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芬蘭抗爭的理由是扞衛領土,那麽蘇俄的理由就簡單的多。


    談判失敗的那一刻,


    真理報就馬不停蹄的趕製了最新頭版,續約蘇芬互不侵犯條約的時候還在宣稱的好鄰居與蘇芬友誼。


    才過了不到一年,就變成了必須要複仇的敵人與西方資本主義的走狗。


    在斯大林的直接命令下,


    社會乃至軍隊對於這場戰爭的態度隻能存在隻持一個聲音,哪怕對這場戰爭流露出哪怕一點疑惑。


    無論身職何位,


    叛國罪將會馬不停蹄的安放在你的頭頂。


    對芬戰爭成為了不可違背的真理,所有敢對這場倉促戰爭能否成功產生質疑的,或對芬蘭遭遇表示同情的,都成了古拉格中的一員。


    在這種形勢下,


    軍隊內部對這場戰爭風險存疑的軍官被肅清了個遍,其他想要勸阻的軍官,也為了自己的安全考慮閉緊了嘴巴。


    將嘴邊思索良久的潛在威脅和風險吞咽進肚,變成了執行戰爭命令的機器。


    莫斯科,


    作為蘇俄一年一度的國慶節,紅場上站滿了等待檢閱的士兵。


    厚實的軍大衣下年輕的軀體站的筆直,斜舉著仿製的加蘭德步槍,列成整齊的方隊朝著平坦的路麵跨步。


    幾匹高頭大馬在高舉著國旗在前方引路。


    後方緊跟著疾馳而過的bt-2坦克。


    肅穆和淡淡的殺意隨著馬蹄聲、齊整的踏步聲、轟鳴的坦克聲,滲入每一個人的心頭。


    一身戎裝的斯大林站在檢閱台上,


    冷冽的眼神掃過軍隊,最後落在遠處將他和列寧描繪在一起的旗幟雕塑上。


    圖哈切夫斯基和梅列茨科夫站在他的身邊,


    兩人的眼神除了興奮還有些許沒來由的緊張,他們都清楚這是一場隻能贏不能敗的戰爭,更清楚這場戰爭極有可能會讓無數人丟掉性命。


    西方雖然沒有調用軍隊正式介入,隨著戰事不斷擴大,這依舊是不能排除的風險。


    所以絕大多數參謀層都認為這場戰爭隻能是,一場最好在一個月乃至數周情況下解決的快速戰。


    隻要使逼迫芬蘭方麵和談的戰略目的達到,就足夠了。


    當然也有部分人認為,


    曼納海姆的領導能力和芬蘭環境以及抵抗意識的特殊性,注定了這不會是一場快速戰,雖然兵力方麵遠勝芬蘭。


    四個集團軍共計三十餘萬人,無法呈現快速碾壓的趨勢,步步為營憑借裝備與人數優勢每打下一個戰略要地修建補給中心。


    硬生生將芬蘭拖死才是取勝的唯一方式,光靠鋼鐵洪流與飛機轟炸,並不能鎖定勝勢,西方介入的話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必輸的結局,所有沒有討論的必要。


    兩個想法同時被呈到了最高軍事委員會,


    但很顯然,大多數人支持的快速戰得到了斯大林的認可。


    輕敲的麥克風聲將他們的思緒拉回正軌,


    “同誌們,經過內務部與其他情報部門的調查,基洛夫同誌的死是一場由芬蘭策劃並實施的陰謀,我們曾經考慮在談判桌上要求他們給我們一個公平的交代。”


    “可他們卻將我們的仁慈當成了軟弱,逼迫我們用武力強調我們不是懦夫,逼迫我們用武力為基洛夫同誌討一個公道!”


    “你們能做到嗎?你們能用鮮血洗清蘇俄的恥辱嗎?”


    紅場上的軍隊齊聲道:


    “烏拉!”


    數以萬計的軍人同時高呼,巨大的人聲在紅場上回蕩。


    斯大林微微點頭,


    朝著紅場中的士兵敬禮致意後,挪開麥克風,神情恢複到了一如既往的平淡低聲對著身側的圖哈切夫斯基和梅列茨科夫兩人問道:


    “將軍們,你們有信心維護蘇俄的尊嚴,帶給我們一場勝利嗎?”


    圖哈切夫斯基望著紅場上的軍隊,挺直身軀肯定的說道:


    “請相信我們斯大林同誌。”


    .....


    另一邊,


    芬蘭邊境城市維堡,


    曼納海姆騎著一匹棕馬,身著白色軍裝和鬥篷的芬蘭士兵,扛著安布雷拉製式步槍昂首挺胸接受著這位芬蘭軍隊第一人的檢閱。


    這幾千人都是芬蘭軍隊中他精心挑選的王牌,


    因為資金有限,雖然安布雷拉製式步槍的性能和火力讓他嘖嘖稱奇,但高到離譜的售價哪怕打了八折依舊讓他隻能選購五千餘把。


    沒辦法他隻能出此下策,列裝一整批精英部隊好讓這把步槍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剩下的錢除了用於采購部分戰鬥機和偵察機外,


    他沒有買一輛坦克,


    而是全選擇了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地雷。


    原因很簡單用鋼鐵洪流來應對蘇俄的鋼鐵洪流,就算獵手坦克的性能再好,數量和不可再生產性依舊是他們無法彌補的劣勢。


    而且,


    卡累利阿地峽,拉多加湖東北,邊界中部,貝辰加地區四片邊界地區的自然環境對單兵作戰和分散作戰極為有利。


    笨重的坦克可無法邁過密集的沼澤、樹林和湖泊。


    利用防線、自然環境、單兵作戰的靈活性才是屬於他們的優勢。


    畢竟芬蘭是他們的主場,環境的熟悉,後方通暢的補給線都是蘇俄沒有的優勢,隻要將這幾點加以運用他們並非沒有取勝的可能。


    富有富的贏法,但窮也有窮的精打細算。


    盡管預估的戰場有四片,


    但他還是認為主要戰場依舊會集中在卡累利阿地峽邊界,一方麵卡累利地區距離列寧格勒較近能為蘇俄方麵的士兵提供還算良好的補給。


    另一方麵,


    卡累利阿地區是除其他三片地區外,為數不多交通較好的地區,可直通向芬蘭西北。


    而位於卡累利阿地區的維堡是邊界地區過往蘇芬邊界的必經之地和最佳通道。


    他不認為蘇俄會錯過這個良機,甚至可以維堡就是這場戰爭中的勝負點,誰拿下了維堡誰就基本鎖定了勝利。


    所有他也將邊界大多數裝甲和防空力量部署在了這座小小的工業城市,


    但比起這些東西啟用,


    他更希望部署在維堡的軍事力量永遠沒有開火的那天,畢竟如果蘇俄打到維堡也就標誌著防線被徹底打穿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英倫,從黑幫到財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肆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肆仟並收藏重生英倫,從黑幫到財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