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年,冬日的陽光稀薄而清冷,乾清宮內卻暖意融融,龍涎香嫋嫋升起,與君臣間緊張而熱烈的氣氛交織在一起。


    朱翊鈞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審視著手中的奏疏,那是張居正關於嚴管生員縉紳議政及改革學製的提案。


    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抬頭望向站立於下的張居正,眼中滿是讚許與期待。


    明朝除了國子監,還有府學,州學,縣學,這3級學堂都有廩膳生員,


    洪武15年詔令廩膳生可以每人每月領米一擔,魚肉鹽醯,由官府供給,並且一人入學三人免役,


    後來宣宗宣德三年,又增設增廣生員和附廣生員,除了不能和廩膳生一樣領米,免役的權利是一樣的,這三種生員被人統稱為秀才,


    這些秀才當然可以再考舉人進士為國效力,但是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是秀才,領米免役,成為地方的特權階級,


    這一群人多了便成為了地方一大勢力,可以欺壓一般民眾,甚至可以壓迫地方官吏,他們滿嘴仁義道德,卻是地方禍害,


    張居正一出手要求致仕官紳和在學生員不得議政,否則就革去榮養官爵與功名,罷為庶民。


    同時裁減生員名額,沙汰生員,動了天下讀書人的根本,以前100人參考錄取十人,現在100人參考隻錄取一人,


    秀才作為明朝領導階層,政府官吏,都出身於這個階層,地方輿論也操縱在他們手上


    這個政策一推出,無疑斷了他們的話語權。


    “先生此舉,真乃雷霆萬鈞,直擊要害!”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激動,“朕深知士紳階層權勢日盛,已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先生此舉,無異於刮骨療毒,雖痛,卻能根治頑疾。”


    張居正躬身行禮,眼神堅定:“陛下聖明,臣深知此舉必得罪天下讀書人,但為大明江山社稷計,臣不得不為。士紳階層手握話語權,卻往往以私利為重,忽視國家大義,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先生所言極是。”朱翊鈞點頭讚同,隨即話鋒一轉,“然則,此舉一出,先生恐將孤立無援,士紳文官皆視先生為敵,先生可有懼意?”


    張居正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抹決絕:“臣自入朝以來,便知前路多舛。布穀棄家忘區,以殉國家之事,得失毀譽關頭,若不打破,天下事無一可為者。臣雖孤,但有陛下信任,有萬民期盼,足矣。”


    朱翊鈞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站起身,走下龍階,親手扶起張居正:“先生高風亮節,朕心甚慰。朕知先生此舉,非為個人榮辱,實乃為大明千秋萬代計。朕必全力支持先生,共赴此難。”


    兩人相視一笑,仿佛已將所有艱難險阻拋諸腦後。然而,這笑容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挑戰與未知。


    “隻是,先生需知,改革之路,荊棘滿布。”朱翊鈞語氣凝重,“士紳階層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可除。先生需有萬全之策,方能確保新政順利推行。”


    張居正點頭,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陛下放心,臣已有所準備。”


    很快,消息一出國子監開始靜坐示威,禦史開始彈劾!


    皇宮外外,寒風凜冽,卻擋不住一群年輕學子的熱血與激昂。他們或站或坐,手持橫幅,目光中既有憤慨也有迷茫,對張居正嚴管生員縉紳議政及改革學製的提案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憑什麽剝奪我們的言論自由?我們連說句話的權利都沒有了嗎?”一名學生振臂高呼,聲音中帶著幾分悲憤。


    周圍的學生紛紛附和,情緒逐漸升溫,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壓抑的氣息。


    此時,皇宮內,朱翊鈞與張居正的對談也顯得格外沉重。


    “先生,國子監的學子們鬧起來了,這可如何是好?”朱翊鈞的語氣中帶著幾分焦慮。


    張居正神色淡然,眼中卻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陛下,改革之路,從無坦途。學子們的反應,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他們不過是受人蠱惑,誤以為新政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那該如何平息這場風波?”朱翊鈞急切地問道。


    張居正沉吟片刻,緩緩說道:“陛下可下旨,既要嚴明紀律,也要展現皇恩浩蕩。


    一方麵,對那些帶頭鬧事之人,需給予必要的懲戒,以儆效尤;另一方麵,也要派遣得力之人前去安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朱翊鈞聞言,眉頭漸漸舒展,點頭表示讚同。


    隨即,禮部侍郎陶大臨帶著東廠緹騎,來到了皇宮外。


    他們的到來,讓原本喧鬧的現場瞬間安靜了下來。


    陶大臨環視四周,沉聲道:“爾等身為國之棟梁,未來之希望,豈能因一時之憤,而置國家大義於不顧?


    新政改製乃是為了大明之長治久安,是為了讓你們能在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環境中施展才華。”


    他的語氣中既有責備也有期許,讓不少學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大人,我們並非反對新政,隻是這改革來得太過突然,讓我們難以接受。”一名學生鼓起勇氣,說出了心中的疑惑。


    陶大臨微微一笑,溫言道:“改革之路,雖充滿挑戰,但唯有如此,方能破舊立新,讓大明煥發新生。你們身為讀書人,更應明理識大局,為國家之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溫暖了在場學生的心田。不少學生開始動搖,甚至有人低聲議論,表示願意支持新政。


    然而,就在這股情緒即將扭轉之際,人群中突然傳來一陣騷動。一名激進的學生高聲喊道:“我們不要聽這些官老爺的空話!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權益!”


    這一幕,讓原本趨於平靜的場麵再次變得緊張起來。


    陶大臨與東廠緹騎迅速作出反應,一方麵安撫學生情緒,另一方麵則密切關注著現場動向,以防事態進一步惡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