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府內,


    書房的燭光搖曳,映照著兩張年輕而專注的臉龐。


    哥哥張敬修,二十二歲,眉宇間透露著沉穩與深思;


    弟弟張嗣修,二十歲,眼神中閃爍著好奇與銳氣。


    兩人正圍繞著朝廷即將推行的稅製改革,尤其是“一條鞭法”的利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兄長,我認為‘一條鞭法’實乃革新之舉,將田賦、徭役、雜稅等合並征收銀兩,


    簡化了稅製,減輕了百姓負擔,實為利國利民之策。”張嗣修率先發言,語氣中滿是對新政的期待與讚賞。


    張敬修聞言,眉頭微蹙,緩緩搖頭:


    “嗣修,你言之有理,但改革豈能一蹴而就?‘一條鞭法’雖好,卻也觸動了諸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推行過程中定會遭遇重重阻力。


    再者,銀兩征收雖便,


    但地方官員若借機盤剝,百姓之苦恐非減輕,反增。”


    張嗣修聞言,不甘示弱,反駁道:


    “兄長顧慮雖周,但豈能因噎廢食?改革之路雖艱,然唯有勇於破局,方能開創盛世。


    況且,父親身為首輔,正應支持此等利國利民之政,以正朝綱。”


    張敬修聞言,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既有對弟弟滿腔熱血的欣慰,也有對改革前路未知的憂慮。“嗣修,你言之鑿鑿,我心甚慰。然世事如棋,局局新。


    你我身為張家子孫,更應謹慎行事,既要心懷天下,亦要腳踏實地。稅製改革之事,還需靜觀其變,再做定奪。”


    張嗣修點了點頭,但並未退讓:


    “正是如此,兄長。正因如此,


    我們才更應堅定信念,為國家的未來貢獻我們的智慧與力量。


    哪怕前路坎坷,也要勇往直前!”


    河南開封府,


    鄭州城外,


    高拱的老宅內,歲月似乎在這裏留下了更深的痕跡。


    老宅內,一片寧靜中透著幾分沉鬱,高拱坐在堂前,望著窗外斑駁的樹影,眼中滿是滄桑與無奈。


    他的身旁,孫子高務觀正悠閑地躺在一張雕花木椅上,手中把玩著一隻精致的酒杯,


    偶爾輕抿一口,全然不顧即將麵臨的科舉大考。


    仆人小李在一旁忙碌地整理著行囊,不時抬頭望向高務觀,眼神中既有擔憂也有無奈。


    高拱見狀,輕歎一口氣,緩緩站起身,踱步至高務觀身旁。


    “務觀啊,你此行赴京,可有好好準備?”高拱的聲音溫和卻帶著幾分嚴厲,


    他深知孫子平日的懶散,但心中仍抱有一絲希望。


    高務觀聞言,一個激靈,忙放下酒杯,坐直了身子,眼神閃爍不定。


    “爺爺放心,孫兒早已準備妥當,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慌亂,試圖掩飾內心的空虛。


    高拱凝視著孫子,那雙閱盡世事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


    他輕輕搖了搖頭,心中五味雜陳。“務觀,你我是爺孫,你的心思我豈能不知?但科舉之路,非兒戲可比,需腳踏實地,方能有所成就。”


    高務觀低下頭,不敢直視爺爺的眼睛,心中既羞愧又懊悔。


    他知道,自己這些年來的確荒廢了學業,全靠爺爺的庇護才得以進入國子監。


    就在這時,高拱從袖中取出一封信,輕輕放在孫子的手中。


    “務觀,這是我給你準備的最後一份助力。到了京城,務必親自將這封信交給禮部尚書梁夢龍大人。


    他與我交情匪淺,定會對你多加照拂。但切記,科舉之路最終還是要靠你自己。”


    高務觀接過信,雙手微微顫抖,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


    他抬頭望向爺爺,眼眶微紅。“爺爺,孫兒知錯了。此次赴京,我定當發奮圖強,不負您的期望。”


    高拱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抹欣慰。“好,好,爺爺相信你。記住,無論結果如何,你都是高家的子孫。”


    京城之外,一家古樸的客棧矗立於官道旁,夕陽的餘暉灑在木質門楣上,為這即將展開的一幕添上了幾分戲劇性的色彩。


    客棧內,掌櫃正滿頭大汗地接待著最後一位客人——一位身著青衫,手執書卷,眉宇間透露著書卷氣的年輕書生。


    他略顯疲憊,但仍不失風度地問道:“掌櫃的,可還有上房?”


    掌櫃麵露難色,歉意地答道:“這位公子,真是對不住,本店的上房僅餘一間了。”


    年輕書生聞言,微微點頭,正欲開口確認,卻聽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高務觀帶著仆人,一身錦衣華服,氣宇軒昂地踏入客棧。


    他的目光在客棧內一掃,立刻鎖定了掌櫃與年輕書生。


    “掌櫃的,聽說還有最後一間上房?”高務觀的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


    掌櫃苦笑,正欲解釋,高務觀的仆人已搶先一步,高聲說道:“掌櫃的,咱們少爺說了,這房,我們要了!價錢嘛,好商量!”


    年輕書生的仆人見狀,不忿道:“掌櫃的,我們可是先來的,理應是先到先得!”


    高務觀的仆人嘴角一揚,反駁道:“此言差矣,這世道,自然是價高者得。少爺有的是銀子,何愁買不下這區區一間房?”


    氣氛一時劍拔弩張,年輕書生卻輕輕一笑,打斷了這場爭執:“罷了,出門在外,和為貴。這房,便讓與這位公子吧。”


    高務觀心中暗自得意,以為年輕書生是怕了他,麵上卻故作大度地拱了拱手:“在下高務觀,他日若有緣,定當回報。”


    年輕書生微微一笑,回禮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在下李化龍。”


    隨著李化龍轉身離去,一場本可能升級的衝突悄然化解。高務觀望著他的背影,心中雖有一絲不屑。


    他心中暗想:“算你識相,不過,這京城之中,靠的可不僅僅是退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