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皇帝坐在金碧輝煌的禦書房中,


    眼神深邃,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此時,一名太監恭敬地走了進來,輕聲稟報:


    “陛下,定國公徐文璧和成國公朱希忠已在殿外候旨。”


    我微微點頭,傳旨召見。


    不久,兩位國公便一同入宮,來到禦書房前。


    徐文璧,年約四十,


    身材魁梧,臉龐剛毅,


    一雙深邃的眼眸透露出沉穩與智慧。


    身著一襲華麗的朝服,


    龍紋在燭光下熠熠生輝,彰顯著其尊貴的地位。


    朱希忠則已年近花甲,


    卻依舊精神矍鑠,


    他的麵容略顯圓潤,眼中閃爍著機敏與狡黠。


    身著的朝服雖不如徐文璧那般華麗,卻也別有一番韻味。


    行禮後兩人恭敬地站在一旁。


    我微笑著開口問道:


    “徐國公,你負責京營整治之事進展如何?”


    徐文璧拱手回答:


    “回陛下,三大營已有戚繼光將軍專門負責,


    臣已將其他軍隊進行了縮編,留下精兵強將。


    目前人數已從三十多萬縮編至十五萬,並處置了那些吃空餉、腐敗的將領。


    下一步,臣將加強訓練,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我聽後,滿意地點點頭:


    “很好,徐愛卿果然不負朕望。


    國家之興,在於強軍。


    你能如此勤勉,朕心甚慰。”


    接著,我轉向朱希忠寒暄道:


    “朱國公,你執掌右軍都督府也有年頭了,可有什麽困難?”


    朱希忠拱手道:


    “回陛下,老臣已曆事三朝,深感責任重大。


    臣將一如既往地為國家、為陛下盡忠職守。”


    我微微頷首,話鋒一轉:


    “今日召你們二人前來,是有一件要事相商。


    皇族與勳貴自太祖開國以來都是榮辱與共、有福同享。


    如今皇室有需,不知兩位國公是否願意伸出援手?”


    徐文璧與朱希忠對視一眼,齊聲道:


    “陛下但有吩咐,臣等義不容辭!”


    我滿意地點點頭,便繼續說道:


    “朕為了籌集軍費,開設了百貨坊。


    然一些文官士族卻對此頗有微詞,認為朕與民爭利。


    其實他們不過是想分一杯羹罷了。


    朕想,這賺錢之事,還是交給自己人放心。”


    說到這裏,我停頓了一下,目光在兩位勳貴身上流轉:


    “不知你們是否有興趣入夥?


    這樣既能為國分憂,又能為家族增添一份產業。”


    徐文璧和朱希忠相視一眼,心中皆明白皇帝的用意。


    徐文璧思索片刻後,率先表態:


    “陛下英明,臣願意入夥百貨坊,


    為皇室盡一份綿薄之力。”


    朱希忠也接口道:“陛下,臣也願意出一份力。


    臣雖年邁,但家中尚有不少產業可資利用。


    臣願將部分產業與百貨坊合作,共同為朝廷籌集軍費。”


    我見狀,心中大喜,繼續道:


    “既然兩位愛卿願意入夥,那朕便決定將百貨坊交由徐愛卿派人負責。


    不知徐愛卿意下如何?”


    徐文璧稍作思索,便道:


    “臣願派嫡子徐廷輔前來負責此事,


    以示對陛下和朝廷的忠誠。”


    我聽後,對徐文璧的決斷表示讚賞,


    同時我想徐廷輔經過上次的敲打,


    以及他在百貨坊為主持公義,怒懟禦史夫人的事,


    通過這些行為來看,這個人品性不壞,相信教導後還是一個可用之才。


    於是便點了點頭,道:


    “好!那此事便交由徐廷輔來負責。


    希望他能不負朕望,將百貨坊經營得有聲有色。”


    翌日,


    皇宮內,


    小三子疾步而來,稟報道:


    “陛下,陳振龍已到京城,正在宮外候見。”


    我微微點頭,臉上露出好奇之色,道:


    “快,讓他進來。”


    不一會兒,隻見一名中等身材、


    三十左右的男子步入大殿,


    他便是陳振龍。


    麵容剛毅,


    眉宇間透著一股不凡之氣,


    雖然身為商人,


    但舉手投足間卻流露出幾分儒雅。


    我上下打量著陳振龍,開口問道:“你就是陳振龍?”


    陳振龍恭敬地行了一禮,回答道:


    “正是草民。”


    我的眼中閃過一絲讚賞,道:


    “朕聽說你引進了一種名為番薯的作物,可有此事?”


    陳振龍點頭稱是,隨即開始講述起引進番薯的經過:


    “臣在呂宋(菲律賓)經商時,


    發現當地種植的甘薯耐旱易活,


    且營養豐富。


    想到家鄉時常遭受饑荒之苦,


    臣便決心將其引入中國。


    然而,當地政府嚴禁甘薯出口,


    臣隻得想方設法將薯藤藏匿在吸水繩中,


    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將其帶回福州。”


    我聽後,不禁感歎:


    “你為了家鄉百姓,竟能冒此大險,真乃大義之舉。”


    陳振龍微微一笑,繼續道:


    “草民將薯藤帶回後,


    在住宅附近的紗帽池邊隙地試種,


    竟得成功。


    如今,甘薯已在福州廣泛種植,


    百姓們紛紛稱讚其好處。”


    我聽後,心中對陳振龍的敬意更增幾分,道:


    “你之功勞,朕會記在心中。”


    陳振龍心中感激,再次向皇帝行禮道:“謝陛下隆恩!”


    我繼續說道:


    “陳愛卿,


    朕的皇莊種植了諸多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


    如水稻、小麥、番薯等,


    但產量始終不盡如人意。


    聽聞你在農事上頗有心得,


    不知能否為朕指點迷津?”


    陳振龍拱手答道:


    “陛下,臣定當竭盡所能。


    臣認為土地的肥力很重要,


    所以肥料的使用是關鍵。


    可以將糞尿、豆漿、酒糟等混合製成肥料,以增強土壤肥力。”


    我點頭,表示讚同:


    “愛卿所言極是。


    朕還聽聞有一種名為土豆的作物,不知你是否有所了解?”


    陳振龍略一思索,答道:


    “陛下,土豆臣確實見過。


    那是一種呈橢圓形或圓形的作物,表皮土黃色或深棕色,大小不一。


    臣可以托家人聯係之前合作過的佛郎機友人,購買土豆種子。”


    我聽後,眼中閃過一絲喜色:


    “那真是太好了!


    朕已讓畫師畫了土豆的畫像,你且看看。”


    說著,示意旁邊的小三子將畫卷展開。


    陳振龍仔細端詳著畫像,確認無誤後,道:


    “陛下,這確實是土豆。


    臣會盡快聯係友人,為皇莊引進土豆種子。”


    我聽後十分高興,繼續道:


    “至於提高農作物產量,


    愛卿可有何良策?”


    陳振龍思索片刻,答道:


    “除了之前提到的肥料使用外,


    臣認為還可以從育種、種植方式等多方麵入手。


    比如,我們可以采用積肥技術,在耕種前積累有機物;


    同時,進行雜交和選種,培育高產作物品種;


    此外,還可以采用輪作和間作的方式,提高耕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


    我聽後頻頻點頭,表示讚賞道:


    “你的建議甚合朕意。


    朕即刻命你前往皇莊,設置試驗田,將你的方法付諸實踐。


    朕將皇莊交與你代為管理,望你盡心盡力,不負朕望。”


    陳振龍聽後激動萬分,連忙跪下叩首:“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報皇恩!”


    隻要皇莊試驗田的糧食產能上來了,


    就可以全國推廣了,


    這樣糧食的產量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全國的老百姓就能吃上飽飯了,


    也算了卻了一件心事,


    這事的解決也讓我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