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


    灑在空曠的練武場上。


    我與戚繼光並肩而立,開始了日常的練功練拳。


    雖然貴為九五之尊,


    但我在這件事情上卻表現得異常專注和投入。


    戚繼光看著我的動作,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陛下真是練武天才,悟性極高。


    看這拳法,若非長期鍛煉,絕難達到如此境界。”


    我微微一笑,心中暗自得意。


    這並非完全歸功於自己的天賦,前世的健身習慣也功不可沒。


    但此刻,我更想與戚繼光探討當前的軍事情形。


    “戚將軍,


    關於目前三大營的整治情況,


    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我停下腳步,轉向戚繼光。


    戚繼光點點頭,沉聲道:


    “陛下,臣已經按照戚家軍的招兵練兵方法,淘汰了一批混吃等死的人。


    現在招收的都是窮苦、家世清白、吃苦耐勞的平民。


    為了激發他們的士氣,


    臣還提高了他們的待遇。


    普通軍士每人一月有2兩銀子,


    騎兵則翻倍,每人4兩。”


    我聽後,眉頭微皺:


    “這些錢夠嗎?


    他們的生活能過得去嗎?”


    戚繼光解釋道:


    “陛下,


    現在一兩銀子可以買到約100斤的白米。


    普通軍士每月2兩,就是200斤白米。一家五口(兩個成年人,三個小孩),


    假設每個成年人每月消耗30斤糧食,兒童按成年人的一半來計算,即每月15斤。


    這樣算來,一個月也才消耗105斤糧食。


    剩下的錢,他們還可以買些肉來改善夥食。”


    我聽後,心中鬆了口氣:


    “原來如此,


    難怪有那麽多人報名參軍。


    那麽,三大營現在的情況如何?”


    戚繼光回答道:


    “目前五軍營已有5萬人,


    三千營1萬人,神機營5千人,


    均已招收滿額。”


    我聽後,不禁感歎:


    “軍隊果然很燒錢啊。


    加上裝備的費用,


    這點軍隊一年就要花費100多萬兩銀子。


    看來朕得繼續想辦法搞錢了。”


    “目前訓練情況如何”我一邊打拳一邊問道。


    戚繼光神情自豪地說


    “陛下,目前軍隊已經訓練一月有餘。”


    戚繼光開始述說,


    “臣依照《練兵實紀》進行練兵,


    這部書是臣在薊鎮練兵時親自撰寫,


    包含正集九卷和附雜集六卷,


    內容詳盡而全麵。”


    我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好奇地問道:


    “《練兵實紀》?


    這書朕也有所耳聞,它具體包含了哪些內容?”


    戚繼光解釋道:


    “此書內容廣泛,從兵員選拔、部伍編製,到旗幟金鼓、武器裝備,再到將帥修養、軍禮軍法,


    乃至車步騎兵的編成保結及其同訓練等方麵,都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我聽後點頭稱讚:


    “如此詳盡的練兵之書,朕甚是欣慰。


    看來你對軍隊的訓練付出了極大的心血。”


    戚繼光謙虛地回應:


    “臣隻是盡職盡責,為國家培養一支精銳之師。”


    我站起身,臉上露出期待之色:


    “既然軍隊已經訓練一月有餘,朕倒是有興趣去檢閱一下他們的成果。”


    戚繼光聽後心中一喜,連忙道:


    “臣願為陛下安排檢閱事宜,讓陛下親眼目睹將士們的風采。”


    我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


    這次檢閱不僅是對軍隊的一次檢驗,更是對戚繼光工作的肯定。


    隨後我繼續投入到接下來的練習中.......


    午後,禦書房


    我坐在書桌前,翻閱著奏折,不時地皺起眉頭。


    這時,張居正緩步而入,向我行禮後,


    我看向他,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放下手中的奏折,微微笑道:


    “張先生,


    朕想了解一下目前考成法的實行情況。”


    張居正神色莊重,回答道:


    “陛下,目前考成法的實行總體情況良好。


    我們初期處置了一批不作為、懶政的貪官汙吏,


    通過警告、將表現寫入升職考評、降級、當場免職等手段,


    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


    現在至少內閣與各部門、給事科的溝通效率有了顯著提升,


    改革的第一步已經初步取得了成效。”


    我聽後,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讚許道:


    “張先生,你做得很好。


    這考成法的實施,對於提高朝廷的行政效率、整頓官場風氣,


    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朕希望你能繼續推進,


    慢慢將這一改革措施推廣到京城各縣區,乃至全國。”


    張居正深深一躬,恭敬地回答道:“臣領旨。


    臣將竭盡全力,確保考成法的順利推進,為朝廷、為陛下分憂。”


    我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他鼓勵道:


    “很好,張先生。


    朕相信你有這個能力。


    繼續推進改革,


    讓大明的政務更加清明、高效。


    朕期待著看到更多的成果。”


    張居正領命,心中對未來充滿了決心和信心。


    傍晚時分,


    皇宮內的一處小花園被夕陽染成了金黃色。


    我,身為一國之君,卻在這個時刻選擇了這片寧靜之地,蹲在地上,仔細地觀察著手中種植的幼苗。


    這些幼苗是剛剛種下的,代表著新的生命和希望。


    “小三子,快點去打水來。”


    我頭也不回地吩咐道。


    聲音裏透露出對這片小園子的熱愛和對種植的興趣。


    “是,陛下。”


    小三子應了一聲,轉身跑開去取水。


    我看著他的背影,


    心中暗自思量:這花園雖小,卻是我心中的一片淨土。


    在這裏,


    我可以暫時忘卻朝政的煩憂,享受片刻的寧靜。


    不一會兒,小三子提著滿滿一桶水回來,小心翼翼地澆灌著這些幼苗。


    我則蹲在一旁,指著這些幼苗對他說:“你看,這是玉米,原產於美洲的墨西哥、秘魯“


    “陛下,美洲是哪裏?”小三子不解的問道


    “美洲嘛,算了,說了你也不懂”


    小三子見我指向一作物,立馬叫道:


    “這個我知道,這是甘薯,


    我聽皇莊的佃農說是福建那個叫什麽陳振龍從呂宋島引進的。”


    “不錯,總算說對了”


    我眼裏略過一絲笑意。


    繼續說道:


    這是花生和辣椒,都是從外國番邦傳入的作物。


    如今它們在我們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真是神奇啊。”


    小三子一邊澆水,一邊好奇地問:


    “陛下,


    您怎麽知道這麽多關於這些作物的知識呢?”


    我笑了笑,說:


    “這些都是我從書中讀來的,


    平時我不是叫你多讀書嗎,不學無術”


    小三子無辜說道:


    “陛下懂了就好了,


    我還是做個小跟班就好了,嘿嘿”。


    小三子繼續問道:


    “陛下,


    那我們為什麽要種這些作物呢?”


    我沉思片刻,回答道:


    “因為我們需要這些作物來豐富我們的糧食來源,


    提高我們的農業產量。


    特別是甘薯,


    它在旱澇災害頻發的年份,能夠成為救荒解饑的重要食物。“


    “哦.....”小三子聽後一臉似懂非懂。


    說到這裏,我話鋒一轉,想起了土豆:


    “不過,


    這片園子裏還少了一樣重要的作物——土豆。


    小三子,你知道土豆嗎?”


    小三子搖了搖頭,說:


    “奴才愚鈍,未曾聽說過。”


    我點了點頭,說:


    “土豆是一種高產的作物,對於解決糧食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


    你剛才說的陳振龍,不是去過外國番邦嗎,一定能幫我們買到土豆的種子。”


    小三子聽後,連忙應承下來:


    “是,陛下。奴才這就去辦。”


    我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期待,


    民以食為天,明朝這個時候就屬於小冰河時期,


    這個時期低溫氣候對植物生長和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而且還伴隨著幹旱,


    這也直接影響了農作物的灌溉和生長。


    所以種植更耐寒或耐旱的作物就很重要,


    特別是番薯和土豆,既高產又適合在惡劣的條件播種。


    還好現在還有時間,


    等陳振龍這個農業人才(曆史上被稱為中國甘薯之父)來了,


    憑借他豐富的農業知識和經驗,


    一定能推廣好這些作物,讓大明所有老百姓都吃上飽飯。


    數日後,皇宮的書房內,


    我正埋頭於奏折之中。


    海瑞急匆匆地闖入,麵色凝重。


    “陛下,順天府尹黃毅和轉運鹽使孫龍,二人畏罪自殺,此案如今隻能草草結案。”海瑞沉聲道。


    我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銳利:


    “畏罪自殺?如此輕易就了結了嗎?”


    海瑞搖頭道:


    “陛下,臣覺得此事蹊蹺,背後必有隱情。


    二人身為朝廷重臣,怎會輕易選擇自殺?


    臣請陛下允許臣繼續深入調查。”


    我放下奏折,眉頭緊鎖:


    “朕也覺得此事不簡單。


    海瑞,朕命你繼續追查此事,務必查出真相。”


    海瑞聞言,心中一喜,拱手道:


    “臣遵旨,定不負陛下所托!”


    我們兩人目光交匯,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堅定與決心。


    書房內,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而嚴肅,一場關於真相的較量即將展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