵大旗,旗上分別繡的是‘鎮南’、‘保國’兩字,府額上寫的是‘鎮南王府’。
通稟一聲之後,段正淳當即出來相迎。
今日他身上穿的卻是隆重的多,一身華貴長袍,帶著金飾,好一個皇家子弟。
身旁甘寶寶倒還是一身綠色襦群,模樣看上去還是那般靈巧。
除卻兩人之外,另有一人,卻是風波惡不曾識得的,那人看上去比段正淳大了許多,模樣卻有幾分相似。
段正淳見風波惡站在府門前,忙的迎上前來,風波惡算是客人,他自幼讀書知禮,卻是不敢怠慢客人。
“風兄,可算是來了。”他麵上帶笑,算是有禮有節。
風波惡點頭,對於段正淳這般相迎也算是有幾分驚訝了,畢竟此處是王府,段正淳可是王府世子,能有這般禮遇,一般人也是難得了。
不過他也沒表露什麽,隻是麵上多了幾分和善,旋即出聲道:“見過段兄,多有叨擾。”
“風兄哪裏的話。”段正淳倒是客氣,說著,他看到風波惡略帶疑惑的瞧著他身後,心下恍然,又道:“差些忘了,風兄,這位甘姑娘你昨日見過,至於這位,卻是我兄長段正明,我與兄長說過你,他便想見見你,於是在下便帶大兄而來。”
風波惡這才點頭,原來是段正明,那到不奇怪,原著之中,段正明可以說是個正真的好皇帝,為人人品也是不差,雖然原著因為身在皇位的緣故,多少做了些不怎麽說的過去的事,但那也是無奈之行,倒也不能說他有錯,所以,風波惡對他映像挺好。
“見過正明兄。”他見過段正明,當然是以江湖之禮。
段正明顯然對風波惡也是印象不錯,可能是段正淳在與他介紹風波惡之時,將姑蘇之事也說了,風波惡行為算是俠義所在,自然容易得到段正明這樣的人認可。
“風兄客氣。”段正明也是極為客氣的執禮而回。
至此,眾人算是熟識,盂蘭盆會將開,眾人也不好拖延,客套一番之後自然便隨著王府眾人前往天龍寺。
此時段正明父親還未去世,這王爺之位自然在他身上,這王爺顯然也明白自己這個二兒子喜歡到處亂逛,結交江湖朋友,對於隊伍中多了個風波惡也沒多在意。
王府一行人來到天龍寺,日頭已近中天,畢竟人數不少,又帶著幾名護衛。
待得到了天龍寺外,便有兩名小沙彌在前引路,排頭是鎮南王爺,其後是段正明、段正淳、風波惡四人,再之後,卻是‘漁樵耕讀’四位護衛,其餘護衛,卻是被引到了別處,畢竟寺院之中似這等兵士卻不大適合在場。
由左首瑞鶴門而入,經幌天門、清都瑤台、無無境、三元宮、兜率大士院、雨花院,到得般若台。
兩名小沙彌權且退去,而般若台前,不少大理貴族、江湖勢力,已然早到,除卻大理皇帝之外,基本都差不多在這裏了。
重量級的人物通常是最後出場,這大理皇帝自然也是如此。
天龍寺位於點蒼山上,也算是名山。
段氏曆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於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每位皇帝出家後,子孫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寺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模宏大,構築精麗,即是中原如五台、普陀、九華、峨嵋諸處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隻是僻處南疆,其名不顯而已。
所以說,這天龍寺可謂是大理皇家寺院,自然裝點豪華,比之其其它寺院卻是不知高檔到了哪裏。
在過了約莫半個時辰,天龍寺外傳來一聲尖細的高喝。
‘皇帝陛下到!’
卻是大理段壽輝到了。
大理皇帝畢竟身份高貴,在場諸人雖多為江湖中人,但都是起身行禮,不敢失了禮數。
見得賓客皆至,此時應是天龍寺主持說話的時候了。
之間的一個小沙彌離了般若台,不多時,幾名看著不簡單的和尚來到了般若台。
排頭的是一名枯瘦老者,那老者長得極為怪異,一邊身子肌膚仿似嬰兒般飽滿,另一邊卻似枯木般瘦弱,著實讓人心中覺奇。
然而在場賓客,除卻一些第一次來得小輩,卻是沒有人露出奇怪神色,對眼前此人顯然十分熟悉。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天龍寺主持枯榮大師。
枯榮大師在大理武林顯然名聲顯赫,風波惡在左近不時聽得有人提點自家後輩。
“這主持便是天龍寺枯榮大師,號稱取自佛經中‘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乃是正真高僧大德。聽聞大師都在參枯禪,卻不曾想今日竟是大師出麵。”
枯榮大師所參枯禪,之所以有這四句話傳出,卻也有來曆。
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麵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據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能參得此禪功,自然是大毅力之人。
大理之人敬服,也有其中原因。
隻不過那人話中顯然有幾分驚訝,枯榮大師參枯禪之事,總所周知,一般不理俗世,卻不想今日出來主持這盂蘭盆會。
因此拒絕了段正淳的邀請,表明自己明日自會去段府尋他。
段正淳對此到沒有多糾結,既然風波惡如此決定,他也沒再多說些什麽,點了頭,隨即便帶著甘寶寶告辭離去。
待兩人離去之後,風波惡也不久待,自回了客棧。
翌日。
風波惡早早起來,應段正淳邀約,趕往王府。
向東,行了約莫半柱香功夫,來到一座大府第前。府門前兩麵大旗,旗上分別繡的是‘鎮南’、‘保國’兩字,府額上寫的是‘鎮南王府’。
通稟一聲之後,段正淳當即出來相迎。
今日他身上穿的卻是隆重的多,一身華貴長袍,帶著金飾,好一個皇家子弟。
身旁甘寶寶倒還是一身綠色襦群,模樣看上去還是那般靈巧。
除卻兩人之外,另有一人,卻是風波惡不曾識得的,那人看上去比段正淳大了許多,模樣卻有幾分相似。
段正淳見風波惡站在府門前,忙的迎上前來,風波惡算是客人,他自幼讀書知禮,卻是不敢怠慢客人。
“風兄,可算是來了。”他麵上帶笑,算是有禮有節。
風波惡點頭,對於段正淳這般相迎也算是有幾分驚訝了,畢竟此處是王府,段正淳可是王府世子,能有這般禮遇,一般人也是難得了。
不過他也沒表露什麽,隻是麵上多了幾分和善,旋即出聲道:“見過段兄,多有叨擾。”
“風兄哪裏的話。”段正淳倒是客氣,說著,他看到風波惡略帶疑惑的瞧著他身後,心下恍然,又道:“差些忘了,風兄,這位甘姑娘你昨日見過,至於這位,卻是我兄長段正明,我與兄長說過你,他便想見見你,於是在下便帶大兄而來。”
風波惡這才點頭,原來是段正明,那到不奇怪,原著之中,段正明可以說是個正真的好皇帝,為人人品也是不差,雖然原著因為身在皇位的緣故,多少做了些不怎麽說的過去的事,但那也是無奈之行,倒也不能說他有錯,所以,風波惡對他映像挺好。
“見過正明兄。”他見過段正明,當然是以江湖之禮。
段正明顯然對風波惡也是印象不錯,可能是段正淳在與他介紹風波惡之時,將姑蘇之事也說了,風波惡行為算是俠義所在,自然容易得到段正明這樣的人認可。
“風兄客氣。”段正明也是極為客氣的執禮而回。
至此,眾人算是熟識,盂蘭盆會將開,眾人也不好拖延,客套一番之後自然便隨著王府眾人前往天龍寺。
此時段正明父親還未去世,這王爺之位自然在他身上,這王爺顯然也明白自己這個二兒子喜歡到處亂逛,結交江湖朋友,對於隊伍中多了個風波惡也沒多在意。
王府一行人來到天龍寺,日頭已近中天,畢竟人數不少,又帶著幾名護衛。
待得到了天龍寺外,便有兩名小沙彌在前引路,排頭是鎮南王爺,其後是段正明、段正淳、風波惡四人,再之後,卻是‘漁樵耕讀’四位護衛,其餘護衛,卻是被引到了別處,畢竟寺院之中似這等兵士卻不大適合在場。
由左首瑞鶴門而入,經幌天門、清都瑤台、無無境、三元宮、兜率大士院、雨花院,到得般若台。
兩名小沙彌權且退去,而般若台前,不少大理貴族、江湖勢力,已然早到,除卻大理皇帝之外,基本都差不多在這裏了。
重量級的人物通常是最後出場,這大理皇帝自然也是如此。
天龍寺位於點蒼山上,也算是名山。
段氏曆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於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每位皇帝出家後,子孫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寺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模宏大,構築精麗,即是中原如五台、普陀、九華、峨嵋諸處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隻是僻處南疆,其名不顯而已。
所以說,這天龍寺可謂是大理皇家寺院,自然裝點豪華,比之其其它寺院卻是不知高檔到了哪裏。
在過了約莫半個時辰,天龍寺外傳來一聲尖細的高喝。
‘皇帝陛下到!’
卻是大理段壽輝到了。
大理皇帝畢竟身份高貴,在場諸人雖多為江湖中人,但都是起身行禮,不敢失了禮數。
見得賓客皆至,此時應是天龍寺主持說話的時候了。
之間的一個小沙彌離了般若台,不多時,幾名看著不簡單的和尚來到了般若台。
排頭的是一名枯瘦老者,那老者長得極為怪異,一邊身子肌膚仿似嬰兒般飽滿,另一邊卻似枯木般瘦弱,著實讓人心中覺奇。
然而在場賓客,除卻一些第一次來得小輩,卻是沒有人露出奇怪神色,對眼前此人顯然十分熟悉。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天龍寺主持枯榮大師。
枯榮大師在大理武林顯然名聲顯赫,風波惡在左近不時聽得有人提點自家後輩。
“這主持便是天龍寺枯榮大師,號稱取自佛經中‘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乃是正真高僧大德。聽聞大師都在參枯禪,卻不曾想今日竟是大師出麵。”
枯榮大師所參枯禪,之所以有這四句話傳出,卻也有來曆。
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麵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據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能參得此禪功,自然是大毅力之人。
大理之人敬服,也有其中原因。
隻不過那人話中顯然有幾分驚訝,枯榮大師參枯禪之事,總所周知,一般不理俗世,卻不想今日出來主持這盂蘭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