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元年(1573年),


    一月初的一個清晨,


    陽光透過紫禁城高聳的琉璃瓦,


    灑在了文華殿東側的內閣大堂上。


    大堂內,氣氛莊重而熱烈,


    內閣三人首輔張居正、次輔馬自強與閣老呂調陽端坐正中,


    兩側則是六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以及重要侍郎們,


    他們或沉思,或低語,


    顯然都在為即將開始的年度總結與新年計劃討論做著最後的準備。


    張居正輕咳一聲,


    聲音沉穩有力:


    “諸位同僚,今日我等齊聚一堂,


    旨在總結過往,展望未來。


    首先,請各部門依次匯報隆慶六年(1572年)的工作情況。”


    戶部尚書王國光首先站出,手持賬本,


    神色凝重:


    “本年,我朝財政收入雖有增長,


    但支出亦是不菲。


    田賦、鹽課、關稅等主要稅源穩定,


    然宮廷開支、軍費及賑災救濟等項支出龐大,


    財政壓力不容小覷。”


    馬自強接過話頭,目光掃過眾人:


    “財政乃國家之根本,王尚書所言極是。


    我們需進一步優化稅製,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兵部尚書譚綸隨後起身,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邊防安全方麵,今年與蒙古及女真發生打仗,


    幸得皇恩浩蕩,將帥用心,


    雖然我們打勝了,不過損失也非常大。


    而且其餘邊境小股侵擾不斷,


    需加強邊防建設,提升軍隊戰鬥力。”


    這時,海瑞以他那特有的直率,高聲說道:


    “邊防之事,還需嚴懲軍中貪腐,


    確保軍需物資能真正用於將士,


    而非落入貪官汙吏之手!”


    此言一出,大堂內一片嘩然,


    卻也讓人心生敬佩。


    禮部尚書梁夢龍則轉而談及教育:


    “教育改革初見成效,


    科舉製度正逐步走向公正,


    但仍需加大投入,培養更多實用之才。”


    張居正點頭表示讚同,目光轉向張四維:


    “戶部侍郎,你對於商業貿易有何見解?”


    張四維思索片刻,答道:


    “商業與手工業繁榮,對外貿易亦有所增長,


    但需加強市場監管,防止奸商囤積居奇,


    擾亂市場。”


    隨著討論的深入,氣氛愈發緊張而熱烈。


    呂調陽適時插話,調和氣氛:


    “諸位所言皆是國之大事,但需記住,


    改革之路雖艱,卻需穩步前行,


    不可操之過急。”


    次輔馬自強緊鎖眉頭,


    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


    聲音中帶著幾分憂慮:


    “諸位同僚,今年財政的賬目我已細細審閱,


    情況不容樂觀。


    戶部和兵部的支出猶如兩座大山,


    壓得國庫喘不過氣來。”


    他的目光轉向兵部尚書譚綸,


    尋求更具體的解釋。


    譚綸聞言,麵色凝重,緩緩站起身,沉聲道:


    “馬尚書所言極是,今年戰事頻仍,


    榆林抗蒙與遼東禦女真的兩場戰役,


    不僅消耗了大量糧草軍械,


    更使得將士傷亡慘重,


    撫恤安置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若非如此,我軍也不會陷入如此被動,


    財政更是捉襟見肘。”


    他的聲音裏透著無奈與自責,


    仿佛那些戰場上的硝煙與血腥還縈繞在心頭。


    張居正見狀,目光如炬,嘴角勾起一抹堅毅:


    “國之根本,在於財政穩固。


    麵對困境,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新的一年,必須有所作為,


    我提議,對稅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實施‘一條鞭法’,以此扭轉乾坤。”


    馬自強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亮,急切道:


    “願聞其詳,張首輔有何高見?”


    張居正緩緩踱步,環視四周,聲音沉穩而有力:


    “‘一條鞭法’,顧名思義,


    便是將以往紛繁複雜的稅賦項目化繁為簡,


    歸於一鞭之下。


    此舉旨在公平稅負,減輕百姓負擔,


    同時提升國家財政收入。


    我們將廢除人頭稅,


    改為按土地麵積和財產多少征稅,


    既避免了百姓因丁口眾多而負擔過重,


    又確保了稅收的公正性。”


    譚綸聽後,眉頭稍展,但仍有疑慮:


    “此法雖妙,但實施起來恐非易事,


    如何確保地方官員不從中作梗,如何監督稅收的公平執行?”


    張居正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譚尚書所慮極是,


    故而我們還需配套製定嚴格的監管機製,


    明確稅收征收時間,春秋兩季,雷打不動,


    既便於管理,也便於百姓知曉。


    同時,加大對貪腐官員的懲處力度,


    讓清廉成為官場之風,讓‘一條鞭法’真正惠及萬民。”


    隨著張居正的闡述,


    會議室內的氣氛逐漸變得熱烈起來,


    每個人都被這份改革的決心與魄力所感染。


    此時,


    關於“一條鞭法”稅製改革的討論正激烈展開。


    戶部尚書王國光率先站出,聲音堅定:


    “我,王國光,第一個表示全力支持此政策!


    一條鞭法,利國利民,


    是改善國家財政、減輕百姓負擔的良方。”


    他的表態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


    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然而,


    並非所有人都持相同看法。


    禮部尚書梁夢龍眉頭緊鎖,


    聲音中帶著幾分激動:


    “王國光大人言之過早,


    我認為此時推行改革,時機未到!


    各地情況複雜,貿然行事隻會引發更多亂象。”


    他的反對聲如同冬日裏的一股寒風,


    讓原本熱烈的氣氛瞬間降溫。


    都察院左都禦史海瑞緩緩開口,


    眼神中透露出深沉的思考:


    “我在浙江任知縣時,也曾有過類似改革之心,試圖簡化稅收,減輕百姓負擔。


    但現實殘酷,地方官員的阻撓、執行上的重重困難,


    最終讓這一願景未能成行。


    不過,我堅信,張居正大人所提的一條鞭法,


    正是對我那未竟事業的繼承與發展。”


    張居正聞言,目光如炬,


    他深知此刻的每一句話都關乎改革的成敗:


    “海大人所言極是,


    一條鞭法正是基於前人經驗,


    經過深思熟慮後提出的國家層麵的重要改革措施。


    它不僅在理論上設計周詳,


    更在實際操作中充分考慮了各種可能的問題,


    並製定了詳盡的應對策略。”


    他的話語擲地有聲,


    仿佛給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隨著討論的深入,


    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的交鋒愈發激烈,


    氣氛緊張而刺激。


    最終,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


    大多數大臣被張居正的決心和方案所打動,


    同意實施一條鞭法。


    海瑞適時提出建議:


    “為穩妥起見,我建議先在北直隸試點,


    待成效顯著後再行推廣。”


    這一提議得到了廣泛讚同。


    張居正當機立斷,


    命令戶部侍郎張四維負責執行政策,


    而海瑞則親自監督,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


    兩人領命,相視一笑,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堅定與期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