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六日


    早朝宮中的鍾聲悠遠而沉重,


    伴隨著內侍尖細的嗓音:


    “有旨,召內閣、五府、六部眾皆至!”


    這聲音如同利箭一般,穿透了朝野的每一個角落。


    高拱站在朝列之中,滿以為今日小皇帝會下旨處分馮保,


    心中暗自得意,臉上洋溢著不易察覺的喜悅。


    高拱、張居正以及文武百官一行,在莊嚴肅穆的會極門前整齊列隊。


    太監王蓁捧著聖旨緩緩走出,


    金色的聖旨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映照著眾人忐忑不安的臉龐。


    “高拱接旨!”王蓁的聲音打破了周圍的寂靜。


    高拱微微一愣,隨即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隻見王蓁打開聖旨,字正腔圓地念道:


    “兩宮太後懿旨、皇帝聖旨:說與內閣、五府、六部等衙門官員,大行皇帝賓天先一日,召內閣三臣在禦榻前,同我母子三人親受遺囑。


    說:‘東宮(太子)年小,要你們輔佐。’今有大學士高拱,專權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強奪自專,通不許皇帝主管。


    不知他要何為?我母子三人驚懼不寧。


    高拱著回籍閑住,不許停留。


    你們大臣受國家厚恩,當思竭忠報主,


    如何隻阿附權臣,蔑視幼主!姑且不究。


    今後都要洗心滌慮,用心辦事。


    如再有這等的,處以典刑。欽此。”


    聖旨的內容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高拱的心頭。


    他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仿佛被抽幹了所有的血色。


    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事實。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幾乎失去了站立的力量。


    “這……這怎麽可能?”高拱喃喃自語,聲音顫抖得幾乎聽不見。


    他抬頭望向天空,試圖從那裏找到一絲答案,但隻看到了無盡的蒼茫和冷漠。


    “高閣老,請接旨吧。”王蓁的聲音再次響起,打斷了高拱的思緒。


    他艱難地挪動腳步,上前接過聖旨。


    那沉重的金色卷軸,此刻在他手中仿佛有千斤重。


    “高閣老,您……”張居正在一旁關切地問道。


    他看到了高拱眼中的絕望和不甘,心中也不禁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哀。


    “我……我……”高拱支支吾吾,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他隻覺得心中一陣劇痛,仿佛有什麽東西在撕裂著他的靈魂。


    “高閣老,您先起來吧。”張居正伸手攙扶高拱,卻被他一把推開。


    高拱掙紮著站起身來,但雙腿卻像灌了鉛一樣沉重。


    他搖搖晃晃地走出會極門,身後是文武百官複雜的目光和竊竊私語。


    “這高閣老,平日裏威風凜凜,沒想到也有今天啊。”


    “是啊,這下他可算是栽了個大跟頭。”


    “哼,他這是自找的苦頭,誰讓他那麽囂張跋扈呢?”


    這些議論聲在高拱耳邊回響,卻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


    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


    這究竟是為什麽?


    為什麽他會落得如此下場?


    他究竟做錯了什麽?


    然而,這些問題已經沒有人能夠回答他了。


    高拱在眾人的注視下,孤獨地離開了這個曾經屬於他的舞台。


    他的背影在夕陽下顯得格外落寞和淒涼。


    而張居正則站在原地,望著高拱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這道聖旨不僅改變了高拱的命運,


    也預示著朝廷即將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


    午時的陽光透過精致的窗欞,


    灑在皇帝與兩宮太後的餐桌上。


    潞王朱翊鏐坐在一側,馮保則恭敬地站在一旁,隨時準備伺候。


    我放下筷子,眼中閃爍著決斷的光芒:


    “母後,朕有意讓張居正擔任首輔之職,同時啟用海瑞,以他的剛正不阿,來監察百官,查處貪官。”


    母後微微頷首,對張居正任首輔表示讚同:


    “張居正有才有德,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


    但提及海瑞,她的眉頭不禁微微皺起,“隻是海瑞,他過去曾直言不諱地批評過先皇,我擔心……”


    陳太後也點頭附和:


    “妹妹所言極是,海瑞的直言不諱雖令人敬佩,但也讓人擔憂。”


    馮保也趁機進言:


    “陛下,太後娘娘們所言極是。


    海瑞的脾氣太過剛烈,隻怕會惹出不少事端。”


    確實,海瑞在嘉靖帝在位時,曾經上書《治安疏》,


    罵嘉靖帝:嘉靖,嘉靖,家家幹淨,


    嘉靖帝一氣之下把他給擼了!


    不過曆史上的海瑞剛正不阿,是一個能吏,對腐敗深惡痛絕。


    是目前監察史最好的人選。


    我不為所動,堅定地看著兩宮太後:“二位母後,朕知道海瑞的性格。


    但他正是目前朝廷所需要的清廉之士。


    他的直言不諱,可以震懾那些心懷不軌的官員。


    至於皇爺爺之事,那是過去的事,我們應以大局為重。”


    李太後看著皇帝堅定的眼神,心中不禁感到欣慰。


    她知道皇帝雖然年幼,但已有自己的主張和決斷。


    她輕輕歎了口氣,道:


    “既然陛下如此堅持,那哀家便不再多言。


    隻是希望陛下能妥善處理此事,不要讓朝局動蕩。”


    陳太後也點頭表示同意:


    “妹妹說得對,陛下已經長大了,我們應該相信他的決斷。”


    我感激地看著兩宮太後,道:


    “多謝母後們的支持。


    朕會妥善處理此事,不會讓朝局動蕩。”


    隨後,我讓馮保擬旨,在朝會上宣讀張居正任首輔的任命,並傳旨給海瑞,讓他回京另有任用。


    馮保心中也在思考這些變化給他帶來的衝擊,不過也隻能恭敬地接過旨意,退下準備。


    這頓飯,雖然表麵上風平浪靜,但背後卻暗流湧動。


    午後的皇宮,


    我命人召見了張居正。


    大殿之上,我的目光中透露著堅定與期待:


    “張先生,朕已和太後商議,決定任命你為內閣首輔。”


    張居正聞言,激動得幾乎要跪倒在地,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平複內心的激動,


    隨後鄭重地說:


    “臣張居正,定當竭盡全力,效忠朝廷,不負聖望。”


    我滿意地點了點頭,又談及內閣的現狀:


    “高儀閣老在高拱退下後,一直以體弱多病為由,請求回家養老。


    朕希望你能盡快物色合適的人選,充實內閣。”


    張居正心中一動,他知道這是皇帝對他的信任與期望,


    於是回答道:


    “臣定當盡心盡力,尋找賢能之士,為朝廷分憂。”


    此時,我又想起了海瑞,轉向一旁的侍從:


    “王偉何在?”


    王偉連忙上前:


    “臣在。”


    皇帝吩咐道:


    “你曾救朕於危難之中,朕今日特晉升你為千戶。


    現命你帶領幾名精幹之人,


    去接海瑞回京,務必確保他的安全。”


    王偉心中一凜,他深知海瑞的脾氣與聲望,同時也明白皇帝對此事的重視,


    於是鄭重地回答:


    “臣領旨,定當不負聖望,安全接回海瑞大人。”


    隨著王偉的領命退下,大殿內恢複了平靜。


    我的目光中充滿了期待。


    我知道,有了張居正和海瑞的加入,將為朝廷帶來新的氣象。


    接下來可以大幹一場了!


    而張居正和王偉也各自心懷激動與責任,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