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二年,五月,


    京城,這座古老而繁華的都城,此刻正被一層即將迎來盛事的氛圍所籠罩。


    街道兩旁,商鋪林立,熱鬧非凡,各式燈籠高掛,將夜色點綴得如白晝一般。


    商販的叫賣聲、行人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生動的市井交響樂。


    而在這喧囂之中,一股更為濃厚的學術與武藝的氣息悄然彌漫,那是來自四麵八方的才子俊傑,


    為即將到來的大明武舉會試匯聚一堂。


    蕭如薰、李慕白等人一路風塵仆仆,終於抵達京城。他們在客棧安頓下來後,便開始打聽關於會試的各種消息。


    蕭如薰一臉凝重地對李慕白說道:“李兄,此次會試高手如雲,咱們可得加把勁啊。”


    李慕白拍了拍蕭如薰的肩膀,自信地回答:“蕭兄莫要擔心,憑咱們的本事,定能脫穎而出。”


    他們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時駐足於書肆前,翻閱著最新的策論集與兵法書籍,試圖在最後的衝刺階段汲取更多知識。


    “蕭兄,你看這《六韜》中的兵法,與我們在邊關實戰所學頗有相通之處,若能巧妙運用,定能在策論中脫穎而出。”李慕白指著書頁,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這時,旁邊一位身材魁梧的考生走過來,拱手說道:“兩位兄台好氣魄,在下王猛,不知可否與二位交個朋友,一同探討此次會試?”


    蕭如薰連忙還禮:“王兄客氣了,能與王兄相識,實乃幸事。”


    李慕白也笑著說道:“王兄,不知你對這會試有何見解?”


    王猛皺了皺眉頭,說道:“聽聞此次會試不僅考武藝,對兵法謀略也極為看重。”


    蕭如薰點頭讚同,眉頭卻微微蹙起:“確實如此,聽聞此次考官中不乏實戰經驗豐富的將領,他們更看重的是實戰中的應變與創新。”


    王猛的聲音適時插入:“二位兄台,我雖長於武藝,但亦深知兵法的重要性。


    聽聞京城西郊有座演武場,常有高人切磋武藝,討論兵法,不如我們明日一同前往,或許能有所收獲。”


    蕭如薰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喜色:“王兄此議甚好,既能交流武藝,又能探討兵法,正是我們所需。李兄,你意下如何?”


    李慕白笑而不語,拍了拍手中的書卷,仿佛已胸有成竹:“自然是好,不過今晚我們還得再溫習一番,確保萬無一失。”


    夜幕降臨,三人各自回到客棧,卻無人早睡。


    書房內,燭光搖曳,


    將昏黃的光影投在幾位朝廷重臣的臉上,每個人的表情都顯得格外凝重。


    窗外偶爾傳來的夜風聲,似乎也在為這場即將展開的討論增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首輔張居正端坐於主位,目光如炬,緩緩開口:“諸位,此次武舉,乃是我朝改革後首屆,意義非凡。


    它不僅關乎國家未來武將的選拔,更是皇上推行文武並重、強國強軍之策的具體體現。我們必須全力以赴,確保萬無一失。”


    兵部尚書譚綸聞言,微微點頭,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沉思片刻後道:“張大人所言極是。


    此次參試者眾多,涵蓋了勳貴之後、軍門子弟、邊關猛將,乃至平民百姓與文武兼修之士,實乃我朝人才濟濟之兆。


    但人數眾多,也意味著管理難度加大,我們需製定更為嚴密的規則,確保公平公正。”


    兵部侍郎申時行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絲憂慮:“譚大人言之有理,但我還有一慮。


    近來京城內江湖人士頻現,他們行事往往不拘一格,若有人暗中攪局,恐怕會擾亂會試秩序。


    畢竟,‘俠以武犯禁’之例,曆朝曆代皆有。”


    此言一出,書房內氣氛頓時緊張起來。錦衣衛指揮使朱希孝沉聲道:“申大人所憂,正是我所慮。


    近日,我錦衣衛已察覺到白蓮教反賊的蛛絲馬跡,他們一向擅長利用民間混亂之機行事。


    此次武舉,我們必須加強戒備,嚴防死守,絕不能讓這些宵小之徒有機可乘。”


    定國公徐文璧,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此時也沉聲附和:“朱大人言之有理,安全之事,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我提議,增派人手,對考場內外進行全麵排查,同時加強巡邏,確保萬無一失。”


    戚繼光眉頭緊鎖,手輕輕摩挲著劍柄:“白蓮教,那個曾讓朝廷頭疼不已的民間宗教,真的已經徹底消失了嗎?”


    張居正眼神深邃,緩緩放下手中的茶杯,聲音沉穩:“戚將軍,曆史的長河中,任何力量都難以徹底抹去其痕跡。


    白蓮教,起源於宋代的宗教,雖屢遭打壓,卻始終在民間暗流湧動。”


    戚繼光站起身,背對燭火,身影拉長,顯得格外孤寂:“記得當年,我鎮守邊疆,總能感受到那股潛藏在暗處的力量。


    他們似乎無處不在,卻又難以捉摸。”


    譚綸輕輕點頭,目光中閃過一絲憂慮:


    “正是如此。


    嘉靖年間,白蓮教徒活動猖獗,不僅內地起義頻發,更有不少人投奔蒙古,


    成了俺答汗麾下的智囊。其中,趙全這個名字,你可曾耳聞?”


    戚繼光轉身,目光如炬:“趙全?那個雁北地區的白蓮教教首?我聽說,此人詭計多端,連俺答汗都對他言聽計從。”


    朱希孝歎了口氣,雙手比劃著,眼中閃過複雜的情緒:“正是此人。他不僅在軍事上為俺答汗出謀劃策,更在心理上動搖了邊民的忠誠。


    他們教蒙古人攻城之術,從事間諜活動,引誘漢人背叛故土,那段時間,邊疆局勢動蕩不安,真可謂風雨飄搖。”


    俞大猷緊握雙拳,情緒激昂:“可恨!這些白蓮教徒,竟敢如此猖狂,視我大明疆土如無物!”


    張居正安撫地拍了拍俞大猷的肩膀:“俞將軍勿急,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邪不勝正。


    隆慶和議後,我朝與蒙古關係得以緩和,趙全等白蓮教首領也終被擒獲,押送回朝,被處以淩遲之刑,其首級被送到我朝九邊示眾,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不過就怕白蓮教死灰複燃,各位務必各司其職,保證武舉順利進行!”


    張居正隨後臉色一正道。


    眾人稱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