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的腳步聲在大殿內回響,打破了片刻的寧靜,他的臉上滿是焦急之色,手中的密報仿佛承載著千鈞之重。


    “皇上,緊急密報!”宦官的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顯然這份密報的內容非同小可。


    朱翊鈞與李太後的目光瞬間聚焦在那份密報上,兩人的神情都變得異常嚴肅。朱翊鈞伸手接過密報,快速瀏覽起來,眉頭越皺越緊,眼中閃爍著怒意與決絕。


    “哼,好一個李文鬆,竟敢勾結外族,阻撓國策!”朱翊鈞將密報重重拍在龍案上,聲音中充滿了憤怒與不容置疑的力量。


    李太後見狀,心中也是一驚,她沒想到李文鬆的膽子竟然如此之大,竟然敢背叛皇室,與敵對勢力勾結。


    但她更擔心的是,這背後的勢力網絡究竟有多深,會不會對整個皇室乃至國家造成更大的威脅。


    “皇帝,此事非同小可,需從長計議。”李太後雖然心中焦急,但表麵上仍保持著皇太後的威嚴與冷靜。


    朱翊鈞點了點頭,目光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母後放心,兒臣自有分寸。


    這些蛀蟲一日不除,國家便一日不得安寧。兒臣會立即召集大臣,商討對策,務必將這股邪惡勢力連根拔起!”


    言罷,朱翊鈞轉身對宦官吩咐道:“傳朕旨意,即刻召集內閣大臣及六部尚書,於明日早朝前在文華殿候命,共商國事!”


    夜色漸深,紫禁城內燈火通明,卻難掩那股即將到來的風暴前夕的緊張氛圍。


    朱翊鈞在禦書房內徹夜未眠,翻閱著曆代帝王治理國家的典籍,尋找著應對當前危機的智慧與策略。


    而李太後,則在慈寧宮內默默祈禱,希望上蒼能保佑大明度過此次難關。


    次日清晨,文華殿內,文武百官齊聚一堂,


    內閣:張居正 馬自強 呂調陽


    翰林院侍讀: 陶大臨、何雒文、沈鯉、丁士美、


    新科狀元:河南商丘府長桓縣李化龍


    新科榜眼:南直隸無錫 孫繼皋


    新科探花:張嗣修 順天府(今北京市)


    吏部尚書:宋纁;


    - 吏部侍郎:呂調陽;


    - 戶部尚書:王國光;


    - 戶部侍郎:張四維、


    - 禮部侍郎:李興


    - 兵部尚書:譚綸;


    - 兵部侍郎:申時行;


    - 刑部尚書:嚴清;


    - 刑部侍郎:陸光祖;


    - 工部尚書:張瀚


    錦衣衛 指揮使:朱孝希


    督察院 左都禦史 海瑞


    定國公徐文璧


    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戚繼光


    軍校校長俞大猷


    氣氛凝重而莊嚴。朱翊鈞身著龍袍,威嚴地步入大殿,目光如炬,掃視著在座的每一位大臣。


    他深知,此次會議不僅關乎李文鬆一案的處置,更關係到整個大明的未來與命運。


    “諸位愛卿,朕今日召集爾等前來,乃是為了商討一樁關乎國本的大事。”朱翊鈞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清晰而有力,


    “近日,朕收到密報,國舅李文鬆竟敢勾結外黨,阻撓國策,甚至企圖顛覆我大明江山。此等行徑,罪不容誅!”


    言罷,朱翊鈞將密報擲於案上,頓時,大殿內一片嘩然。大臣們麵麵相覷,心中暗自震驚於李文鬆的膽大妄為,同時也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感到擔憂。


    “皇上聖明,此等奸佞之徒,必須嚴懲不貸!”張居正挺身而出,高聲請命。


    “但請皇上三思,李文鬆雖有過錯,但其背後勢力盤根錯節,若貿然行事,恐生變故。”海瑞則顯得更為謹慎,提醒道。


    朱翊鈞點了點頭,表示理解:“朕自然知曉其中利害。但正因如此,我們更不能坐視不管。


    朕已決定,成立專案組,由錦衣衛指揮使親自率領,徹查此案,務必將其一網打盡!”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鴉雀無聲。錦衣衛的威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行事手段之狠辣,讓人聞風喪膽。由錦衣衛出手,無疑是對李文鬆及其背後勢力最大的震懾。


    然而,就在這緊張的時刻,一名太監匆匆步入大殿,手持急報,麵色凝重。“陛下,邊疆急報,瓦剌部蠢蠢欲動,似有進犯之意!”


    此言一出,大殿內再次嘩然。內外交困,大明江山仿佛一夜之間站在了風雨飄搖的懸崖邊。


    朱翊鈞麵沉如水,卻也不失冷靜:“傳令下去,調集兵馬,加強邊防,同時加快李文鬆一案的偵查進度,朕要親自主持大局,決不能讓這內憂外患動搖我大明根基!”


    朱翊鈞的命令下達後,朝堂上的大臣們神色各異。李化龍和朱希孝對視一眼,眼神中充滿堅定。


    李化龍說道:“皇上,微臣願前往邊疆,抵禦瓦剌。”


    朱希孝也立刻附和:“皇上,臣願同往。”


    朱翊鈞沉思片刻,說道:“兩位愛卿忠勇可嘉,但此時京城局勢也需你們把控。”


    張居正這時站出來說道:“皇上,臣以為可先讓戚繼光將軍率領部分精銳前往邊疆,穩定局勢。”


    朱翊鈞點頭道:“準奏。”


    戚繼光領命而去。


    幾日之後,朱孝希在調查李文鬆一案中有了新的進展。


    他急匆匆地來到禦書房,說道:“皇上,微臣查到李文鬆與朝中幾位大臣暗中勾結的證據。”


    朱翊鈞眼中閃過一絲厲色,問道:“都有何人?”


    朱孝希遞上證據,說道:“有工部侍郎楊博輔,豐潤伯曹棟及泰寧侯陳桓等人。”


    朱翊鈞大怒:“即刻將他們拿下!”


    李化龍在一旁說道:“皇上,此事還需謹慎,以防打草驚蛇。”


    朱翊鈞冷靜下來,說道:“李愛卿所言有理,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李化龍思索片刻,說道:“皇上,可先暗中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待證據確鑿,再一網打盡。”


    朱翊鈞點頭:“就依你之計。”


    朱翊鈞采納了李化龍的建議,暗中派人監視著楊博輔、曹棟和陳桓等人的一舉一動。然而,這幾位大臣也並非等閑之輩,他們察覺到了周圍氣氛的異樣,開始變得小心翼翼。


    楊博輔在府中與曹棟秘密會麵,神色緊張地說道:“此事恐怕已經敗露,我們得想辦法應對。”


    曹棟眉頭緊皺,說道:“莫慌,我們先按兵不動,看看情況再說。”


    陳桓則在另一處宅邸,與心腹商議:“不能坐以待斃,得想辦法拉攏一些人,為我們說話。”


    而在邊疆,戚繼光率領的軍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瓦剌軍不僅兵力眾多,而且戰術詭譎。


    戚繼光望著疲憊的士兵們,大聲鼓舞道:“兄弟們,我們身後是大明的江山和百姓,我們不能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